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主流媒體傳播陣地的IPTV,未來工作將何去何從?

2020-12-19 hc360慧聰網

   【慧聰廣電網】 10月14日下午,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IPTV總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總結表彰大會暨IPTV宣傳工作交流會在成都舉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司長魏黨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副司長李忠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副召集人鄭直及中國IPTV總分平臺的代表、電信運營商代表出席論壇,會上發布了IPTV行業報告,並就IPTV宣傳工作進行了深度交流。

    堅持多方發力鞏固IPTV主流輿論陣地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司長魏黨軍在致辭中對IPTV建設、發展及在宣傳工作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IPTV現已成為重要的宣傳思想文化平臺和意識形態陣地,在傳播黨的聲音、弘揚主流價值觀、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推動IPTV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幾點:一是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讓黨的聲音傳的更開,傳的更廣,傳的更深入,這是IPTV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指導思想。二是要創新輿論引導方式。新技術推動信息傳播方式迅猛發展和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創新,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品位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不斷創新輿論引導方式,提高宣傳營銷水平,讓宣傳效果最大化,文化產品要精益求精,要切合實際,切合人民的需求。三是要進一步規範管理,堅持安全為要,可管可控,提高把關能力。在節目源的進入等關鍵的環節要提高規範管理水平,確保IPTV的內容安全、傳輸安全、播出安全。

    多舉措強化品牌建設豐富內容資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副召集人鄭直在致辭中指出,IPTV不僅是個傳播平臺,也是一個擁有強大IP創製能力的平臺,未來在打造行業生態過程中,依託總臺和各省臺的優質資源,總分平臺在做好電視內容傳播的同時,可以藉助「歌城」項目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入挖掘原創內容製作,打造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強化IPTV行業品牌建設。

    一是總平臺將在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體育賽事方面不斷充實擴充IPTV的內容資源,以高品質、高質量的文化供給,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總平臺在新聞輿論主題報導中的顯著優勢,不斷夯實IPTV主題主線宣傳陣地的建設,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力爭將IPTV打造成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力軍、主渠道和主陣地,為鞏固和壯大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是結合總平臺目前已經在5G+4K/8K+AI的戰略實施上積累經驗,未來將達成4K超高清視頻發展IPTV智慧媒體生態建設方面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

    聚焦行業難點痛點深入探討解決之道

    IPTV宣傳工作何去何從?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在嘉賓對話環節,十多位行業嘉賓圍繞「守正:臺網融合發展」、「聚力:特色運營與融合發展」、「產業新生態IPTV攜手共贏」等三個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湖北長江雲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代卓認為,不管是IPTV,還是未來技術發展,很多渠道的邊界會慢慢減弱,我們要做就是儘快要切入到這種本地化的垂直領域,夯實自有平臺的功能。

    北京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齊若凡也認為,IPTV不能以泛娛樂化的內容去跟網際網路巨頭拼搏,要發揮自身優勢,包括本地的資訊能力、社交服務能力、社區服務能力和政府服務能力,用產品留住用戶、吸引用戶、滿足用戶。

    在發掘IPTV潛力方面,海看網絡科技(山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剛透露,他們正在嘗試千村千面千居千面工程,即把IPTV的服務延伸到鄉村,因為鄉村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渠道和平臺來展現,比如農產品、旅遊等,經過這一嘗試,疫情期間他們的用戶數量反而是增加了。

    安徽海豚新媒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翟應斌認為,不管未來如何發展,首先要保住和鞏固好大屏陣地,接下來還要考慮如何豐富內容和生產模式,這是需要思考的。

    5G是機遇也是挑戰。高帶寬、低時延的5G,對視頻生產來說脫離了有線和帶寬的限制,視頻製作及視頻互動方面也脫離了原來的束縛。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大視頻事業部總經理汪敏娟認為,今年雷神山、火神山直播甚至是三沙海龜產蛋直播,都是新的嘗試,IPTV平臺也應該改變。她認為,5G對IPTV平臺是充滿想像空間的,要繼續創新,拓展更多的合作,服務好平臺上的用戶。

    中國聯通視頻公司副總經理董大武也認為,5G對視頻生產會帶來很多改變,IPTV平臺如何抓住這一機遇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比如利用5G產生更多優質的內容,運營商則需要考慮如何發揮平臺屬性,拓展政企客戶發展業務。

    IPTV作為國內主流媒體傳播陣地,未來也承擔著媒體融合、產業創新的新使命、新徵途。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根據過去的發展經驗和未來發展趨勢,發展依然需要內容為王,內容至上,同時創新傳播方法,留住用戶,未來發展更需要發揮IPTV自身優勢和特長,激活IPTV的潛在價值。

    活動現場,央視市場研究媒體融合副總經理方敏發布了IPTV行業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8月末,IPTV用戶突破3.07億,成為全國第一大電視傳播通路;用戶滿意度與信任度超過90%,功能選擇多、性價比高是IPTV吸引用戶的主要原因;用戶粘性強,午後及晚間時段,收視增量巨大;用戶付費觀看熱播內容意願強,內容消費潛力大。

    此外,主辦方對《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項目的優秀團隊和個人進行了表彰。據悉,在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的2019年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優秀作品名單正式揭曉,央視網、IPTV總分平臺共同實施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被推選為年度特別活動。

責任編輯:常麗圓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場景下的新型主流媒體傳播策略
    結合設定的傳播目標來看,我們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為更好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新型主流媒體需要通過構建多元化受眾參與機制、探索易於融入的文化元素、打造更接地氣的內容服務、創建更廣泛的傳播通路等途徑,主動作為,提升傳播實際效能。
  • 主流媒體對外傳播短視頻比較研究
    本文以People’s Daily和China Daily在Facebook平臺上一周時間內所發布的短視頻為研究內容,希冀通過對兩家主流媒體對外傳播短視頻策略的比較分析,探討國內主流媒體海外傳播的傳播共性與不足,並基於此對國內媒體短視頻傳播策略提出改進建議。
  • 融合時代的校園媒體何去何從
    原標題:融合時代的校園媒體何去何從   5月31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發布《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2016年)》。報告指出,媒體融合發展依然是2016年中國媒體發展的主題,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先後湧現,一個新的傳播體系和媒體格局正在形成。
  • 用先進主流文化佔領網絡傳播陣地
    ●先進主流文化應佔領網絡這一信息傳播主渠道 ●加強研究、規範導向是迫在眉睫的任務遼寧大學法學院教授石英代表認為,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在思想文化傳播中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重要性,並漸漸成為信息、思想、知識傳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 試論主流媒體對外傳播策略的創新
    此外,中國環球廣播電視有限公司在內容製作、媒體合作、專業人才引進、海外分臺建設、海外落地推廣等方面為其保駕護航,成功搭建起獨立於央視的整體運營運作系統。CGTN以「see the difference(看見不同)」作為核心理念,旨在讓世界能夠聽見中國聲音,同時也希望用不同於傳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能夠關注到西方主流媒體忽略的亞洲、非洲和拉美等發展中地區的情況。
  • 自媒體時代主流媒體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的兩個轉變
    主流媒體意識形態傳播方式鑑於前一變化應實現從獨白式宣傳到對話式交流的轉變,鑑於後一變化應實現從高語境傳播向低語境傳播的轉變。這有利於鞏固官方輿論場優勢話語權,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對民間輿論場的引領。 【關鍵詞】主流媒體;意識形態;大眾化;感性化;對話式交流;低語境傳播 移動數字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輿論生態複雜多變。
  • 社交媒體時代中國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效果分析
    隨著「媒體社交化」的趨勢,具有強大傳播潛力的社交媒體成為國際傳播的新方式。本文以《人民日報》Facebook帳戶為例,探討社交媒體時代如何提高中國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效果。 關鍵詞:國際傳播 《人民日報》社交媒體 Facebook 傳播效果 國際傳播可以理解為依靠大眾傳播進行的跨越國界的信息傳播。
  • 以融合傳播新體系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原創 李雪林 朱瑞 傳媒摘要:在網際網路「陣地」觀念指導下,我國將媒體融合上升到國家戰略,隨之而來的是主流媒體業態轉型。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後,我國對網際網路的認知經歷了「第四媒體」「網絡媒體」「文化陣地」「信息集散地」「輿論陣地」「主戰場、主陣地、最前沿」等變遷,其中「陣地」觀念貫穿始終。在「陣地」觀念的指導下,我國將媒體融合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構成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獨特文化景觀。
  • 馬莉:把握機遇,做強做大主流媒體輿論陣地
    7月16號,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馬莉到縣融媒體中心檢查指導工作。據了解,縣融媒體中心抓緊抓牢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好機遇,在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內容生產、服務群眾等方面持續發力,建成了加快建設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會信息樞紐。
  • 曹增輝:從微博傳播看全媒體發展未來
    從微博傳播看全媒體發展未來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總編輯 曹增輝尊敬的各位領導、新媒體界的同行們:大家上午好!長久以來,微博一直是政務、媒體的重要發聲和傳播渠道。超過17萬政務帳號,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系統到垂直的矩陣覆蓋。超過3.5萬媒體帳號、6000多市縣域融媒體帳號,年閱讀量超過7000億,極大增強了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也是媒體融合升級轉型的主陣地。
  • 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提升電視湘軍影響力
    原標題: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提升電視湘軍影響力   湖南衛視連續15年位居省級衛視收視第一名,芒果TV成為國內A股首家國有控股的視頻平臺,電視湘軍取得如此成績,緣於主流引領與匠心原創,堅持進化引領的價值、創新引擎的價值、對接市場的價值。
  • 主流媒體超爆款短視頻分析
    研究發現主流媒體超爆款短視頻具有情感化、近距離的特徵,主流媒體在新的電子空間內要牢記陣地意識,提高用戶意識,警惕模式桎梏,承擔主流媒體的責任和義務。龐大的用戶群體和話語空間使得短視頻領域成為新聞媒體傳播矩陣的又一塊領地。其中抖音短視頻國內日活躍用戶超過2.5億,國內月活躍用戶超過5億 ,抖音已然成為短視頻領域的頭部平臺。 從2018年3月起,作為主流媒體代表的央視新聞、人民網、人民日報先後入駐抖音。
  • 主流媒體構建融合傳播矩陣,為文旅產業復甦提供新方向
    在中國青年網的直播間中,記者走進了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與工作人員一起為觀眾全方位解讀了夏王朝的發展史,從歷史發源方面加深了對洛陽的認知。而在人民視頻的直播間,記者與快手用戶直播打卡美食探店,以歷史悠久的洛陽水席為切入點,從美食角度勾起觀眾的「饞蟲」,喚起玩遍洛陽的欲望。而猛獁視頻則將直播設在了洛陽夜市的美食街,從麗景門古城門進,經西大街夜店走到十字街夜市,一路上見證了夜晚洛陽的繁華與煙火氣。
  • 從「相加」到「相融」 夯實主流媒體輿論陣地
    朔州市融媒體中心的成立,開啟了我市媒體傳播從「相加」走向「相融」的新徵程,也是我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融媒發展歷次重要講話精神、踐行主流媒體使命擔當的具體體現。新成立的融媒體中心將以總編調度中心、全媒體採編平臺、全媒資源庫等共同組成的「中央廚房」為核心,重構新聞採編生產流程,生產全媒體產品,全面提高內容供給、產品生產、信息傳播和服務能力,著力打造集融媒體服務、智慧化傳播的區域性一流的主流媒體。
  • 守正聚力壯大主流輿論 創新共融搶佔傳播技術——2020中國新媒體...
    楊華峰 攝改革創新媒體融合駛入構建體系新階段在中國,媒體融合已發展成國家戰略、輿論熱詞、業界顯學,並取得重要進展,新聞輿論陣地不斷拓展,現象級融媒體產品不斷湧現,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比如,客戶端建設成為重點,同步做大做強商業平臺官方帳號,著力打造移動傳播矩陣。
  • 自媒體時代如何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網民可從親身經歷出發,以通俗語言、獨到分析,評價黨的政策,進而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意識形態管理工作作出貢獻。三是有利於擴大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影響力。黨利用自媒體技術 將主流意識形態的各種內容轉化為各種信息,使黨的思想迅速深入覆蓋到受眾群體,更好地宣傳貫徹黨的意識形態,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趣味性、滲透性和感染性,提高馬克思主義話語權。
  • 自媒體時代主流輿論場
    【摘要】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自媒體在媒介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與傳統媒體不同,自媒體時代的主流輿論場更具自發性,遵循自下而上的規律表達群眾的觀點和期望。為有效發揮主流輿論場的作用,一方面,應以主流價值觀為核心,以國家治理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應保證傳播內容的真實性,不斷豐富傳播形式。
  • 主流媒體如何利用自媒體媒介傳播正能量-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些年來,藉助自媒體媒介進行網絡信息傳播,正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方面,自媒體媒介成為廣大群眾信息交互、社會交往、表達訴求和建言獻策的重要工具,成為群眾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隨著自媒體媒介的日益普及,網絡信息傳播短板日益暴露,其門檻較低、虛擬場域以及高度自由化、信息碎片化和傳布去中心化的特點,深刻影響了輿情、誤導了輿論,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主流媒體宣傳工作的部分效能,成了阻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效能發揮的負能量。
  • 主流媒體的生產與再生產
    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會轉型期中國主流媒體發展路徑分析》認為,對主流媒體的考察既不能單純從政治,也不能單純從經濟的視角去進行,而要從媒介文化的角度(主流媒體本質上屬於文化領導權問題)去展開。也就是說,主流媒體不是天生的、靜態的,而是在歷史的動態過程中被生產和再生產出來的。  「無中心論」曾在新聞傳播學界有一定市場。這種觀點認為未來的新聞生產是眾籌生產,是一種無中心的生產。過度強調技術離散特徵、分眾化特徵和多元傳播路徑特徵,其實質是對建制化、機構化媒體的否定。
  • 疫情Vlog:我在場 我敘述——主流媒體的傳播新語態
    主流媒體的疫情Vlog有什麼特點?與以往的視頻新聞有何不同?在製作中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本文分析了主流媒體發布的100餘條疫情Vlog,嘗試解答這些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兩年開始流行的傳播新形態——Vlog,風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