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大家·領讀⑩|96歲葉嘉瑩: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

2020-12-06 紅星新聞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楊絳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紅星新聞特別策劃「讀書打卡周」,特邀十餘位文化名人作為「領讀人」,在本周與大家分享,他們正在讀什麼書?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每日,一位大咖,一本好書,與你的偶像,共赴一年一度的閱讀之約吧!

【今日領讀人】

葉嘉瑩

|葉嘉瑩: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

中國的古典詩詞伴隨了我一生。我從一個童稚天真的詩詞愛好者,逐漸步入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理論研究的道路。而在教學的道路上,我確確實實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我更願意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注到引領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去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因此,我曾在天津、臺北、溫哥華、北京等地給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們面對面講授過古典詩詞。

這本《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共收錄作品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詩和41首詞,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對於只以刻畫工巧取勝者不予選錄,超出孩子認知水平者亦不選錄,所選諸詩對時代、作家、體裁等數量之比例也沒有限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對象主要應以青少年為主。一個人如果能夠在青少年時期閱讀、記誦一些優秀的古典詩詞,可以對他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少兒古典詩詞的教育決不能只停留在字、詞、句、篇的白話翻譯上。我們應通過選編經典、教青少年們誦讀、並且要引領他們從詩篇得到感發,讓孩子們感受到古詩詞與自己的生命之間是有聯繫的,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古詩詞,也才能提升孩子們的品格與修養,中國的古典詩詞也才能得到傳承。

葉嘉瑩談古詩詞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已經96歲高齡的她,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與普及,足跡遍布全球各地,教的學生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大學博士,從青年到老年,有教無類。她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把當代西方文學概念融會、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討和詮釋,被不少網友稱為「詩詞女神」。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葉嘉瑩,從3歲起便開始背《唐詩三百首》《論語》之類的古典文學。葉先生回憶,自己的開蒙書是《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像我的女兒後來在學校讀的是『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遊戲』『大狗叫,小狗跳』的課本,我們開始背誦的就是聖賢之言。」

「詩是心靈裡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生中最純真最高貴的東西,能夠在自己孩童時期接觸甚至記誦一些經典詩作,確實是人生一大幸事。」葉嘉瑩說,「我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從小就喜歡讀詩、背詩,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工作也已經70年了。這本不是出於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對我的感動和召喚。在這一份感發生命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所以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

曾有人問她:「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葉嘉瑩的回答是:「我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所以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滅亡。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晚年的葉先生曾自比「殘荷」,雖然零落,但蓮蓬裡面有蓮子,蓮子有蓮心,只要有蓮心,蓮花就不會死。「我在等待,等待年輕人中有沒有一粒種子,因為我的講解而留在你的心裡……我要等著,等著這一粒種子有一天會發芽,會長葉,會開花,會結果。」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是本怎樣的書?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是「給孩子系列」第三部《給孩子的古詩詞》的進階版。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能領會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感動和召喚,花費近一年時間,親自為孩子選編、講解、吟誦218首經典古詩詞。

書中根據詩詞內容精心選配了52幅中國古典繪畫作品,並附二維碼,掃描即可聆聽葉嘉瑩先生逐首吟誦及講解全書所有古詩詞。

葉嘉瑩先生所作的講解,包括作者生平的介紹、具體詩句的解釋、單字的發音,以及詩詞內涵的解讀。內容豐富、知識性強之外,文字淺白易懂、親切自然,蘊含葉嘉瑩先生對古典詩詞的真誠熱愛。

節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講解:這首詩是八句五言的律詩。五言律詩中,第三句跟第四句是應該對句的,第五句跟第六句也是應該對句的,也就是說,五言律詩除了有平仄的聲調的講求,另外還有對偶的講求,這是我們中國語言文字的特色,只有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有對偶,別的國族的語言文字是沒有對偶的。因為在中文裡,「天」是一個字,「地」是一個字;「花」是一個字,「草」也是一個字——都是獨體、單音才可以對。換作英文,flowers(花)的音節很長,而moon(月)卻只有很短的一個音節,所以不能對起來。對偶是中國語言的特色,也成為了中國詩歌的特色,因此律詩中才有對句。這首五言律詩,甚至從開頭兩句就有對偶:「三秦」對 「五津」。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李潔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96歲葉嘉瑩: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
    我從一個童稚天真的詩詞愛好者,逐漸步入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理論研究的道路。而在教學的道路上,我確確實實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我更願意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注到引領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去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因此,我曾在天津、臺北、溫哥華、北京等地給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們面對面講授過古典詩詞。
  • 聽92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讀詩,真美!
    為此,島君今天從《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一書中,摘選了一些精美的中國古典詩詞同你分享。所有詩篇,全部來自中國古典詩詞大家、九十三歲葉嘉瑩先生的推薦。 因為選詩的標準是「為孩子選編」,所以大多數詩篇簡約雅致,古典繪畫配圖更是意境深遠,相得益彰。 累了、迷茫了,讀點古典詩,學點古人的「牛B」,古人的淡然悠遠,真好。
  • 96歲的葉嘉瑩讀詩一輩子,這才是我們娃應該追的星
    在我們給孩子讀的詩詞裡,有一半都是她編撰和講解的。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最美女國士——葉嘉瑩。大家都說一定要約著去電影院,帶孩子從另一個視角,認識這位中國古典文學詩詞大師的魅力。在成為詩詞大家之前,她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如果說為什麼要讀詩,詩詞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我想講了一輩子詩的葉嘉瑩,會是最好的詮釋。
  • 古典詩詞文化大家葉嘉瑩:千春猶待發華滋
    前不久,葉嘉瑩先生捐贈1711萬元給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用來支持古典文化研究的消息刷爆了網絡。據悉,這是葉先生繼去年捐贈1857萬元後再次捐贈,現在捐款金額已經到了3568萬元。如果中國現在有真正的先生,葉嘉瑩一定算一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葉先生吧!
  • 96歲葉嘉瑩:我想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下一代
    葉嘉瑩聽顧隨先生講課筆記原件詩人席慕蓉直言「她就是詩魂 」;瘂弦稱讚葉嘉瑩是「穿裙子的士 」;作家白先勇稱「葉先生是引導我進入中國詩詞殿堂的人」,他回憶在臺大讀書的時候常常從外文系逃課去聽葉先生的課。01不曾忘卻的初心很多人都知道,葉先生有著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的身份,受聘於臺灣大學,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她是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但浮和沉,名與利,都不是她追求的東西。她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為年輕人開一扇門,將美好的吟誦傳承下去。
  • 嚴選課 | 96歲的葉嘉瑩先生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詩詞和3568萬捐贈
    在葉嘉瑩96年的人生裡,她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著詩詞之美,重系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詩人瘂弦在《掬水月在手》中回憶道:到了端午節(詩人節),新舊兩派詩人原本是不在一起吃粽子的。大家對屈原的解釋定義不一樣,所以你吃你的粽子,我吃我的粽子;你紀念你的屈原,我紀念我的屈原。直到新舊詩派看到葉嘉瑩對傳統詩詞曲的研究文章,才調和了彼此的詩論爭吵。
  • 96歲的葉嘉瑩先生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詩詞和3568萬捐贈
    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如是說道。01 不曾忘卻的初心葉嘉瑩是何許人也?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受聘於臺灣大學,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她是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浮和沉,名與利,都不是她追求的東西。她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為年輕人開一扇門,將美好的吟誦傳承下去。
  • 講述96歲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催...
    10月16日起,這部名為《掬水月在手》的影片登陸全國院線,用120分鐘娓娓道出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選題製作可謂小而美,真誠的表達正感動著無數人。儘管院線排片量極少,該片卻以8.2分高居豆瓣正在公映的新片榜首,超越《奪冠》《信條》《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眾熱門。
  • 96歲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上映,講述詩詞大家的傳奇人生
    影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該片曾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受到好評,影片豆瓣評分達8.2分。 作為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
  • 葉嘉瑩先生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的對話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葉先生是用整個生命去傳承和傳播古典詩詞,同時她非常關心古典詩詞的普及工作。最近,葉先生和她的弟子南開大學的張靜老師,由《中國詩詞大會》緣起,談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薪火相傳,她欣喜於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對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葉先生專門講道:要將這篇談話發表在《學習時報》,同願中華古典詩詞成為更多中國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燈!
  • 劉延東祝賀葉嘉瑩先生96歲壽辰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韋承金 攝影報導)7月21日,受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劉延東委託,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到八裡臺校區西南村看望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葉嘉瑩先生,對葉嘉瑩先生96周歲生日表示祝賀。同時,楊慶山代表南開大學為葉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 96歲「先生」葉嘉瑩:與詩詞相伴一生,捐出畢生積蓄3568萬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的名作《人間詞話》以西方的美學觀點品評中國古典詩詞,在談及清末四大家之一的況周頤的詞作「沉痛」「真摯」的特色時,他曾感慨「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而在當代,有一位被冠以「先生」的尊稱,享「士」之禮遇的女性文人,一生境遇坎坷,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中國古典詩詞,海內外講學不輟超過70年,她就是如今已經96歲高齡的葉嘉瑩。
  • 90歲葉嘉瑩:古典詩詞的根在大陸
    這個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為南開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家葉嘉瑩修建的。葉嘉瑩今年90歲,號迦陵。在她的規劃中,學舍不是住房,而是有點像古代的書院,是個教書、做研究的地方。  葉嘉瑩一輩子奔走各地,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她說,這回終於就要有自己的「家」了。
  • 96歲葉嘉瑩:我想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下一代!
    大家對屈原的解釋定義不一樣,所以你吃你的粽子,我吃我的粽子;你紀念你的屈原,我紀念我的屈原。」 直到新舊詩派看到葉嘉瑩對傳統詩詞曲的研究文章,才調和了彼此的詩論爭吵。
  • 古典詩詞「引渡人」葉嘉瑩 | 一輩子都在和古詩詞談戀愛
    近日,講述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的紀錄片電影《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該片自10月中旬在院線上映以來,得到網民普遍讚譽,大家認為,「該片是看過的最美的紀錄片」「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 如何給孩子做詩詞啟蒙?96歲葉嘉瑩用人生閱歷,為下一代書寫答案
    如何給孩子做詩詞啟蒙?96歲葉嘉瑩用人生閱歷,為下一代書寫答案 首先,古詩詞作為傳承下來的文化,一門語言藝術,能夠培養孩子語言的美感,還能刺激孩子腦細胞的發育,自然是要教給孩子的,並且還不是應付式教學。啟蒙,定然是要做的,只是,開心果媽媽也曾迷茫過,什麼時候開始啟蒙?如何啟蒙?
  • 最後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
    古典詩最後的大家、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附著在葉嘉瑩身上的光環有許多,卻無法囊括她一生的成就。10月16日,葉嘉瑩為主人公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公映,影片對她所獲得的成就淡然描摹,以溫潤沉靜的日常展現了一個女性的百年孤獨。
  • 最後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
    古典詩最後的大家、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附著在葉嘉瑩身上的光環有許多,卻無法囊括她一生的成就。10月16日,葉嘉瑩為主人公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公映,影片對她所獲得的成就淡然描摹,以溫潤沉靜的日常展現了一個女性的百年孤獨。
  • 詩詞大家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她說最珍視的角色是...
    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在全世界的漢學家眼中,她都是中國古典詩詞和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而這位詩詞大家,私下一直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樸素生活。
  • 96歲的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才是真名媛
    這位中國古典文學詩詞大師、最後一位女先生、最美女國士,在自己96年的人生中,用詩歌譜寫出了中華文明之美,詩歌之魂。 如果沒有戰爭,少女葉嘉瑩應該會一直是那個天真美好的文藝女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