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丨拜月光、吃芋頭、玩燈籠...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幾個?番禺...

2020-12-14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燒番塔、燒禾樓、玩燈籠……這些廣府中秋民俗,你聽說過嗎?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廣州有著獨特的中秋民俗文化,如拜月光、豎中秋、燒番塔、燒禾樓、吃田螺、吃芋頭等。

隨著時代變遷,不少民間習俗逐漸變化甚至消失,但在廣州一些地方,市民仍堅守著燒番塔等獨特民俗,而專家則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

番禺僅剩3個村中秋節燒番塔

番禺區南村鎮樟邊村至今保留著一種中秋習俗——燒番塔。

堆番塔、燒番塔是珠三角地區的一種民間風俗,一年中只在中秋節燒,番塔的火苗燒得越高越亮越壯觀,寓意豐收興旺。

9月21日,在樟邊村小塘坊,幾名熱心村民來到每年燒番塔的廣場上,為中秋節的特別節目做最後的準備。

「這座番塔是去年堆的,有5.6米高,今年我們只需要再壘上瓦片就行了。」村民方錦銘告訴記者。

番塔由火磚和瓦片疊砌而成,外形如塔,留有門口,塔身周圍留足空隙透光透氣。

方錦銘說,他小時候,番塔是用爛磚頭、爛瓦片堆成的,在中秋節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堆番塔,塔比較胖,最多只有兩米多高。而現在的番塔更瘦更高,燒起來也更有氣勢。

「中秋節晚上8點半,大家吃完飯都聚集到廣場,就開始燒番塔,用禾稈來燒,拿長竹竿把火撩旺,火越來越旺,火從塔身的空隙衝出,十分壯觀。還要不斷往火裡撒上粗鹽,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這時候廣場上放煙火、燒爆竹,年輕人輪流燒番塔,全村人都出來看燒番塔,很熱鬧。」方錦銘介紹。

年長一些的村民方葉津則稱,他記得以前燒番塔前會吹響一個比手掌還大的海螺,整個自然村的人都聽得到,一聽到海螺聲就知道要開始燒番塔了,村民都出來看,這是一年中除了春節、端午、清明之外最熱鬧的時候了。

不過,如今堆番塔的磚和瓦越來越難找,在廣州,保留這個節目的村子也越來越少。

「以前番禺很多農村都會燒番塔,樟邊村11個自然村各自燒番塔,現在只剩下我們一個自然村還維持這個習俗,不知可以維持多久。隨著村裡開發,很多地方都用來出租做廠房,很難有一個大的空地用來燒番塔呢。」方葉津說。

據了解到,目前在番禺區,除了南村鎮樟邊村,還有新造鎮崇德村、大龍街茶東村會在中秋節燒番塔。

與番禺區燒番塔相似的,還有花都區的燒禾樓活動。中秋之夜,花都區炭步鎮的藏書院村舉行「燒禾樓」,這種傳統風俗已延續了上千年。

推陳出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廣州市社科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梁鳳蓮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民俗會有所變化。

對於某些中秋民俗的消失,我們應該立足於怎樣推陳出新、活化傳統,才能更好地保存對傳統的敬畏和熱愛。

「因為人的習慣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帶有儀式感的風俗,是隨著時代進展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傳承中秋習俗,我們不必拘泥於以前是怎樣的,現在是怎樣的才是傳承。」梁鳳蓮說。

「抽取有生命力的部分,配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文化認同,這種活化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照搬傳統。」梁鳳蓮說,她留意到,在中秋節前夕,二沙島推出一個文創活動「明月幾時有 大家共留意」,用電光的效果讓所有參與市民可以在那裡留影,這就是一種提升,用新模式延續市民對中秋節的情感。

「現在街區的生態變化了,鄰居之間的紐帶變化了,因此豎燈籠、煲蠟燭等形式不能重現了。我們應該將中秋節當成維繫家庭情感、社會情感、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最好紐帶。」

梁鳳蓮說,可以通過動漫、圖文形式將「豎中秋」等習俗介紹給現在的孩子,這就是非常溫馨的傳承。

那些離我們遠去的 中秋民俗

拜月光

過去,老廣在中秋節少不了「拜月光」,在廣州一些地區,至今保留這一習俗。「八仙桌上擺放月餅、柚子、田螺、柿子、香蕉、楊桃、芋頭等貢品,一般是媽媽主持拜儀式,小孩子最開心的是等拜完月光之後就可以吃上一堆好吃的東西。」

拜月光體現了老廣家庭對中秋節的重視,以及祈求闔家幸福安康的美好心願。

唱民歌

唱民歌是廣州水上人家的一種中秋習俗。在20世紀50年代,每逢中秋,在荔灣沙面就會舉行鹹水歌遊唱晚會。

在北秀湖、五層樓、越秀山和珠江河面,有的人乘著花船在船上相對高唱,有的人開設擂臺與遊客對答山歌。在河南尾的珠江水面上,幾百隻小艇、舢板在月色和燈光中連成一片,傳出宛轉悠揚的歌聲。

這些歌會是民間自發組織的中秋晚會,隨著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這種中秋習俗已經不再重現。

吃豬仔餅

廣州中秋的飲食習俗有吃芋頭、田螺、菱角、柚子、豬仔餅等。芋頭、柚子是應節食物,用來祭拜祖先、拜月光,而且還講究好意頭。

番禺村民方錦銘介紹,番禺人過中秋節一定要吃芋頭,寓意闢邪消災。而中秋節吃菱角寓意孩子長得聰明伶俐,對著月光吃田螺則可以明目。

此外,中秋節裡小孩子會吃「豬仔餅」(又稱「豬籠餅」),寓意小孩長得白白胖胖,如小豬般健康。

你家中秋還保留著什麼習俗?

說出來讓大家羨慕一下!

整理丨餈粑魚

作者丨謝源源

來源丨新快報

相關焦點

  • 拜月光、嗦田螺、吃柚子…… 茂名這些中秋習俗,你知道嗎?
    拜月光、嗦田螺、吃柚子……這些傳統的「茂名式」中秋習俗,讓節日充滿氣氛。今天就是中秋節了,茂名晚報記者搜羅了一些本地的中秋習俗,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茂名的中秋味吧。拜月光在茂名,過中秋大多會「拜月光」。吃完團圓飯後,大家會在空曠的地方,如屋前、天台等地方,進行「拜月光」。
  • 拜月光、打月光姊、吃月光餅……河源的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嗎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在一起吃團圓飯、吃月餅和賞月,除此之外,許多市民還會以傳統的形式體驗節日習俗,如拜月光、打月光姊、吃月光餅等。拜月光祈求賜福「傳說中的月神是吃素的,要買河源潔白的月光餅、柚子、蘋果、香火,用來供奉『月光娘娘』。」
  • 互贈「月光餅」 賞燈「豎中秋」 深圳這些中秋習俗你知道嗎?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互贈「月光餅」 賞燈「豎中秋」 深圳這些中秋習俗你知道嗎?拜月賞月,吃月餅、田螺、芋頭等節令食品,是深圳民間過中秋節的傳統。讀特記者日前採訪了深圳本土文化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民俗學者廖虹雷,請他分享了深圳地區的中秋習俗與其內涵。
  • 擔燈籠、舞火龍,舞龍者竟以身上泡多為榮,連州這些中秋習俗你都...
    擔燈籠中秋習俗,流傳最普遍、最受小朋友歡迎的莫過於擔燈籠。中秋夜下,小孩子挑著各式漂亮的燈籠在月下遊嬉玩賞。舊時,孩子們在長輩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圓形或正方形的燈籠,在燈籠內點上幾根小蠟燭,便可玩上個把小時。猜燈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
  • 中秋吃芋頭的說法,你知道幾種呢?
    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在我國很多地區,中秋節有吃芋頭的傳統,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民間還有很多典故。到底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小編為您介紹。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 中秋吃芋頭習俗的不同傳說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 中秋習俗吃芋頭,吃芋頭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有很多,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有吃芋頭的習俗。中秋吃芋頭寓意美好,芋頭在北方是一種祭祀常見的貢品,中秋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北方人中秋吃芋頭是為了感謝土地神和祖先的保佑,而南方在中秋吃芋頭,是為了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的歷史故事。
  • 中秋吃芋頭闢邪消災,南方人中秋節吃芋頭的寓意
    芋艿又稱芋頭,中秋節吃芋艿(芋頭)是我國南方不少地區的習俗之一,因為「芋艿」與「遇難」諧音,故有著「遇難呈祥」的吉祥寓意。  據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可見,中秋吃芋頭有著「闢邪消災」的意思。
  • 中秋,別忘了來松陽拜月光哦~
    今天最少不了的就是月餅了   這不明清古街上的手工月餅又要排隊了   幾乎每家店門口都守著市民   就為吃上那一口剛出爐   熱乎乎的傳統手工月餅   |中秋佳節|   — 一起去拜月光吧 —   除了吃月餅   今天還有一件超有儀式感的事情
  • 從《水滸傳》中的中秋習俗看中秋習俗
    八月中秋,史進約少華山的朱武、陳達、楊春到史家村來赴宴。中秋之夜到來,史進吩咐莊客們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準備酒食筵宴。朱武、陳達、楊春三個頭領來了,大家一起推杯換盞,看東邊明月,心裡痛快。如果不是官兵來捉拿,他們四個人還是保持著很好的興致,說些江湖上的故事,較量些槍棒,賞月飲酒,吃肉聊天,好不痛快。
  • 原來中秋的起源竟和考試有關!這些中秋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今天是中秋佳節!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是不是早就備好想吃的月餅了?還是就等著晚上一家人一起賞月呢?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恐怕有些事你真不清楚。你以為中秋節就只是團圓佳節嗎?你知道「正宗」的吃月餅方法是怎麼吃嗎?吃個月餅=喝三勺油?
  • 廣西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懂幾個?
    年年都有中秋團圓月,但是關於中秋的這些知識,你還記得多少?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 舌尖上的中秋之芋頭
    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八月十五還被民間稱為人節。萊陽一般是早上吃芋頭,叫嘗鮮。
  • 這些中秋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你以為中秋節就只是團圓佳節嗎?你知道「正宗」的吃月餅方法是怎麼吃嗎?吃個月餅=喝三勺油?中秋節只有月餅?有的地方可還要「剝鬼皮」哦……這些中秋小知識你都知道幾個?中秋節有多少個暱稱?而明代時月餅才成為中秋的必備食物。《西湖遊覽志餘》記載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月餅怎麼吃?切塊!每人一份按照傳統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
  • 這些中秋習俗,你都知道幾個?| 中秋特輯
    一說到中秋節,大家是不是都會想到賞月亮,和吃月餅呢?其實,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在明清時,便與春節齊名的中秋節,習俗可遠遠比你想像中的要豐富。所以,這篇文章裡,靈遙將為你盤點一下「中秋節」的習俗,如果有哪個戳中了你,記得拉到文章末尾給靈遙點個「在看」喲~
  • 煙臺這些中秋習俗你該知道:做月餅、喝芋頭湯麵、賞月過團圓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如約而至今年很特殊,國慶偶遇中秋19年一次的雙節「邂逅」這個中秋顯得尤為特殊那麼這個中秋你想好怎麼過了嗎?下面跟隨小編的鏡頭帶你穿越到幾十年前的中秋找找我們不曾經歷的中秋節盤點菸臺中秋的習俗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詩意的節日。
  • 中秋,這些習俗您都知道嗎?
    又一年中秋已至。除了與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月,那些漸行漸遠的習俗你還記得嗎?「月圓人團圓」從古至今,人們對滿月的理解便是團圓每到這一天,離家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這或許才是中秋真正的意義。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交通信息都很發達,高鐵、動車非常方便,打個電話或者發個視頻,都可以緩解我們心中離家的苦楚。
  • 中秋你了解多少?(細說中秋)
    (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34;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34;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34;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 新加坡中秋節習俗:彩色月餅 提燈籠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
  • 中秋不止是「吃月餅」「賞月亮」這麼簡單,這些你知道嗎?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