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就要立秋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猝不及防。仿佛夏天才剛剛開始,怎麼就要到秋天了嗎?
立秋並不表示從這天開始,天氣就要涼快了。因為還有「處暑」這個秋老虎在後面呢。
立秋只是表示,從這一天開始,降雨量會減少,樹木又開始韜光養晦,抖落一身的綠葉,慢慢開始進入長長的睡眠。
我們往往對於二十四節氣不是非常敏感,但古人卻對此頗有研究,並且非常重視。
今天我們分享5首古詩詞,看看古代的詩人們在立秋之時都在做什麼?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代: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在立秋的前一天,唐代詩人李益攬鏡自照。
大家可能會奇怪,這有什麼好記錄的?我們每天都在照鏡子啊。
但對於古人來說:秋天,萬物蕭瑟,意味著一年又要進入到尾聲,看看自己仿佛這一年並沒什麼進步啊!所以常常會「傷春悲秋」。
這首詩裡寫:把所有的煩惱都忘記吧,此刻在鏡中的我的面容就是我的全部啊。雖然我已經老了,兩鬢已經白如雪,但我還是要樂觀去面對明天的秋風。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代: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秋日登高和春日踏青一樣,都屬於傳統項目。春天,站在高高的山頂,看到樹木蔥蘢,萬象更新。秋日登高,極目遠望,天高水闊,秋高氣爽。
而立秋的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獨自一個人騎著馬,慢悠悠地登上了樂遊原,他問自己:蕭瑟的秋風和我斑白的鬢髮,哪個更先體會到秋天的到來呢?
《和王卿立秋即事》節選
唐代: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雲官。
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涼稍動,近日暑猶殘。
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
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側弁,遊鮪對憑欄。
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立秋在古人心目當中是非常重視的,不亞於過節。如果立秋這一天風和日麗,那麼秋天的豐收就指日可待。所以,立秋這天的天氣也很重要。
唐代詩人司空曙寫道那一年立秋之日:
秋天應該去哪裡看呢?可以去問一問天上的白雲。
秋天已經悄悄地潛入知了還在啼叫的樹梢,也已經在蝴蝶還在圍繞的蘭花上了。
對著風的時候,會覺得有些涼意。只是現在還殘留著夏日的餘威。
但空氣中的灰塵明顯變少了,山峰之間都感覺清爽了不少。
傍晚的竹林已經有些涼了,如果吃到冰水裡浸泡的果子,也會覺得冷。
宮裡傳出洗衣服的聲音,天高氣爽,那承露盤在藍天下高高的佇立。
鳥兒們開始側著飛了,而魚都圍在了圍欄邊。
你讓我和著「招商曲」唱點什麼,但我還真是想不出來詞啊。
《立秋》
宋代:王鎡
西風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立秋這一天,很多地方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頭上插上楸樹的葉子。
《臨安.歲時記》當中記載:「立秋之日,男女鹹戴楸葉,以應時序。」這表示著大家知道秋天已經來了。
而宋代詩人王鎡這首詩,便寫了這樣的景象:秋風吹過身上的紗衣,井邊的梧桐樹,昨晚已經開始落葉了。我自己去井邊提了水,調好了藥。卻帶著滿頭的秋葉回來了。
至於這頭上的落葉是風自然吹落,還是特意佩戴,已不得而知。
這4首古詩詞,不僅告訴我們在立秋的那一天古人們都在做什麼,而且也非常優美。
感謝品讀。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