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代至宋設宮廷畫院開始,社會上一大批頂尖的畫壇高手,被相繼徵入內府,為皇室和皇帝服務;到了元代,各朝雖不再設專門的畫院,但為皇室和皇帝服務的宮廷專職畫師卻一直沿襲不衰;至大清朝,此風愈烈,內務府除了招募社會上聲名顯赫的畫家入宮外,還接納外籍畫師入宮,最為著名的是義大利畫家郎世寧,為清廷留下了許多驚世駭俗的畫壇巨作。郎世寧幾乎服務於康雍乾祖孫三代,深得三朝帝王的青睞,有關他在中國的生活,流傳著很多優美的傳說,在此不再贅述。這裡想要介紹的,是一位服務於大清晚期至民國初年的宮廷畫師,他叫屈兆麟,字仁甫,北京人。想介紹他的想法,是由近日見到一幅他的《青花纏枝花賞瓶牡丹圖》勾起的。
他從小便極富繪畫的天賦。十八歲那年被推薦供奉內府,任專職畫師。花鳥、山水、人物無一不精,深得老佛爺慈禧太后的賞識,常由他代筆作畫以賞贈大臣。他不但為宮廷陳設作畫,也為皇帝和皇后設計服飾上的圖案,以及繪製嬪妃用餐巾的花樣。他的工筆畫水平不弱於郎世寧,因此遵皇帝之囑,常仿郎世寧的作品,達到亂真的程度。其實他的繪畫水平和郎世寧不分伯仲,民國時流入坊間的一些郎世寧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出自於他之手。由於他高超的繪畫技藝,被升為「司匠長」一職,即相當於如今的畫院院長,可見他在內務府的地位之高,這些從宮中幾幅合作的畫作中均可得印證,因為凡幾位宮廷畫師合作的作品,第一位落款人都是屈兆麟。他先後在內務府供職四十年,五十八歲那年才從宮中退出,隱入市井,以賣畫為生。
此幅《青花纏枝花牡丹圖》為絹本。在四尺三開的畫面正中最下方是一件黃花 梨雕件底座,上擱一尊青花纏枝蓮賞瓶,瓶中插一束盛開的牡丹,牡丹上方鈐一方10公分見方的「慈禧皇太后鑑賞之寶」,顯然是為慈禧精心繪製的,故深得老佛爺的喜愛,印與畫面也十分諧調,可見畫家在構思時已將此印布局了進去,與下面的青花賞瓶相呼應,青紅相映頗為醒目,喜氣盈幅!
工筆畫絕不是單純地複製描繪對象的真,更要看畫家運用線條的能力。高超的畫師筆下的線條是富有生命的,充滿著力的,是有彈性的活的線條,更要準確捕捉物體在不同光線下所呈現的特有質感。屈兆麟達到了這一高度。此幅《青花纏枝花賞瓶牡丹圖》特別高超之處是畫出了青花賞瓶的時代特徵,懂古陶瓷的人一眼能斷出畫中賞瓶是乾隆中期的官窯佳器,釉面呈現出百餘年的舊氣,畫瓷器能畫出釉面歲月留下的痕跡,實在令人讚嘆!足見仁甫繪畫功力的深厚!寫實的工筆畫只要能達到真實反映繪畫對象即可,很難寄託和表現自己內心的複雜情感,而屈已經做到了很多同時代畫家所無法仰其背的高度。我痴迷官窯瓷器,也自然更喜歡此畫和畫中的賞瓶了!
可以毫不過譽地說,在晚清畫壇中,他是首屈一指的。但正因為他常年奉事皇上,小心謹慎,不敢放手創作,大大地束縛了他的才思,所以流傳下來的大多是描繪精準的工筆畫,直到他晚年流落民間,才掙脫束縛,創作岀了一些有自己風格的寫意畫!
本人鄭重聲明:
凡任何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報刊雜誌等轉載發表本人博客文章必須預先徵得本人同意。轉載不得擅自修改內容和加插配圖,否則將追究侵權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