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13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孫美燕) 齊肩長發,戴著眼鏡,高高瘦瘦、溫文爾雅的樣子,她今年20歲,是重點大學學生,還有個很少有人知道的身份——是浙江省首位試管嬰兒。
上周末,她和52位「弟弟」、「妹妹」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省婦保)聚會。自20年前浙江首位試管女嬰出生以來,僅省婦保就已有近2萬名試管嬰兒出生了。「試管嬰兒輔助生育技術不斷創新,已成為不孕不育家庭真正的送子觀音。」省婦保專家金帆說。
第一位試管嬰兒:
20歲女孩,已是名校大學生
國內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為12.5%~15%,也就是每8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不育,中國不孕不育患者人數已超過5000萬。
5月9日,47個家庭帶著53位試管嬰兒回到了省婦保這個特殊的娘家,提早一天過了一個特殊的母親節。不過首位試管嬰兒和其他大多數試管嬰兒家庭,並不願意接受記者採訪。理由很簡單,不希望別人知道,他們是試管嬰兒。當年我省首位試管嬰兒如今已經是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典型江南美女,是一所重點大學的學生。
在她之後,浙江省有幾萬名試管嬰兒出生,其中在省婦保就出生了近2萬名。近年來迅速增加,2014年3005人;2015年到3月底就已有700個。
53名孩子大多不到7歲,男孩子們抱著健身球跑來跑去玩,女孩子們也很漂亮,才藝很多,畫畫、書法、古箏、跳舞……省婦保專家介紹,這些孩子生長發育和其他孩子一模一樣,同樣聰明。
不過錢報記者也留意到特別之處,他們中雙胞胎比例特別高。現場有三對穿著同樣衣服的雙胞胎、一對龍鳳胎。醫生說因為試管嬰兒技術的原因,媽媽在受孕前要準備好幾個胚胎,幸運的媽媽能受孕成功兩個或三個胚胎,運氣不好的話,一個都不能成功,現場還有連續做了三次試管嬰兒才成功的媽媽。
試管嬰兒的媽媽們:
最小21歲,最大的53歲
錢報記者在現場發現,媽媽們年紀都偏大。採訪37歲的王媽媽時,她坦言自己的雙胞胎女兒才15個月。王女士身材有些敦實,打扮很得體,看得出家裡條件不錯,「家裡兩個寶寶由三位阿姨照顧。」王女士說,他們夫婦是30歲結婚的,之後的7年,一直沒有懷上孩子。「醫院檢查發現老公精子質量不高,人工授精都不行,最後選擇了試管嬰兒技術。」
省婦保生殖專家金帆教授介紹說:「從我們醫院來看,試管嬰兒出生時,媽媽的平均年齡是31.5歲,其中35周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佔了近四分之一。不過最近幾年有了變化,就是那些媽媽們,年輕的多起來了,但同時,年齡大的也越來越大。目前統計,分娩試管嬰兒最小的媽媽只有21歲,最大的已有53歲。但大於40歲的女性接受試管嬰兒輔助技術的成功率會有明顯的下降,並且寶寶出生缺陷的風險也會上升。因此建議,不育夫婦如果適合做試管嬰兒,應及時治療。」
專訪
試管嬰兒適合哪些夫婦
——訪我省首例試管嬰兒「製造」專家金帆教授
浙江省首例試管嬰兒的主要「製造人」之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浙江省生殖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金帆教授解釋說,試管嬰兒也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由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而稱為試管嬰兒。
記者問:試管嬰兒的成功率高嗎?
金帆答:浙江省首例試管嬰兒出生之後,媒體大篇幅報導,迅速「刺激」很多不孕不育家庭,從開始的城裡人,或是溫州、台州、義烏等條件相對好地區的人,到後來慢慢變成了城鄉普及。
孕育一個試管嬰兒的費用大概需要兩三萬元左右,一次性成功機會各有差異,平均約50%,加上凍融胚胎復甦移植,累積成功率可達70%~80%。
記者問:試管嬰兒適合哪些不孕不育夫妻?
金帆答:現在的試管嬰兒一共有三代技術,分別對應不同人群:
簡單來說,試管嬰兒就是採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並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後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第一代:即經典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將夫婦雙方的精子和卵子在體外結合,在試管內培養,發育成胚胎,然後放入母體孕育。
第二代:醫學全稱叫「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主要用於男方精子嚴重減少、活動力嚴重低下、甚至阻塞性無精子的病人,在顯微鏡下將精子一個個注射到卵子的細胞漿內,來完成精子和卵子的結合。
第三代:即著床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又稱為「訂製寶寶」,即在體外結合的受精卵,會做一些特殊的篩選,排除人類已知並且可以剔除的疾病,擇優放入母體孕育。如果夫妻雙方有遺傳病,可以用第三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