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十大願王之中,有一願叫「恆順眾生」,這句話很容易被人誤解,很多人總是拿這一句話當藉口,隨順別人的惡習。所以末學今天就分享一下這句話的含義,以免大家再望文生義,曲解了佛法的本意。
這裡的「恆」字,是恆常不變的意思;「順」是以順,是順著眾生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永遠順著眾生的習慣、境界,將他從逆流中解救出來,這叫恆順眾生。佛陀在世間教化眾生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古佛如是,今佛如是,未來佛如是,這個目的永遠不會變。恆順眾生,是為了幫助眾生,而不是和眾生一起去迷惑顛倒。
但眾生的迷惑程度不同,根機不同,所以度眾生要契理契機,度眾生的手段也是千變萬化,這叫善巧方便。比如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講什麼法就講什麼法,完全是應機說法。不是說佛菩薩想教他什麼,而是完全隨順眾生的根機,佛菩薩是無住生心,決定沒有自己的想法。
有句話叫「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的機緣成熟,佛菩薩自然會應機救度,眾生的緣分還不成熟,佛決不會勉強去度,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佛法,佛再跟他講什麼佛法也沒有用處,甚至還會毀謗佛法,造下惡業。所以我們常說隨緣度眾生,勉強去度,那是攀緣,那就不是佛了。
所以說普賢菩薩這句「恆順眾生」,不是讓我們隨順眾生的煩惱、習氣,跟著眾生一起做錯事,而是讓我們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機,用適當的方法去幫助他迷途知返。否則的話,別人邪淫,我們也跟著一起去邪淫;別人殺生,也跟著一起去殺生,別人偷盜,也跟著一起去偷盜;別人說妄語,我們也跟著說妄語。這就不是度眾生了,而是被眾生度了。
所以遇到眾生的善行、善事,決定要隨順;對於眾生的惡行、惡事,那就不能隨順了。如果有緣,他還有善根,還能相信佛法,那就用善巧方便,讓他浪子回頭,如果緣分不到,他根本就聽不進去,就不要勉強,這才叫恆順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