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篇文章《一場高考移民的鬥詩活動,為什麼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說了徐凝因一首《廬山瀑布》詩勝過了張祜。但是這首詩在蘇軾的眼裡,被拿來和李白是對比,竟然被批評成了一首「惡」詩。
蘇軾論詩的這首題目好長,可以看成詩序了,《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乃戲作一絕》: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蘇軾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徐凝張祜鬥詩
上篇文章寫了徐凝和張祜鬥詩的故事,這裡在簡單回顧一下。這一段故事最早見於唐朝。
白樂天典杭州,江東進士多奔杭取解。時張祐自負詩名,以首為己任。既而徐凝後至,郡中有宴,樂天諷二子矛楯。祐曰:僕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佳句?祐曰: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又金山寺詩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凝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云:『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祐愕然不對,於是一座盡傾凝奪之矣。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 》卷三
張祜說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和『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沒想到徐凝說出了自己用瀑布詩:『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於是一座嘆服,都認為徐凝能夠奪得解元。
另有範攄《雲谿友議》記載白居易選了徐凝為解元,並且點評徐凝《廬山瀑布》詩勝過張祜。徐凝的《廬山瀑布》全詩是: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不過,在蘇軾的眼裡,這首詩和李白相比,就是一首低劣的作品了。
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在徐凝出生時,大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已經去世2、30年了。在杭州宴席上的詩人們自然都知道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既然大家對於徐凝的《廬山瀑布》如此嘆服,可見當時的人並不認為徐凝的詩是」惡詩「。蘇軾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評價呢?
蘇軾說徐凝是惡詩,其他人又怎麼看?
三、蘇軾評價徐凝的《廬山瀑布》是惡詩
時間過去了200多年以後,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從黃州移汝州時遊覽廬山,看到了寄來的陳令舉《廬山記》,對李白和徐凝的詠《廬山瀑布》進行了點評:
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先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東坡志林·記遊廬山》)
當天蘇軾遊覽廬山時,本不想作詩,但看到「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於是耐不住性子做了幾首絕句,然後看到了陳令舉《廬山記》中雲徐凝、李白之詩,於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上天安排了銀河從天而降,千古以來只有李白的詩能夠配得上,不知道這條瀑布有多少流水,竟然不(屑於)去洗掉凝的這首惡詩。
評價完了這兩首詩以後,蘇軾還在山中逗留了一段時間,最後還寫了那首著名的廬山詩:橫看成嶺側成峰.......
四、為什麼白居易推崇的詩,蘇軾看不上呢?
首先,蘇軾並不認為白居易會稱讚徐凝的這首詩:
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
【賽不得】之語出自惠洪《冷齋夜話》:
米芾元章豪放,戲謔有味,士大夫多能言其止作。有書名,嘗大書曰:『吾有瀑布詩,古今賽不得。最好是一條,界破青天色。』人固以怪之。其後題云:『蘇子瞻云:此是白樂天奴子詩。』見者莫不大笑。」
宋人魏泰在《隱居詩話》中沒有說白居易評價徐凝是謠言,但是他認為白居易鑑賞別人詩作的水平有待提高。例如魏泰覺得劉禹錫詩佳處甚多,但是白居易選出並點評的詩卻不是劉禹錫最好的作品:
若白居易,殊不善評詩。其稱徐凝瀑布詩云:「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又稱劉禹錫「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此皆常語也,禹錫自有可稱之句甚多,顧不能知之耳!
關於蘇軾看不上徐凝,後人也多有評價。例如清胡壽芝說,蘇軾批了徐凝以後,因為蘇軾的權威性,以至於影響到了後人,結果大家都認為徐凝的這首詩很低劣,但是這首詩僅僅是「平直」而已,怎麼算是「惡詩」呢?
徐凝新雋,多擺脫處。自東坡憎其《廬山瀑布》「一條界破青山色」,謂是惡詩,人遂劣之。此詩只平直,何便至惡? 《東目館詩見》(清胡壽芝)
乾隆時翁方綱在《石洲詩話》說:
徐凝《廬山瀑布》詩;「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白公所稱,而蘇公以為惡詩。《芥隱筆記》謂本《天台賦》「飛流界道」之句。然詩與賦,自不相同,蘇公固非探文之論也。至白公稱之,則所見又自不同。蓋白公不於骨格間相馬,唯以奔騰之勢論之耳。阮亭先生所以與白公異論者,其故亦在此。
翁方綱說,這首詩被白居易稱讚,被蘇軾貶低,其中「一條界破青山色」是化用了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之句。孫綽曾經自誇這篇文章:「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 「擲地金聲」成為了一個成語。
另外,詩賦雖有不同,但蘇軾並不是在這方面論是非。至於白居易稱許徐凝,是因為白居易論詩不是從「骨格間相馬(內在)」而是看其外在的形勢與姿態。王漁洋說這首詩是「惡境界」也是這個原因。
老街以為,徐凝的詩和李白相比,氣勢上略輸一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誇張式的比喻顯示了詩人奇妙的想像能力。不過李白詩過於張揚,老街更喜歡徐凝的「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這兩句畫面感更強,我在很多影視劇中見過這種場景,是那種飛機上航拍的鏡頭。
結束語
關於徐凝和李白《廬山瀑布》詩的爭議,鑑賞者各執一詞,喜歡的能夠找出理由,不喜歡的也能找到依據。不過作為讀者來說,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欣賞習慣不同,未必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一道菜好不好吃,當然是靠自己的味蕾,榴槤即使再名貴,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
對於元稹、白居易二人瞧不上張祜,杜牧就很不以為然,他專門寫過一首七律《酬張祜處士》: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北極樓臺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可憐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
對於徐凝和李白《廬山瀑布》的詩,明人楊基《舟抵南康望廬山》 的評價就很中肯:
船頭春山重回首,世上虛名一杯酒。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老街味道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在意平仄?讀詩必先校對格律嗎?
蘇軾說作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 袁枚說若不是此詩 就更不是詩人了
錢鍾書稱先生、魯迅請題字的民國詩詞教授被網友認為不會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