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子貢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說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要,就要磨好自己的工具。那麼,我們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得到內心的滿足?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
可能,這幾個問題的回答因人而異。而我認為的答案是,為了豐富自己,完善自身,學到更多的技能,從書本中跳脫出來,在實踐中找到自我。我眼中的大學是充滿美好的良性競爭,有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還有圖書館寧靜淡雅的氛圍。

而我為何這麼嚮往這樣的大學氛圍呢,因為,大學的本質是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它本應該顯得與大都市的燈紅酒綠顯得格格不入。可現實並不是這樣,我們出門有種各樣的娛樂場所,各種熱鬧的地方整日喧囂。而裡面最高的消費人群恰好是大學生。試問,這樣的生活能到什麼?可能得到了一時的快樂吧。
拋開這些不說,我們應該想想自己的父母,我們花的錢是自己掙的嗎?不,每一分都是父母用汗水換來的,所以這樣的揮霍相當於辜負了父母的期望。當你安靜下來,你就有了學習的基本條件,你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磨刀石」。

大學,為什麼會分專業,不就是為了我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然後深入研究嗎。有人可能會說,我們在本科學習的知識還是太少了,學著沒意思。那試問,連基礎都學不會,又何談繼續深造,又怎麼完善自己。既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就要付出努力來把它學到「精」。鐵杵尚可被磨成針,你又有什麼理由扔掉自己的「兵器」呢。
換一個角度想,上完大學你還要憑藉著你的專業來找工作,沒有一個好的成績,好的公司又有什麼理由接受你呢。所以,不要怕吃苦。有句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二十幾年的苦換來後面生活的幸福甜蜜。這筆帳不用我說,也知道哪個合算吧。

既然考上了大學,就要像一個真正的大學生,不要成為別人口中的「社會人」,無論哪個專業,想要出人頭地,還是先修其身,先要把自己用知識包裝起來,讓自己面對以後的事情都能應對自如。讓自己能在世俗中跳脫出來,不要被世俗眼光限制。不要被別人的嘲諷打倒。只要你的路是對的,只要你的手裡還有兵器,你就是一個戰士。
所以,我想對各個專業的大學生說,無論現在多苦多累,都不要把它放下。拿出自己當初要考大學的決心,磨礪自己的的兵器,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