追日:夸父為逐日而死?夸父:我才沒那麼無聊,都是黃帝的陰謀

2020-12-05 野論雜談

《山海經》中有一則故事叫做夸父追日,這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神話故事。但是,由於古人沒有對這則故事背景有太詳細的記載,因此,其背後的一些故事我們就沒有去深究,但是這則故事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記載: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故事很簡單,意思就是將: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丟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當然,要是就這麼簡單,那也就不用往下講了,因為這分明就是一個不自量力的神經病不作不會死的過程。哪還有什麼必要說下去。

故事當然不會這麼簡單,於是又有了延伸,就是如今我們看到的神話故事的樣子。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名字叫做夸父。那時候大地荒涼,洪水經常肆虐,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悽苦。夸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

而夸父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他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紛紛死去。

夸父看到這種情景很難過,於是夸父決定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

後來經過了艱難困苦,夸父終於在一個叫做湯谷的地方追上了太陽,夸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裡的大澤,大澤裡的水足夠夸父解渴。但是,夸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鬱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我們現在先來梳理幾個故事裡比較重要的點

夸父的外貌:身材高大,耳朵上掛兩條黃蛇。夸父的種族:巨人,反正和我們普通人不同。追日的原因:突然變得特別乾旱、部落的人沒法生存。夸父所處的時間:上古時期,具體時間待定。可能會有朋友奇怪為什麼會挑出來這幾個點,因為我們接下來的猜測,都和這幾個點有關,並且有可能會讓你覺得匪夷所思。

首先,在講述之前,先說另外兩件事情:

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骨,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身高兩丈。

傳說女魃在幫助戰勝蚩尤之後耗盡身上功力,再也飛不上天空,只好留在人間。傳說她居住在北方,由於她是旱神,所以他住的地方往往非常乾旱。

結合同樣記載在《山海經》之中的這兩則故事,我們不難發現,似乎,這些故事之間有一些相聯繫的地方,但是又沒辦法聯繫。

別急,那是因為我們缺失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夸父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人,他生活在什麼時期。

從故事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夸父生活的時代,有很多長相奇異的人,或者說姑且認為是「人」。而那個時候,大地上生活很艱難,因為不僅僅有各種的猛獸會襲擊人類,還有洪水時不時泛濫。那麼有沒有一個符合這種情況的時候呢?

還真的有,而且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炎帝黃帝和蚩尤那個時期。

眾所周知,其實早在大禹治水之前很久,就已經有了治水官,而第一個設立這個官職的不是別人,正是軒轅黃帝。至於說看起來像人又不像人有喜歡奇裝異服的「人」,那就更加簡單了,蚩尤就是例子,蚩尤以及蚩尤的兄弟族人們都符合這個標準。

那麼就可以確定了,夸父生活的時候,就是炎帝黃帝和蚩尤那個時期。

現在讓我們來串聯起來,看一下整個故事。

炎帝黃帝聯軍當初和蚩尤帶領的九黎發生大戰,但是由於蚩尤本身非常勇猛,又有神力,同時蚩尤請來了蚩尤請來了風伯和雨師來助戰。天昏地黑,濃霧迷漫,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與蚩尤的軍隊作戰。沒有辦法,皇帝只好請來了應龍斷絕水源,同時請來了旱神女魃,因為女魃是旱神,她所到之處就會發生乾旱,這樣一來蚩尤的大雨和大霧就沒辦法再施展了。很快,女魃就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並且殺了他。

蚩尤戰死之後,他的部下也紛紛逃散,大多數都逃往了南方。但是有那麼一隻隊伍,由於他們開始追擊黃帝追的太急,已經來不及往南跑了,只好轉向北。

這個時候,女魃因為神力幾乎耗盡無法返回天上(也有說是被黃帝害了),因此就留了下來被黃帝請回了自己的部落。可是女魃人在哪裡,哪裡就會發生非常嚴重的大旱,很快,黃帝部落便因此變得乾旱起來,人民沒辦法播種糧食,河水也枯竭了。

黃帝一看這不是辦法,就想把女魃送出自己的部落。但是畢竟女魃幫助自己打了勝仗,又不能太強硬的趕走她,那樣就會損害自己的英名。怎麼辦呢?

就在這個為難的時候,有人稟報黃帝,在自己部落的北邊發現了蚩尤的手下的蹤跡,就在赤河以北。黃帝這時候突然想起來一個好主意,如果把女魃送到赤河那裡,那麼那一片地區必然會發生乾旱,到時候,蚩尤的這些手下一定會因為乾渴而死,就算不被渴死那沒辦法種糧食也會被餓死。

於是,這樣一個借刀殺人的計謀就形成了。女魃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以對於黃帝讓她遷居到遠離部落的赤水邊上也沒什麼意見。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在赤水的對岸,其實有一群戰敗的九黎族人在那裡生活。

而躲在赤水北岸的戰敗者們有一天忽然發現,不知道為什麼天氣開始變得一場乾旱。每一天都是晴空萬裡,一滴雨都沒有,更可怕的是就連赤水也慢慢的幹了。

他們的首領很清楚,如果這樣下去族人們就算不乾死也得餓死,那怎麼辦呢?只能另找水源了。

只不過他不知道,就在他出發之後沒多久,女魃就發現了他。而女魃也認出了這個當初在戰場上的對手,但是見到他只有一個人,所以才沒有出手,只是遠遠地跟著他,想看看他到底想幹什麼。

於是,悲催的首領發現,不管自己走到哪裡,哪裡都是乾旱的。甚至於自己到了黃河、渭河邊上之後,發現這樣的大河都是乾涸的。

這個時候,首領突然想起來傳說在北方有一個大湖,這個湖非常的大,大到鯤鵬和撐天的玄龜以前都是住在那裡,於是他決定到那裡去碰碰運氣。但是他實在是太渴了,還沒能堅持到地方,終於支撐不住,倒在了半路上。

而女魃這個時候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來自己無意間殺了一個早已經放下了武器的人。於是懊悔的女魃用自己僅剩的一點神力把這個倒黴的首領手中的木仗變成了一片桃林,好為日後趕路的人解渴。然後傷心的女魃一個人悄悄的離開了。

這個倒黴的首領名字就叫做—夸父。

可是,為什麼在《山海經》之中卻沒有一丁點相應的內容反而將夸父塑造成了一個不自量力追趕太陽的人呢?

因為,《山海經》的編纂者伯益是黃帝的6世孫,而軒轅黃帝玩的這一手又實在太不地道,有違他仁義的名聲和過河拆橋的嫌疑。再加上,夸父和他的族人本來就是當初九黎的戰敗者,因此,乾脆就讓他當一個作死的神經病,這樣就不會玷汙自己祖宗的名聲了。

而以上者,才是夸父追日的真正真相,夸父也並非死於自己逐日,而是中了黃帝的計謀,被黃帝用借刀殺人的方法,借用女魃的手殺死了。

參考資料:《山海經》、《列子.湯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讚,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夸父」為何自虐追日?難道不知道會死嗎?
    小時候特別不理解,為什麼夸父明知道追日會渴死,為什麼還要不停的追呢?直到後來看了有關材料以後,關於夸父為何追日,有了自己的理解。「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夸父為何追日,他的死為何與一條龍有關?
    其實這個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夸父為什麼要追太陽?《大荒北經》中給出的解釋是:「我不足追日。」表面上看,夸父此舉完全沒有動機。純粹是無聊又麻煩。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種解釋並沒有說明事情的原委。充其量,它是在評價夸父的行為不自量力。不得不佩服後世文人的頭腦。很多人認為夸父的神話是后羿射日的續集。
  • 夸父乃一神將,為何會傻到追日而死,夸父追日到底為哪般
    對,這個傻子是我。可是,我也不過是想追尋前人的腳步嘛。這學習的精神尚算可嘉。可那夸父,莫不是真的傻?你說夸父到底是怎麼死的。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就是課本中所記那樣。夸父心比天高,妄圖逐日,後口渴力竭而死。
  • 夸父為什麼要追日?
    夸父是《山海經》名人,在七部經卷中都有出現。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意思是:夸父不停地追太陽,口渴,把黃河、渭河的水都喝乾了,再去喝北方大湖裡的水,還是沒追到太陽就渴死了。他把手杖丟了,化成了一片桃樹林。
  • 夸父為什麼追日?(圖文版)
    夸父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巨人,在中國家喻戶曉,他立志追趕太陽,半路上渴死了。夸父是《山海經》名人,在七部經卷中都有出現。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你看山海經都寫了啥,他追的可不是太陽!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你看山海經都寫了啥,他追的可不是太陽!
  • 巨人夸父為什麼要追著太陽跑,「逐日而死」的史實是什麼!
    說起夸父逐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不同的版本記載中,夸父的故事有所不同。一說夸父作為巨人族,擅長奔跑,有一天想看看太陽沉下去的盡頭是什麼樣子,於是夸父族開始逐日。結果累死在半路上了。還有一說因為太陽焦烤著大地,把莊稼烤死了,人們沒有水喝,夸父只能想辦法把太陽拽下來,質問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惡事,然後在逐日的途中饑渴而死。但是無論在哪一個版本的「夸父逐日」中,都有夸父喝乾了,涇渭兩條河的水的記載。一個瘋子,一直追著太陽跑的故事,為何能流傳千古呢?事情一定不簡單。
  • 山海經夸父到底是如何死的,是追日被渴死?還是被應龍殺死的?
    《山海經》解釋夸父之死:不是追日而死,而是被他殺的《山海經》是我國一本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上古奇書,現在的許多學者都將它作為研究上古先民,文化的參考書之一,書中記載了許多神奇的國度,還有許多神話故事,現在的很多影視劇,大多引用《山海經》的內容,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看《山海經》寫了啥,他追的並不是太陽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之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因此也被稱為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何突然墜日呢?在傳說當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但從現代的角度來講,太陽東升西落,循環不息,夸父族不太可能天天追日,專家認為這是一場上古災難。
  • 夸父為什麼要追日?(圖文版)
    夸父是《山海經》名人,在七部經卷中都有出現。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意思是:夸父不停地追太陽,口渴,把黃河、渭河的水都喝乾了,再去喝北方大湖裡的水,還是沒追到太陽就渴死了。他把手杖丟了,化成了一片桃樹林。
  • 神話傳說,夸父之死,是逐日失敗,還是另有原因?
    神話傳說,夸父之死,是逐日失敗,還是另有原因?夸父是誰?《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記載,「夸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逐日的目的,竟是為了抓住太陽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以上文字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
  • 山海經: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推測他追的未必是真的太陽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所以也被稱作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什麼突然墜日呢?在傳說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但從當今的角度而言,太陽東升西落,循環不息,夸父族不太可能天天追日,專家覺得這是一場上古災難。
  • 夸父為何要追日,這背後的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
    雖然我們都聽說過「夸父追日」這個傳說,不過,我們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有「夸父追趕太陽,最後累死」這一最簡單的故事梗概了;至於夸父追趕太陽的原因,或許我們就不是那麼清楚了。,夸父為何追日呢,實際上,這背後的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對於夸父追日原因的討論,竟然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究竟是誰有理。
  • 《山海經》中夸父為什麼死了兩次?夸父的真實身份究竟是誰?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志怪奇書,相傳他的作者是大禹,為了記錄當時世界上的地理和異獸而作,中國現在的很多神話傳說都出自《山海經》。《山海經》中一共有三處提到了夸父,都和夸父的死因有關。一起來看下吧!第一處,夸父逐日而死《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 夸父為什麼要追太陽,他的死為什麼會跟一條龍有關?
    夸父是一位上古大神,其形象始見於《山海經》。雖說,後世將「夸父逐日」的故事演繹成多個版本,但大體的意思卻是如出一轍的。其實,這個故事本身就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那就是夸父為什麼要追趕太陽呢?《大荒北經》給出的解釋是:「不量力,欲追日景。」表面看來夸父此舉根本沒有動機,純粹是無聊滋事。然而,仔細尋味之下,便會發現這個解釋並沒有道明事情的原委,充其量是在評價夸父的行為屬自不量力。
  • 夸父是誰?歷史上有什麼記載夸父的文本?夸父是怎麼死的?
    這是文章頭部 夸父也是炎帝一族的,他曾經隨同炎帝一起攻打黃帝。這件事史書上記載得並不詳細,但是關於他的死史書上卻有較多的記載。 春秋戰國列子的《列子·湯問》中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
  • 夸父不是人而是猿猴?看山海經中對夸父的描述
    我看歷史的輪迴,諸君且坐下聽我述說談起夸父,大家腦海中想到的必定是夸父逐日的傳說和夸父的巨人形象。如果小編還繼續寫這些的話,那就太老生常談了。所以今天我們來結合山海經分析一下夸父在神話前期的各種奇葩形象和夸父逐日神話中所蘊含的內涵吧。
  • 夸父為什麼要逐日?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你知道嗎?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竟然被喝乾,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拋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 《山海經》中夸父死了兩次,不是逐日累死的,是書中記載錯了嗎?
    大家好,我是閣草。夸父逐日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小學的課本就有講過。傳說,夸父為了追趕太陽,最後筋疲力盡而死。但在《山海經》中,還有一種說法是,夸父是被應龍殺死的。在同一本書中,但是夸父的死因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 夸父追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真的是太陽嗎?山海經裡就有答案
    ,我還記得我最早聽到這三個字還是在魯迅的一片課文裡,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山海經記載裡,說夸父族崇拜太陽,一輩子的期望就是可以獲得永生的光與熱。但是我們通過現在的科學技術發現了,太陽離我們遠了去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尚且無法達到。所以夸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追日。現在的專家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場上古時期發生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