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柱民間收藏戰國青銅劍 全國僅有4柄(圖)

2020-11-30 搜狐網

  金黔在線訊 近日,天柱縣舉辦首屆奇石文化節,節日期間,專家在個人收藏品展臺上,發現了大批珍藏於民間的戰國和漢朝時期的青銅兵器,其中一柄「天柱劍」被專家認為是目前全球最精美古劍之一,也是迄今能代表夜郎故地文明典型特徵的青銅器之一。

  據介紹,本次個人收藏品展示會,共展出了石器、青銅兵器及青銅器、陶器、字畫、契約文書、藝術品等718件,其中青銅兵器就有100多件。文化部藝術中心國家文物鑑定師何小龍、雲南省國家著名兵器研究專家朱丹等擔任評委。

  看著這些「寶貝」,朱丹感嘆不已:聞名世界的法國色努斯奇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青銅兵器還不到100件,而天柱這麼一個面積僅2201平方公裡的縣竟發現100多件,了不起呀!

  讓朱丹更興奮的是「天柱劍」的發現。10月10日,朱丹走到一個擺滿古玩的玻璃展櫃前觀瞧起來,很快,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柄長33.6釐米的短劍上,「終於找到這把劍了。」突然間,朱丹喊叫了起來。不少人聞聲趕來觀看,朱丹說這劍目前在全國就發現4柄,在此前發現的3柄中,1柄收藏在貴州博物館,另外2柄收藏於湖南民間。「我去過20多個國家考察和講學,這是我看到最精美的1柄青銅劍了。」朱丹說。

  經了解,這柄「天柱劍」收藏者是天柱民間收藏家楊先生。2003年,一當地農民在清水江天柱段白市境內野豬巖灘取砂淘金時發現了該劍,後將它以10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湖南客,後楊先生幾經周折最終以1800元的價格買回,並將其命名為「夜郎佩劍」。

  評委專家們經鑑評一致認為,「天柱劍」是夜郎文明的遺物之一。從紋飾看,它的紋飾精美,器物完整,可見當時鑄造水平已達到了頂峰。從年代看,應為戰國至漢朝時期文物。從文化特徵看,它既不是荊楚和巴蜀文化,也不屬南越和古滇文化,它是夜郎故地文化的典型代表。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柄「天柱劍」,10月13日,何小龍、朱丹等8名收藏專家專程赴出水「天柱劍」的清水江白市境內野豬巖灘實地考察。

  目前,對於「天柱劍」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不過專家們認為,這柄劍乃至眾多青銅兵器的發現,為研究戰國、秦漢時期清水江流域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歷史、文化軍事、社會生活、宗教習俗等提供了新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天柱劍」

  劍柄長13.4釐米、劍身長26.0釐米,全體通長33.6釐米。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但劍格上的流水紋和羊頭形圈紋仍然清晰可辨,其劍柄近格處為鏤空房屋形紋,柄中部為大量的卷文紋,朱丹認為這展現的是夜郎故地魚米之鄉的美麗家園。此外,劍柄背面全為「米」字形格紋,朱丹說,這既是一種高貴的符號,也是一種軍銜的憑據。

(責任編輯:劉曉靜)

相關焦點

  • 中學生在操場撿到戰國青銅劍 有兩千多年歷史(圖)
    ,四平市第九中學學生在剛剛填土平整過的操場上撿到了一柄疑似青銅短劍。經專家現場論證,認為該短劍確實是青銅劍,該劍劍柄缺失,劍身稍有破損,劍身長35釐米、寬5釐米、鋌長3.5釐米,劍身細長,直刃,柱狀脊,中心脊線及側線分明,剖面呈六稜柱狀,脊兩側各有一道血槽,尖部下凹明顯,葉尾弧收。專家認為從該劍柳葉形的劍身看,應為青銅時代晚期戰國時代的青銅短劍,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
  • 大連市民收藏40把春秋戰國時期青銅短劍(圖)
    文本報記者李秀峰 圖本報記者高強  素有「天下第一劍」之稱的越王勾踐劍自在大連亮相以來,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參觀,瞻仰歷經2400餘年的國寶級名劍。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市民間青銅劍研究者王德亮,自2005年開始,收藏了東北亞地區特有的曲刃青銅短劍達40把。
  • 【忠州文物】戰國青銅劍
    戰國青銅劍羅文鋒劍是一種古代兵器,在中國傳統冷兵器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和顯耀,素有「百兵之君」「百兵之祖」的美稱。劍是一種單尖兩刃、手握格鬥的短兵器,長度從20釐米到1米不等,由劍身和劍柄兩部分組成。
  •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大部分青銅劍的劍柄都非常短?
    以越王勾踐劍為例,劍柄長8.4cm。而秦劍比較奇葩,長度較長,接近1m,劍柄長度相應地有十幾二十釐米,這樣的設計想來是支持雙手持握的。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部分青銅劍都是短柄的原因是什麼呢?▲青銅劍(文物)青銅硬而脆,易折斷,所以做不了長劍。古人何嘗不想做出青銅長劍增加其威力呢?是臣妾實在做不到啊。
  • 青銅劍之天下第一劍
    劍是冷兵器時期最重要的防禦武器,在古代作戰時士兵一般都採用戈 ,只有將領與指揮官採用劍,這時劍主要作指揮作用,古代用劍者一般只限於將領官員王侯將相等地位高的人群,其中原因有二;一則古代劍的材質是用青銅鑄造,而銅在當時是比較稀缺材料,劍所用銅量較多,而古代多用車戰打仗,劍對於士兵不適用,大量鑄造費銅也不實際。
  • 龍泉寶劍 |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大部分青銅劍的劍柄都非常短?
    以越王勾踐劍為例,劍柄長8.4cm。而秦劍比較奇葩,長度較長,接近1m,劍柄長度相應地有十幾二十釐米,這樣的設計想來是支持雙手持握的。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部分青銅劍都是短柄的原因是什麼呢?青銅劍(文物)青銅硬而脆,易折斷,所以做不了長劍。古人何嘗不想做出青銅長劍增加其威力呢?是臣妾實在做不到啊。
  • 河南發掘戰國至東漢墓葬群 出土罕見青銅劍、戈(圖)
    河南發掘戰國至東漢墓葬群 出土罕見青銅劍、戈(圖) 2015-03-14 20:24: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圖為埋藏了地下兩千多年的青銅劍
  • 河北定州出土戰國時期青銅劍 造型精美保存完好
    河北定州出土戰國時期青銅劍 造型精美保存完好 2008年01月11日 17: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定州子遠沙河出土的戰國時期青銅劍。
  • 青銅劍鑑定方法
    青銅劍鑑定方法,相比大家都有所了解,目前,青銅器在收藏市場價格還處於比較低的位置,現在的市場行情還沒有體現出青銅器的價值來。但據相關專家透露,在未來的幾年中,青銅器的收藏價值會不斷上升,如此有收藏潛力的青銅器,盛世網小編不得不先在這裡簡單來普及一下有關青銅劍鑑定方法的一些常識。
  • 青銅劍上的神秘「蛙人圖」
    1977年八塔臺墓葬群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之後從1977年到1982年雲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先後對八塔臺墓葬群進行了七次發掘,八塔臺有三十多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土墓,二百二十座戰國至西漢時期的墓葬以及三百零四座宋,元,明時期的火葬墓,另外還出土了一千多件文物。
  • 春秋《黑漆古螭龍柄青銅劍》珍賞 極罕
    劍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也最著名的兵器之一,最早的劍以青銅鑄造。而青銅劍始於商代,至春秋晚期,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的高峰,並延續到秦漢時期,如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成熟時期的青銅劍,劍身普遍在五六十釐米之間,亦有特殊加長到八九十釐米者。    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亦稱劍柄。
  • 青銅劍竟然如此之美!
    在這些青銅劍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上圖這柄外觀呈黑褐色的短劍。
  • 看到這種紋樣的青銅劍要注意,中國只此一家,先秦時滇西劍了解下
    在青銅時代,這些部族習慣使用各種青銅短劍,這種風氣在戰國時期達到了頂點。 ▲滇西式劍蘇州博物館蘇博戰國早期 滇西式劍的劍身為柳葉形,劍柄表面鑄有螺旋形花紋
  • 青銅劍鑑定
    青銅劍鑑定方法,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談起我們青銅劍的創造及發展歷史那可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了,但後來鐵劍的出現,慢慢的取代了青銅劍。即便是這樣,通過田野考古發掘,全國各地出土包括青銅劍在內的青銅兵器,可說是層出不窮,異彩紛呈,成為稀世之寶。下面盛世網小編就簡要的為大家介紹青銅劍鑑定方法,希望對廣大收藏愛好者有所幫助。
  • 千餘元買柄「青銅劍」 易氏夫婦私下交易吃了大虧(圖)
    >名貴「青銅劍一摔就碎這就是「御書」荊楚在線消息(楚天金報)記者艾紅霞報導:一部「乾隆藏書」,一柄「青銅劍」,擺放在面前。今年4月,他和妻子張籤(化名)從一名常來該店的楊老漢手中,花500元買下了筆洗、硯臺、小香爐三件「文物」。此後,楊老漢又帶了本竹編「乾隆御書」《孫子兵法》來到店中,張籤「撿便宜」花250元將其買下;楊同時稱家中還有柄青銅劍,開價15000元。5月中旬,易氏夫婦花1025元與老頭成交。文物來自何處?
  • 男子水泥料中發現戰國青銅劍 劍刃鋒利如初(圖)
    昨日,該縣文物部門證實,李磊上交的青銅劍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為戰國時期楚國青銅劍。  有人願出十多萬買這把古劍  今年26歲的李磊是丹鳳龍橋水泥有限公司一名黏土(水泥原料)崗位工。10月26日凌晨1時50分許,他剛給鏟車上完黏土料,無意中發現了篩黏土的鋼架網上卡了一個東西。
  • 施工人員偷青銅劍 戰國青銅劍價值幾何?(組圖)
    施工人員偷青銅劍 戰國青銅劍價值幾何?與此同時,文物部門接到舉報稱,墓葬中有一把青銅劍被一名工地施工人員私自藏匿。阜陽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經過多番交涉勸說,該施工人員已主動將青銅劍上交,故免於對其處罰。此外,文物屬國家所有,任何人不得藏匿文物。
  •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劍(上),每一把劍都背後都是一段傳奇
    該劍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劍寬 4.6釐米,劍格鑲藍玻璃綠松石,劍身鳥篆銘文:鉞王鳩淺 自乍用鐱。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其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鉞王鳩淺"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學者郭沫若贊同考古現場專家方壯猷的意見,認為這兩個字是"邵滑",是楚國派到越國的"越奸",最後被封為越王。
  • 青銅劍文化:曲刃青銅短劍
    自西周至戰國時期在遼河流域流行一種「丁」形柄曲刃青銅短劍為特徵的青銅文化,俗稱「遼式青銅劍」。此種曲刃劍,在中國吉林、遼寧、朝鮮半島、日本等地都曾大量出土。此類劍在學術界名稱卻不盡相同,中國學者稱之為北方式曲刃青銅短劍或曲刃青銅短劍,韓國學者稱之為琵琶形銅劍,而日本學者則稱之為遼寧式銅劍。
  • 青銅劍,不為人知的秘密
    重量的大小是鑑定青銅是否失銅的一個重要點    中國鋼鐵兵器上限很早,戰國時期已發展到一定規模。然而,當時用塊煉滲碳鋼技術生產兵器效率不高,無法滿足戰國晚期的巨大數量需求。青銅兵器生產效率高的優點,使得它必須繼續留在戰場上,並發揮主角的作用。陝西臨潼縣秦兵馬俑坑出土的青銅劍(以下簡稱秦式銅劍),堪稱中國青銅劍的「收山之作」。秦式銅劍均屬狹長型扁莖劍,劍身、劍莖一次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