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 一輪秋影轉金波

2020-10-09 雲圖媒介

| 中秋佳節 |

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節

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

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

傳統文化節日

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中秋

今年,更是中秋撞上國慶,

國與家撞了個滿懷!

中秋起源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風俗習慣

賞月、吃月餅

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 》,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觀潮、猜謎、玩花燈

在古代,江浙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焚香拜月

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中秋除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便是焚香拜月,古人把中秋焚香祭拜月神的習俗稱為「燻月」。

中秋節這天人們清掃庭院,設立香案,擺放供品,燃燭焚香,拜月許願。此習俗,可追溯自周代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習俗。《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


跟西安有關的傳說:

玄宗遊月

中秋節的傳說相當豐富,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都是流傳非常廣的神話傳說。然而還有一個跟長安有關的傳說,即玄宗遊月的傳說。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專家看法:

中秋節起源於唐長安

知名民俗文化專家、西北大學教授韓養民認為,盛唐是中秋節文化的搖籃,唐代長安即古城西安是中秋節的形成之地。韓養民長期致力於中國民俗節慶文化研究。他說:「跟定型於漢代的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相比,中秋節的形成晚了五六百年。它源於古人在秋天進行的「夕月」祭祀之禮,到唐朝時精英人士確立了賞月風尚,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唐長安便自然而然成了中秋節的形成之地。」

一個民俗節日的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中秋節自然也不例外。譬如,節日確切的名稱、準確的時間、群體性文化習俗、廣大的地域等。這在中秋節與古都長安的關係上,都是具備的。根據文獻資料,唐太宗貞觀年間已明確出現了群體性文化習俗意義上的「中秋節」一詞。《淵鑑類函》引《唐太宗記》內有「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三公以下獻鏡及盛露囊。」表明貞觀年間(627-649年)中秋節已有節日雛形,三公以下大臣近侍要向皇帝獻禮,以示慶賀。
韓養民說,除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年中秋節都要賞月的逸聞外,唐長安的文人墨客在中秋賞月已成風俗。

西安人的中秋節

中秋節西安地區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月亮特別明、特別圓,因此城鄉都有賞月、拜月的習俗。此時在外的人都儘可能趕回家,講究全家團圓。若萬一有事不能回家,家人也會給他留下一塊月餅,以示全家美滿團圓。此日晚當月亮高懸的時候,人們會在院子裡設立香案,擺上西瓜、甜瓜、蘋果、石榴、棗、板慄等時鮮果品,也要擺上自製的或買來的圓月餅。

舊時有些人家還要燒香點燭,叩拜月亮神,求神賜福。拜月後眾人一邊賞月,一邊分吃月餅,共享良辰美景、團圓之樂。舊時有些人家還自製團圓餅,餅上堆塑花形達三至五層,用鏊鍋烙制而成。此餅在拜月時作為對月亮神的禮獻,拜完月後分切成小塊,家有多少口人就切多少塊,表示全家團圓美滿的意思。長安、藍田、周至及西安市區還有中秋節晚輩給長輩送月餅送瓜果禮品的習俗。特別是女婿給丈人家送禮,一般為四樣禮,講究的還要送六到八樣禮。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在「月餅」方面也是極盡巧思。在今年中秋節,西安一高校就推出了陝西特色的餡料,比如油潑辣子鹹蛋黃餡兒、臘牛肉五仁、長安葫蘆雞、冰峰經典豆沙……
「奇葩」月餅多了,天價月餅少了。過度包裝少了,簡樸過節多了。口味、形式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詩詞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相關焦點

  • 讀詩成曲:一輪秋影轉金波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宋】辛棄疾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譯文中秋皓月灑下萬裡金波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被白髮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詩意。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
  • 辛棄疾中秋賞月寫下贈友之作 一輪秋影轉金波 你讀過嗎
    原文: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詞人在上片巧妙地運用了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託自己的理想與情懷。
  •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19中秋節公曆陽曆時間哪一天
    中秋節是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更是團圓節。中秋節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的中秋節在幾月幾號嗎?  2019年中秋節是哪一天: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農曆八月十五2019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2019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表:今年中秋節放假是
  • 2019年中秋節祝福詩句 描寫中秋節詩句中秋節詩句祝福語
    ____高適《送魏八》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____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____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一月可曾閒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____慧霖《閏中秋玩月》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最新中秋節詩句賞析_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是我國的傳統民族節日。中秋節由來已久,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在古時,有很多詩人都會在中秋這天寫下詩句,以寄託相思之情。那麼,你知道描寫中秋節的詩句都有哪些嗎?還不知道的朋友趕緊去下面看看小編為您整理的中秋節的詩句大全吧!
  • 中秋手抄報:中秋節的詩詞
    >中秋手抄報:中秋節的詩詞2012-09-17 00:25:0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 2020年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好看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這段時間裡,君君老師特意準備了些關於中秋節的素材和手抄報的設計排版,供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參考。一張簡單漂亮的中秋節手抄報就畫好啦,小朋友們,覺得不錯就一起來練一練吧。有關中秋節的詩詞《中秋》(唐)李樸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 《夢幻西遊》2018中秋節活動什麼時候開始 2018中秋節活動開始時間...
    中秋節活動期間全天,玩家(≥50級,單人)可在長安城(220,165)嬋娟處領取任務,邀請賓客前來月宴相聚,共享團圓時刻。完成任務後可獲得豐厚的經驗、金錢、物品獎勵,還可以額外獲得較多中秋節活動積分獎勵。中秋節活動積分可以在長安城(230,120)嫦娥處兌換月餅和月宴券。憑藉月宴券,可以前往月宴現場品嘗月餅,獲得獎勵!
  • 中秋節不止有月餅,還有賞月,只是延續至今已被賦予新含義
    要到中秋節了,蘇軾說: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李商隱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辛棄疾說: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禮制,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動。同時,中秋又正逢秋糧收穫,古人為了答謝神靈護佑而舉行一系列的祭拜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月朗中天,秋高氣爽,正是賞月的絕佳時令。
  • 中秋節經典詩詞大全匯總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古代詩人也是會寫一些詩詞來紀念或者讚美中秋。那麼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都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句作祝福語。》》》推薦閱讀:2018年中秋節祝福語精選大全 送給領導中秋節微信簡訊祝福語1、《月下獨酌》唐·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十首描寫秋影的古詩詞,清光霜影似往年,中秋同醉慶團圓
    周邦彥暢飲美酒,「池光靜橫秋影,岸柳如新沐」;唐彥謙笑吟明月,「笑呼明鏡上遙天,醉倚銀床弄秋影。」落葉知秋,江涵秋影,中秋季節透出飄逸和恬淡,藍天白雲倒映在寧靜的水面中,青山綠水浮現在淡淡的煙霞裡,讓人心醉,又讓人神往。晏殊月下遠望,「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墨色沉、月花影,月中嫦娥吟、樹下水袖舞,今夜清光似往年,讓我們同慶人間團圓!
  • 這個版本的中秋節故事,你絕對沒聽過!
    因為這一天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又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Mid Autumn Festival)皎潔的皓月總承載著人們無盡的相思: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他鄉有明月,千裡照相思」;是不是第一次聽到英文版中秋節的故事,長知識了吧?
  • 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賞析
    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賞析(圖片來源:三聯網 版權歸原著所有)1、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4、 一輪秋影轉金波。 ——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5、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6、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 張養浩《折桂令·中秋》7、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 24日中秋節:一輪秋影轉金波,十五月亮十六圓
  • 2016年中秋節祝福語:一輪明月千裡共
    一輪明月千裡共,一聲祝福遙相送。皎皎秋影金波重,淡淡桂花佳期逢。中秋人月兩團圓,幸福花兒別樣紅。家圓事圓濟滄海,財源福源緊隨同。  時中秋,月空留;對影飲,一杯酒;雲輕走,念悠悠;葉別枝,才知秋;清風行,拂憂愁;此佳節,人間有;願祝君:樂團圓,心更美,福長久!
  • 中秋節詩詞(一)
    >中秋節詩詞(一)2011-08-31 11:27:3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十五夜望月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淺談宋代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有云:「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自此民間開始流行過中秋節的習俗。據《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說法。時至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
  • 「百樹雲課堂」關於佳句描寫中秋節的詩句
    經典中秋節詩句摘抄1、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____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2、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高適《送魏八》10、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____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哪些 1、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紅樓夢》中關鍵的3次中秋節,一次喜、一次悲,還有一次……
    又是一年中秋節,杜甫說「月是故鄉明」。今天,你是在故鄉,還是在他鄉?農曆八月十五,恰逢秋季中間,故謂之「中秋」。不過,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始於唐朝初年。有唐一代,中秋賞月、玩月為一時風尚,自宋至清,賞月活動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