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翎笑笑生
這個世界本質上是唯物主義的。無論你在不在,無論你看得到看不到,甚至無論有沒有人類,這個世界一直就在那裡。
但從另外角度來說,有時唯心主義也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從個體的角度而言,這個世界確實因為他的眼睛而存在,他看不到了,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就不再存在了。
有時候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一種選擇問題,你選擇用什麼角度去看這個世界。這是一對戀生兄弟。
唯物主義是跳出個體之外去看世界,所以,看問題會更容易全局性,這個時候你會看到每個個體外圍都有無數的人和物,看到的是一個龐大的集體世界,所以就更容易支持集體主義的精神;而恰恰相反,唯心主義是放棄從全局的角度去看世界,而是從個體的角度去看世界,我沒有了就一切都沒有了,所以身外一切皆如浮雲,一切都是虛空的,沒有什麼值得自己去為身外的其他東西著想,所以就容易催生個人主義。
人類進化的歷史是這樣的:先是從個人主義一步一步向集體主義靠攏,為什麼要靠攏,因為一個人打不過一頭老虎,必須一群人才能打得過;然後,集體主義不斷擴張,慢慢就佔領了上風,後來逐步走向極端,就變成了集權,個體地位淪陷就變成了沒有地位的奴才;再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個體足以離開集體生存的能力大大提升,於是個人主義開始復闢,全世界近現代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個人主義復闢的歷史。中國近100多年來,所有的人性解放、婦女解放、文化思想解放的全面展開,取得重大成果,這都是因為個人主義從被長期的壓制中開始抬頭往上走的結果;歷史走到了現在,世界似乎又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個人主義又逐步佔領上風了,其主要標誌就是佔近代以來思想主流的西方國家開始過度標榜和開發私人權利,個人主義全面升級,從而在這些國家極大地消解了集體主義應有的地位和力量。而個人主義的新極端對人類發展來說並非好事,發生於近期的世界性抗『疫行動,提倡集體主義為主體的中國取得了抗『疫的舉世矚目的成功,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而以崇尚個人主義為主體的西方國家則一片狼藉,令人大跌眼鏡,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實證。經受大的災難衝擊之後,人類也許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必須依靠集體主義才能走向未來,而不是依靠極端個人主義的盛行。
任何東西走向極端都過猶不及,中國的中庸文化蘊含著巨大智慧。人類社會走到現在,需要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找到平衡。
對一個國家來說,為什麼選擇和倡導集體主義更具合理性?因為個人主義其實並不需要過多地去倡導,只要稍放鬆一些,它就會自然回歸,甚至可能很容易就走到由人性跌回動物性的淪陷;而集體主義則往往需要個體進行一些並不容易的讓渡和妥協,如果政府不加以推動和倡導,它可能輕易便會在個人主義面前敗下陣來。在人類的天性裡,顧及自己總是比顧及其他人來得更加容易。
更加重要的是,任何國家和政府都以謀大局、謀長遠、謀全體民眾利益為主體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它也只有倡導集體主義才能更好地實現它的責任和使命。當下西方國家的政府往往過度倡導和支持個人主義,實質是在消解它自身實現其責任和使命的能力。他們在這次抗』疫大戰中之所以被動,很大程度就是集體主義能力被過度消解所導致。
基於對人類全局以及長遠命運的把握,中國政府歷來倡導唯物主義和集體主義。現代社會固然需要大力促進個體的張揚與發展,但也一定要小心,如果被個人主義過渡消解集體主義的精神,人類的未來發展必然會非常被動。
當下有些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出現一些過度支持孩子個人主義思想的傾向,這也不是好事。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在尊重和發展自己個性的同時,應該如何在集體中付出自己應有的奉獻和擔當,這才是正確的。有些家長以為孩子只要以自己為中心就是幸福,其實不然。前面說了,個人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一體的,當他走向唯心主義為主體的思維方式,就會覺得世界一切皆是虛空,這種虛空會讓他終生找不到價值點,極容易在受到一些挫折時產生痛苦感和厭世感,對健康成長造成不利。現在有很多所謂看破紅塵、整天概嘆生命沒意義的人,便是這種思想的結果,這種人很難陽光和樂觀地生活,他們的人生往往偏於灰色和暗淡。對此,我們很多人可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
所以我們為什麼更多地倡導唯物主義和集體主義,而不是倡導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因為這將事關人類發展的未來,也事關你的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