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評論屍、喃醬
編輯 吳絳楓
電影版《深夜食堂2》撲街了!
片子上映兩天時,累計票房才633.9萬,排片從10.8%一路跌到了4.7%。
這數據還不如同期上映的國產電影。比如《繡春刀II·修羅戰場》周三首映就拿下了3474.1萬票房,而《悟空傳》已經上映一周了,還保持著每天兩三千萬票房的勢頭。如果《深夜食堂》繼續不溫不火下去,那僅有的排片可能都保不住了。
前陣子,黃磊拍的國產《深夜食堂》被人罵成是《深夜靈堂》,觀眾們口徑一致地摔國產,捧原版。如今,原版在院線上映,卻遭遇了無人問津的尷尬。
這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
作為電影版《深夜食堂》的第二部,它講了三個故事,主人公分別是穿喪服吃烤肉的女人,開蕎麥麵館卻愛吃烏龍麵的母子,吃豬肉湯套餐的老奶奶。還是深沉有魅力的小林燻大叔掌廚,還是熟悉的地方,還是原來的味道,還有其樂融融的新食客。
怎麼就水土不符?
是因為這些故事在中國沒有代入感嗎?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
你看,喪服女人很貼合如今的「喪文化」,蕎麥麵母子的故事裡有單親家庭、姐弟戀、媽寶男等多種元素,豬肉湯老奶奶被電話詐騙的現象,在國內也普遍存在。
但是,《深夜食堂2》秉持了一貫的特色,就是對每個故事都沒有深挖。
如果說國產《深夜食堂》是一碗劣質泡麵,聞起來香,吃起來噁心,吃完之後味繞梁三日,餘味不絕。
那麼,原版《深夜食堂2》就是一碗茶泡飯。觀眾看的時候,平平淡淡,偶爾被一些閃光的小故事感動一把,看完之後餓哭了,於是把劇情忘得一乾二淨,只記得裡面的烏龍麵、壽喜鍋、秋刀魚……
看過原版電視劇的你,想必對劇中的茶泡飯三姐妹印象深刻。當她們以老壇酸菜牛肉麵三姐妹的形象,出現在國產《深夜食堂》裡時,你必須感到出奇憤怒才對。
但講真,即使特別喜愛日料的人們,也很難真正接受茶泡飯的寡淡。把《深夜食堂2》比作茶泡飯,就不算是褒義。
茶泡飯VS麻辣香鍋
我想如此寡淡的電影,最好的觀影體驗,可能是在某個黏膩的夏日深夜,你剛加完班,手裡提著從便利店買來當晚餐的泡麵、麵包、汽水……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感覺內心十分孤獨寂寞,默默打開電腦,獨自吹著空調,與溫情的小林燻對視。
總之,這並不是一部值得在院線欣賞的電影。特別是在暑期檔,在動作大片、特效大片、千古虐戀大片扎堆的時候去看。這些片子,個個都是麻辣香鍋。
《深夜食堂》系列一直想要給你的,都是些清湯寡水,都是些平凡又感動的故事。主角是你身邊觸手可及的人,沒多少大是大非大情大愛,只是些小情小義,但足以令人非常珍惜。
一集《深夜食堂》的電視劇只講一個小故事,此番電影版,導演講了三個。有網友評價,這就是三天一碗雞湯和一天三碗雞湯的差別。
電影版中,如果每個故事單獨拎出來的話,也許能拍三部「十分」感人的故事。湊在一起,就只能變成一部「五分」感人的電影。
觀影過程中,我身邊觀眾反映最強烈的,並不是整部影片的高潮——當福原希己江演唱的《あかり》響起時——而是一些搞笑的金句橋段,比如小滿讓警察幫著找到老奶奶家人,說:「你們公務員替納稅人辦事要有誠意。」
票房慘撲,小林燻:怪我咯?
看到金句橋段時,觀眾笑了。看到溫情的、感動的細節時,觀眾卻沒有哭。
我想,這部電影最動人的部分,都不足以讓已經練出鐵面無雙的都市人,在電影院這樣一個公眾場合擠出眼淚。
《深夜食堂》系列不像是《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不是那種非要往觀眾眼睛裡撒一把沙子式的悲情片。另外,國內大眾認知中的電影院,並非傳統意義上情緒的發洩場所。
在男女朋友旁邊,在同事旁邊,在親人旁邊,觀眾是不會主動的去用共情來給自己加戲的。
也或許,故事是感人的,是值得去影院觀看的。大家都不去看,只能怪國內小林燻的米妹太小氣,而小田切讓的迷妹又太少嘍?
無辜狀的小田切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