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圈層效應構建協同育人體系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師藺美玲在醫學生理學課堂上拿出一個罐子,放進去一袋桌球,問學生:裝滿了嗎?

「滿了。」學生立刻回答。

藺美玲又先後裝進去一些黃豆、沙子,然後問:「現在滿了嗎?」

「老師,還可以加水。」有學生回答。

「沒錯。」藺美玲繼續問:「如果先裝水,桌球、黃豆和沙子還能裝進去嗎?」

「不能!」學生異口同聲回答。

藺美玲微笑道:「如果把這個桶比作人生,桌球、黃豆、沙子和水就是人生旅途中會遇到的各種事,要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排序,對人生進行規劃,做到把桌球、黃豆、沙子和水都裝進來。對於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生理學就好比桌球,下面我們開始第一課緒論部分。」

這是近日出現在蘭州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講課比賽決賽現場上的一幕。近年來,蘭州大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渠道,以價值引導為核心,以知識技能為載體,以言傳身教為示範,要求各專業教師將更多育人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專業課上品出思政味

對大部分文科生來說,物理課被形容為一門「恐怖課程」。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張加馳副教授有辦法,他用漫畫形式來講解「文科物理」,學生一邊看著生動形象的名人漫畫,一邊學習基本物理學知識。把深奧的中子發現過程、核裂變與原子彈等知識點生動有趣地展現給學生,並將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勳等在核物理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事跡融入課堂,實現育人與育德,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

高等數學是一門純理科課程嗎?它有沒有社會意義?數學與統計學院馬智慧副教授獨闢蹊徑,在日常教學中以案例的形式呈現高等數學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社會與自然的現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

把田徑項目競走帶到課堂上,體育教研部教師丁督前有妙招。為了幫助大家緩解聽課的疲勞,他在授課現場帶大家原地做了一套運動操。丁督前認為,體育課應該是「笑和汗」的課堂。「笑」體現快樂教學;「汗」體現有效教學。他相信,只有在老師的率先垂範下,科學精神、體育精神才能更好地傳達到每一位學生心裡。

基礎醫學院在舉辦學院比賽時,有17名課程負責人參賽,其中4名教授。學院啟動了「門門有思政,堂堂有聲音」建設計劃,以17門課程為示範引領課,結合課程具體特點重新編制教案、講義,重新製作課件、PPT,規範化、標準化充實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規定內容不缺失、自選內容有特色,力求「課程思政」貫穿每一門課、每一堂課。

讓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全過程

「現在人們常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倒要問『世界那麼大,憑啥你去看?』」在蘭州大學2018級研究生入學第一課上,黨委書記袁佔亭的幽默一問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我想問問各位同學,你們想聽什麼?」兩會精神傳達思政課上,校長嚴純華先拋出這個問題。「兩會跟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關係」「跟我們學校有什麼關係」……不到兩個小時的課堂,學生頻頻發問,嚴純華的回答亦莊亦諧、意味深長。

在蘭州大學,從黨委書記講授開學第一課,到校長傳達兩會精神,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學院層面到學校層面,教書育人與立德樹人有機融為一體。為加快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蘭州大學遴選34門「課程思政」重點示範課程,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比賽、教學觀摩等,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積極融入立德樹人要求,著力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深入挖掘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元素,形成交織往復的圈層效應,協同構建「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實現「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教務處處長羅彥鋒說,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契合點,跨出教材,將歷史的、時代的、社會的正能量和正面導向內容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習知識、提升本領,還可以得到人格上的薰陶、心靈上的滋養、境界上的開拓、追求上的升華,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蘆小兵在帶領全院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集體備課的過程中,結合自身思政課教學工作經歷,與大家探討了如何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理解思政元素,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體現出來,而非一味地說教。

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宏偉教授在面向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培訓時講到,高校的中心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有才有德是正品,無才有德是次品,無才無德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課程思政」就是要解決「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的問題,走出專業課程只管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思政課負責價值引領的認知誤區。

今年5月,蘭州大學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落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從「課程育人」等方面重點攻堅,構建具有蘭大特色的一體化「十大」育人體系,在把故事講好、把內容講透、把課程講活、把體系講通的過程中實現從「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向「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創造性轉化。

在近期通過的《蘭州大學一流本科教育建設方案》中,「課程思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並提出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專業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合力育人,2019年推出《蘭州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2020年實現「人人講育人、門門有思政」的全覆蓋格局。 (本報記者 宋喜群 本報通訊員 法伊莎)

相關焦點

  • 構建「泛在協同」社區化育人體系 形成全方位思政實踐育人格局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改革創新工作,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牢牢抓住學生社區——這個學生學習生活聚集最為集中、停留時間最長的關鍵區域,構建社區化全方位思政實踐育人體系,形成平臺載體全方位、育人活動全方位、發展評價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特色書院構建育人新模式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改革,打造全員參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資訊時代特色書院,構建「全師育人、全程培養、全校協同」的育人體系。全師育人,落實九支隊伍進書院。
  • 蘭州高校探「校企協同育人」:建築模型課程外出接受「檢閱」
    日前,持續半個月的蘭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建築模型製作與工藝》課程成果展展出。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24日電 (記者 魏建軍 高瑩)「通過對傳統古建的了解和感受,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建立文化自信。」
  • 高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建構
    我們應從夯實協同育人素養基礎、優化協同育人運行調節、健全協同育人評估激勵體制三個方面入手,構建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是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的現實要求育人思想融合驅動:提高育人實效的時代使命。協同效應是指一個系統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合作,產生大於各獨立要素單獨作用效應的整體效應。
  • 河海大學著力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協同培養長效機制
    河海大學著力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協同培養長效機制 2019-11-07 來源: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緊密圍繞社會需求,基於「重基礎
  • 復旦大學 教學改革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謀求博學有全球,像陳同越一樣,去年復旦大學60%的本科生參與全球遊學計劃。而這得益於復旦本科教育改革。為了突出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復旦大學於2017年6月在全國高校率先推出了《復旦大學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動計劃》,這也是該校「雙一流」建設第一個行動計劃,目標就是要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體系,這個體系的出發點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未來。
  • 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蘭州財經大學...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蘭州財經大學作為省屬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保主題教育在辦學治校中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蘭州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傅德印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蘭州財經大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開展、高質量推進,緊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責任,把學和做結合起來,把查和改相互貫通,引導廣大黨員守住教育報國的初心,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全力推動主題教育往深裡走、往實裡走。
  • 黎明職業大學:「五育並舉」協同育人 多元文化有機融合
    近來,黎明職業大學圍繞「雙高」計劃建設,深入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三教」改革,重構學校通識教育體系、重構通識教學體系、重構通識教育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五育並舉」協同育人,多元文化有機融合的通識思政新紀元。
  • 山東膠州:探索構建科學育人體系 引導青少年立志成才
    創新「一主兩線六環」思政教育體系,搭建紅色基因傳承「四梁八柱」膠州市對全市紅色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形成中小學「一主兩線六環」 ( 「一主」即紅色文化課堂,「兩線」即紅色理念教育、紅色實踐教育,「六環」即紅色講堂、紅色走廊、紅色創作、紅色紀念、紅色劇場、紅色研學)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探索構建科學育人體系
  • 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籤約儀式舉行
    12月14日,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在八裡臺校區舉行。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王新生,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雲與計算BG副總裁張順茂,華為北京研究所所長常勝、華為天津代表處總經理許超出席。
  • 浙江海洋大學獲教育部2017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
    2017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 http://www.huaue.com  2017年8月23日  來源:浙江海洋大學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公布有關企業支持的2017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的函》(教高司函〔2017〕37號),浙江海洋大學數理與信息學院顧沈明教授與杭州華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海島養殖信息發布平臺的開發」項目獲得立項。
  • 「三全育人」案例 |管理學院依託師生聯合黨支部構建組織育人新路徑
    確定為試點高校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守正創新、固本鑄魂,統籌好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著力加強「十大育人」體系建設,推動思想建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
  • 美英兩國多方協同育人中的政府作為及典型模式研究
    文章通過分析美、英兩個發達國家的多方協同育人的各種舉措和典型模式發現,兩國均基於本國的國情推動多方協同育人,美國以市場主導下的政府引導為理念,產生了靈活多樣的多方協同育人模式;英國以政府主導同時重視市場作用發揮為理念,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多方協同育人。通過比較兩國的模式,發現政策支持、法律法規保障、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建立中介體系是美英兩國推動多方協同育人的通用措施。
  • 構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網絡思政育人體系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在深入分析新形勢下三全育人工作內涵,充分了解學生網絡生活的狀態的基礎上,嘗試利用網絡空間構建起「1233」具有工職院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育人體系,「1」即圍繞塑造學生的理想信念為核心;「2」即形成「成工職·易班」、「工職青年」兩大網絡思政教育推手
  • 每日甘肅網 - 蘭州日報數字報-蘭州新聞網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理)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與中科院一院三所對接合作,儘快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協調機制」的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強省屬企業與蘭州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推動省屬企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日前,我市召開舉辦省屬國有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研發、承接、
  • 甘肅與「西交大」共建數位化轉型協同創新中心
    我省與「西交大」共建數位化轉型協同創新中心  每日甘肅網6月4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理)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與中科院一院三所對接合作,儘快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協調機制」的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強省屬企業與蘭州科研院所
  • 傳承創新湖湘文化 構建文化育人體系
    劉琛老師近年來悉心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設計大賽等賽事獲獎40餘項,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她深入挖掘以湖湘文化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育人因素並應用於育人過程,創造性地打造出家居裝飾設計課程密切相關。「我們團隊採取多項重點措施,構建以工作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式課程結構,校企共同整合出三大教學項目,採用項目化教學;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認知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整合依據,採用三環五步法進行教學內容組織,優化設計方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採用微課視頻、三維模型動畫、VR虛擬技術、智慧課堂、設計雲平臺等混合式教學手段,結合拼圖、找茬、選配等遊戲任務
  • 大漢國際工匠院入選2019教育部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企業
    △大會現場本次會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主辦,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慧科集團承辦,中教全媒體協辦。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近400所高校、300多家企業的1200名左右代表參會。大漢國際工匠院成功入選2019教育部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企業,並受邀作項目匯報。
  • 中科院與蘭州大學院校科教協同工作座談會在蘭召開
    ,4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與蘭州大學院校科教協同工作座談會在蘭州分院召開。他指出,中科院與蘭州大學一直以來以多種方式在多個方面開展了友好合作與有效融合,特別是中科院蘭州分院系統院屬各研究所在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學術互訪、學生聯合培養等方面與蘭州大學各相關學院長期以來深度協作,取得了眾多促進協同創新發展、提升雙方建設水平的有益成果。他希望本次座談會議能成為中科院與蘭州大學進一步提升友好合作關係、實現互利共贏的新的良好契機。
  • 搭建黨支部「三維共建」體系 探析高校黨建育人新路徑
    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文件要求,為了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搭建黨支部與支部、社團、社區之間的三維共建體系,充分發揮「組織育人」、「課堂育人」與「實踐育人」之間協同作用,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達到「三全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