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俗的《論語》,不亦樂乎!—《泗水邊的<論語>》新書分享會

2020-12-05 糖點

讀世俗的《論語》,不亦樂乎!

許輝先生是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也是是當代有影響的小說家、散文家。作為出生並成長於淮河流域的作家,許輝先生的作品中滲透了淮河流域文化的方方面面。他的新著《泗水邊的<論語>》,正是數十年來他以淮河流域為背景對儒家經典《論語》及「至聖先師」孔子進行思考、體悟和闡釋的結晶。

《泗水邊的<論語>》對儒家經典進行了個性化的解讀和闡釋,通讀全書,可以感受到作者品讀經典大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對《論語》全文進行細緻嚴謹的解讀;二是以淮河流域的文化背景與《論語》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三是以散文家的細膩筆觸將《論語》和孔子與當今社會萬象聯繫起來,並進行獨到且有趣的闡述。

在對《論語》全文進行解讀的時候,作者從原文、譯文、易惑詞、論語人物幾個方面對論語文本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掃清了讀者的障礙。身為一名編輯,職業病令我對於經典原文及譯註格外關注,毫不誇張地說,書中此部分內容完全可以作為大眾讀者的傳統文化經典普及優秀讀本推薦,無論是內文的考證、譯文的信達雅、重難點詞彙的注音注釋都十分到位。

書中有一個版塊是「淮北佬曰」,作者自己解釋為「我生於淮河流域,長於淮河之左,鍾情淮河文化,因此自稱淮北佬」。此部分正是作者將淮河流域的文化背景與傳統儒家經典及思想進行融合對話的部分,多為短小精悍的總結性語言,如「《老子》是天人之間的境界,《論語》是你我之間的對話」「雅言和俗語總會由俗到雅,再由雅到亡」等等,語句雖短,但真摯雋永。在仔細品讀《論語》原文後,以這樣充滿智慧的語言進行階段性的總結,並啟迪讀者思維,才能跨越時空的界限,進入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的融合的下一階段。

這一階段就是書中的「論語內外」部分,這一部分作者充分展示了其身為散文家的語言操縱能力,洋洋灑灑,起承轉合,與「淮北佬曰」的簡潔不同,此部分對儒家經典與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進行了重點、詳細、深入的論述,讀來使人感覺融古匯今,一氣呵成。

《論語》在中國的眾多典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漢代以來,便有不少人註解《論語》,歷代的學者都能從自己的研究中,發現不一樣的孔子。《泗水邊的<論語>》可謂是一本散文化的學術書,也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學者型的散文家,可謂睿智雅趣與嚴謹解讀並重,幽默機智與真知灼見同在。這一本書足以一家三代共讀,少年可讀經典明事理,中年可讀經典知天下,老年則可讀經典通古今。這一本書,讓你讀懂《論語》,重新認識孔子。

在正文之外,本書還收錄了許輝先生與泗水相關的散文三篇,分別是《泗河》《鞭打蘆花車牛返》《平原的主角》。這三篇散文讀來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愛得嚴謹,愛得刨根問底。本書的書前收錄了作者品讀《論語》的26悅,書後收錄的則是作者仿照《論語》句式寫出的一些幽默機智的短句,輕鬆有趣。品讀《論語》,作者不但自己樂在其中,還要將這「樂」推而廣之,使廣大讀者都能「雨露均沾」,不亦君子乎?

——朱莉莉

《老子》是天人之間的境界

《論語》是你我之間的對話

《 泗水邊的<論語> 》新書分享會

嘉賓 / / 許 輝

時間 / / 03月11日(周日)15:00

主辦 / / 黃山書社

合肥大摩「紙的時代」書店

地址 / / 合肥大摩「紙的時代」書店

許輝

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散文委員會委員,曾任茅盾文學獎評委。

出版過《許輝散文典藏》《許輝單獨系列散文》(5種)《人種》、《王》《渦河邊的老子》等30餘種小說、散文、文化隨筆著作。

長篇小說《塵世》被譽為「為新時期文學樹立了一個新的參照系」,長篇小說《王》被評論界譽為東方文學的「聖經」。

人是一種很怪的生物,許多事情初時不經意,也無暇以顧,只有到經歷過了、或者逼近了某個歲數,才感覺到它的好,才會眷戀,相對於人生命的盈虧來說,這也許是一種倒退,但個中醇厚的滋味,確是引人入勝並且足資把玩的。

——許輝 (於合肥淮北佬齋)

本書由著名作家李敬澤、張煒、劉醒龍、範小青聯袂推薦

泗水邊的《論語》

《泗水邊的<論語>》是作者對儒家經典《論語》的個性化解讀和闡釋,書中的智言慧語俯拾皆是。

「《老子》是天人之間的境界,《論語》是你我之間的對話」,寥寥數語,作者將儒道兩家的獨特和不同鮮明地展示出來。「理智地對待他人,冷靜地處理事務,清醒地看待現實」,這是作者讀到孔子約束自己的言論時發出的感慨。

孔子針對不開化地域的言論,別出一格地說,只要君子去居住了,不開化的地方也就開化了,作者由此慨嘆道:「這是典型的自戀,不過更是高級的自信。」孔子談到學習時說,古人為充實自己而學,今人為炫耀自己而學,作者因此感慨道,要「為學習留出時間,為美德留出空間」。

作者還發揮自身散文家的優勢,仿照《論語》句式,寫出了許多幽默機智的短句,讀後既使人會心一笑,又使人腦洞大開,視野也為之一闊。

相關焦點

  • 泗水邊的《論語》
    許輝的文學作品多以淮河流域為背景,他對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有著豐富的體驗和貼身的感受,同時,在數十年一以貫之的讀書過程中,許輝對《老子》《莊子》《論語》《中庸》《大學》等中國古代典籍細細研讀、悉心揣摩、思考體會、逐漸積累,這本《泗水邊的<論語>》就是作者數十年豐富獨到的思考、體會和感悟的結晶。
  • 如何給孩子講《論語》?《給孩子講》新書分享會長沙樂之書店舉行
    15年前,一位父親萌發了一個念頭:與正在讀小學的女兒一起學習《論語 》。於是,父女倆約定:每天半小時,每次一小段,用一年時間,學完《論語》。父 女倆最終用時8個多月完成了這項閱讀計劃。受團結出版社之邀,父親陳小雲寫成《 教女兒學<論語>》一書,深受讀者歡迎。
  • 我們為什麼還是要讀些《論語》?
    孩子需要讀《論語》,但不能直接讀張瑋老師曾經被一些家長讀者追問,希望他能推薦一些適合孩子讀的中國傳統文化書,他推薦的就是《論語》。但他說:「《論語》其實並不完全適合孩子讀。」為什麼呢?讓《論語》真正做到: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 《論語》究竟怎麼讀?
    通讀經典當然重要,但是你今天讀,跟古人讀聖賢書可不一樣。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工作之餘,突然意識到,能來到百家平臺,大都是因為愛寫作,好學習的朋友。工作中分享你我的體會,生活中分享你我的生活經驗與常識。有了這些朋友,學習變得非常得有樂趣。我們交流思維,探討經驗,這樣彼此都是一種學習與成長。而如果拿著物質去交換,最終結果是,其中一個多了一樣東西,另一個人必會少些什麼。而這種物質的滿足,甚至沒有底限。
  • 論語·初讀|尋春
    來源:翰瀾書院要問隨先生初讀論語是何感受?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讀《論語》,不是用我們有限的頭腦和有限的知識去解釋,也不是把論語當成工具,而是懷著敬畏心,從三達德明了儒家正義;以四端之心之儒者氣質,時時照耀自己的心靈畫像。然而自我是那麼高高在上,自我作為神(點擊連結:我帝神君)統據著我們的思想。時不時的,我們又退回到自以為是,退回到傲慢,退回到滿心糾結。
  • 論語共讀——孔門三樂
    共讀論語第11天,論語共讀,一天不落。讀論語 誦經典 品人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孔子說:&34;【解讀】聽起來真是很平淡,但是這個是論語當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因為中國古人寫書,基本上第1章第1句都是這個點題的部分。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經常,說:高興。講的是學習方法。
  •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跟著杜保瑞教授學《論語》
    (第二學期第6次課 ,本學期《論語》第6次課,論語總第10次課,《論語》講完功德圓滿) 內容:此次課是「治國」的後半部分。杜老師臨時起意(早有預謀),在四川講學期間,線下給同學額外小灶,我們順便也就著燉了一鍋美餐。這樣《論語》講完了。
  • 一名大學校長的《論語》情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月10日晚上7時,文華學院教學樓4203教室裡傳來陣陣朗讀聲,2019級會計學專業1班學生們正在校長的帶領下朗誦《論語》中的經典篇目,這也是該班深入開展「學習論語,分享感受」的誦讀活動之一,校長劉獻君給每一名學生贈送了一本《論語》,參與本次座談會還有文華學院宣傳部副部長程煉副教授和潛能導師易三軍副教授。
  • 讀《論語》(題解)
    這次我在這個平臺讀《論語》也是基於這一讀書的方法,認真做學生,做筆記,不隨意搞自己的觀點,而是讀前人的研究。而前人則主要是對《論語》做過註疏幾位歷代大儒,像朱熹、張居正、楊伯峻等,而我所要去讀的,也正是他們的著作《四書章句集注》、《四書直解》、《論語譯註》等。
  • 外國人讀《論語》/言止善
    外國人讀《論語》/言止善 2013-04-29 04:25:03  來源:大公報
  • 論語是可以讀出快樂的!為什麼讀出快樂,就是讀懂了論語?
    我們儒家的思想和文化和生活是統一的!我們來看一下論語的內容。 《論語》的第一篇的第一段,就是在講學習的快樂,稱之為孔門三樂! 我們就以此為例進行介紹和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講的是什麼呢?是說學習大自然,不斷實踐有所心得,發自內心感到喜悅。
  • 讀《論語》,學而篇一
    一直以來,都認為諸如《論語》這類的書實在艱澀難懂,根本無法讀下去。但又常常覺得連此類國學經典都不曾好好研讀,實在愧對先賢們而自責不已。直到某天聽到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年少時看不懂的書,不必糾結,不必自責,去看能看懂的書、看能看的進去的書就好。
  • 為什麼要讀《論語》?怎麼讀《論語》?
    通常來說我們去讀一本書都是有目的,或是修身養性、抑或學習某種技能或知識、做學術研究。單純就修身養性來說,《論語》不失為是一本好書。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如何讀〈論語〉》文中曾經說過: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該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一代國學大師為何對論語如此推崇備至?
  • 付先生讀《論語》札記「001」真的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讀《論語》總是會進入「原文」、「譯文」、「感悟」這樣的循環。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論語》每一章節其實前後並不連貫,它不像故事,我讀起來能夠知道前因後果。它更是語言片段,有點類似「斷章取義」的意味。因此,我寫讀《論語》札記打算在「原文」、「譯文」基礎上在「感悟」這個模塊,進行「冗筆」。
  • 《論語·時牧解》新書首發式在山東曲阜舉行
    2020年9月28日,適逢孔子誕辰2571周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論語·時牧解》新書在孔子故裡山東曲阜舉行首發式。據了解,《論語·時牧解》不僅用「走心」的方式詮釋了孔子的傳統理念,還將《論語》放在當代的時代背景下進行了重新解讀。
  • 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自古以來,《論語》被諸多名家推崇: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而今在我們國家,教育部教材改編後,《論語》在語文教材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不學《論語》的孩子,將來會遠遠落後於他人。
  • 《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才值得交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個最最關鍵的第一章,既是整部《論語》的起點,也是整部《論語》的終點。這一句中最關鍵的三個詞,僅僅這三個詞就道出了《論語》要表達的目的、方法、結果。這個人也不在意,更不生氣,仍然保持一個謙謙君子的形象。難道,這不正是孔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以及生活在理想社會中的人的生活狀態嗎?
  • 《論語》(中英雙語·誦讀版)在京首發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6月21日,琅琅的誦讀聲迴蕩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地下禮堂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外國留學生身穿漢服,用中文誦讀《論語》經典名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教娃讀論語(1)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語》首篇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不難,但也需要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