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 · 美育研究專題
本期《美術研究》有4篇美育研究方面的論文,現將論文線上發布。
以學科建設推動新時代
中國美育事業發展
高洪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做好新時代美育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中的重要精神。通過近兩年的學習、研究和討論,來自美學、教育學、藝術學理論等學科的諸多專家學者已經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美育學」學科建設勢在必行。只有加強學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才能夠深刻認識美育實質,準確把握美育規律,全面遵循美育特點, 做好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工作,提高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造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在視覺藝術教育方面有悠久的傳統和豐厚的資源,從蔡元培等先賢懷著「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促進社會藝術化」的努力,到中國共產黨紮根中國大地舉辦的延安魯藝的先輩所創造的新木刻和新年畫等中國現代美術民族化、大眾化的高峰;從建國初期老一輩藝術家們懷著為新中國設計和塑像的激情而創作的不朽經典,到改革開放後我們以四大學科板塊相互支撐推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探索,中央美術學院為中國現代美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並形成了美育學科建設的堅實基礎和特色優勢。
新時代中國美育學科建設要紮根時代生活,總結百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藝術教育規律和當代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的美育規律。要以強烈的時代問題意識,深入研究所謂「美盲」形成的現實原因和所謂「美的滑坡」問題產生的時代背景,使新時代中國美育學科建設從一開始就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以學科建設促進人們通過藝術教育體驗美,在衣食住行中享受美,在社會工作中創造美。
新時代中國美育學科建設要大力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全面梳理總結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傳統中的美育實踐經驗和美育理論成果。雖然中國古代並沒有「美育」的概念,但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美育實踐,在傳統文論和畫論等文藝理論著述中蘊藏諸多特色鮮明的美育思想,有待我們從新時代美育學科建設的角度系統研究整理,從而建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美育學科。
新時代中國美育學科建設要研究構建關於美育性質、特點、規律、形態、功能等美育學基礎理論體系和美育方法論體系;要探索構建藝術美育、學校美育、社會美育和美育學理論專業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要通過美育專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推動形成一支具有多學科專業基礎、紮實的美育理論功底、寬廣的思想文化視野和豐富的美育實踐經驗的專業師資隊伍。
新時代中國美育學科建設要著眼於培養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系統的美育專業理論體系和紮實的美育實踐能力的複合型美育人才。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支撐。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美育學科需要大格局的頂層設計,無論是師資的選配、學生的選拔,還是科研的支持、硬體的配套,都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才能為培養兼具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美育專業人才提供堅實的保障。
高洪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建設中國美育學的學理思考
範迪安
美育專業人才的匱乏,極大地制約了美育事業的發展。在高等院校啟動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育學」學科建設,尤其是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建設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美育學」學科,不僅能夠為新時代美育事業發展培養美育專業人才,而且有助於科學推動完善美育教育體系,彰顯中國教育發展的特色。
首先,要充分認識「美育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的專業特點。除了美育的基本理論範疇、中西方美育實踐及美育思想史等知識體系外,「美育學」還涉及美學、文藝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傳播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的知識體系與方法論。推動美育的發展,需要建立科學完整的美育所需知識結構,只有通過學科建設來整合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形成學科的定位,才能培養出專業型複合型的美育人才,使新時代美育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
其次,美育是一個大的學術範疇,涵蓋了學校美育、社會美育、家庭美育等多個維度,而藝術高校的美育學科建設則是基礎建設。美育學科建設可以從在「藝術學」門類中設立「美育學」開始,下設藝術美育、學校美育、社會美育、美育學理論四個專業方向。「藝術美育」主要培養面向專業藝術人員開展美育實踐的師資;「學校美育」主要培養面向綜合性大學生和中小學生開展美育實踐與管理的師資;「社會美育」主要培養面向社會公眾的美術館博物館公共美育、設計與生活美育、美育的交流傳播等方面的人才;「美育學理論」主要培養研究中華美育傳統與精神以及中外美育史論、美育基本理論與實踐方法論等問題的人才。
再次,通過「美育學」學科建設,推動美育師資隊伍建設和美育理論研究。在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新形勢下,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專業教師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已有的美育教師也急需美育專題培訓, 才能補齊學科知識短板,提升承擔美育專業教學所應有的素養。學科建設更有助於對重大美育理論問題的深入研究,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面向學校與社會不同群體的美的鑑賞力與創造力的提升研究、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在新時代 美育中的傳承發展等,這些都是推動中國人民美起來、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時代課題。
最後,通過「美育學」學科建設,推動「藝術學」學科門類的發展。目前「藝術學」門類下的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這5個一級學科都和美育有關。「美育學」學科的設立,將有助於各學科之間的知識體系和藝術實踐相互補充、相互支撐,推動「藝術學」學科門類的整體發展。
範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美育學是多學科交叉而成的
應用型學科
杜衛
「美育學」學科建設正在成為學界和教育界關注的問題。學科有內涵和建制兩個層面意義,前者是後者的學理依據,後者是實現前者的學者集群和工作平臺。因此,探討「美育學」學科的學理內涵(即知識體系)對於美育學科建制的形成是基礎性的。
20世紀初中國引進西方美育理論之初,王國維就提出過「美育學」一詞,目前看來是從日本引入的, 但含義不同。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才出現了第一本以「審美教育學」命名的大學教材,此後還有《美育學導論》《現代美育學導論》等著作和《美育學概論》等教材出現。由於美育長期不受重視,所以美育學科建設的問題直到最近幾年才引起大家的關注。
中國學界一般都承認,美育學是美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交叉形成的應用型學科,其主要支撐學科是美學和教育學。這應該是大致可以成立的。但是,由於美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主要是普通藝術教育,所以,支撐美育學的「美學」,不僅僅是一般的藝術哲學,而且應該包括文學、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部門美學,甚至可能包含了整個藝術學。目前我國已經將藝術學單獨設置為一個學科門類,把藝術學納入美育學的主要支撐學科或許更合理。美育學應該歸屬交叉學科類。
由於美育學是多學科交叉而成的應用型學科, 因此其問題和範疇也帶有多學科屬性,但是這並不意味美育學不應該努力找準自己的問題,建立屬於自己學科的特殊範疇。美育屬於感性教育,這是它最突出的性質和特徵,也是中國美育學的核心範疇。美育的人格教育和創造教育等屬性都是在感性教育的基礎上形成的,例如,美育的人格教育是以感性體驗的方式展開的,從而不同於道德人格教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一部分,美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人的審美素養 (包括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等)的發展,美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課程設置、教學設計以及評價等,都要建立在對學生審美核心素養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基礎上。所以,審美發展也是中國美育學的核心範疇。作為應用型學科,美育學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應該加強 對美育方法論的研究。美育方法論包括了美育的一般方法論——「活動」,以及各藝術門類教育的方法, 例如文學教育的方法、音樂教育的方法、繪畫教育的方法、設計教育的方法等。美育方法論應該成為美育學知識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範疇。屬於美育的藝術課程,既不同於專業藝術教育課程,也具備不同於德 育、智育、體育的特殊性,需要加強研究。
由於美育學既是交叉學科,又是應用型學科,所以學科建設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和特殊性,需要認真研究和深入探索。建議按照美育的特點和規律來組建美育學科,形成多學科協同的學科團隊,這個學科團隊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為我國美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大批既掌握藝術技能和教學技能、又具備美育理論和藝術史論學養的熱愛教育的美育教師,同時加強對美育學自身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具體的研究。
杜衛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中央美術學院美育學科建設的優勢
宋修見
在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時代,美育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將「美育學」儘快建設為「交叉學科」門類中的一級學科,是從事美育教學、科研和實踐工作的人們的願望和目標。這無疑將極大推動新時代中國美育事業的發展,促進國民審美素養的提升。根據美育學科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中央美術學院開展美育學科建設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
第一,獨具特色的綜合學科體系對作為交叉學科的美育學科的有力支撐。美育涉及到哲學、教育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在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層面上,除了普遍認為的美學和教育學以外,至少還與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社會學、民俗學、傳播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 科的知識體系與方法論相關。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設計、建築、人文四大學科板塊交融發展形成相互補益的學科結構體系。目前不僅擁有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建築學、風景園林學、城鄉規劃學等與美育密切相關的學科,而且是唯 一一所雙學科入選首輪「雙一流」 建設學科名單的藝術院校。有繪畫、雕塑、中國畫、書法、美術史及理論、實驗藝術、攝影和藝術品修復八個二級學科的美術學學科兼收並蓄、健全完善、多元發展的學科布局,有戰略設計、科技設計、思維設計、產業設計、設計史論五大學科版塊的設計學學科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都能夠為作為交叉學科的美育學科建設提供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撐。
第二,重視藝術實踐的傳統為培養應用型美育專業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美育專業人才應該是一種既具有系統美育專業理論又能夠指導和從事美育實踐的複合型與應用型人才類型。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就需要考慮到「美的素養」 和「育的能力」這兩個方面。美育實踐能力應包括美的表達與傳播能力、藝術鑑賞與創造能力、美育活動的策劃與實施能力等等。中央美術學院具有高度重視學生藝術實踐的悠久傳統。由師徒傳承模式延續下來的工作室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藝術創造的熱情,培養了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每年春季小學期的寫生季,師生們都深入到全國各地近百處實踐教學基地開展考察、採風和寫生活動。在日常教學中,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的藝術展覽策劃和美術教育實踐,造型學院、中國畫學院的繪畫、雕塑、中國畫、書法等專業的藝術創造,設計學院的視覺傳達與社會創新設計,建築學院的建築設計和城鄉規劃,城市設計學院的公共藝術和家居產品設計,都不僅為美育專業理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也為美育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多樣的渠道。
第三,豐富的藝術之美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潛移默化的美育資源優勢。美育反對片面的知識化、技能化和實用主義的功利化。美育的根本方法是潛移默化的美的滋養。但學科建設本身要有非常明確而具體的目標,比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從課程體系、必讀書籍到課程考核、讀書報告、學術論文, 以及藝術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等等,都需要「量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以一種感性的 「心育」和「情育」的方法來完成高層次美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使他們養成敏銳的「美的感知力」並把這種「美的滋養」傳遞下去,從而避免以「非美育」的方法培養出 「反美育」的專業人才?中央美術學院所具有的豐富多彩的高層次藝術之美在這方面凸顯出資源優勢。美學家劉綱紀和曾繁仁先生都強調過,美育和藝術是分不開的。劉綱紀先生講過,「人不了解藝術怎麼享受美呢?」他說「不懂得藝術, 美學就成了空道理」。曾繁仁先生近80高齡還「把繪畫(包括敦煌壁畫)、書法、園林、漢畫像石、古代音樂基本都摸了一遍」,然後再看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中央美術學院具有濃鬱的藝術氣息,美育專業的學生不僅有十分便利的條件經常「摸一摸」繪畫、書法、園林、雕塑等藝術,校園內各種藝術展覽與鑑賞活動、高端藝術論壇、名家藝術講座以至各個專業工作室的藝術交流活動等都是使他們得以每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豐厚美育資源,為他們的專業成長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宋修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主任 美育研究院院長
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
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 常務理事
學報編輯部 戴陸/整理
原標題:《《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 丨美育研究專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