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觀點引熱議:老師不是園丁 應是導遊

2020-12-07 中國新聞網

  將老師比喻為「園丁」,已經是多少年約定俗成的說法。不過,昨天浙江寧波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因為質疑「園丁說」,而被網上熱傳。老師,到底應該是修剪枝丫的園丁,還是帶領孩子領略一路風景的導遊,這個由小學生拋出的話題,在這個教師節顯得格外引人深思。

  園丁與導遊

  幼兒園時,老師說:「老師就像園丁,哺育你們成長。」小學低段時,考試試卷中出現「老師就像園丁,哺育我們成長」的句子,高段時,會出現「老師就像( )」這類的題目,深受「園丁」思想教育的我們,大多數都會不假思索地寫上:園丁……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的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

  去百度上搜「園丁」,第二種解釋就是「可比喻老師」,但輸入其他詞彙,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師」這種解釋。由此可見,中國的「園丁」思想被牢牢鎖住,連百度、字典也承認了它的「功勞」。但我始終覺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統一的,正如人們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發現我們腦中比喻老師的詞,都被「園丁」所佔用了,難道,沒有其他了?嗯……肯定還有!哈!我想出來了!導遊!是個挺合適的詞,以後再有這種問題,我就填「導遊」,可以擺脫「園丁」的束縛啦!

  導遊……真的真的挺合適: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會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每個人所發現、拍的景色都不一樣。老師教我們的內容是一樣的,但在某些人看來,這個對自己有幫助,另外一群人呢?感覺那個適合自己,同樣的知識,而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觀園丁、花草,就不一樣了:這些花草的命運都已經安排好的了。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在風雨中,也有園丁的保護,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過是發芽,吸取營養罷了。它們只需要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遊,帶領我們去遊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成長為只會聽話的植物。

  事件

  小學生寫作文質疑「園丁說」

  這篇小學生作文是網友@我們1班在微博上曬出來的。@我們1班在微博上擁有32萬粉絲,個人標籤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

  「今天是教師節,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分享一篇班上學生的作文,和各位同行共勉。」@我們1班隨後貼出一篇名為《園丁與導遊》的作文,七八百字,筆跡稚嫩,明顯的小學生字跡。

  在這篇作文裡,作者對「老師是園丁」的說法提出質疑。「園丁這個詞,真的合適老師這個職業嗎?」文中寫道:「中國的『園丁』思想被牢牢鎖住,連百度、字典都承認了它的功勞。但我始終覺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統一的。」作者想到了用「導遊」來稱呼老師,認為比「園丁」更合適,因為「導遊」可以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現,造就不同的人才,而「園丁」培育的花草只需要接受,沒有自己的想法。

  作文結尾立意深遠:「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遊,帶領我們去遊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

  發帖人是位班主任

  昨天這篇作文在網上被瘋狂轉發,到傍晚,已轉發2萬多人次。網友們對這位小學生的見地頗為嘆服,連誇太有思想!

  「孩子比某些大人更深刻!」「這是小學生作文?!思想境界竟然比哥高這麼多!!」「寫得真好,上小學時我的思想被禁錮了,寫作文都是抄襲,應該多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少網友自嘆不如,甚至有人懷疑這是否是小學生親筆所作。也有網友指出:「只有好老師才能培養出這樣有見地的好學生!」

  這篇作文果真出自小學生之手?昨天,記者輾轉聯繫上了@我們1班,不過低調的她婉拒了記者的採訪:「一點工作而已,不足採訪。」

  記者從側面打聽到,@我們1班的確是一位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姓王,所在學校是寧波市華天小學。去年5月22日開通微博以來,她在網上發了各種班上學生的趣事,語言活潑,充滿情趣,裡面有孩子們寫的作文,有自己與孩子們的對話,也有班上好玩的人與事,師生之間的濃濃情誼洋溢在字裡行間。短短一年多時間,@我們1班的粉絲迅速壯大,她班上的詩人宇、科(學生化名)等學生,也漸漸為網友知曉,大嘆「做王老師的學生真幸福!」

  今年升六年級,王老師在微博裡感嘆:「不過一個暑假,孩子們似乎突然長大了。開學這幾天,教室裡乾乾淨淨,上課安安靜靜,排隊出操整整齊齊,學生之間沒有爭吵沒有打架,也沒人向我告狀。批改作業的時候,再沒有『滑稽就是一隻雞從山上滑下來』這樣的答案。有些男生開始變聲,聲音低沉起來了。長大是很好,可為什麼我覺得有些隱隱的失落呢?」言語中,對學生們開始「變乖」反而有些不能接受。

  記者調查

  園丁型大有人在,過於標準化,學生不喜歡

  記者昨天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南京的小學校園裡,「園丁型」老師大有人在。雖然在教學上兢兢業業,對學生很負責,但是孩子們普遍都不喜歡。

  語文答案求標準,只有一個是對的

  南京某小學三年級家長孫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班上的語文老師應該就屬於「園丁型」。每天發簡訊,作業、考試什麼的交待得很細、很負責,不過在語文教學上過於追求整齊劃一,擔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孫女士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考試前,這位老師為了讓學生們考出好成績,在年級取得好排名,就會讓孩子們提前背一些東西。比如造句,「不但……而且……」「即使……也要……」等,都事先提供好範本,讓孩子背好了再考,以防出錯。作文也是,總是讓小孩提前把以前寫得比較好的作文背幾篇,一篇人物、一篇事情,考試時最好能套得上。「我家孩子愛寫作,總喜歡臨場發揮,覺得用寫過的作文索然無味,但是老師並不鼓勵。」

  最讓孫女士受不了的是,這位老師在批改作業或者試卷時,一些比較開放的題目,也要求統一標準的答案。

  孫女士說,兒子並不喜歡這位老師,覺得管得太死了,寫作業考試時也不敢隨意發揮了。

  動不動把人拎到學校去,家長不以為然

  家長何女士的兒子上二年級,好動的兒子經常在學校裡調皮搗蛋,於是自己三天兩頭被老師揪過去談話。

  「說實話,有的就是些小毛病,老師當成問題孩子來對待,我心裡是不舒服的。」何女士說,兒子有次上課時在抽屜裡玩小玩具,被老師發現了,於是喊自己到學校談話。「其實這種事情,打個電話也行,沒有必要搞得如此興師動眾。」還有一次,因為兒子的作業完成得不好,又被拎到學校。因為何女士的態度「不夠配合」,老師當時就氣憤地把作業本扔在了地上。何女士第二天又專門到學校賠了不是。

  何女士說,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對於調皮學生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激發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是動不動就找家長。

  導遊型越來越多,學生親切起綽號

  不過,據不少學生和家長反映,校園裡也不乏「導遊型」老師,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男老師大受歡迎。和這些老師相處,學生們普遍感到很親切。

  班上的「老大」,批評人的方式是寫作文

  鼓樓區一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甜甜告訴記者,上學期換了個男老師,自己和同學們都特別喜歡。「以前的老師很嚴,這位老師則比較親切,我們班學生都喊他『老大』。」甜甜說,平時對調皮的男生,他不會過於責罵。特別是他「微笑的批評」方式,令人叫絕。有一次,班上有個男生上課時看窗外發呆,老師沒發火,而是笑著跟他說:「你今天回去就寫個作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二天,他讓這個男生在班上朗讀這篇作文,並大加讚賞。還有一次,一個男生上課時總是回頭找後面人說話,老師也是微笑地說:「你回去就寫個《回頭真好》的作文給我。如果實在不會寫,就看看劉德華的《回家真好》。」全班同學大笑。第二天,這位男生在全班朗讀了《回頭真好》,又被老師大加表揚了一番。

  「自從換了這個班主任,小孩明顯比以前愛上語文課了,回來總是說老師有趣好玩,寫作文也帶勁了。」甜甜的媽媽說。

  發簡訊談作業少,經常推薦好書

  「這學期我們班也換了個男老師,覺得特別好!」南京某名校二年級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明顯感覺到,這學期每天收到的簡訊內容變了,老師談作業方面的內容少了,而是經常向我們推薦好書。

  「上學期的簡訊,基本上都是老師在交待各項作業,以及做作業的各種注意事項。但是這學期的簡訊,老師這方面的提醒少了,基本由小孩自己來傳達作業方面的信息,而老師倒是推薦了不少好書。」陳女士給記者看了簡訊,老師剛剛推薦了《海鷗喬納森》這本書,還提醒家長最好給孩子配合《雲圖六重奏》的音樂來讀。

  「這樣的老師更注重孩子內涵的培養,更有眼界!」

  專家說法

  導遊的角色,更符合孩子自由的天性

  南京中小學生學習力研訓中心主任谷力認為,孩子把老師從園丁轉化為導遊,是有一定道理的。從孩子的視角看,導遊的角色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十年前,我們說得最多的是「老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園丁辛勤耕耘,修枝施肥,花朵才會開得更豔。意思是,老師是規範學生行為的,起到幫助和扶正的作用,孩子要按照大人的意圖才能發展得更好。而導遊,顧名思義是起引導作用,導遊只要稍作引導和指點,遊客遊什麼?怎麼遊?有何收穫?那就是自己的事了。這種方式非常符合孩子要求平等、自由的天性,也符合教育的本質——引導。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新課改方案也強調教育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不要用布置作業、考試等強制手段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需要規範,更需要創新。

  教育僅有導遊型老師還不夠

  對於把老師比作導遊的說法,拉小副校長劉寧十分認同。她認為,老師既要做園丁,也要做導遊,導遊不能替代園丁。在大家眼中,導遊可以帶領大家看最美的風景,但是,教育僅有導遊型老師還不夠,不能缺少園丁型老師的精心侍弄。

  她列舉了中外兩名著名教師的例子詮釋了自己的觀點。北京有位叫常麗華的老師,她給自己帶的班取名「小螞蟻教室」,她在「小螞蟻教室」精心耕耘數年,打造《農曆的天空下》一個課改課程,把文學作品、古詩詞等綜合在課程裡,引導班上的學生探究學習。幾年下來,這個班的學生文學修養明顯高出一籌。美國有一位著名的教師雷夫,他最著名的特點是能把一個班的差生教成優秀生,他不僅像園丁一樣精心培育每一個學生,還像導遊一樣帶著學生,各地雲遊,開闊視野。雷夫如果沒有園丁般的執著和耐心,沒有導遊般的循循善誘,怎麼可能創造教育的奇蹟?(記者 王晶卉 孫文)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近日,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該考生脫穎而出,所寫內容成功抓住了閱卷老師的注意力,作文曝光後也引來了大家的矚目,很多權威人士對該生的作文也發表了自身看法,人大教授直言:個性化的作文應鼓勵!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目給出了一段材料,涉及個人、家庭、社會,以落差或錯位為關鍵詞,要求考生談談自身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人文教育應從"作文"邁向"寫作"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用廣博徵引卻不乏晦澀的風格,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廣泛爭議。高考作文的確是個獨特的社會熱點,每年高考結束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屢屢成為熱議話題,到處都能看到對當年高考作文題的各種分析,這種受關注的程度是其他學科試題無法相媲美的。
  • 小學生寫作文很膚淺,老師卻說,深刻的作文可能也得不了高分
    最後我給孩子明確表達了為什麼會扣掉8分,結果第二天家長找來了,說孩子回去一頓哭,因為老師覺得他的作文寫得不深刻。雖然我耐心和家長溝通了一次,表明並不是作文寫得不深刻,而是孩子沒有按照要求,也就是寫跑題了。在孩子的意識中,沒辦法反駁老師,可又不想面對作文的失利,只好和家長委屈訴說一下。
  • 語文79分,奇葩小學生作文火了!老師:你這次完了!
    語文79分,奇葩小學生作文火了!老師:你這次完了!小孩子們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從來不會考慮會不會得罪人家。這也是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快樂的一個原因!最近一個小學生,她的作文火了。他的奇葩答案不是跟老師對著幹就是和大姐姐們對著幹。真的是天真無邪,很可愛呀!讓我們一起看看孩子寫的奇葩答案吧!首先讓我們看看孩子做的第一道題。第一題考的是拼音,看來我們孩子的拼音基礎打的還是不錯!然後第二題就是看拼音寫詞語考驗孩子們的寫字能力!看來我們孩子也是個小馬虎「司機」寫成「吃雞」「默寫」寫成「莫邪」「激烈」寫成「積累」看來我們孩子這方面兒有點兒短缺。
  •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老師拖堂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
    「下課鈴聲響了 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耳塞」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老師拖堂引發熱議,你贊成老師拖堂嗎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  「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
  • 小學生作文《為人師表》,老師看後不好意思,家長:別看的太真了
    小學生作文《為人師表》,老師看後不好意思,家長:別看的太真了伴隨著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們開始在孩子身上投資的越來越多,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一個不確定的情況下,跟著大部隊走的,我們不明確自己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的人,於是看什麼是大趨勢也就盲目的跟風
  • 小學生作文堆積成語歌詞引吐槽 媒體:拜老師所賜
    小學生作文堆積成語歌詞引吐槽 媒體:拜老師所賜 2014-11-09 09:36:13  這位老師讓很多人想起了苦澀的童年、那一個個抓耳撓腮的晚上,我們之中有幾個人沒有曾經為老師的某個作文題目咬爛過筆頭的?  寫作文難嗎?自然是難的,文章千古秀,正因為難寫,好文章才如此寶貴。它是文字立意節奏音律韻味的一種奇妙組合,渾然天成的好文章看起來更像是上天的恩賜,而非人力之功。
  • 小學生作文《二十年後的我》,老師看完氣的吐血,網友:都是天才
    對於小學生來說,作文應該是比較令人頭痛的一種題型了。相信80後的一代應該深有體會吧。因為作文的類型非常之多,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等,並且,在那個時代,信息來源不是很多,很多小學生可能連課外閱讀書都沒有,自然寫作就難上加難了。
  • 《生活在樹上》滿分作文引熱議,閱卷組長被查:辭藻堆砌不應模仿
    導讀:之前網上熱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浙江方面給出最新回應是:網上流傳的今年我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民熱議,經調查,是其語文評卷組組長在評卷結束後擅自洩露考生答卷及評卷細節,按照規定,給予處罰。另外一條,還很重要。
  • 小學生作文語言「樸實」,老師很無奈,網友:慚愧慚愧
    我國的教育是從小學開始九年義務制教育,對於小學生,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日常成長。老師經常會經常要求小學生寫作文,發現他們的作文思路奇特,想像力豐富。雖然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維看,會覺得他們的作為無釐頭,讓人發笑,小學生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了強烈的好奇心。
  • 該如何評改小學生作文——從某老師評改繆可馨作文說起
    原創 寫作編輯部 寫作雜誌本文原標題《該如何評改小學生作文——從某老師評改繆可馨作文說起》,作者戴紅賢,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寫作學會常務理事。本文僅就網傳繆可馨的作文及某老師的評價文本,談談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關的問題。
  • 小學生作文《我的家》,老師點讚,爸爸:本故事純屬虛構,別信!
    小學生作文《我的家》,老師點讚,爸爸:本故事純屬虛構,別信!【導讀】要說什麼作業令小學生最牴觸,作文肯定是其中之一了。雖然小學階段的寫作要求很簡單,寫作題材也很單一,只要把一件事兒一個人闡述清楚就行了,但是受制於語言組織能力、詞彙積累量、思維邏輯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作文往往都是口水化、流水帳作文,寫出來的作文往往令人哭笑不得。近日,一篇題為《我的家》小學生作文躥紅網絡,文章雖只有寥寥數百字,卻用了10個成語,可謂是「妙語連珠」,老師看後都連連點讚!
  • 「作業作業,請你不要強迫我」這屆小學生的詩歌又又又火了,笑到岔氣!
    有句話說的好,叫「未來都是屬於小學生的」。這兩天看了南京某小學的小學生詩歌后,更加深了我對這句話的認識:現在的小學生可比我們成年人厲害多了。來來來,往下看小學生A:每次下雨時/我都出來陪你玩耍/可你卻把我弄得髒髒的(老師點評:哈哈哈,交友不慎!)
  • 小學生作文「雷人」不是問題,「雷同」才是大問題
    第二屆「想寫就寫」兒童作文大賽目前已收到本市以及港澳地區共計208所小學的4000餘篇小學生入圍作文。然而在專家評審組對這些入圍作文初審之後卻發現,「大量的作文都枯燥乏味!80%以上的作文是一個模式」。評委之一、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對當前小學生作文現狀深表憂慮,擔憂在現行小學生作文訓練模式下,孩子將成為僵化的寫作機器。
  • 小學生作文寫不好怎麼辦?聽聽王老師怎麼說!
    小學生在作文中常見的問題有很多,輔導孩子寫作文是每個家長比較頭疼的事情。大多數的小學生,都不喜歡寫作文,總是說出一些理由,不知道怎麼寫,沒有素材寫等等。其實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來講,我覺得孩子有非常多的素材可以去寫,我們經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其實寫作文也是把生活中一些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情感,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再加上一定的結構,就能形成一篇不錯的作文。
  • 小學生作文《你是我的小蘋果》,老師變後媽,爸爸:不是我
    小學生作文《你是我的小蘋果》,老師變後媽,爸爸:不是我現在的小孩子懂得那是相當的多,身邊三歲的小姑娘都知道了化妝品,出門要自己挑選衣服和鞋子,知道畫口紅,真的是不得了,孩子的心理方面越來越成熟,在還沒有進去學校的這一階段,家長要正確的引導方向
  • 小學生作文《掃雷》走紅,一個錯字把整篇作文毀了,老師哭笑不得
    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難免還是有寫錯字的情況發生,這樣的話就會出現讓語文老師哭笑不得的作文了,比如我們下面要看這這篇作文。小學生作文《掃雷》走紅,一個錯字把整篇作文毀了,老師哭笑不得其實,這個小學生只不過是寫了一篇正常的敘事文章,但是由於把掃雪的雪字寫成了雷字,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並不起眼的錯別字,讓整個文章都變了意思。語文老師看了之後也是哭笑不得,還寫下趣味評語:你命真大。
  • 小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是因為生活體驗少嗎?老師說並不是
    如此「假話連篇」的作文,讓老師不得不擔憂,是我們的孩子缺少生活體驗嗎?寫不出真情實感?其實不是,特別會寫「假話連篇」作文的學生,往往還成績很優異,特別聰明。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們不會寫真情實感作文呢?
  • 小學生作文「目光」火了,看完暖心,老師: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語文老師一般在布置完作業的作業後,都會在第二天上學時,安排課代表把各位學生的語文作業收上來,然後老師會進行統一的批改。 語文老師會根據各位學生的作文內容,給出不同的分數和評語,老師通過各位學生的作文內容是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情緒,有時也會通過作文傳遞思念,就像這位小學生一樣。
  • 小學生「零分」作文走紅,家長看後哭笑不得,老師:這是個人才
    小學生要是動筆寫起作文來,那可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小學生始終是「小屁孩」,因此寫起自己的作文的時候也常常喜歡天馬行空,亂寫一通,偶爾還會寫出一些連大人也想不到的奇葩觀點。小學生「零分」作文走紅,家長看後哭笑不得,老師:這是個人才!這位小學生寫的《他的一生》可就有意思了,他一生下來來,就掛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