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

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弗林德斯大學副教授特雷弗·沃西說,紐西蘭以恐鳥、巨鵝和巨鷹等巨型鳥類而聞名,「但截至目前,沒有人發現過滅絕的巨型鸚鵡」。

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南島中奧塔戈的聖巴森斯附近發現「意外赫拉克勒斯」鸚鵡化石。化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古生物學、地質生物學和地球檔案研究中心」的教授邁克·阿徹推斷,「意外赫拉克勒斯」的巨喙能讓它攝取更多「非常規」食物,甚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這種動物可能位於食物鏈較高端」。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盤點史前十大巨獸排行榜

1、鄧氏魚

鄧氏魚是最大的史前盾皮魚,它的頭部和魚身兩側被鉸接盾片覆蓋著,它們沒有牙齒,而是兩排鋒利的骨片,形成喙狀結構。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8米,重量可達3.4噸,咬合力可達500千克,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頂級(海洋)獵食者。鄧氏魚是所在家族最後的成員,我們現在已無法找到任何與之有血緣關係的後代。

鄧氏魚很可能攻擊其它長著骨片結構的盾皮魚物種,它們的顎部足以咬傷其它獵物,迄今發現最大的化石標本長度達到10米,推測其體重為4噸。

2、陸行鯨

5億年前,陸行鯨在今天巴基斯坦所在的區域棲息,它們是一種介於鯨的陸地祖先和現代海洋哺乳動物之間的生物。陸行鯨長約12英尺,看起來有點像水獺與鱷魚的合體。頭大,吻突長,眼位於頭部背側面。頭、頸部的肌肉強大。

它們有一個大大的腦袋和長長的嘴巴,其突出的牙齒用來捕食魚類。研究認為陸行鯨有時飲用海水,有時飲用淡水。科學家推測陸行鯨獵食的方法與現代的鱷類相似。

3、上龍

上龍曾出沒於世界上的海洋,強大的力量和可怕的速度賦予它們驚人的攻擊能力。它們的脖子較短但顎部巨大,是效率極高的殺戮機器。根據當前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骨架化石,這種動物體長可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52英尺(約合15.84米),僅頭部長度就達到近8英尺(約合2.43米)。

4、史前巨蟒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研究人員將這條巨蛇命名為Titanoboa cerrejonensis。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數學模型推測,這種遠古巨蛇身至少長13米,體重能達到1.135噸。

5、霸王龍

又名暴龍,學名雷克斯暴龍,英文名Tyrannosaurs.Rex,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龍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們是恐龍中出現最晚的種類之一,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也是最大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80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加廣泛

6、風神翼龍

它是最大的能再天上飛的生物,翼展達12米,250公斤重,速度達每小時130公裡。化石在美國德克薩斯被發現。它們雖然不會在飛行過程中獵食,卻會在陸地上捕獵,而且時常以幼小的霸王龍或恐龍世界中其他物種為食。

7、古巨蜥

現今科摩多龍巨蜥是地球體型最大的蜥蜴物種,但與它們的祖先相比則相形見絀。古巨蜥,也被稱為「巨型開膛手蜥蜴」,它的確切體型仍有爭議,但最新研究顯示古巨蜥體長達到7米,體重約600-620公斤,是迄今地球上最大陸地蜥蜴。主要食物是有袋動物,其滅絕可能與早期人類捕殺它們的食物來源有關。

8、恐怖鳥

這種大鳥個頭高達3米,嘴長度超過半米,體重400公斤,不會飛,堪稱恐龍滅絕後南美最可怕的掠食者之一。活躍於2700萬年到1萬5千年前。它可能起源於歐亞大陸,來到美洲後由於處於食物鏈頂端,沒有生存競爭對手,一度進化得相當巨大。

9、旋齒鯊

儘管生活在近3億年前,旋齒鯊仍與它們的現代近親類似。現代鯊魚長有數排鋸齒狀牙齒,一旦有牙齒脫落便會長出新牙。相比之下,旋齒鯊顎部位置較低,牙齒排列出的形狀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圓鋸,它們的新牙會不斷長出並把舊牙推到前端。對於這種怪異牙齒結構所處位置,科學家仍存在一些異議,但不管是位於口腔內還是喉嚨深處,這都是一個獨特而令人吃驚的特徵。

10、史前霸王蠑螈

研究人員將這個物種命名為「Metoposaurus algarvensis」,意思是「阿爾加維寬額螈」。它是現代蠑螈的遠親,但個頭要大得多,體長最大可達2米,非常兇猛。它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生活習性與現在的鱷魚相似,主要以魚類為食。

寬額螈稱霸地球2000多萬年,到大約2.01億年前,隨著當時的超級大陸——泛大陸開始裂解,地球上發生了物種大滅絕,包括史前霸王蠑螈在內的許多脊椎動物消失,為恐龍稱霸地球騰出了空間。、

來源:綜合新華網、網友評論、南方財富網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紐西蘭發現超級鸚鵡,身高可達1米!
    紐西蘭發現超級鸚鵡,身高可達1米! 鸚鵡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鳥類,其種類繁多,色彩豔麗,分布廣闊。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鸚鵡是分布於紐西蘭的鴞鸚鵡。就在不久前,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宣布發現了一種更為巨大的史前鸚鵡,它就是大力神鸚鵡。
  • 身高超過1米!有史以來最大鸚鵡空有一副翅膀,只會滑翔不會飛
    趣味探索訊 在很多人眼中,鸚鵡是一種小巧玲瓏的鳥類,不但羽毛豔麗奪目,而且還能言善語,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類說話。一般來說它長度在10到60釐米之間,身高不超過40釐米。不過在1900萬年前,紐西蘭生活著一種有史以來最大鸚鵡,身高超過1米,長有一對大翅膀,然而卻不會飛。
  • 人類發現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和人身高相仿,活在6000萬年前
    近日,紐西蘭科學家在該國南島發現身高跟成年人差不多的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是該區域發現的第2隻巨型企鵝化石。有關研究刊登於當地古生物期刊。
  • 古生物學家近些年發現的8種史前動物
    1、巨型的鸚鵡澳大利亞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隻要比如今的鸚鵡大得多的生物的遺骸。據了解,這種巨大的鸚鵡生存在1900萬年前的紐西蘭,他們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名字赫拉克勒斯來進行了命名。經過測量判斷它擁有將近1米的身高,體重7公斤。它是記錄中最大的鸚鵡。
  • 陝西首次發現珍貴蛇類化石 距今約35萬至27萬年
    【解說】近日,西北大學等團隊科研人員聯合發表了在陝西洛南龍牙洞發現的有鱗類化石,其中似水遊蛇化石,距今大約35萬至27萬年,時代為中更新世。水遊蛇為現生動物,這也是陝西首次發現蛇類化石。  10月15日,記者在西北大學見到這塊蛇類化石。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李永項稱,這一批標本全部來自陝西洛南龍牙洞,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996年發掘採集標本的一部分。
  • 西媒: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5200萬年
    西媒: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5200萬年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俄媒稱,學術期刊《科學報告》發表文章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古生物學家在北極發現距今約9000萬年前的鳥類骨骼化石  俄羅斯衛星網12月21日報導,這些遺骸是在加拿大阿克塞爾海伯格島上發現的。據科學家評估,骨骼化石全長12釐米,也就是說這種遠古鳥類體型相當大,被稱為Tingmiatornis arctica。  根據推測,這種鳥會遊泳和潛水,以魚為食,可吃下長達半米的魚。分析顯示,這種鳥距今已有9000萬年歷史。科學家認為,這驗證了關於當時北極曾是溫暖氣候的假設。
  • 紐西蘭科學家藉助DNA還原古代巨型恐鳥模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紐西蘭科學家利用在該國的巖洞裡發現的史前羽毛,「重建」了第一隻以DNA為基礎的巨型恐鳥。澳大利亞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和紐西蘭土地環境保護研究所(Landcare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從被認為距今至少2500年的恐鳥羽毛裡獲得遠古DNA後,已經確定出4種不同的恐鳥種類。
  • 生活了3000萬年最巨型陸龜,卷角龜卻被人類用300年吃滅絕
    在龜類分類上,陸龜泛指所有的非海棲種類,陸龜不會遊泳,僅生活於陸地,僅食植物,現在最大陸龜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其身長可達1.8米,但在生物歷史上,發現最大的陸龜是這種身長2.5米,體重約600千克的卷角龜,是所有已知非海生龜中最大的。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古代企鵝 體型和成年人一樣大!
    這隻新發現的古代企鵝大約有5英尺3英寸(1.6米)高,相當於一個成年女性的身高。(圖片:Canterbury Museum CC BY NC)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古代「怪物」企鵝,它比現代最大的企鵝帝企鵝還要大得多的。
  • 瑞士高山之上發現史前海怪化石
    經過還原,這隻上龍類的下頜骨長度可達1.5米,而這隻動物的長度超過9米,體重至少3噸!阿里斯多夫上龍的外形與同樣發現於歐洲(法國、英國及俄羅斯)的滑齒龍相似,但是比滑齒龍更大。阿里斯多夫上龍長有長度可達1.5米的巨大腦袋,扁而寬的嘴巴兩側長有銳利如同鋼釘一般的牙齒,能夠穿透獵物的皮膚和肌肉。
  • 距今4800萬年的蟒蛇化石被發現,地球上最小的蟒蛇有多小?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近日,《生物學快報》發表研究說明,科學家們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蟒蛇化石,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這對科學研究人員們了解蟒蛇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初步的鑑定結果顯示,這條蟒蛇化石距今已有4800萬年。
  • 山東發現一處舊石器時期遺址 距今約3萬年至5萬年
    新華社濟南9月26日電(記者楊文、孫曉輝)記者日前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隊員在山東省沂水縣跋山水庫下遊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經專家確認,該遺址年代或在舊石器時代中期或晚期。遺址位於跋山水庫溢洪閘下遊約300米處。專家結合採集的化石及石製品標本,大致推斷為中晚更新世時代文化堆積,距今約3萬年至5萬年。
  • 這裡曾生活著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
    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並找到了古人類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蹟,證70萬年至20萬年前的「北京人」萬年以前北京地區已有人類活動。考古學家開始在這裡發掘,發現了距今約70萬年前的一個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人」以後陸續在龍骨山上發現一些古人類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
  • 貴州畢節發現疑似古人類用過的陶片,還有距今至少1至5萬年的化石……
    前段時間,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連續報導了畢節市七星關區鴨池鎮南箐片區古生物化石新發現、多個古人類遺址、清代諸多御賜古牌匾、八旬老人神秘文字等消息後,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同時,畢節市文旅局提出,要求對古生物化石
  • 非洲發現巨型食肉恐龍足跡化石 或是2億年前地球霸主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 外媒稱,研究人員在非洲賴索托發現了長57釐米、寬50釐米的Kayentapus ambrokholohali恐龍足跡化石。非洲發現巨型食肉恐龍足跡化石。(西班牙《世界報》網站)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援引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的報導稱,這種恐龍身長可達9米,身高可達3米。
  • 最新發現!距今10萬至30萬年,中國境內生存有多種古人類
    距今10萬至30萬年,中國境內可能生存有多種類型的古人類成員,他們具有東亞直立人、歐洲古老型人類和更新世晚期人類的體質特徵。這是今天上午記者從國際古人類學術研討會獲得的消息。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90周年紀念展。
  • 中國首次發現刃貂化石 新種白虎刃貂距今約1600萬年 (1/2)
    中國首次發現刃貂化石 新種白虎刃貂距今約1600萬年 (1/2) "← →"翻頁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8年至2019年蘭州大學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邀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團隊開展下頜骨化石古蛋白分析和鈾系測年、遺址沉積物光釋光單顆粒測年技術分析、土壤沉積物古DNA技術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進一步確認了該遺址的重要價值。
  • 9000萬年前的恐龍寶寶化石被確定為全新物種
    【PConline資訊】據外媒報導,距今約9000萬年的一個神秘恐龍寶寶化石終於被確定為一個全新物種。科學家已正式將這種恐龍命名為Beibeilongsinensis(「中華貝貝龍」)。1992年中國河南的一個農民在挖掘出幾枚恐龍蛋化石,後來流失到美國,並於2013年回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