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都黑"到"大同藍" 山西大同走出綠色發展新道路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你印象中的大同,是什麼顏色?是「千年大佛披黑紗,城市處處髒亂差」?還是「清風拂人面,碧水繞古城」?若是近兩年沒來過大同,你或許會給出一個「黑漆漆」的答案。

  把指針撥回2016年,山西省環保廳發布的一組數據很多人不會忘記:2016年,大同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314天,繼2013年、2014年、2015年後,再次在全山西省空氣品質排名中位列第一。

  如今,作為中國煤都,從「煤都黑」到「大同藍」,大同華麗轉身,以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區為契機,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綠色發展。廣大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應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嚴峻挑戰,打出一套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的組合拳,蹚出一條綠色發展新道路。

  從「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到「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思想精神境界的不斷提升,大同市委市政府把實現「大同藍」作為推動轉型發展、文化復甦、古城復興的首要任務,視為群眾「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用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成果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大同清涼水神堂。李毅攝/光明圖片

  清潔煤褪去「煤都黑」

  從前,大同市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來到大同府,一天四兩土,早上不刮晚上補。」2003年到2005年,大同連續3年進入全國汙染最嚴重城市之列。到2013年,大同人從統計數據中驚喜地發現,大同的全年空氣品質竟然排名全省第一。此後連續3年,大同空氣品質在全省排名穩居第一。

  「大同藍」究竟是怎麼來的?就此,記者採訪了地理學專家張義豐,他表示「大同藍」不是風颳出來的,從地理角度看,大同是典型的盆地,汙染物不易擴散,如風能颳走霧霾,就無法解釋大同過去持續多年的嚴重汙染。「大同藍」是刮骨療傷、生態立市幹出來的。

  「霧霾治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空氣自淨能力是『大同藍』形成的支撐條件,效果良好。」大同市環保局局長趙曉寧表示,大同市確立了生態統領、環境先行、空氣優先的發展原則,始終堅持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恢復自然植被和森林,建設城市隔離帶和城市溼地公園,有效降低城市的溫室效應,提升空氣自淨能力。

  以往造成大同空氣惡化的罪魁禍首,是以煤為主的燃料結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推廣使用環保型煤是實現「大同藍」的重要舉措。「以前大同市區煙囪林立,每一根都是黑煙滾滾。」大同站北房建供熱車間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以前鍋爐房燒煤,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現在實施煤改氣後,煤塵飛揚的儲煤場沒有了,燃燒產生的煤煙也沒有了,鍋爐房及周邊環境都變乾淨了。

  冬季燃煤取暖,是大同古城內居民多年來的習慣。為了治理燃煤汙染,大同市以政府補助、專項資金支持等方式,每年冬季向古城內平房居民每戶免費發放1噸、成本價提供2噸環保型煤。僅2015年和2016年兩年,大同市用於環保型煤補助的資金達2000萬元。據統計,大同市古城內平房居民已由原來的4萬戶減少至1000戶,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1250噸、氮氧化物282噸、煙塵1870噸。

  大同,這座曾經以煤為榮的「煤都」,如今大做「去煤」文章,以高端產業鏈搭建城市發展新的生態骨架,實現發展動力的轉換。

  在大同市南郊區的同煤集團塔山煤礦,一眼看到的是「上不露天、下不落地」的現代化煤礦,千萬噸級的煤炭生產線都是全封閉式運營。塔山煤礦綜採三隊負責人史利說,塔山煤礦的自動化綜採水平已達到世界一流,生產環節幾乎不產生汙染,真正實現了「黑色煤炭、綠色開採」。  

大同晉能旭升光伏電站。李毅攝/光明圖片

  新能源助力「大同藍」

  大同是我國重要的煤炭重化工基地,境內含煤面積632平方公裡,累計探明儲量376億噸。從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來說,過去煤炭產業在全市工業經濟所佔的份額超過50%。

  豐厚的煤給大同帶來過榮耀,但「一煤獨大」的單一產業結構也留下了陣痛,多年的歷史欠帳讓大同的環境瘡痍滿目。由於採煤業的過度發展,大同變成了一個地表沉陷嚴重、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城市,大片的採煤沉陷區成了大同人的痛。採煤沉陷區的治理也讓大同人傷透了腦筋,這道高難度的考題擺在了大家的面前。

  「『大同藍』是大同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構成、鐵腕推進工業節能減排的結果。」趙曉寧指著礦區周圍一處處新能源光伏發電基地說。

  「一個100兆瓦的新能源電站25年內可提供32億度綠色電力。相當於節約煤炭10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6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4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600噸。」趙曉寧說。

  大同在光伏「領跑者」計劃中找到了答案,該計劃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方式實施。

  2015年年初,國家能源局正式推出光伏「領跑者」計劃。同年6月25日,大同市採煤沉陷區獲批成為我國首個光伏「領跑者」計劃示範基地。大同光伏「領跑者」項目從獲批到13個基地併網發電,只用了370天。

  2017年6月29日,全球首座熊貓光伏電站併網發電。大同縣熊貓光伏發電項目經理姚建偉介紹,該電站裝機總規模為100兆瓦。

  如今,湛藍的天空下,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沿著山勢整齊排列,在朝陽的映射下熠熠生輝,一座座模塊化預製倉式變電站矗立在光伏陣列中,通過條條「銀線」將清潔能源輸向遠方……這片地表塌陷、雜草叢生的採煤沉陷區,現在已是國家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成了轉型發展的新優勢。

  大同在光伏電站規模化建設的同時,也解決了採煤沉陷區生態環境治理難題,有效改善了採煤沉陷區的生態環境質量。

  現在,大同光伏「領跑者」項目總投資84億元,運行期年平均上網電量13.8億度,標誌著我國光伏行業進入先進技術規模化應用階段,在光伏發電領域創造了「大同模式」。將來,全國會有更多的城市用上來自「煤都」的新能源。

  重生態實現「新綠都」

  大同地處山西北部,生態脆弱。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再加上長期戰亂、只伐不造,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僅剩下殘次林38萬畝,森林覆蓋率僅為1.8%。

  為了留住更多的藍天,大同市委、市政府發出「守護大同藍,再造大同綠」的動員令。近年來,大同市增加投入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恢復植被和森林。2014年大同躋身國家園林城市,使「煤都」成為真正的「綠都」。

  2017年3月,大同縣聚樂鄉上羊落村的黑山造林綠化現場熱火朝天,幹部群眾植樹造林熱情高漲。從南部的落鷹山到北部的採涼山,從西坪沙漠公園到火山群森林公園,大規模的造林綠化打造出一大批規模連片的精品造林工程。一座座荒山禿嶺變成了一座座綠色豐碑。

  火山群森林公園防火員李海山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這樹可真是沒少種啊,你看這天也藍,樹也綠,空氣也好,後代兒孫們真有福啦。」據統計,目前大同市共有30萬畝以上規模的連片工程2處,10萬畝以上的工程8處,10萬畝以下1萬畝以上的工程56處。從高山到平川,從城市到鄉村,大同處處呈現出山清水秀、藍天白雲的新景象。

  大同市林業局局長張宏東說,通過打造大林業生態片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同綠」,不僅有效改善了大同市就地起塵、水土流失嚴重的脆弱生態,為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安全築起了一道道屏障,同時也為「大同藍」的形成打下了綠色基底。

  近年來,大同市持續加大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力度。2011年,大同市被命名為「山西省園林城市」,2014年又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讓百姓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感受到清新、體會到美麗」是大同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這為大同增添了濃重的綠色基調,越來越多的大同人開始享受青山碧水、藍天白雲帶來的生態紅利。

  「10年前,大同的天就像扣了個黑鍋蓋,狂風肆虐塵土揚。」在大同老城生活了40多年的居民李毅說,如今生態文明正成為大同越來越清晰的發展主題,使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愈加魅力四射。幾年前他為了古城整體開發搬了出去,如今他言辭間難掩喜悅:「現在的大同晚上能看到星星了!」

  「大同藍」這塊生態環境的金字招牌也成了大同市新的城市名片。大同市市長馬彥平表示,大同將會更加重視打造「大同藍」這一品牌,挖掘區位優勢,吸引包括京津地區在內的更多朋友來大同。

  2016年,大同成功主辦了全省旅遊發展大會,打造了中國大同古都燈會、方特歡樂世界、大同國際騎遊大會、全國熱氣球錦標賽等特色文化旅遊品牌。2017年中國大同古都燈會更是吸引了430多萬名遊客,創下了大同冬季旅遊的新紀錄。這其中,「大同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2018年的燈會即將開啟,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將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文韻流芳的大同古城裡徜徉。(記者 章文 李建斌 楊珏)

相關焦點

  • 煤都大同:精彩的 「黑·藍」變奏
    中國的煤炭在山西,山西的煤炭在大同。在這塊噴湧烏金的土地上,每年有上億噸煤炭從這裡輸送至全國各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孕育了同煤集團,而一方經濟也因同煤集團而興起。  一場秋雨過後,「大同藍」格外深邃,走進同煤集團,綠樹蔥鬱,鮮花朵朵,整潔的廠區內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宛若漫步在風景畫裡。
  • 大同好在哪兒?一座神人共棲的「煤都」
    懂大同的人才知道,這座扼晉、冀、蒙通衢之咽喉、地處內外長城之間的城市,有的不僅僅是一座座皇家巨剎和恢宏燦爛的遺蹟,但也絕不僅是「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的邊關苦寒,和賈樟柯鏡頭下的一縷縷工業煤煙。 它是山西的新名片,雲端之上、聖潔綽約的一張臉。
  • 寶貴資源「大同藍」古都靚麗名片
    黃河新聞網大同訊(記者趙穎)近年來,大同的空氣品質逐年提升,擁有與過去「煤都」印象完全不同的「大同藍」。依靠良好的氣候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從「煤都黑」到「大同藍」 ,大同逐漸成為文化旅遊新選擇,古城牆也成了大同周邊遊客的首選。
  • 名山名寺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煤都」山西大同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 大同:「煤都」轉型,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專訪大同市委書記豐立祥
    「煤都」大同正在尋求一條轉型之路。豐立祥說,經濟危機,煤價下跌,大煤礦併購小煤礦的成本也下跌,「正是調節煤炭業內部結構的極好機會」。更宏觀的轉型規劃是:通過拉長煤炭工業的產業鏈,改變低端的資源輸出。通過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地方財政,改造城市,美化環境,進而吸引更多投資,達至良性循環。3月9日,豐立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 煤都大同也有花樣年華?一場燈會顛覆你的「老黃曆」
    對北京人來說,位於300餘公裡外的大同最深印象是從小在地理課本中知道的「煤都」。也正因此,此行之前,不少參與活動的影友 「吵著」要去當地礦山拍些紀實作品。直到驅車4小時抵達當地後,大家才發現,記憶裡的印象都是「老黃曆」了。
  • 走進山西——天下大同
    大同,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座煤都,其實不然,大同,古稱雲中,曾是「北魏帝都」「遼金京華」「明清重鎮」,歷史上這裡還是漢人與各族人雜居融合的中心,印證了天下大同的理念。永泰門如今的大同,乾淨整潔、環境優美、空氣品質優秀,一年四季大部分都是藍天白雲。作為被忽略已久的旅遊城市,大同更是一個天然的避暑勝地,在這裡完全沒有了夏日裡該有的煩悶。
  • 坐著火車看山西丨大同,一路向東是首都
    大同南站自建成運行以來成為大同的新地標,也是對外開放的新窗口。趙文貴攝 大美山西,絢麗多彩;奮進山西,步履鏗鏘。讓我們一起感受三晉巨變,聆聽山西故事吧。 山西北部,有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叫大同,歷史上曾經作為北魏的國都輝煌過近百年,現代的學者把她歸為中國「九大古都」之一。這裡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特別是優質動力煤的產銷量一度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大同又有了「煤都」的美譽。不管是「古都」還是「煤都」,以及現在正在打造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大同人最自豪的是另一個別稱:北京後花園。
  • 中廣聯交通宣傳委員會年會在大同開幕!百城百臺交廣記者走大同……
    這次採訪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對外展示山西形象的重要舉措,是助力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的具體實踐,也是全國廣播媒體加強交流合作、深化「走轉改」、踐行「四力」和推進融媒體發展的一次重要交流。
  • 中國古都,天下大同!
    下面呢就把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震撼一:大同的門大同帶給人的第一震撼當然就是它的「大門」了,我們每去到一個城市,可能第一接觸就是它的站點,而大同站收費站卻與眾不同!震撼二:大同的天抵達大同之後,不僅會被沿途的美景所吸引,抬頭仰望,更為讚嘆的則是它的天空,大同特有的「大同藍」,一朵朵濃重的白雲鑲嵌在湛藍的天空上,給人一種觸手可及,心曠神怡的感受,更會引人無限遐想~震撼三:大同的地理位置
  • 被歷史遺忘的城市:大同篇,曾是山西驕傲如今卻成四線小城市
    如果說山西是一個大家庭的話,家長是太原,那麼大同絕對是可以作為長子的身份存在。很多外地人對山西的認知可能就知道太原和大同,誠然,大同作為中國煤都,作為曾經山西的驕傲,給予了太多的貢獻,給予了太多的歷史故事。
  • 來山西大同玩,三種大同特產美食無法拒絕,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是山西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晉冀蒙交界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山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大同有哪些美食吧!大同黃花黃花,學名萱草,俗稱金針菜,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
  • 山西大同的美景,不同的特色,看看這一篇不一樣的旅遊攻略!
    文/致自己地說說山西大同的美景,不同的特色,看看這一篇不一樣的旅遊攻略!導語: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公元398年-494年為北魏首都,此後在遼金時代一直是帝國的西京,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無論是城內城外,都留存著大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論是從宗教、歷史、文化、藝術、社會風俗等角度前往探尋都會不虛此行。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那裡瞧一瞧!山西是中國的產煤大省,而大同更是中國的煤都。
  • 山西大同,處處充滿厚重的歷史感,是中國九大古都之一!
    長期以來,山西被認為是最沒有存在感的省份。距離山東、河北、陝西等省較近,不在最發達的經濟帶,也沒有大IP的網紅城市,或多或少被周圍的省份遮住了,雖然山西也有壺口瀑布、五臺山、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等文化景點,但很多城市的名字外地遊客都不熟悉。
  • 舌尖上的山西大同的美食小吃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古稱平城,隸屬山西省,有「北方鎖鑰」「中國煤都」之稱。說到大同,不得不提的就是這裡的美食,山西大同的美食也是非常的多,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嘗嘗吧。大家可能都知道山西是一座麵食大省,在這裡的麵食種類非常的多,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刀削麵了,顧名思義,它就是用刀削下來的面,我們去吃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廚師將和好的面放在一個案板上,然後舉在一個肩膀上,然後快速的把面削下來,速度一定要快,而且面的薄厚一定要適中,這樣的面吃起來口感才好。
  • 【品鑑山西】唐詩大同
    別離逢雨夜,道路向雲州。」(鄭谷《送人遊邊》)在航空和高鐵時代,我卻乘坐1136次普快夜車從天津前往山西大同,被人笑稱落伍。其實,我是擔心這世界變化太快,或許下一次到大同,我真就沒有機會躺在臥鋪上做一夜之行了。午夜車過宣化,我無法望見窗外黑暗之中的桑乾河。「徵戍在桑乾,年年薊水寒。殷勤驛西路,北去向長安。」
  • 山西景點—大同篇
    大同,古稱平城,隸屬山西省,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被列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有「北方鎖鑰」,「中國煤都」之稱。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興和縣,豐鎮市,涼城縣毗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及忻州市的相連,東與河北省張家口市及保定市相接。
  • 茶馬之路的中轉站:塞外明珠,山西大同
    歷史上的茶馬之路曾使大同成為北方地區有名氣的商埠,出現過「繁華富庶不下江南的景象」。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同有過北魏、遼金、明清的輝煌和崛起,從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國際性大都會,到北方茶馬之路的中轉站和集散地,大同的商貿文化可謂源淵流長,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同仍是晉、冀、蒙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而且越來越發揮出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 這首歌,讓我們與大同的冬天撞個滿懷!
    阿郎,原名盧鑫,山西大同獨立唱作人。代表作品有《活著》《小武》《大同的冬天》《姐姐》等,山西搖滾樂團郎樂團的創始人與主唱,央視特約彈唱嘉賓。到北魏明堂遙想木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的歷史。醉心於代王府的恢宏,看看那琉璃照壁上的九龍是何等栩栩如生。或是漫步古城牆,攬看夕陽餘暉,體會今昔往日風雲變幻的氣勢。遊山玩水沉醉於自然美景山水之間,大同一片藍。古都大同,雖以煤都而聞名,但這裡的環境卻美得超乎想像。抬頭便可邂逅一抹大同藍。頭頂著大同藍,暢遊山水之間,冬日的大同依舊有很多仙境之景等你來賞。
  • 大同都有哪些別名?因何而來?
    因為唐朝時的雲中郡治就在大同。大同市最早有雲中之名,是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置雲中縣。到唐玄宗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置雲中郡,轄境今長城以南,桑乾河以北一帶。唐肅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復改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