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第9期)||資治通鑑(全本全譯十八冊)一部毛澤東讀過十七遍的治國理政寶典 與司馬遷《史記》並稱「史學雙璧」

2021-02-13 茂名新華書店

【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

資治通鑑(全本全譯十八冊)

一部毛澤東讀過十七遍的治國理政寶典

與司馬遷《史記》並稱「史學雙璧」

                           

本書賣點:

1.文白對照,閱讀更加流暢。本次再版,繼續沿用叢書獨具匠心的「左面原文,右面譯文」的文白對照版式,一個展開面上原文譯文嚴格對應,方便讀者對照閱讀。

2.全新修訂,文字更加準確。本次再版,重新對照標點本《資治通鑑》核校了原文,修訂了原版中原文、譯文的若干訛誤,使全書文字更加準確。

3.紀年加粗,查考更加方便。本次再版,將原文、譯文中的紀年文字改為黑體,更加醒目,譯文紀年添加帝號年號,便於讀者翻閱時快速找到目標年份。

4.附錄索引,檢索更加便利。本次再版,增加了《資治通鑑紀年索引》和《資治通鑑史評索引》兩個附錄。通過《資治通鑑紀年索引》,讀者可以快速檢索《通鑑》某年所在的具體頁碼;通過《資治通鑑史評索引》,讀者可以集中檢索閱讀司馬光及歷代賢哲的精彩史思。

基本信息

資治通鑑(精裝全本全譯十八冊)

書號:ISBN:978-7-101-14175-7

作者署名:[宋]司馬光編撰   沈志華、張宏儒 主編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定價:928元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在其助手劉攽、範祖禹、劉恕等人的通力協作下,歷時十九年編纂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959),記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跡,並錄司馬光及歷代賢哲評論二百一十八篇,成書二百九十四卷。

《資治通鑑》的書名是宋神宗欽定的,其書以「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宗旨,其中「興邦之遠略,善俗之良規,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節,叩函發帙,靡不具焉」,自古被視為學習歷史,吸取經驗,學習治國理政、修身齊家之道的經典之作。《資治通鑑》中所蘊含的領導藝術、管理經驗、用人智慧、權謀戰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是人們學習歷史、汲取智慧、指導人生的不二之選。

文白對照本《資治通鑑》,原文以中華書局標點本《資治通鑑》為底本,權威準確;譯文由人民大學、社科院、北京大學等權威學術機構的六十餘名專家翻譯,流暢生動,是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資治通鑑》讀本。2009年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此次再版,對內容和版式都做了修訂完善,使得文字更加準確,查考更加方便,檢索更為便利,努力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完善的《資治通鑑》讀本。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 -1086),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

宋神宗時,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潛心編纂《資治通鑑》。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鑑》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親自定稿,親力親為。每天五更初即起,點燈著述,一直工作到夜半。為防止自己貪睡,還製作了一個圓木枕頭,稱為「警枕」。可見其修書之精勤。宋元時有人見過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的草稿,發現其中無一筆作草字,一絲不苟。可見其修書之嚴謹。司馬光後來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之精力,盡於此書」,確是實話。可以說,《資治通鑑》是凝聚司馬光畢生心血的巨著。 

 

名家點評:

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胡三省

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也。——王鳴盛

竊以先哲經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資治通鑑》。——曾國藩

《資治通鑑》這部書寫得好,儘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皆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藉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毛澤東

                             2020年中華書局重點常銷書目(部分)             書名    作者   定價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平)文揚著58.00守望傳統的價值:陳來二十年訪談錄(平)陳來著39.00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精)樓宇烈著46.00中華的智慧(精)張岱年主編、方立天副主編、劉笑敢、程宜山、陳來著62.00中國人的智慧(平)郭齊勇著38.00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插圖本)(平)中華書局編輯部編39.00一本書讀懂中國史(增訂本)(平)李泉著39.00一本書讀懂中國近代史(平)邵勇、王海鵬著36.00萬曆十五年(增訂本)(平)[美]黃仁宇著25.00萬曆十五年(增訂紀念本)(平)[美]黃仁宇著48.00萬曆十五年(經典版)(精)[美]黃仁宇著65.00鄉土中國(平)——國民閱讀經典費孝通著19.00論語譯註(平)——國民閱讀經典楊伯峻譯註29.00毛澤東詩詞欣賞(插圖本)(平)——國民閱讀經典周振甫著28.00中國近代史(增訂本)(平)——國民閱讀經典蔣廷黻著,徐衛東編38.00三國史話(平)——國民閱讀經典呂思勉著16.00中國史綱(平)——國民閱讀經典張蔭麟著22.00唐詩三百首(平)——國民閱讀經典〔清〕蘅塘退士編選, 張忠綱評註48.00談美書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國民閱讀經典朱光潛著25.00人間詞話(平)——國民閱讀經典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18.00宋詞三百首(平)——國民閱讀經典〔清〕上彊村民編選,劉乃昌評註 43.00中國哲學簡史(平)——國民閱讀經典馮友蘭著,趙復三譯40.00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平)——國民閱讀經典李劍農著50.00中國通史(平)——國民閱讀經典呂思勉著52.00康震講詩詞經典(平)康震著39.00康震講蘇東坡(平)康震著46.00康震講詩仙李白(平)康震著39.00康震講詩聖杜甫(平)康震著38.00康震講李清照(平)康震著39.00康震講王安石(平)康震著48.00康震講三蘇(平)康震著46.00康震講韓愈(平)康震著30.00康震講歐陽修 曾鞏(平)康震著52.00康震講柳宗元(平)康震著29.00葉嘉瑩說詩講稿(附音頻)(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29.00葉嘉瑩說初盛唐詩(附音頻)(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33.00葉嘉瑩說中晚唐詩(附音頻)(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21.00葉嘉瑩說杜甫詩(附音頻)(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29.00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49.00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附音頻)(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32.00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附音頻)(平)——迦陵說詩葉嘉瑩著24.00迦陵講賦(附音頻)(平)葉嘉瑩著29.00人間詞話(平)——跟大師學國學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15.00談美(平)——跟大師學國學朱光潛著19.00經典常談(平)——跟大師學國學朱自清著18.00李鴻章傳(平)——跟大師學國學梁啓超著16.00詩境淺說(平)——跟大師學國學俞陛雲著20.00讀書指南(平)——跟大師學國學梁啓超著20.00怎樣寫作(平)——跟大師學語文葉聖陶著24.00文章作法(平)——跟大師學語文夏丏尊、劉薰宇著18.00語文隨筆(平)——跟大師學語文葉聖陶著26.00怎樣作文(平)——跟大師學語文張中行著42.00怎樣學習文言文(平)——跟大師學語文張中行著32.00文言語法(平)楊伯峻著29.00詩詞格律(平)——詩詞常識名家談四種王力著18.00詩詞格律(精)——詩詞常識名家談王力著42.00詩詞格律·詩詞格律概要(精)——王力全集王力著48.00毛澤東詩詞欣賞(平)周振甫著22.00中華五千年:故事中國史(平)(全3冊)竹林、趙晨編著88.00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平)葛兆光著45.00國史十六講(修訂版)(平)樊樹志著48.00中國通史(彩圖珍藏版)(精)呂思勉著58.00《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精)張國剛著48.00資治通鑑啟示錄(平)(全2冊)張國剛著68.00生死秦始皇(平)——辛德勇著作系列辛德勇著58.00晚明大變局(精)樊樹志著68.00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平)樊樹志著56.00重寫晚明史:朝廷與黨爭(平)樊樹志著62.00重寫晚明史:內憂與外患(平)樊樹志著68.00重寫晚明史:王朝的末路(平)樊樹志著48.00正說清朝十二帝(增訂圖文本)(平)閻崇年著65.00走向輝煌(插圖本)(平)金一南著49.00中國近代史(彩圖增訂本)(精)蔣廷黻著,徐衛東編54.00近代中國史綱(平)郭廷以著98.00重讀抗戰家書(平)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編18.00重讀先烈詩章(平)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編26.00熱血長城:寫給年輕人的解放軍史(平)徐焰著52.00

相關焦點

  • 《史記》是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國寶典(大家讀書)
    我以為,或者還可以補充兩句話:治國之寶典,國學之根柢。  眾所周知,《史記》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對《史記》最恰當的評價,指的是《史記》在史學、文學兩個領域取得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旁人難以企及的境界。具體說,《史記》對於中國史學的貢獻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奠定了中國史學的獨立地位。
  • 專家談《史記》:是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國寶典
    其二,規範了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其三,創立了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四,樹立了中國史學的進步歷史觀。這一點尤其重要,司馬遷建立的大一統歷史觀,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史記》對於文學的貢獻,亦有四個方面。其一,司馬遷是一位語言巨匠,創立了善敘事理的敘述語言。其二,司馬遷是一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倡導的古文運動就是學習司馬遷,追步司馬遷。其三,創立傳記文學。
  • 從「治國之寶典,國學之根柢」的《史記》看國家治理
    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張大可教授做了題為《司馬遷的國家觀——從看國家治理》的專題講座。活動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和商務印書館共同主辦。
  • 《白話資治通鑑》書評
    對於我這種歷史學的小白、文言文的重度懼怕者,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的《白話資治通鑑》是最合適不過了。國人對《資治通鑑》是耳熟能詳了,這部由司馬光等人編著的編年體史書,歷時19年完成。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家雙璧,歷來受人推崇。
  • 被毛主席讀了17遍的書,被稱為「史學雙璧」之一,是本什麼書?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喜歡讀書,文學成就很高,一生寫了不少的詩篇文章,每到一個地方的時候毛主席一定不會忘記帶著的就是書籍了,而在毛主席的書單中有一本書被毛主席讀了17遍。是什麼書能夠讓毛主席如此痴迷,一讀再讀呢?這本被毛主席讀了17遍的書不是《紅樓夢》,而是一本史書,這本書就是《資治通鑑》。
  • 毛澤東讀一輩子《資治通鑑》,到底讀出了什麼?
    毛澤東為何讀了17遍《資治通鑑》?《資治通鑑》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毛澤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述《資治通鑑》: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 《資治通鑑》為何無可替代
    毛澤東云:中國有兩部大書,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另一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不得志的情況下撰寫的。唯其有才,故能寫出好書,值得閱讀;唯其不得志,故能寫出深刻的書,值得參悟。司馬遷縱橫恣肆,直抒胸臆。《貨殖列傳》,閱盡人間百態;《刺客列傳》,沉鬱悽美,盪氣迴腸。《史記》不虛美,不掩惡,盡顯真精神。
  • 直播預告|光頭王說「史學兩司馬」,有獎徵下聯活動繼續
    明天上午10-12點,「光頭王說書」第二季在京東直播間開播,題目是:鎮店立減 | 史學兩司馬。這次,光頭王將全面介紹司馬遷、司馬光中國史學兩位大家,《史記》《資治通鑑》兩部史學巨著,將中華書局各版本一一梳理,向不同的讀者推薦適讀版本,介紹閱讀方法。
  • 毛澤東為何將《資治通鑑》讀了十七遍?
    毛澤東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講,他將《資治通鑑》這部300多萬字的史書讀過「一十七遍」。這真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1956年,由當時的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資治通鑑》(包括隨文加入的胡三省注),就是根據毛澤東提議,組成標點委員會,由顧頡剛等21位專家通力合作,重新點校後排印出來的。
  • 二十四史全譯
    《二十四史全譯》收錄自《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史書,文白對照,全譯無刪減。全書五千萬字的譯稿不斷完善,每一部史書的譯文都整體修改三次以上。出版前,原文、譯文近一億字的書稿共計精校十二遍。  全譯本  《二十四史全譯》將紀、傳、志、表全部翻譯,內容不加刪減。編委會還組織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專家,對二十四史中佔百分之二十的志書(制度史)如:天文志、五行志、歷律志、禮樂志、輿服志、刑罰志、食貨志等全部作了整理和翻譯。
  • 領導幹部讀歷史,這些中華好書值得收藏
    中華書局作為傳統文化出版重鎮,以《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的校點整理為代表的史學古籍整理,以《中華民國史》《萬曆十五年》為代表的重要史料、史學著作的策劃、編輯和出版,奠定了其在史學界文化界的歷史地位,履行著一脈相承的文化擔當。「梯航學海通今古,鼓扇雄風邁宋唐」,學史用史離不開中華書局的史學好書。
  • 史學一璧《史記》:狗仔記者鼻祖司馬遷,究竟寫了多少耐人尋味?
    眾所皆知,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一生除了給李陵開脫被漢武帝治罪這件事,就是寫了一本曠世奇作《史記》而聞名於世。《史記》被魯迅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被列為正史「二十四史」之首。然而其中不乏耐人尋味的細節,讓我們重新翻開歷史,品讀《史記》。
  • 舉世無雙的《史記》,重於泰山的司馬遷,照亮中國歷史的長河
    它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自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史記》與《漢書》(班固著)、《後漢書》(範曄、司馬彪著)、《三國志》(陳壽著)合稱「前四史」。《史記》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
  • 【一則廣告】資治通鑑:成大事者,不謀於眾
    讀歷史,必少不了「史學雙璧」《資治通鑑》與《史記》。《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中國上下幾千年,都歷經了哪些朝代興衰,出現過哪些歷史事件。要系統理清中國歷史,則一定要讀它。 毛澤東生前,曾讀過17遍,每一遍都仔細批註。
  • 我省《史學雙璧》多媒體出版工程入選
    本報訊(記者肖煜 實習生田園)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2019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入圍項目名單,河北冠林數字出版有限公司《史學雙璧》多媒體出版工程(《史記》和《資治通鑑》)入選。
  • 為什麼新中國整理的首部古籍是《資治通鑑》?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第一個五年計劃,古籍整理的第一部首選《資治通鑑》。這是毛澤東的安排,而且是當面給吳晗下的任務。晚年的毛澤東說他一生讀《資治通鑑》有十七遍,多次給人推薦是值得再讀的好書。歸納起來就是,精到議論與施政;天象人事與吉兇;社稷禍福與利害;良將之策與循吏之治;處事之明斷與勤政;為文之體例與要義,所有這些有資於治國的方略,「良謂備焉」。在宋神宗看來,《資治通鑑》就是一部治國理政的教科書。
  • 中華書局 x 噹噹聯合推出傳統文化精品書單 · 第一期
    經過認真斟酌,我們推出了第一批書單。首先是基本典籍的整理本。了解中華書局的讀者朋友,都知道這是中華書局的本行。所以我們在第一期書單裡從經史子集、文史哲語中各推薦了一部重要而基本的典籍,它們是《說文解字(附音序、筆畫檢字)》《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四書章句集注--新編諸子集成》《李太白全集--中華國學文庫》,為大家閱讀和研究提供規範、可靠的文本。
  • 《資治通鑑》| 司馬光打造史學超級IP
    原創 愛思特拉岡 中華書局1912 《資治通鑑》手稿(局部),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司馬光(1019—1086)《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清代學者王鳴盛語),與紀傳體通史《史記》並稱
  • 毛澤東與《資治通鑑》-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資治通鑑》自《周紀》迄《五代紀》,記載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全書共300餘萬字,編著歷時19年,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我國「史學雙璧」,毛澤東視之為中國歷史上的兩部大書之一(另一部為《史記》),終生喜讀。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毛澤東讀史鑑今,為治黨、治軍、治國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 毛澤東與《資治通鑑》
    原標題:毛澤東與《資治通鑑》 北宋編年體史學巨著《資治通鑑》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治世經典。毛澤東對《資治通鑑》的研究持續了一生,他從這部史學巨著中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戰爭、吏治,體會歷史經驗,總結歷史教訓,對其學術特點亦有獨到見解。同時,毛澤東重視《資治通鑑》的影響與啟發,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氣派的唯物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