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節來臨,民眾憑藉手中鮮花可免費參觀北京市7處名人故居、紀念館,追憶先輩。此次可憑鮮花參觀的7家名人故居、紀念館中,既有已列入北京市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目錄中的老舍紀念館和徐悲鴻紀念館,也有5處尚未「免票」的故居,其中包括李大釗故居、魯迅博物館、郭沫若紀念館、茅盾故居和梅蘭芳紀念館。圖為在梅蘭芳紀念館內,民眾用手中的菊花祭奠這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新社發富田 攝
中新網4月4日電 4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從陝西黃帝陵,到四川地震災區,從首都北京到寶島臺灣,各地民眾展開了對先人、對英烈的紀念活動,寄託哀思。
北京:數萬民眾瞻仰毛主席遺容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毛主席紀念堂,在上午八點,就有一萬多名群眾等候在這裡,瞻仰毛主席遺容。截止到中午12點,已經有4萬多名群眾來到毛主席紀念堂參觀。
在天安門廣場,24名少先隊員組成的少年先鋒崗,護衛著人民英雄紀念碑。他們代表全國1億多少先隊員來到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陝西:中華兒女公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4月4日,來自海內外八千多名中華兒女聚集在黃帝陵前,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9時50分祭祀大典正式開始,寓意「九五之尊」。現場擊鼓34咚,代表了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鳴鐘9響,象徵中華民族傳統中的最高禮數。
來自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代表,以及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陝西省各界的代表,依次在軒轅大殿前向軒轅黃帝敬獻花籃。陝西省省長袁純清恭讀了公祭軒轅黃帝祭文。全體公祭人員滿懷對黃帝的敬仰,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際、陝西省省長袁純清、國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的代表、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等萬人出席公祭典禮。
另外,臺灣當局「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今天在臺北圓山忠烈祠舉行,馬英九一改過去由「內政部長」代表主祭的慣例,親自主持遙祭典禮,也成為1949年後,第一位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的臺灣當局領導人。
山西:清明節發源地 蒸「子推饃」寄情思儘管時代在發展變遷,清明節為紀念春秋時期先賢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依然是中國人心中佔據著相當位置。民俗學者考證,在中國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與中秋節五個傳統節日中,清明(寒食)節是唯一有明確發源地的節日。山西綿山是清明(寒食)節發源地,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
在山西許多地方,居民平日習慣食用麵食,饅頭也成最常見的食品。這幾天,「子推饃」又開始擺放在餐桌。農家主婦們找用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再用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精心捏制出「子推饃」,用旺火蒸出栩栩如生「子推饃」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
山西「子推饃」,農家人又稱老饃饃,一個子推饃重約一斤,裡面包著雞蛋或紅棗,上面捏制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
在山西一些鄉村山村,「子推饃」除了自己食用,還常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村裡孩子給自己老師送。人們一起在分享節日的美食。
「子推饃」加深了人們溫馨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清明期間,山西農家人以此寄託對先輩的懷念,在外鄉人眼中,淳樸的人們將為這個春天又添幾分詩意。
四川:成都不提地震遇難者 映秀等展開萬人公祭媒體從成都市殯葬協會了解到,定於清明節舉行的公祭活動,只針對革命烈士及普通逝者,並不針對5·12地震的遇難者。
為緬懷該縣所有地震遇難者,汶川縣今日舉行萬人公祭活動,活動的主場地就設在震中映秀鎮。據悉,映秀大地震遇難者公墓內的清明祭掃活動,10天前已陸續展開,平均每天300人次左右,昨日達到了祭祀高峰,單日500人次進入公墓祭掃。
在「5.12大地震」遭毀城的四川北川今天在北川縣城遺址內舉辦公祭儀式,四川省、綿陽市及北川官員將率數百北川各部門工作人員,參加公祭。在清明節前夕,北川縣連日向民眾開放封閉保護的廢墟,讓百姓祭奠遇難親人。
臺灣:高速公路壅塞 兩岸往來暢通在臺灣,根據民間習俗掃墓要在中午前,所以高速公路在上午7至8時出現一波趕著出門的車輛,正好遇上各收費站自上午7時起恢復收費,各路段顯得較壅塞。
清明掃墓民眾起了大早,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統計,今天凌晨0至7時車流量達52萬輛次,上午7至8時最壅塞,中山高桃園─中壢南下時速不到20公裡,北宜高已提前在烏塗管制站單車道管制。
另外,在兩岸直航班機開通後,松山等機場也相當忙碌,很多航班都達到七八成的座率。很多臺灣同胞新鮮體驗,搭乘航班前往大陸故鄉拜祖掃墓,或返鄉回臺灣拜祭家人。一切雖然忙碌,但井然有序。臺灣同胞多了些從容,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多和家人團聚。除了時間上,地理上的接近,臺胞們也感受到了心理上的接近。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