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案到落成,回顧OMA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十年

2021-02-25 有方空間

OMA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PAC)方案自2009年在國際競賽中獲勝以來,一直備受期待,終于于近日落成。該項目融合了簡單的幾何構造和複雜的設計意圖,儘管至今已近十年,仍然給人以明顯的未來感。

 

2009年,經過兩個階段的國際競賽,OMA與Morphosis、Abalos+Sentkiewicz、MVRDV、Zaha Hadid等著名事務所角逐之後獲得了競賽一等獎,並於兩年之後開始建設。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由OMA的合伙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和大衛·賈阿諾頓(David Gianotten)領導,由於其特殊的形式,2009年這一方案公布時,在建築師中引發了許多爭論。設計通過一系列程序化的操作,形式交叉了三種類型的劇院,以適應各種表演。

 

主劇院擁有1500個座位,在外部表現為一個巨大的球體;此外還有兩個較小的劇院,每個可以容納800個座位,在建築形體外部表現為兩個立方體。所有的舞臺設施都集中在中心的立方體內,可根據劇院的獨立或組合使用實現更靈活的內部空間,拓展了不同表演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類似於OMA在中國北京的CCTV大樓,一條「公共環路」在建築內部實現連通,並將TPAC內部運作空間暴露其間。這些空間通常不為公眾所知,但卻像表演本身一樣具有啟發性。

 

我們收集了這個「曠日持久」的項目從概念效果圖到施工建設,再到建成後的圖片,和你分享。

 

△ 概念模型  ©OMA

△ 概念模型  ©OMA

△ 項目與場地模型  ©OMA


△ 設計概念  ©OMA

△ 設計概念  ©OMA

△ 交通分析  ©OMA△ 交通分析  ©OMA

△ 方案模型  ©OMA

△ 方案模型  ©OMA

△ 方案模型  ©OMA

△ 方案模型  ©OMA

△ 剖透視圖  ©OMA

△ 剖透視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效果圖  ©OMA

 

△ 庫哈斯向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介紹方案  ©OMA

△ 庫哈斯向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介紹方案  ©OMA

△ 庫哈斯參與項目施工儀式  ©OMA

△ 施工儀式  ©OMA

△ 施工過程  攝影:Philippe Ruault

△ 施工過程  攝影:Philippe Ruault

△ 施工過程  攝影:Philippe Ruault

△ 施工過程  攝影:Philippe Ruault

△ 施工過程  攝影:Philippe Ruault

△ 施工過程  攝影:Philippe Ruault

△ 施工過程  攝影:Chris Stowers

△ 施工過程  攝影:Chris Stowers

△ 施工過程  攝影:Chris Stowers

△ 施工過程  攝影:Chris Stowers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攝影:Kevin Mak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攝影:Kevin Mak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攝影:Kevin Mak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攝影:Kevin Mak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攝影:Kevin Mak

 參考連結:[1]https://www.dezeen.com/2019/01/11/oma-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tpac-taiwan/[2]https://www.archdaily.com/12728/oma-wins-competition-for-the-taipei-performing-arts-centre[3]https://www.archdaily.com/541253/oma-s-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tpac-tops-out[4]https://www.archdaily.com/909090/omas-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nears-completion-in-taiwan

視覺 / 李茜雅   校對 / 鮑思琪

本文版權歸有方所有,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轉發,轉載請與有方新媒體中心取得聯繫。

相關焦點

  • OMA新作 | 臺灣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剛剛進入2019年,盤點了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10個建築 ,隨著這些建築的即將完工,OMA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已經發布了新的照片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OMA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Chris Stowers近年來,隨著表演中心的激增,全世界見證了一個完全相同的表演中心組合方式:一個2000個座位的禮堂TPAC(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採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在劇院的內部運作中進行試驗,產生圖標的外部存在。
  • OMA | 傳統劇場空間的當代革新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藝術中心與街道 ©Chris Stowers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包含三個劇場,每個劇場都可以獨立運作。劇場插放在中央方形體塊中,後者將舞臺、後臺以及輔助空間簡單高效地結合在了一起。這種安排讓舞臺能夠變化、融合,滿足前所未有的場景需求。
  • 認識臺灣劇場與文創指標—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競圖和士林的夜市小吃一鍋三湯一樣,要有三個劇場。」總監王孟超表示地緣和文化關係牽動了整個建築設計概念。包括大劇院1500席、4座升降臺、2層觀眾席及標準的左右及後舞臺空間,還有目前最大的樂池,可容納華格納的歌劇編制。觀眾席包廂是給演出團隊導演及創作者使用,可以同時欣賞演出及觀眾反應,另外一側的VIP包廂則有獨立的接待室、電梯和小陽臺。
  • OMA新作 | 傳統劇場空間的當代革新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A963第2341期】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由三個劇場組成,每個劇場都可以獨立運作。劇院被嵌入一個中央方形體塊中,將舞臺、後臺和輔助空間簡單有效地結合起來。這種安排讓舞臺能夠變化、融合,滿足前所未有的場景需求。設計在專業性的優勢上,提供了無限的自由。
  • OMA設計臺灣藝術中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它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我們的微信帳號:ABBS02861998484)據報導,由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 絲路華興藝術中心落成典禮圓滿舉行
    GIO華興控股集團總裁葛小松,GIO華興控股集團投資部副總經理李佳,北京絲路華興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添元,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黃小堅,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書畫鑑定家傅申,中國藝術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思莫,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政,《榮寶齋》雜誌主編、榮寶齋出版社社長唐輝,華匯集團董事長於建波,北京正院大宅門餐飲集團董事杜偉,藝術金融投資顧問王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大光華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趙龍凱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魔術方塊」即將亮相
    建築表達著城市的深度和廣度,由雷姆庫哈斯領軍的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所設計的魔術方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即將亮相於士林。士林,曾於清末被認為讀書風氣旺盛,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元豐富的文化也於此湧現,在庫哈斯所設計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誕生之後,在這裡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這是臺灣表演藝術界的一個重要關鍵力,也是藝術能量的一處集散地。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 臺北市又一個新地標落成!
    從發想到興建完成歷經了17年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Taipei Music Center),於2020年9月5日正式開幕。該建築位於臺北市南港區,面積為756000平方英尺(約7.02萬平方米),將專門用於亞洲流行音樂的表演、製作和慶典,以成為全亞洲最好的流行音樂據點為目標!
  • GBE建築快訊 | OMA公布臺北藝術中心即將完工的照片;紐約地標建築克萊斯勒大廈將被出售
    OMA 臺北藝術中心(TPAC) 公布即將完工的照片。
  • 楊麗萍大理表演藝術中心方案!!
    朱鉳建築事務所已公布了在中國雲南大理設計的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的方案。
  • 不要小瞧建築師的野心,MVRDV用十年時間攻下臺灣!
    在這一年裡,  OMA設計的「懸浮球體」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完成;  耗費10年23億的「視覺奇觀」  衛武營藝術中心也落成了。    ▲衛武營藝術中心  現在,  MVRDV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在過去十年裡,  他們給臺灣帶來了什麼驚喜?
  • 新作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 RUR Architecture
    這座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創新建築是RUR一個佔地9公頃的競賽設計獲獎作品中的核心,專門用於亞洲流行音樂的表演,製作和慶典。▼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RUR Architecture + Fei and Cheng Associates表演廳專為室內和室外表演而設計,內部可容納6000名觀眾。包裹表演廳的是多折面的雙層表皮結構,由外層陽極氧化鋁板及內層石膏板組成。
  • 圖蘭朵國際文化藝術中心Seano校區落成典禮圓滿落幕
    Seano校區(Piazza San Pietro Seano)的落成典禮儀式,伴隨著社會各界來賓們的誠摯祝福和家長同學們的熱切期盼以及演出人員的精彩表演,落成典禮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金毓松校長對社會各界來賓能夠出席圖蘭朵國際文化藝術中心Seano校區的落成典禮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在新落成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感受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
    新落成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月20日晚,在新落成的廣西文化新地標—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多功能廳內,「荷耀南方·聲動廣西」---初荷教室八周年藝術盛典快樂上演,主辦方南寧初荷教室以八年來培養的藝術人才和藝術作品,給現場的嘉賓、觀眾、家長和學員們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表演。
  • ArtAlpha 一周快訊&展訊 |上周臺北藝術生態,藝術登陸新加坡叫停,UCCA新館落成
    臺北當代領銜當地四場藝博會2019新年伊始,臺北一系列有關藝術的活動將全球的目光吸引到了這座城市。>臺北雙年展一道,共同構建了4場博覽會1場雙年展的臺北整體藝術風貌。在亞洲地區博覽會趨於飽和的狀態下,以吸引新藏家入場為重要宗旨的臺北當代,能否真正吸引到新進藏家,能否撼動臺灣悠久的收藏傳統,值得觀察和探討。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這座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創新建築是RUR一個佔地 9 公頃的競賽設計獲獎作品中的核心,專門用於亞洲流行音樂的表演,製作和慶典。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被譽為「流行音樂之都」,是臺北後工業復興時期文化都市主義的一部分。作為文化孵化器,它將流行音樂社區聚集在一個混合的多用途複合街區中。位於北場地的表演廳是 RUR 方案總體規劃中的三座主要建築之一。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主音樂廳丨RUR Architecture
    表演廳專為室內和室外表演而設計,內部可容納6000名觀眾。表演廳外表皮是多折面的雙層表皮結構,由外層陽極氧化鋁板及內層石膏板組成。建築本身幾何造型反映了附近山脈的地形。該場館採用最先進的聲學、照明、環保空調系統等。
  • 昆明藝術中心暨曹雄藝術館落成
    藝術園圖片 記者 鄭千山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鄭千山)中國昆明藝術中心暨曹雄藝術館近日在昆明大悅城落成,5月1日正式開館。藝術園圖片 記者 鄭千山 攝  中國昆明藝術中心暨曹雄藝術館是和大悅城商業中心與昆明滇池藝術家聯合會、青年藝術家曹雄共同打造的昆明當代文化新符號和新地標,旨在探索當代藝術與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
  • OMA「臺北藝術中心」即將竣工,現場圖公布
    建築師:OMA主持建築師: 雷姆·庫哈斯, David Gianotten 項目位置:臺北面積:總面積50,000 平方米.燈光顧問: Chroma 33 立面工程師: ABT, CDC 可持續設計顧問: Arup Building Physics, Segreene 地質工程師: Sino Geotech 交通顧問: EECI Traffic 模型: Vincent de Rijk, RJ Models 動畫: Artefactory 客戶:臺北市政府文化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