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很講究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神韻」,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由此,神韻美是一種高級的審美享受,也是中國畫追求的目標。
中國山水畫名家邱笑秋,他的山水畫充滿著節奏美、旋律美。
欣賞他的山水畫,若只注意作品的筆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夠的,還應該了解他的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邱笑秋的山水畫追求的是筆墨自由、奔放、無拘無束和激情宣洩,講究用筆用墨、講究皴法、講究急緩頓挫,講究一波三折、講究韻味,就像音樂的旋律、舞蹈的節奏。
邱笑秋的山水畫,看上去很貼近生活,他畫的山水畫總好像在哪裡見過一樣,就是我們熟悉的四季風景,然而他在選擇繪畫內容方面,往往意境獨到,並不要非常複雜的筆法,皴法去刻意表現山石,而是用筆酣暢淋漓,隨心所欲,這也正是畫家幾十年的功力修養所致。
邱笑秋
1935年生於四川成都市,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香格裡拉彩墨畫研究院院長,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邱笑秋七歲學畫、先花鳥後人物,1964年後主攻山水。作品多取材於巴山蜀水(著重於川南丘陵)和青藏高原之風土人情,追求詩的意境和現代情趣並致力於色彩的探索。
他的彩墨山水畫,不同於現代流行的極盡繁瑣複雜的彩墨畫,而是用簡單的色彩書寫豐富的大自然,他的山水畫,看上去光波流溢,但實際上僅僅只有三兩種顏色,在用色方面善於利用對比色,強化了視覺體驗。
邱笑秋為了積累素材,他曾先後17次進藏,長期深入四川的甘孜、阿壩以及雲南、青海、甘肅等藏區採風寫生,創作了大量反映雪域高原的彩墨山水畫,分別在國內外參展、發表、出版。
1995年與同仁親友共建四川香格裡拉彩墨畫研究院。提倡深入西部,表現西部,逐步形成「香格裡拉畫派」。他的《山海千秋》、《源遠流長》等巨幅山水畫陳列於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八一大樓、天安門城樓、北戴河中央機關以及四川的國賓館等辦公、會議場所。
1988年以來,先後在北京、成都、廣州、拉薩、上海舉辦個展。2008年、2013年應聯合國大學事務所等單位之邀先後在紐約曼哈頓亞洲文化中心和維也納聯合國總部舉辦畫展並在耶魯大學和維也納聯合國總部作《論中國重彩畫的繼承與發展》的學術報告,從理論和作品層面闡述了中國重彩畫的悠久歷史和中國畫色彩體系的獨特語言。
近幾年,邱先生又將創作題材範圍擴展至海外,努力發掘、激活並彰顯中國現代彩墨畫強大的表現力。
人民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全國48家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邱笑秋專集」》、《邱笑秋大熊貓畫集》、《「青藏高原」邱笑秋彩墨畫選》、《當代中國畫名家邱笑秋作品集》、《當代實力派畫家邱笑秋》等90多種各類畫集。《披霞的晚風》、《高原瑤池》等畫為中國美術館、西藏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收藏。
邱笑秋的彩墨畫和張大千有一定關聯,但是有不同於張大千的天馬行空,邱笑秋的作品幾乎都是來自於生活,但在繪畫機技法上,他深入研究張大千藝術三十餘年。除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外,還編導過大型現代川劇《張大千》,先後在內江、成都、北京演出,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現年已經85歲的邱笑秋,在晚年的繪畫中更加自由奔放,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他的畫作無論是對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功底者,都是臨摹和借鑑的好範本,尤其是對初學者,學畫邱笑秋先生的作品,可以讓自己更快的入門到精通。
文字由素心明月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關注素心明月,為您帶去更多的精品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