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楊絳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紅星新聞特別策劃「讀書打卡周」,特邀十餘位文化名人作為「領讀人」,在本周與大家分享,他們正在讀什麼書?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每日,一位大咖,一本好書,與你的偶像,共赴一年一度的閱讀之約吧!
【今日領讀人】
葉嘉瑩
|葉嘉瑩: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
中國的古典詩詞伴隨了我一生。我從一個童稚天真的詩詞愛好者,逐漸步入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理論研究的道路。而在教學的道路上,我確確實實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我更願意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注到引領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去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因此,我曾在天津、臺北、溫哥華、北京等地給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們面對面講授過古典詩詞。
這本《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共收錄作品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詩和41首詞,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對於只以刻畫工巧取勝者不予選錄,超出孩子認知水平者亦不選錄,所選諸詩對時代、作家、體裁等數量之比例也沒有限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對象主要應以青少年為主。一個人如果能夠在青少年時期閱讀、記誦一些優秀的古典詩詞,可以對他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少兒古典詩詞的教育決不能只停留在字、詞、句、篇的白話翻譯上。我們應通過選編經典、教青少年們誦讀、並且要引領他們從詩篇得到感發,讓孩子們感受到古詩詞與自己的生命之間是有聯繫的,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古詩詞,也才能提升孩子們的品格與修養,中國的古典詩詞也才能得到傳承。
葉嘉瑩談古詩詞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已經96歲高齡的她,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與普及,足跡遍布全球各地,教的學生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大學博士,從青年到老年,有教無類。她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把當代西方文學概念融會、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討和詮釋,被不少網友稱為「詩詞女神」。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葉嘉瑩,從3歲起便開始背《唐詩三百首》《論語》之類的古典文學。葉先生回憶,自己的開蒙書是《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像我的女兒後來在學校讀的是『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遊戲』『大狗叫,小狗跳』的課本,我們開始背誦的就是聖賢之言。」
「詩是心靈裡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生中最純真最高貴的東西,能夠在自己孩童時期接觸甚至記誦一些經典詩作,確實是人生一大幸事。」葉嘉瑩說,「我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從小就喜歡讀詩、背詩,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工作也已經70年了。這本不是出於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對我的感動和召喚。在這一份感發生命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所以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
曾有人問她:「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葉嘉瑩的回答是:「我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所以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滅亡。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晚年的葉先生曾自比「殘荷」,雖然零落,但蓮蓬裡面有蓮子,蓮子有蓮心,只要有蓮心,蓮花就不會死。「我在等待,等待年輕人中有沒有一粒種子,因為我的講解而留在你的心裡……我要等著,等著這一粒種子有一天會發芽,會長葉,會開花,會結果。」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是本怎樣的書?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是「給孩子系列」第三部《給孩子的古詩詞》的進階版。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能領會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感動和召喚,花費近一年時間,親自為孩子選編、講解、吟誦218首經典古詩詞。
書中根據詩詞內容精心選配了52幅中國古典繪畫作品,並附二維碼,掃描即可聆聽葉嘉瑩先生逐首吟誦及講解全書所有古詩詞。
葉嘉瑩先生所作的講解,包括作者生平的介紹、具體詩句的解釋、單字的發音,以及詩詞內涵的解讀。內容豐富、知識性強之外,文字淺白易懂、親切自然,蘊含葉嘉瑩先生對古典詩詞的真誠熱愛。
節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講解:這首詩是八句五言的律詩。五言律詩中,第三句跟第四句是應該對句的,第五句跟第六句也是應該對句的,也就是說,五言律詩除了有平仄的聲調的講求,另外還有對偶的講求,這是我們中國語言文字的特色,只有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有對偶,別的國族的語言文字是沒有對偶的。因為在中文裡,「天」是一個字,「地」是一個字;「花」是一個字,「草」也是一個字——都是獨體、單音才可以對。換作英文,flowers(花)的音節很長,而moon(月)卻只有很短的一個音節,所以不能對起來。對偶是中國語言的特色,也成為了中國詩歌的特色,因此律詩中才有對句。這首五言律詩,甚至從開頭兩句就有對偶:「三秦」對 「五津」。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李潔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