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只有以集體主義為主體,才能走向未來嗎?

2020-12-19 蘭翎笑笑生

作者:蘭翎笑笑生

這個世界本質上是唯物主義的。無論你在不在,無論你看得到看不到,甚至無論有沒有人類,這個世界一直就在那裡。

但從另外角度來說,有時唯心主義也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從個體的角度而言,這個世界確實因為他的眼睛而存在,他看不到了,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就不再存在了。

有時候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一種選擇問題,你選擇用什麼角度去看這個世界。這是一對戀生兄弟。

唯物主義是跳出個體之外去看世界,所以,看問題會更容易全局性,這個時候你會看到每個個體外圍都有無數的人和物,看到的是一個龐大的集體世界,所以就更容易支持集體主義的精神;而恰恰相反,唯心主義是放棄從全局的角度去看世界,而是從個體的角度去看世界,我沒有了就一切都沒有了,所以身外一切皆如浮雲,一切都是虛空的,沒有什麼值得自己去為身外的其他東西著想,所以就容易催生個人主義。

人類進化的歷史是這樣的:先是從個人主義一步一步向集體主義靠攏,為什麼要靠攏,因為一個人打不過一頭老虎,必須一群人才能打得過;然後,集體主義不斷擴張,慢慢就佔領了上風,後來逐步走向極端,就變成了集權,個體地位淪陷就變成了沒有地位的奴才;再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個體足以離開集體生存的能力大大提升,於是個人主義開始復闢,全世界近現代以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個人主義復闢的歷史。中國近100多年來,所有的人性解放、婦女解放、文化思想解放的全面展開,取得重大成果,這都是因為個人主義從被長期的壓制中開始抬頭往上走的結果;歷史走到了現在,世界似乎又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個人主義又逐步佔領上風了,其主要標誌就是佔近代以來思想主流的西方國家開始過度標榜和開發私人權利,個人主義全面升級,從而在這些國家極大地消解了集體主義應有的地位和力量。而個人主義的新極端對人類發展來說並非好事,發生於近期的世界性抗『疫行動,提倡集體主義為主體的中國取得了抗『疫的舉世矚目的成功,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而以崇尚個人主義為主體的西方國家則一片狼藉,令人大跌眼鏡,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實證。經受大的災難衝擊之後,人類也許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必須依靠集體主義才能走向未來,而不是依靠極端個人主義的盛行。

任何東西走向極端都過猶不及,中國的中庸文化蘊含著巨大智慧。人類社會走到現在,需要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找到平衡。

對一個國家來說,為什麼選擇和倡導集體主義更具合理性?因為個人主義其實並不需要過多地去倡導,只要稍放鬆一些,它就會自然回歸,甚至可能很容易就走到由人性跌回動物性的淪陷;而集體主義則往往需要個體進行一些並不容易的讓渡和妥協,如果政府不加以推動和倡導,它可能輕易便會在個人主義面前敗下陣來。在人類的天性裡,顧及自己總是比顧及其他人來得更加容易。

更加重要的是,任何國家和政府都以謀大局、謀長遠、謀全體民眾利益為主體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它也只有倡導集體主義才能更好地實現它的責任和使命。當下西方國家的政府往往過度倡導和支持個人主義,實質是在消解它自身實現其責任和使命的能力。他們在這次抗』疫大戰中之所以被動,很大程度就是集體主義能力被過度消解所導致。

基於對人類全局以及長遠命運的把握,中國政府歷來倡導唯物主義和集體主義。現代社會固然需要大力促進個體的張揚與發展,但也一定要小心,如果被個人主義過渡消解集體主義的精神,人類的未來發展必然會非常被動。

當下有些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出現一些過度支持孩子個人主義思想的傾向,這也不是好事。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在尊重和發展自己個性的同時,應該如何在集體中付出自己應有的奉獻和擔當,這才是正確的。有些家長以為孩子只要以自己為中心就是幸福,其實不然。前面說了,個人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一體的,當他走向唯心主義為主體的思維方式,就會覺得世界一切皆是虛空,這種虛空會讓他終生找不到價值點,極容易在受到一些挫折時產生痛苦感和厭世感,對健康成長造成不利。現在有很多所謂看破紅塵、整天概嘆生命沒意義的人,便是這種思想的結果,這種人很難陽光和樂觀地生活,他們的人生往往偏於灰色和暗淡。對此,我們很多人可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

所以我們為什麼更多地倡導唯物主義和集體主義,而不是倡導唯心主義和個人主義?因為這將事關人類發展的未來,也事關你的孩子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挽救」世界呢?中國人的團結叫集體主義
    只有我國逆環境發展,經濟實現了1%的增長,有專家提出說只有中國才能「挽救」世界,因為中國人的團結叫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具有典型的個人主義,提倉民主、人權,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每個人考慮到的首先就是自己的利益,這與文化和歷史的關係不可取分。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依然受到西方發達國家及其追隨者的質疑,甚至不少人對於如何才能有效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真正落地繼而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遵循,感到信心不足。因而有必要從價值觀基礎的層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行深化研究。
  • 這才是中國:中國不是集體主義?西方不是個人主義嗎?
    在中國的古代經典和古代小說中,在濃鬱的追求世俗幸福、追求「福祿壽」的文化中,在產生「世故」這一顯著特徵的發達市井文化中(所謂」世故「,即是情慾的最精密計算),我們能感受到集體主義的氣息嗎?還是個人主義?明了於此,就知道以個人世俗理性為核心的自由主義式「啟蒙」的文不對題,甚至是「以水濟水」,惡化問題。
  • 是什麼東西決定了人類未來的走向?
    經常在網上看到關於中醫、西醫的爭論,有人認為西醫是人類未來醫療的方向,有人認為中醫是人類未來的醫療方向。各說各的理,讓人很難判斷。也有網友經常問我這個問題,希望我來給出判斷。我認為,人類未來的醫療方向是西醫,而不是中醫。
  • 人民日報評論部:「讓歷史說話」才能走向未來
    準確書寫歷史、正確認識歷史,正是為了確立前行的方向、標定進步的坐標,更好地走向未來。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堅持正確歷史觀」命題。從本體論上說,是要「讓歷史說話」;從方法論上說,是要「用史實發言」。把握住這兩點,才能將史實與史識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在歷史中發現智慧和力量。   「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走得向多遠的未來。」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但是地球的環境不可能永遠適宜,隨著地球溫度和環境的變化,未來很可能就會出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不管是冰河時期或者全球氣候變暖,都會對人類的生存條件造成巨大的影響。雖然小範圍的氣候變化不會直接造成人類的滅亡,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就會引發人類的糧食危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全球至少數億人會因為飢餓導致死亡。
  • 人類走向何方? 未來將出現六種人類形態
    科學無法準確預測出未來一千年直至上百萬年間的環境變化,也無法知曉人類是否能適應這樣的變化,但是人類的好奇心並不會因此而平息。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家彼得·沃特在《未來進化》一書中提到,人類正在利用自然和科技的力量讓自己永存,人類至少還能存在5億年。在未來的演進過程中,人類也會像過去一樣重現進化歷程。
  • 《流浪地球》:共同體想像與反集體主義的叛離,兩大中心論之爭
    但非人類中心主義——即生態中心主義——對人類中心主義持尖銳批判態度,把人類中心主義看作是環境保護的最低境界,認為人類應全面超越人類中心主義,建立一個以自然生態為尺度的倫理價值體系和相應的發展觀。百科非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類中心主義是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的罪惡之源。
  • 疫情防控中對集體主義精神的檢視與弘揚
    平凡的他們用不平凡的行動彰顯了人性的光輝,用行動詮釋和續寫著「仁者愛人」的大愛精神,弘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原則集體主義精神。  集體主義是以社會中人們根本利益的一致為基礎、以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諧共生為價值目標的道德原則,二者互為道德的評價標尺。在一些人的認知中,人性自私幾成事實。
  • 集體主義是深入中華民族血脈的價值觀
    不容忽視的一點,在於中國人骨子裡強烈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回望歷史,中華民族成為世界歷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斷的偉大民族,其重要原因也在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乃至捨生取義的集體主義精神已深深融入我們的民族意識中。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 現代教育雜談:淺談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研究,受益匪淺!
    目前,我國處於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時代,多元文化交融,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受到很大衝擊。大學階段是價值觀形成與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教育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因此,立足於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背景,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對大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有著深刻的意義。
  • 古今中外預言,讓人類打開平行宇宙的天窗,閃亮走向未來
    劉伯溫的《燒餅歌》預言:未來聖人,即彌勒下世度人,不在皇宮為太子,不在僧門與道院,降在寒門草堂裡。李淳風《推背圖》第五十九象預言:天下一家,東南西北盡和睦,人類進入大同世界。預言家的智慧來自平行宇宙,遁尋他們的智慧去打開平行宇宙的天窗,人類便能閃亮走向未來。相信預言的美好性與真實性,也就是對美好的預言從不去懷疑其真實性,寧信其有,則有。是啊,預言家們的預言已成為了人類苦難與黑暗中的一盞盞長明燈,人類有什麼理由不信預言的真實性呢?
  • 如何讓機器人明辨是非:人工智慧未來的道德走向
    人類即將進入機器人時代,《科學》雜誌有研究表明,隨著機器習得類人的語言能力,它們也容易習得語言應用中根深蒂固的偏見,這種偏見如若被放大,後果不堪設想。還有預言稱:人工智慧系統在未來很可能擺脫人類監管,自主作出決定,甚至走上反抗人類的道路。
  • 唐有財:德治體制與集體主義村落的發展
    此類研究主要關注集體主義村落中的產權、經營方式及背後的社會基礎。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包括折曉葉、奧伊、林南、毛丹等的研究。  第二種範式是延循梅約、涂爾幹、韋伯、滕尼斯的路徑,從社會整合、社會組織的視角來理解此類村落。這一範式關注的是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社區成員之間的聯繫機制發生了什麼變化。
  • 人類的終極未來是什麼?我們會最終走向何處?
    完全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這種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無論你想像力多麼豐富都不過分,因為即使再強大的想像力也不可能想像到人類未來的最終走向。在電腦出現之前,沒有任何人想像到電腦的出現,哪怕是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也沒有做到。有誰又能想像到人類最終走向呢? 但無論如何我們仍舊可以盡情地去想像。
  • 集體主義精神在民族危機中的作用
    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文化已經深入中國人的骨髓,融化在了血液,體現在了行動。在中國歷史上各種危及民族生存的時候,體現的特別淋淋盡致,集體主義精神在每一次的民族危機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詮釋和體現,這裡就不用多說了。我覺得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來說明一下,最貼切不過了。「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這場疫情,讓集體主義重新回歸
    這三件武器,讓原本就是群居動物的人類如虎添翼,最終使能人類能夠成為地球生態鏈的主宰。即便是到了科技革命時代,在那些正常的日子裡,人們看似可以一個人活在自己的空間裡邊,享受寧靜與美好,甚至有些同類一個人醉生夢死、無病呻吟。
  • 人類的進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未來還會繼續下去嗎?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有著數百萬種以上的生物,而在眾多的生物當中,只有人類這一支智慧生命。從遠古時期,人類其實已經在研究探討人類的起源,那個時候的人們也想搞明白,人類到底是如何來的?於是出現了不少的遠古神話故事,比如我國的女媧造人,認為人類是由神創造的。
  • 只有東方文化,才能拯救人類的命運
    只有東方文化,才能拯救人類的命運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為什麼說,只有中華文化,才能解決人類的諸多矛盾和問題。1當今的世界,無比崇尚科學,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萬能的」。那麼,霍金的這個「預言」說的對嗎,真實性有多少,靠譜嗎?其實,霍金的「預言」,既沒有道明人類面臨滅亡的原因,更沒有指明人類避免滅亡的出路!移民太空外星球,就一定能避免滅亡嗎?很顯然,這是一種異想天開、幼稚天真的想法!
  • 允許自己活在過去,才能走向未來
    完形心理學之父波爾斯認為:相比較於那些已完成的事件,人類更傾向於記得「未完成事件」。並且人類會有完成「未完成事件」傾向,即「未完成情結」。聽到很多類似故事:從小和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長大,關係深厚。我想活在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明天,只有記憶。因為我找不到一個理由,改變自己。因為只有過去的世界裡,才有你。因為只有更早的過去裡,沒有你。對不起,我還愛你,但,我想是時候把你忘了,留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