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近日,天柱縣舉辦首屆奇石文化節,節日期間,專家在個人收藏品展臺上,發現了大批珍藏於民間的戰國和漢朝時期的青銅兵器,其中一柄「天柱劍」被專家認為是目前全球最精美古劍之一,也是迄今能代表夜郎故地文明典型特徵的青銅器之一。
據介紹,本次個人收藏品展示會,共展出了石器、青銅兵器及青銅器、陶器、字畫、契約文書、藝術品等718件,其中青銅兵器就有100多件。文化部藝術中心國家文物鑑定師何小龍、雲南省國家著名兵器研究專家朱丹等擔任評委。
看著這些「寶貝」,朱丹感嘆不已:聞名世界的法國色努斯奇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青銅兵器還不到100件,而天柱這麼一個面積僅2201平方公裡的縣竟發現100多件,了不起呀!
讓朱丹更興奮的是「天柱劍」的發現。10月10日,朱丹走到一個擺滿古玩的玻璃展櫃前觀瞧起來,很快,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柄長33.6釐米的短劍上,「終於找到這把劍了。」突然間,朱丹喊叫了起來。不少人聞聲趕來觀看,朱丹說這劍目前在全國就發現4柄,在此前發現的3柄中,1柄收藏在貴州博物館,另外2柄收藏於湖南民間。「我去過20多個國家考察和講學,這是我看到最精美的1柄青銅劍了。」朱丹說。
經了解,這柄「天柱劍」收藏者是天柱民間收藏家楊先生。2003年,一當地農民在清水江天柱段白市境內野豬巖灘取砂淘金時發現了該劍,後將它以10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湖南客,後楊先生幾經周折最終以1800元的價格買回,並將其命名為「夜郎佩劍」。
評委專家們經鑑評一致認為,「天柱劍」是夜郎文明的遺物之一。從紋飾看,它的紋飾精美,器物完整,可見當時鑄造水平已達到了頂峰。從年代看,應為戰國至漢朝時期文物。從文化特徵看,它既不是荊楚和巴蜀文化,也不屬南越和古滇文化,它是夜郎故地文化的典型代表。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柄「天柱劍」,10月13日,何小龍、朱丹等8名收藏專家專程赴出水「天柱劍」的清水江白市境內野豬巖灘實地考察。
目前,對於「天柱劍」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不過專家們認為,這柄劍乃至眾多青銅兵器的發現,為研究戰國、秦漢時期清水江流域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歷史、文化軍事、社會生活、宗教習俗等提供了新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天柱劍」劍柄長13.4釐米、劍身長26.0釐米,全體通長33.6釐米。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但劍格上的流水紋和羊頭形圈紋仍然清晰可辨,其劍柄近格處為鏤空房屋形紋,柄中部為大量的卷文紋,朱丹認為這展現的是夜郎故地魚米之鄉的美麗家園。此外,劍柄背面全為「米」字形格紋,朱丹說,這既是一種高貴的符號,也是一種軍銜的憑據。
(責任編輯:劉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