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硬科技投資 助力科技創新發展 - 科技服務 - 中國高新網...

2020-12-15 中國高新網

  「硬科技是中國強大起來的必經之路,科技創業是未來三十年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在1月3日舉行的「硬科技媒體行」活動上,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博士、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說道。

  「硬科技媒體行」由中科創星主辦,活動聚焦硬科技發展,吸引了30多家媒體和來自中科院的十家硬科技企業到場參與。

  硬科技,時代的必然選擇

  米磊在活動上做「硬科技改變世界」的主題分享。

  米磊於2010年率先提出「硬科技」概念,硬科技是以光電晶片、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複製和模仿。

  他認為,人類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硬科技發展史。從機械化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信息化時代,每次時代更迭都由科技而生,改變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經來臨,人類社會向智能化時代邁進,以光子集成、人工智慧、基因編輯、腦科學等技術為代表的硬科技將深深影響社會發展。

  米磊認為,硬科技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人類社會每個新階段,都緣起於新的知識系統出現,從而帶動經濟系統發展,再推動社會系統運轉,然後社會系統又會反推知識系統更新,三者如車輪一般循環轉動,帶領時代進步。」

  目前,中國的科研投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率很低,這導致科技創新無法很好地轉化為經濟增長引擎。中國到目前為止,科研創新的主力軍還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很長一段時間內,創新的主體還不是企業。所以打通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連接,才可以有效提升科技創新驅動效力。中科創星,源起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就是幫助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到產業。

  與會人員參觀了硬科技展廳,展廳展示了中科創星圍繞中科院所作的科技成果轉化的部分成果。目前,中科創星已經與中科院27家院所77家企業進行了產業化合作,並與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分別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科創星構建的「研究機構+天使投資+孵化服務+創業培訓」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業體系,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硬科技早期投資,專業賦能硬科技企業

  中科創星成立六年來,深耕硬科技領域投資,通過股權投資和孵化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和管理指導,為科技創業者保駕護航。

  在硬科技投資的各個階段,早期投資顯得尤為重要。米磊表示,硬科技早期投資的考驗在於專業和耐心。專業度體現在需要對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雙重判斷,同時更需要在經營管理層面為科技企業賦能。對耐心的考驗,則是由科技創新的「指數型增長」規律導致的,硬科技企業前期投入大、增長慢,突破成長節點後則會迅速成長,耐心資本尤為重要。所以硬科技投資需要「看得準,投得進,幫得上,耐得住」。

  隨著科創板的推出,硬科技企業的投資鏈條逐步完善。米磊認為,硬科技是骨頭,實體經濟是肌肉,虛擬經濟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國家經濟健康發展核心在於強肌壯骨,避免脫實向虛,而金融作為血液是國家經濟強肌壯骨的重要基礎。設立科創板就是從宏觀建構上將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統籌起來。

  中科創星於2013年發起成立國內第一支專門針對硬科技的天使投資基金,目前管理10支基金,總規模突破53億元,投資280多家硬科技企業,投資領域覆蓋光電晶片及光學領域、人工智慧及信息技術、生物醫療、先進位造、商業航天等,已形成光電晶片、航空航天、人工智慧等產業集群。

  活動上,十家來自中科院的硬科技企業做了展示。

  其中,中科微精是依託中科院「西光所」模式,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及雷射領域優秀人才共同組建的典型「硬科技」企業,主要致力於高端雷射微孔加工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代加工服務。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及國民經濟主戰場對極端製造的需求。中科微精團隊結合自身優勢,突破了一批制約超快雷射微孔製造工業化應用的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和重點工藝,打破國外關鍵技術嚴密封鎖,開發出系列化超快雷射微孔精細製造裝備,填補國內空白,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注入新的創新驅動力。

  中儲國能是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1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產業化公司。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自2005年開展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原創性地提出了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擺脫了傳統系統依賴大型儲氣室和化石燃料的技術難題。建成了我國物理儲能領域首個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突破了1-10MW系統關鍵技術,於2013年建成國際首套1.5MW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示範系統,系統效率達52.1%。於2016年建成國際首套1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範系統,系統效率達60.2%,為全球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最高效率。於2017年啟動1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工作,目前已完成系統及部件設計,設計效率達70.4%,正在開展部件加工及示範項目建設工作。

  國科天迅起源於中科院空間技術中心,技術研發始自2007年,公司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軍民兩用的高可靠光纖通信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研究,產品主要用於火箭、飛機、艦船、無人駕駛車輛等高可靠領域的通信和控制系統。公司基於國家載人航天工程,開展FC-AE-1553光纖總線協議這項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先後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將上一代高可靠通信總線的速率從1Mbps提升至4Gbps,實現了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可控。公司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經入選中關村高精尖產業項目,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光纖總線產品的唯一供方,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提供FC-AE-1553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中科馭數孵化於中科院計算所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性地提出「軟體定義加速器」方法,相比於「瑞士軍刀」型的通用計算架構,中科馭數的「手術刀」型領域專用計算架構,在眾多通用計算架構不能滿足性能和功耗要求的特殊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馭數針對現有大量計算密集型應用在通用伺服器平臺上的執行效率低、擴展成本高、性能升級難的痛點,研發了領域專用加速器架構——KPU(核處理器架構),實現兩個數量級的算力提升。

  中科慧遠是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孵化的一家專注於工業外觀檢測的科技型創業公司。公司核心團隊在計算機視覺、精密微裝配等方向有深厚的積累及創新性系列成果,其成果已在中國十二五「神光」系列重大裝置中得到成功應用。當前中科慧遠主要專注於手機蓋板玻璃檢測方向,具有多項成熟技術與軟硬體系統,實機性能指標全球第一。未來將繼續瞄準工業外觀精密檢測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為中國從「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 6 月,是國家高新技術和中關村高新技術「雙高」企業,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航天技術創新應用服務商。 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在技術實力、團隊規模、市場能力等多維度,九天微星已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的業界翹楚,榮獲科技部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行業總冠軍,入圍 2019《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TR50 榜單。公司主營業務分三大板塊:衛星整星研製及在軌交付服務、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航天 STEAM 教育。

  中科聞歌創立於2017年,創始團隊均來自中科院自動化所科研團隊,公司面向泛媒體大數據和內容安全領域,提供多語言、跨模態和深度認知智能的大數據系統、服務與解決方案,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傳播計算方面有十餘年技術積累,形成了「天湖」AI 智算平臺、 「聞海」媒體數據云、「紅旗」智慧媒體雲和「聞思」諮詢報告服務的產品生態體系。公司累計服務政府和企業客戶200餘家,並與多個部委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中科微針由來自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高雲華研究員團隊創辦。高雲華研究員是全球領先的微針給藥研究和產業化專家,早在2008年即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單晶矽微針給藥的產業化。 2018年5月成立中科微針進行全新一代可溶解微針給藥的產業化, 2019年6月中科微針在全球率先實現可溶解微針的大規模產業化量產,並取得巨大的市場效益。

  中科天塔於 2017 年成立,是集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服務、空間信息管理與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商業航天平臺公司。中科天塔以航天領域多年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為基石,在商業航天領域向客戶提供包括航天工程解決方案、商業遙感載荷研製、地面測運控系統建設、衛星運維服務以及標準化貨架產品。「航天雲立方」是中科天塔 2019 年全新推出的產品,圍繞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空間信息管理與信息服務,建設的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與空間信息應用服務平臺。

  中科望遠成立於 2016 年,是一家以軍民融合為創新技術理念的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是已經取得國家高新證書和中關村高新證書的「雙新企業」,同時也是國家安防協會和北京市安防協會的會員單位,已通過國家安全防範一級的認證。中科望遠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的平臺。結合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 , 開發出數套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獲得和通過審核的專利和軟體著作權共計40餘項。我們立足智慧機場建設,為大民航發展提供有為保障。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遠瞻資本投資組合大疆創新、禾賽科技入選「投資界硬科技TOP100」
    2020年9月9日,「投資界硬科技TOP100」榜單在西安2020全球創投峰會盛大發布,遠瞻資本投資組合大疆創新、禾賽科技入選該榜單。該榜單由清科投資界發起,旨在挖掘近三年有融資經歷的未上市公司,評選出100家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支撐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優秀硬科技企業。「硬科技」概念由來已久。
  • 普渡送餐機器人榮登「投資界硬科技TOP100」,硬科技助力餐飲企業
    2020年9月9日,「投資界硬科技TOP100」榜單在2020全球創投峰會盛大發布,投資界綜合多維度,評選出100家技術硬、精神硬、志氣硬、實力硬的硬科技企業,以期與時代一起見證硬科技的趨勢和未來。# 投資界硬科技TOP100榜單截取本次榜單由投資界發起,旨在從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挖掘近三年有融資經歷的未上市公司,評選出100家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支撐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優秀硬科技企業。
  • 西安成長天使會項目路演招親會 助力西安硬科技騰飛
    為進一步激發西安創業投資環境與硬科技創新脈搏,持續營造西安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與科技底蘊,匯聚西安前沿硬科技創新成果與行業深度融合,促進全國資本力量與硬科技企業精準對接,11月1日,首期「見資本,融未來」西安成長天使會項目路演招親會在西安航天基地隆重舉辦
  • 一村資本夥伴凱樂士科技入選Venture50風雲榜及硬科技50強
    一村資本夥伴凱樂士科技入選Venture50風雲榜及硬科技50強 2020/12/15 10:51 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瀏覽:251
  • 陳超:建議高度重視「硬科技」創新和發展
    /攝中國社會科學網兩會現場訊(記者陸航)當前,科技創新正在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主導力量。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大學副校長、國家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超提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硬科技」是國家科技實力的標誌,是國之重器和利器,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陳超建議:第一、將「硬科技」上升到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制定國家級「硬科技」發展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原創性成果。
  • 西安高新區走出硬科技與金融互乘放大之路
    以此為契機,園區強化銀政聯動,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入800億元建設「硬科技」示範區,目前23個項目啟動對接,已解決融資需求35.05億元。強化銀政聯動是西安高新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以金融撬動區域「硬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安高新區通過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推動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的互乘放大效果進一步顯現。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與國聲智庫將合作出版《硬科技時代》
    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外相關領域院士專家、科技企業領袖、知名投資人等各界嘉賓近1000人出席大會開幕式,共繪中國硬科技發展藍圖,探索全球硬科技協同創新之路。   大會期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聲智庫名譽主任李國強,國務院新聞辦移動新媒體總編輯陶利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國聲智庫執行主任徐蘊峰一行來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調研。
  • 硬科技投資推動者:中科創星獲清科「2019年中國早期投資機構第十名」
    中科創星從成立之初,一直致力於硬科技的投資孵化。有著光學產業科研從業基因的創始團隊深知光電子集成晶片會是中國當前發展的方向和瓶頸,一直以來在半導體領域有著長期的布局,投資孵化了一批優秀硬科技企業,包括鯤遊光電、飛芯電子、奇芯光電、唐晶量子、賽富樂斯等在光電晶片領域的典型代表企業。
  • 普渡科技入選「投資界硬科技企業50強」
    普渡科技入選「投資界硬科技企業50強」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2 18:06:35 近日,普渡科技收到了來自"投資界硬科技企業50強"評選組委會的入選通知,"投資界硬科技企業
  • 西安高新區:組合拳提升硬科技(高新區看創新④)
    西安高新區供圖硬科技主要是指事關國家戰略安全和綜合國力的重點產業鏈上的關鍵共性技術。西安高新區成立29年來,聚集了豐富的人才、科技、產業等資源,為發展硬科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今年6月,西安高新區又啟動建設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要把硬科技轉化為響噹噹的硬實力。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什麼樣?西安高新區如何打造硬科技?
  • 科技助力中藥創新發展論壇在沂水縣舉行
    琅琊新聞網訊 近日,沂蒙科技論壇—科技助力中藥創新發展論壇在沂水縣舉行。與會人員參觀了羅欣樂康藥業生產車間。會上,相關專家就中醫現代化、科技助力中藥創新發展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學習、交流。中藥產品研發節奏加快,技術得到不斷創新,成為保障人類健康、戰勝複雜疾病的有力武器,羅欣樂康製藥有限公司深耕中醫藥製劑研發與生產,主動對接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為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搭建平臺、培養人才。近年來,沂水縣以現代醫藥產業為重點發展方向,通過項目支撐,平臺搭建,培育了一批以羅欣樂康製藥為代表的龍頭企業。
  • 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GBAS)啟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12月17日,為期兩天的深圳創新創業投資大會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科技大會在深圳香格裡拉大酒店拉開帷幕。同期舉行在科技領域深耕5年的大灣區科技大會(GBAS)。兩大品牌強強聯合,以科技創新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
  • 「泡沫期」衝進硬科技投資,投資人必須具備這三種素養
    經過激烈的討論,投資人達成了四點共識:第一,全社會的共識是中國就是要科技創新,要往硬科技投資硬、科技發展的方向走;第二,投資硬科技對投資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要求大家能夠專業專注,本身要有一定的資源;第三,選擇標的是要看項目市場落地的潛力;第四,要觀察創始人是否有從一個技術專家發展成為企業家的潛質。
  • 逐夢科技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
    從實驗室、工廠企業到三尺講臺到科普現場,科技工作者們積極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勇做創新驅動發展的領航者和推動者,投身科技創業第一線,潛心鑽研、攻堅克難,組建科技創新人才梯隊,為南海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珠江時報推出專題報導聚焦活躍在南海區各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們,展現他們樂於奉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並向他們致敬!
  • 全國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議召開
    11月30日,2020 年度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在海南海口召開。會議圍繞「匯聚創新智慧、共謀高質量發展」主題,就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前沿和發展趨勢開展交流。會議認為,進入「十四五」時期,氣象服務亟需進行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要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開放融合,突出質量和效益,積極構建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包含了保障生命安全、融入生產發展、圍繞生活富裕、助力生態良好、瞄準精細服務和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六大重點任務。
  • 西安高新區:組合拳提升硬科技(高新區看創新④)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西安高新區供圖硬科技主要是指事關國家戰略安全和綜合國力的重點產業鏈上的關鍵共性技術。西安高新區成立29年來,聚集了豐富的人才、科技、產業等資源,為發展硬科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今年6月,西安高新區又啟動建設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要把硬科技轉化為響噹噹的硬實力。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什麼樣?西安高新區如何打造硬科技?請看記者的實地採訪。
  • 鑫創科技:堅持創新引領 IOD科技城市發展模式再獲認可
    此次兩個項目斬獲殊榮,既是對鑫創科技IOD科技城市發展模式的高度認可,也是對鑫創科技在科技城市運營領域長期深耕實踐的充分肯定。鑫創科技的母公司鑫苑集團創立於1997年,2007年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是首批赴美上市、進軍海外的中國房地產企業。
  • 袁柏賢:科創板助力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價值投資
    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聯席會長、聖行集團董事長兼CEO、匯銀智慧社區(HK01280)董事會主席袁柏賢認為這一政策有極其正面的推動作用:「科創板由習主席在進博會上首次提出,其規格之高,場合之重要,都意味著它將是一次『長期重大的施政措施』,其落實的力度和持久性將是空前的;加之這是國家提出「註冊制」改革以來的第一次落地性試點嘗試,中國股權投資、證券投資行業的發展規則也都將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
  • 首發|啟迪之星完成5億科技創投基金募集 正迎來科技投資最好時刻
    接下來,啟迪之星仍將專注於早期硬科技領域的投資,聚焦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晶片、計算、大數據、安全)、高端裝備(機器人、物聯網、智慧交通、精密器件)、生命健康(醫療器械、醫學技術、智慧醫療)、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硬科技領域,以及企業服務、產業互聯、智慧教育、金融科技等四大產業升級方向。
  • 蔡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 為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範俊生)昨天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到中關村發展集團、北京電子控股有限公司調研。他強調,市屬國企要帶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為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