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腫瘤醫院多科室聯合微創手術為患者「減負」

2020-12-06 金臺資訊

人民網長沙11月24日電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聯合胸外二科為一位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成功實施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順利切除巨大腫物。據悉,該腫塊幾近柚子大小,重達3斤。

來自湖南邵陽的56歲肖女士,10年前體檢彩超發現甲狀腺腫物,因無不適感,也就沒有理會。近一年來,肖女士開始出現心跳快、胸部壓迫感等症狀,並且逐漸加重。今年10月,肖女士在當地醫院就診,發現「頸胸部巨大腫物」,建議省級醫院進一步治療。她隨即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經該院頭頸外二科副主任田皞檢查後考慮為:頸胸部巨大甲狀腺腫,腫塊從頸根部向下延伸至胸骨後約18釐米,胸骨後腫塊橫徑最大約13釐米,上縱隔大靜脈明顯受壓,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術前,田皞邀請了麻醉科教授文益雲、胸外二科教授吳劼等進行MDT會診討論,考慮到胸骨後腫瘤大,位置深,難以拉至頸部切除。最終決定頭頸科、胸外科聯合為肖女士進行手術。

術後第二天肖女士即下床活動,胸部壓迫感消失,頸胸無明顯疼痛不適,術後一周康復出院。全家人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對省腫瘤醫院MDT專家團隊及頭頸外二科醫護團隊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湖南省腫瘤醫院大外科副主任、頭頸外二科喻建軍教授介紹:胸骨後甲狀腺腫臨床上並不少見,一般可以從頸部充分游離後切除。但像肖女士這樣胸骨後腫塊如此大而深的情況實屬罕見,腫瘤無法從頸部拖出,傳統方法是採用胸骨正中劈開切除腫瘤,手術操作簡單重要血管暴露好,但胸骨劈開對患者創傷很大,術後均有長時間的劇烈疼痛不適感,明顯影響患者術後生活質量。此次,該院聯合頭頸、胸外MDT團隊的共同協作,採用微創方式完全切除了腫瘤,保留了全部重要血管神經,避免了傳統術式給患者造成的巨大心理陰影和痛苦,使得患者快速康復,為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手術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彭璐 高水超)

相關焦點

  • 十年時間甲狀腺腫塊長成柚子大小,多科室聯合微創手術為患者「減負」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聯合胸外二科為一位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成功實施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順利切除巨大腫物,據悉,該腫塊幾近柚子大小,重達3斤。來自湖南邵陽的56歲肖女士,10年前體檢彩超發現甲狀腺腫物,因無不適感,也就沒有理會。
  • 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腫瘤手術在西南醫院完成
    「傳統的脊髓腫瘤切除手術切口較大,為了顯露腫瘤還需要切除部分正常脊柱骨質。」該手術主刀醫生、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吳南教授表示,神經外科聯合骨科進行的脊髓腫瘤微創切除手術,手術創傷小、恢復時間更短,所需費用更少。而且脊柱骨質類似人體的「承重牆」,少切除正常骨質更能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
  • 如何利用微創手術殺死腫瘤?
    微創「衛士」腫瘤微創手術中。王貴華帶領科室醫生查房。腫瘤患者也能擁有幸福的人生。科室討論治療方案。腫瘤微創手術適合哪些情況?適用哪些病人?這些病人通過微創手術生存情況如何?本期健康周刊走進株洲市二醫院(株洲市腫瘤醫院),邀請專家名醫,為市民介紹有關情況。株洲市二醫院也是株洲市腫瘤醫院,在腫瘤治療方面積累了多年經驗。
  • 為癌症患者生命續航!省腫瘤醫院微創技術將腸癌、肝癌「一網打盡」
    肝轉移灶的治療是結直腸癌患者治療的重中之重,目前認為,手術完全切除肝轉移灶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唯一可能的治癒手段,也是改善患者預後的最佳方案。在湖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腸外科病房,患者張先生正坐在病床上和家人聊天,紅潤的臉色,充足的精氣神,說話條理清晰,下床走動都輕鬆自如,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剛經過「兩癌」切除不到一個星期的患者。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你能想像,一個骨科手術,只需要4、5天的住院時間?術後當天可以正常進食,第2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術後也不用插引流管、尿管,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移除支具?……不要以為這是美好的幻想,近年來,重慶市人民醫院骨傷骨病研究中心(簡稱「骨科中心」)推行的先進的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已讓許多的骨傷骨病患者受益。
  • 方文濤教授:中國胸腺腫瘤微創手術比例遠超歐美為哪般?
    ,2018年11月2-3日,上海市胸科醫院聯合上海市醫院協會與布拉格大學醫院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東歐胸部疾病國際論壇」,共同聚焦胸部疾病診療與技術進展。  方文濤教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給外科治療領域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但這僅是手術方式的改變並不是手術本身的改變,手術治療的對象仍然是患者和腫瘤。因此,手術最基本的要求是如何保證患者的安全,再就是如何能讓微創手術與開放性手術一樣達到根治的效果。
  • 微創治療技術,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生命續航
    腸癌肝轉移,讓他幾近絕望湖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腸外科的病床上見到張先生時,他正坐在病床上和家人聊天,紅潤的臉色,充足的精氣神,說話條理清晰,下床走動都輕鬆自如,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剛經過「兩癌」切除不到一個星期的患者。
  • 瑞金醫術(二)| 消化道腫瘤的微創治療
    一直以來,外科手術都是治療消化道腫瘤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早在1989年,瑞金醫院派往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鄭民華,成為了第一個掌握腹腔鏡技術的中國人。回國後他懷抱「微創使病人恢復更好、更快」的善念,身體力行,矢志推廣外科術式革命,制定微創手術各項標準和指南,引領了中國微創外科的發展。
  • 精準導向解難題——走進市二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
    株洲新聞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李建輝 周劍波)株洲市二醫院作為株洲市腫瘤醫院,承擔著株洲市防癌抗癌的重任,守護著株洲百姓的健康。那麼這裡腫瘤治療有什麼特色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株洲市二醫院特色專科——腫瘤微創介入科。
  • 湘雅二醫院機器人手術讓直腸癌患者術後一天就下床
    手術演示者、湘雅二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姚宏亮教授介紹,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所在的科室,已完成機器人手術300餘例,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9月9日,患直腸癌、來自衡陽常寧的蔣先生接受了「全機器人直腸癌根治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在首屆瀟湘胃腸腫瘤高峰論壇上同步直播,來自美國、日本及國內各大醫院的專家們嘉賓現場觀摩。
  • 蘇州科技城醫院腹腔鏡胃腸鏡「雙鏡聯合」技術治療盆底腫瘤
    蘇州科技城醫院腹腔鏡胃腸鏡「雙鏡聯合」技術治療盆底腫瘤 2020-04-03 0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毓璜頂醫院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作為地級市唯一的專家參加全國《原發性肝癌三維可視化技術操作及診療規範》、《複雜性肝臟腫瘤三維可視化精準診治指南》的審編,成為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肝膽胰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聯合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
  •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成功解除「頑疾」 2020-12-03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鹹陽市中心醫院胸腔鏡微創手術學習班彰顯技術自信
    7月4日上午,一臺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術,一臺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分別由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付軍科教授團隊和鹹陽市中心醫院胸心外科李勃主任團隊主刀操作。通過LED大屏、電腦或者手機,上千名胸心外科相關專業醫務人員利用現場、網絡等方式觀看了這兩臺微創手術的全過程。
  • 上海市肺科醫院多項微創手術量世界第一
    2015年,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全年8320例常規手術中,微創手術比例高達83.17%。其中,率先在國內開展的單孔胸腔鏡手術2829例,劍突下單孔手術246例,均列世界首位。  這些微創手術涵蓋肺部、氣管等各類胸外科良惡性疾病,尤其為早中期肺癌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大幅延長了患者生命。
  • 北大醫院泌尿外科與多科室合作切除罕見高難度巨大腹膜後腫瘤
    日前,北大醫院泌尿外科龔侃教授手術團隊與普通外科、介入血管外科和麻醉科等多科室密切合作成功切除一例罕見巨大腹膜後腫瘤,並成功保留了患側腎臟。患者6月前右腹部出現隱痛,在其它醫院檢查後發現腹膜後有一個直徑達34公分的巨大腫瘤,下達髂窩,上頂膈肌,且與肝臟、腎動靜脈和腔靜脈粘連緊密,並將腔靜脈擠彎變形、推向左側。
  • 突破肝癌手術年齡禁區,深圳一醫院微創手術治癒八旬肝癌患者
    由於患者年紀大,高血壓,肺功能中度通氣功能障礙,腫瘤位於S8段,靠近膈肌,家屬諮詢外院各類專家,均考慮手術可能無法微創完成,術中風險大,術後恢復困難,可能出現心肺功能、肝功能衰竭,建議患者放棄手術治療。而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拿到這份「死刑判決書」,患者家屬仍猶豫不決。
  • 這個「醫生」擅長複雜精細手術,為123公斤患者切除盆腔巨大腫塊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7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彭璐 田文芳)11月25日,湖南省腫瘤醫院婦瘤一科運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為一位重度肥胖患者實施了盆腔巨大腫塊切除術。 57歲的胡女士來自永州東安縣,身高157公分,體重卻高達123公斤。
  • ...微創介入攀高峰——走進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龍山院區微創介入科
    隨著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龍山院區的蓬勃發展,臨床各專科逐漸開診完善,微創介入科於今年4月1日在龍山院區正式成立,病區位於2號樓3樓,病區設置床位37張。科室現有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介入手術主管護師2人,DSA主管技師1人,2020年引進的成熟人才2人即將到崗。本專科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良好的設備條件。
  • 山東省立三院破禁區:84歲食管癌患者常年便秘,微創手術解病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通訊員 曹坤高齡患者的手術,因患者多伴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術中極易出現併發症,風險很高,對外科醫生來說更是個巨大挑戰。高齡患者的胸腔手術,更被視為「手術的禁區」。近日,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團隊成功打破禁區限制,為一位84歲高齡食管惡性腫瘤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