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西南,宜陽縣城西7.5公裡的地方,緊靠洛河流域,有一座山叫做靈山,相傳周靈王依山為陵,自古多少盜墓賊都沒有找到墓道,靈山寺建於靈山半山腰,原名:報恩寺、報忠寺,後來因為在靈山改名為靈山寺,建於明朝憲宗十七年1481年,距今500多年,也是唯一坐南朝北的寺院。
翳然亭記,西側黃帝山峻峭入雲,東側雞冠山巍巍壯觀,靈山宛如兩山拱抱的一顆明珠,蒼然獨秀。靈山寺因山而建,坐南朝北,洛河南的周山公園遙遙相望,俯瞰洛陽城。靈山寺自古松柏茂密,因在山上看上去白雲藍天,傍晚雲煙縹緲,對面洛河,寺內殿堂莊嚴,自古被譽為中原明寺。
靈山寺內,千年銀杏樹,每當秋季的時候,掛滿銀杏,枝葉茂盛,雖然經歷千百年風雨,依然充滿生機勃勃,靈山寺歷代都有官府或者民間富商集資修建,供奉有:殿中供祀著重新金塑的四天王像,屹然而立。正中間為一彌勒佛像,高1.7米。二進是飛簷歇山頂的中佛殿(又名大悲閣),殿內供祀有1991年從國外運來的3尊緬甸玉石佛菩薩像,高1.6米,金碧輝煌,煥然一新。三進是廡殿頂式的大雄殿,殿內有5尊佛像,端莊慈祥,泥塑工藝精湛。中供釋迦牟尼佛,高約5米,左藥師,右彌陀,阿難和迦葉侍立兩側,各高2.2米。這組佛像系明代藝術佳品,幾經滄桑,至今完好無損
藏經閣是靈山寺儲放佛經的地方,千百年間有很多大師,來到靈山寺講解佛經,布施佛法。靈山寺有四大奇怪現象:寺門向北開二是寺院有山門三是佛像有鬍鬚四是佛院與尼姑庵相連。
相傳靈山寺的送子觀音很靈驗,很多遠方未孕的夫婦慕名而來,這是送子觀音的塑像,莊嚴而慈善,手中抱有孩子。
千百年多少遊客香客、善男信女來到靈山寺祈福、求子,靈山寺因在山中,形成獨有的八大景觀:懸崖垂繡,仙掌石棲,慶去洞布,翠停息機,孤峰遠眺,山擬鷲嶺,洛溪眾環,澗號泉鳴。
靈山寺歷來有名人才子,詩人騷客、文人過客,前來題詞贈語,七級浮屠石塔,高丈餘,上刻有佛、菩薩、羅漢像30尊,石刻工藝精緻,類似洛陽龍門造像。
寺院後面便是靈山,相傳周靈王葬於此處,靈山寺在陵前,守護了千百年,站在靈山遙望洛陽城,沿洛河洛河風光一眼望去,甚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