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裡的三條魚,對應了三種智慧,學會了想不成功都難

2020-12-02 江南煙雨細如冪

提到莊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大都是莊周夢蝶的浪漫、鼓盆而歌的豁達,或者是渭水垂釣的瀟灑。

其實莊子也有著獨樹一幟的大智慧,學會了這三種智慧,想不成功都很難。

這三種智慧,對應著《莊子》中的三條魚,讀懂了這三條魚,其實也就是讀懂了人生。

第一條魚:北冥之魚--隱忍的智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說在北冥有一條大魚,搖身一變化作了大鵬,大鵬振翅高飛,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

鯤化作大鵬鳥的故事寓意豐富,包含了「沉潛」與「騰飛」兩個方面。

這便告訴我們,在人生逆境或是低谷時期,一定要像鯤一樣,擁有沉潛水下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恆,潛心修煉,時機一到就能化作大鵬鳥,翱翔千裡。

菜根譚》裡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人生需要慢慢積澱,生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要相信自己,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不著急,你就贏了。

第二條魚:濠河之魚--換位的智慧

第二條是在《莊子·秋水》中濠梁之辯的濠河之魚。

濠梁之辯講的是莊子和惠施針對「濠河之魚」是否快樂進行的一次辯論。

慧施認為,莊子不是魚,所以無法體察到魚是否快樂。

但莊子卻認為他站在橋梁上,通過觀察可以感受到濠河裡面的魚是非常快樂的。

人與魚本是不同的物種,若是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懂得察言觀色,很容易出現「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局面。

人們都有這樣習慣,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當你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會在遇到問題時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從不同立場去理解對方,反思自己,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論語》曰:「君子和而不同」。

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很難,但我們可以做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同樣也能收穫多一份美好,多一份真心。

換位思考就是要懂得世事無絕對。

第三條魚:車轍之魚--放下的智慧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當泉水乾枯,兩條魚兒困在陸地只能以唾沫相互滋潤以求生存。

與其在困境中,用微弱的力量互相幫助,不如各自回到江湖之中,自由自在,兩兩相忘。

人生之所以痛苦,源於求不得,放不下。

相傳,布袋和尚有詩云:「布袋,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布袋,也就象徵著包袱,若是一個人總是背負著很多的包袱,當然非常沉重,苦不堪言。

放下包袱,則自然脫離煩惱。布袋和尚的布袋,裝著健康、美麗、親情、友情、愛情、事業、富貴、智慧等美好願望。

人生有夢最美,但是夢要踏實、真切,不能遙不可及,不能力所不逮。

放下包袱,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下貪求;

放下包袱,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奢望。

人生在世,放不下,又如何能拿得起呢?

《莊子》的智慧是浪漫的

莊子的智慧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因為他不說理,而是通過光怪陸離的故事來傳達他的智慧。

莊子深諳人性,社會,自然的本質,並且將自己的智慧全部都凝練成《莊子》一書,並影響後世2000餘年。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莊子散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詩人白居易為莊子作詩:莊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

明代徐渭評價道: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

在文學上,莊子的獨特風格常常成為啟發後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思想源泉。

在哲學上,莊子直接激發了魏晉玄學禪宗的思辨

在社會思想和人生態度上,莊子對時代的災難有痛切的體會,對知識分子的命運有敏銳的感受,正因如此,他的聲音直到今天還能得到普世的肯定和日久恆新的共鳴。

很多人苦於《莊子》深奧的故事和晦澀的語言,無法盡興閱讀,我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現在,我要把正在閱讀的全譯全注圖解版本的《老子·莊子全書》。不僅對原文進行了白話翻譯,更對文中的重點段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

《老子·莊子全書》共有600餘幅精美圖片,與縹緲奇幻的文章、精妙奇巧的寓言故事交融,將閱讀變成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帶領讀者輕鬆進入《老子·莊子》的精彩世界,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鎖線硬殼裝幀的《莊子全書》,不掉頁、更結實,讓略讀更加隨心所欲,更加「逍遙」。

點擊下方連結,精裝精校全本《老子·莊子》僅需59元,一次購買,終身受益: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的境界!
    莊子從不進行說教,而是將自己的智慧變成故事,供人自行品讀。 他將生活的精髓,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 讀懂了這三個故事,就是讀懂了自己的人生。
  • 酈波:讀懂莊子三條魚 突破人生三種困境
    「今天講莊子三條魚的智慧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當下,我們面對很多的困境,來自疫情的困境、世界局勢變化的困境等等,我們需要運用的先哲的智慧,突破困境。」23日,知名文化學者酈波亮相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開講。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境界!
    莊子大概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他覺得自己很可能就是一條自由自在的遊泳魚。莊子喜歡釣魚,要是那時候流行給自己取號的話,我估計他應該叫自己煙波釣叟之類的名字。莊子為什麼這麼喜歡魚呢?我想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二,魚是莊子的飽腹之物。莊子精神很豐滿,生活很骨感,基本上是吃上頓沒下頓的狀態。問河間侯借米,河間侯說等我發財了免費送給你幾千斤,莊子說我就是需要水的魚,等你發財了我就成了臭魚乾了。所以莊子要想活命就得去釣魚。釣魚一方面是飽腹,另一方面也是逍遙自在的象徵。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莊子把快樂的人生比作三條魚,以此表達人生的三種境界,它們分別指哪三條魚呢? 有一年秋天,莊子與惠施相約濠河。莊子有感而發說「鯈魚是多麼快樂」。 惠施聽後不以為然,反駁道「你不是鯈魚,又怎麼知道鯈魚快樂呢」。 莊子說「你也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鯈魚快樂」。其實,莊子所說的重點不在鯈魚,而是鯈魚嬉戲水中時,那種自由自在的歡快。
  • 「網紅教授」酈波:讀懂莊子三條魚 突破人生三種困境
    來源:中國新聞網「今天講莊子三條魚的智慧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當下,我們面對很多的困境,來自疫情的困境、世界局勢變化的困境等等,我們需要運用的先哲的智慧,突破困境。」23日,知名文化學者酈波亮相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開講。
  • 「網紅教授」酈波:讀懂莊子三條魚 突破人生三種困境
    鍾升 攝中新網蘇州7月23日電 (周建琳)「今天講莊子三條魚的智慧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當下,我們面對很多的困境,來自疫情的困境、世界局勢變化的困境等等,我們需要運用的先哲的智慧,突破困境。」23日,知名文化學者酈波亮相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開講。
  • 莊子的三條魚與人生境界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一個話題是《莊子》裡面的3條魚。其實想必《莊子》的很多典故大家也都有聽過,但是如果現在問你說裡面關於魚的典故有多少,你能準確地說得出來嗎?但是裡面有最最經典的三條魚,這三條魚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不知道你是哪一條呢?一起來看一下吧!1.北冥之魚:為物所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 《莊子》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提起莊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自由靈魂,他的灑脫。在他的著作當中,有一個東西很重要,貫穿他一生的作品,這個東西就是魚。他將他的生活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接下來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三條魚當中有哪三種智慧。第一條魚是北冥之魚。
  • 《莊子》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提起莊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自由靈魂,他的灑脫。在他的著作當中,有一個東西很重要,貫穿他一生的作品,這個東西就是魚。他將他的生活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接下來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三條魚當中有哪三種智慧。
  • 蘇說書香| 酈波:從「三條魚」看莊子面對人生困境的智慧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以《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為主題,從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莊子論述的「三條魚」出發,向觀眾介紹了在酈波看來,「魚我所欲也」也是莊子對人生狀態的一種追求,莊子筆下所描繪的「魚」傳遞了其在應對困境的哲學思想。   第一條「魚」就是《逍遙遊》中能「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的鯤。「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讀懂的都活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莊子這個人很喜歡魚,因此他的智慧不少也跟魚有關。就像他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認識下莊子的人生智慧:三條魚,三重人生的境界。讀得明白,活得通透。第一條魚,北冥之魚。浮於表面的都是假風光,沉入內心的才是真性情。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這是莊子的第二條魚,用一句詩來形容,即「浪子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以對春。」第三條魚,江湖之魚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來自一號書院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1北冥之魚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這樣一位哲學家,立著無數,「魚」也成為了這些觀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在《莊子·逍遙遊》裡寫了三條魚:第一條魚:鯤鵬之魚 第一條魚,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莊子》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 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
    導語:歡迎來到情感的世界,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今天跟大家聊聊莊子說的三條魚。這三條魚皆入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真正能悟。偷的人不多!但悟透的人!會一生順。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條魚!
  • 三條入世的魚和三條出世的魚
    就拿儒道兩家來說,儒家推行的是入世生活的智慧,道家則推崇避世修行來完善自己,而這兩種思想幾乎存在於每個中國人心中。正如哲學家馮友蘭所說,中國的哲學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衡思想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入世和出世兩種思想都可借用魚的故事來說明,生動活潑又易於理解。
  • 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知道莊子的三條魚
    莊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其所著作的《莊子》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可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個人,平日裡最喜歡的竟是觀察魚。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莊子把人生所蘊含的大道理都融入到三條魚的故事裡,將故事傳播給世人。讀明白這三條魚的故事,人也就活得通透了。
  • 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插圖畫家:施虹賓 點擊收聽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作者:洞見誦讀:宋彧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 知見詩社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儵,是濠河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