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也叫清明果,是清明節的一種代表食物,近幾年不但成為了江浙滬的「時令網紅」,還俘獲了不少全國各地吃貨的心。「90後」美女龔藝林是一位美食達人,她最近就在做青團,於是記者聯繫上她,教你在家如何製作青團。
美食故事:吃青團是民俗更是小時候的味道
龔藝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美女,喜愛冰球、當選過重慶小姐,後來還放棄了去卡達航空做空姐,選擇回家繼承傳承了幾代人的湯圓,在渝中區山城巷開了一家「啥子巷巷」的湯圓店。
龔藝林告訴記者,青團在江浙一帶很流行,她的外婆是浙江人,因此從小到大家裡都有吃青團的傳統,「小時候每到清明前後的周末,爸媽就要帶著我去踏青採艾草,近的地方找不到就往附近的農村走,採了回來到了晚上也要加班加點把艾草處理成汁,深怕不新鮮了。」在龔藝林看來,吃青團是民俗更是小時候的味道。
「我是做湯圓的,湯圓和青團本質都是糯米裡面包餡兒,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從媽媽那裡學到了怎麼做青團。」龔藝林說,經過了疫情更加期待春暖花開的時候能嘗到這一口屬於春天的味道,於是找人在高山上採來野生艾草嫩葉,製作艾草青團在線上售賣。
龔藝林說,青團上線不到一星期就有好些回頭客了,有的顧客到手的青團還沒吃完,又下單讓三天後再發貨,「還有顧客讓我每年都做青團,我想我會堅持的,讓大家每年這個時候都能吃到春天的味道。」
美食材料:
新鮮艾葉、糯米粉、砂糖、餡料(可以是紅豆沙、鹹蛋黃肉鬆、紫薯蒸後加芝士等)、食用油
美食步驟:
1、整理艾葉,僅保留艾草嫩葉,清洗乾淨。
2、將艾葉焯水後放入冰水中備用。
3、把艾葉搗碎,將其加入糯米粉、砂糖(如不喜歡太糯可加入少許粘米粉),揉成麵團。
4、包入餡料(可以包紅豆沙、鹹蛋黃肉鬆、紫薯蒸後加芝士等)。
5、防止粘黏蒸籠上墊粽葉,蒸籠上氣後蒸十分鐘。
6、取出後立刻在表面刷食用油防止水分流失。
進階貼士:
1、艾葉要嫩葉,焯水後泡的水一定要冰,才能讓艾葉顏色更顯翠綠。
2、和面的溼度要控制好,面太幹了要裂,且不容易熟,太溼了要塌,蒸不成型,所以和面時面的溼度和成日常玩兒的橡皮泥的溼度就差不多了。
3、吃的時候,建議微波爐加熱半分鐘再吃。加熱了更糯,常溫Q彈。
美食口感:
龔藝林說,艾草青團咬下去主要是餡的味道,伴隨著咀嚼,艾草的清香散發,吃完了嘴裡還有令人回味的艾草香。另外,艾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鎮靜及抗過敏的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在享受美味的同時還能有利於健康。
多知道點:
青團的來歷
事實上,青團最早是江南一帶的風俗習慣。最近幾年,重慶也逐漸有人開始吃這種顏色綠得可愛的青團。
清明前後吃青團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食品應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青團是採用青艾(有的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滿足人們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團流傳到了現代,人們食用青團更多的是應令嘗鮮,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都市熱報——廂遇記者 張春蓮 受訪者圖
編輯:蔣麗霞
校審:周圓
總值班:嚴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