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發布丨《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美術理論與批評專題

2020-12-21 澎湃新聞

「雲」發布丨《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美術理論與批評專題

2020-07-17 0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美術研究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美術理論與批評專題

本期《美術研究》有3篇美術理論與批評方面的論文,現將論文提要「雲」發布。

藝術力:重識李格爾的「藝術意志」

與瓦爾堡之「情念程式」

魯明軍

內容提要:李格爾的「風格論」和瓦爾堡的「圖像學」一直以來被視為兩種截然不同甚至對立的藝術史視角和路徑。然而,透過他們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藝術意志」和「情念程式」,可以看出這雖是兩個不同的詞,但它們在克服歷史主義的過程中,都訴諸一種客觀的能動力。而這一點,無論對於今天的藝術史研究, 還是對於當代藝術(包括策展)實踐都別具意義,其不僅打破了由沃爾夫林和潘諾夫斯基所締造的「形式分析」和「圖像學」這兩個已然僵化的智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和藝術力。

魯明軍 博士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波普藝術的文化遺產

——「後現代性」的起源

柳淳風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展現波普藝術運動發展的歷史條件、1960年代美國消費文化與波普藝術關聯的理論闡釋,逐步顯現波普藝術與消費主義的共生關係:其不僅挪用了消費文化的圖像和策略,本身也深入至有效的文化機制矩陣之中,中和了原有藝術批判的可能性,引發批評的轉向,於後世藝術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並為藝術本體的理論研究提供後現代主義的學術框架。

柳淳風 博士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副研究館員

反思現代藝術

劉毅

內容提要:現代藝術通常被界定為一種源自歐洲的、反古典傳統的藝術思潮。之後的所有藝術均以此為原點發展而來。但其實,現代藝術不是單一線性發展的,而是基於不同空間地理、民族精神與文化特質而產生了不同屬性的現代藝術。本文以美國現代藝術為例,就其觀念基礎、形式特徵與發展脈絡做具體分析,並在與歐洲現代藝術的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對現代藝術的理論反思與系統性說明。

劉毅 博士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研究員

新中國抗災主題美術作品

周思聰 《人民和總理》 1979年 紙本水墨設色

151×217.5cm 中國美館藏

張德蒂 《日日夜夜》 1984年 漢白玉 51×40×31.5cm 中國美術館藏

傅中望 《生命使者》 1984年 玻璃鋼 37×51×60cm 湖北美術館藏

曹立偉、施樂群 《唐山大地震》 2009年 布面油彩 185×740cm

楊奇瑞 《眾志成城——1998·抗洪》 2009年 300×400×140cm

趙振華 《抗擊非典》 2009年 布面油彩 180×520cm

李玉旺 《使命》 2019年 紙本水墨設色 195×178cm

焦興濤 《烈焰青春》 2019年 柏木 184×98×70cm

徐強 《鑄夢》 2019年 版畫

李卓 《抗震壯歌》 2019年 布面油彩 260×640cm

龐茂琨 《永恆與短暫》 2020年 布面油彩 180×500cm

翁凱旋、劉影 《決戰前夜——記火神山醫院建設》 2020年

布面油彩 100×360cm

學報編輯部 戴陸/整理

原標題:《「雲」發布丨《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美術理論與批評專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發布丨《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美育研究專題
    《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美育研究專題本期《美術研究》有3篇與美育研究相關的論文,現將論文提要「雲」發布。三、通過「美育學」學科建設,推動美育師資隊伍建設和美育理論研究。在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新形勢下,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專業教師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已有的美育教師也急需美育專題培訓,才能補齊學科知識短板,提升美育專業素養。
  • 「雲」發布丨《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古代美術史專題
    「雲」發布丨《美術研究》2020年第3期 · 古代美術史專題 2020-06-19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術研究》丨2020年第6期目錄
    《美術研究》丨2020年第6期目錄 2020-12-19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央美術學院學報丨《美術研究》2020年總目錄
    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美術研究》2020年(共六期)總目錄及封面彙編012020年第1期目錄吳冠中的意義 楊衛重掘傳統精華 開創時代新象——「京派」工筆創新再思考 汪港清 徐智川任世坤雕塑作品演進之個案研究 史鍾穎022020年第2期目錄
  • 《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 丨美育研究專題
    《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 · 美育研究專題本期《美術研究》有4篇美育研究方面的論文,現將論文線上發布。以學科建設推動新時代中國美育事業發展高洪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做好新時代美育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中的重要精神。通過近兩年的學習、研究和討論,來自美學、教育學、藝術學理論等學科的諸多專家學者已經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美育學」學科建設勢在必行。
  • 《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 · 現當代美術史專題
    《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 · 現當代美術史專題 2020-12-06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術觀察》2020年第11期目錄
    《美術觀察》2020年第11期封面世界各民族美術並非封閉、孤立、分隔地生長,而是呈現為一種相互影響、彼此交融的歷史進程,跨文化美術史研究正是描摹了這一進程的某些真相。進入21世紀,全球化蔚然成勢,信息技術把偌大的世界聯為一體;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更增添人類彼此共存意識;「跨文化」因此成為一種生成性現實。另一方面,逆全球化及民粹主義也在激化著潛在的文明衝突,世界也顯現出因某些界限而重新破碎的趨勢。
  • 《美術研究》2020年第5期丨範迪安:繁榮中國美術,滿足人民審美新期待
    因此,十四五期間,中國美術的發展要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相統一,滿足步入小康社會的人民群眾的審美新期待,這裡談幾點建議: 一是持續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推動用美術的方式描繪新時代、反映新成就、謳歌祖國、謳歌人民,在十四五建設期間,進一步形成創作規劃,引導和組織美術家更廣泛地深入生活,從現實感受中提取素材,用形象記錄和表現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 樊波:美術批評的作用及理論建構
    《中國美術報》第167期 美術新聞 本期話題 新時代青年文藝評論再出發活動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浙江省文聯主辦,本屆論壇以「致敬70年:青年文藝與國家形象」為主題,將多種不同藝術門類的青年學者組織起來,就同一問題展開集中研討,希望這種跨學科、跨門類的研討方式能夠碰撞出更加精彩的思想火花。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特別設置「對青年文藝批評的批評」名家論壇,旨在通過學術嘉賓的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對今後青年文藝評論家的健康成長有所幫助。
  • 《美術觀察》2020年第10期目錄
    《美術觀察》2020年第10期封面以美術研究歷史,固然為一般歷史學研究開拓了疆域,但卻並未帶來藝術史的自身成長;全情投入在物質與視覺層面闡釋,導致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外化,藝術史與憑藉視覺形象材料進行研究的一般歷史學已毫無二致。藝術史越來越與「藝術」無關。這也即如葛兆光所言:「我感到現在的藝術史家越來越不像藝術史家了,越來越像社會史家、政治史家、文化史家或思想史家。」
  • 《美術觀察》2020年第8期目錄
    《美術觀察》2020年第8期封面馬芸[前沿報導]藝事綜述2020年「雲端」畢業展觀察記 吳彧弓 聶槃當石窟走進博物館:近期三大石窟藝術展評介 陳文波巍巍齊魯 浩浩漢風——「齊魯漢風」展覽側記 許洪林再現場何以超越?
  • 《美術觀察》2020年第9期目錄
    《美術觀察》2020年第9期封面遠古人類的生活垃圾已沉積為次生地層,讓今天的考古學家通過它們來研究、回溯人類曾經的歷史。垃圾是一個時代的生活標本;垃圾的待遇也映射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水平。今天的生活垃圾也一定將凝固為塵封的歷史,留給未來的時代披閱。
  • 美育專題|烏力吉:蒙古族美術教育與研究的踐行者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烏力吉在翻譯出版全日制中學教科書《美術》1—3冊的同時還編寫了普通高中課本《蒙文書法篆刻》,這些教材的出版極大地促進了內蒙古自治區民族美術特色教育的發展。
  •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1期目錄和卷首語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1期目錄和卷首語 2020-03-13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2期|新刊預告
    本期「專題研究」中,張稷編審的《簡論陳翰伯》一文全面展示了重要出版人陳翰伯「青春辦報,皓首出書」的新聞出版實踐,立足於當代出版史的研究視角,重點梳理了陳翰伯對商務印書館的起死回生、接續再造之功,以及「文革」後領導出版領域撥亂反正、推動行業邁出改革步伐所做的重要工作。陳翰伯畢生奉獻於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為共和國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出版精神也值得後人學習。
  • 美術考古學理論研究探析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美術考古學學科理論及相關問題研究逐漸進入學者視野,並引起一股研究熱潮。從最初零散的專題性研究,到集大成的《美術考古學導論》問世,再到多種學科理論及以新視角撰著的美術史、考古學等論著的出現,無不反映出美術考古學的重要理論價值與現實研究意義。
  • 預告丨「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將在江蘇省美術...
    「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 丨展覽時間丨 2020年11月26日—2020年12月2日 丨展覽地點丨 江蘇省美術館4號展廳(南京市長江路333號)
  • 易英:中國90年代的實驗美術批評
    對話語權力的討論也成為90年代中期以後美術批評的熱點。應該指出,批評家在這個問題上是充滿矛盾的,就像黃專所說:對內反對文化專制主義,對外批判文化殖民主義。這是一個在理論上意識到,在實踐中卻很難區別和解決的問題。
  • 研究生教育改革進行時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專題會
    >2020年11月4日,中央美術學院召開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專題會議。主要包括:建議發展美術學科的同時,推進藝術學理論的未來發展戰略規劃,推進藝術遺產與藝術史、藝術理論與藝術批評、藝術管理與藝術教育、美育四大板塊建設;在美術史論與藝術學理論人才培養方面,進一步提高學術型碩士和博士質量;繼續優化完善雙導師制的管理機制;創新博導選聘標準,側重對導師「代表性論著」的考察,加大對優秀導師的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 《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8期目錄與篇目摘要
    《中國文藝評論》月刊 2020年第8期 總第59期專題策劃《中國文藝評論》月刊2020年第8期《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8期的封二中國文藝評論家陳振濂陳振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年第8期的封三中國藝術學學科建設巡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