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人預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這首詩出自宋朝皇帝趙恆的《勵學》,先拋開這首詩不說,介紹下趙恆這位皇帝。趙恆是北宋第三位皇帝,也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侄子。總體上來說,這位哥們還是比較靠譜,年輕時候廣開言路,任用賢能,竟然也開創了一個繁華的時代,史稱"鹹平之治"。當然也有歷史的「汙點」,在可以戰勝遼國的情況下,與遼國籤訂了「檀淵之盟」,每年要向遼國花錢買平安,令人扼腕。
不用關注作者的皇帝身份,單純這首詩的意思就是,書只要勤奮地讀好了,就會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就詩的意境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俗」,但是內容講的確實接地氣,句句都是大實話。最後一句點出了男兒的志向無非是有良田,有高樓,有美妻,被左右擁簇,換成現代也適用,有不動產(良田),有房(高樓),有白富美(美妻),有車有地位,本質上滿足的是人的物質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社會需求。一句話總結下,俗得實實在在。
全詩共十句,最後兩句,看似多餘,把本來標準的律詩結構破壞了,但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因為這兩句將詩的高度提上來了。最後兩句點明了前面八句不是YY,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勤奮地學習四書五經等知識。
首次知道這幾個名句時,是通過電影了解的,依然記得電影裡面有個窮困的書生在艱苦環境下挑燈夜讀,讀書讀得實在困了就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然後從手中的書本上飛出來一名美麗動人的淑女,淑女把書生的破衣衫披在了後背上。後面書生醒來後,一切恢復如初,發現披在身上的衣衫,環顧四周沒有發現任何人,最後搖頭晃腦吟了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聽完書生這兩句,閣主當場就記住了這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並且理解的是書中會有這些美好的東西,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只要在書中一切都會得到。其實最終這些美好的東西都無法從書中得到,而是通過書本的知識,實現平生的抱負才會獲得,不要沉迷於書本中YY,關鍵還是要回到現實中利用知識實現想要的一切!所以再也不要以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講的是去書中就能獲得美好的一切。
最後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下這首詩的有趣點,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勸學的名言名句。所謂「朝聞道,夕死足矣」、「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等,這些名句讀起來,好像道理說的都對,但是仔細想一想,總覺得邏輯上缺點什麼,不是那麼充分。其實這些名句一直都沒有解決一個為什麼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早上聞道,傍晚死了也值了?不努力老了大了,為什麼要悲傷?為什麼不努力白首了要後悔?只有趙恆說了真相出來,一個人勤奮讀書並不是想成為所謂的君子,並不是為了聞道死足以,而是為了遂平生志,得良田高樓良媒人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