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買房」和「不買房」會有多大差別?經濟學博士21字說透

2020-12-18 鳳凰網房產

來源:樓市新觀&nbsp&nbsp&nbsp2020年04月19日 08:51

鳳凰網房產
掃碼獲取更多內容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愛買房炒房,德媒曾經還給我們貼上了「地產經濟」的濃厚標籤。西班牙媒體報導我們的房價問題時更露骨、更直接: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要背負高額房貸,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是物質的、世故的。

愛買房的國人也沒有讓人失望,直接把我們的房地產市值幹到了450萬億,這個數字比歐盟+美國+日本的總和還高。

房地產到底有何魔力,竟讓國人如此痴迷瘋狂?個人總結有三大主要原因:其一,「有房才有家」思想根深蒂固,從古至今,我們都對房屋的產權有極強的佔有欲。租房雖然也能解決居住問題,但絕大多數國人始終學不來西式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租來的生活不成體統,唯有擁有自己的房子才是一個完整真實的家;

其二,買房能賺錢,有錢用來投資買房準沒錯。這不是某一個人智慧的結晶,這是無數過來人都曾有過的「真實經歷」。更有甚者因為投資買房而改命逆天,實現財富自由階級躍遷,對投資炒作房地產賺錢更是深信不疑;

其三,過去十年,中國的金融、網際網路、債券、基金、股市等行業,雖然發展也可圈可點,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像房地產那樣是可以全民參與且「造富」驚人的,房地產在國人的心目中暫時是無可替代的。「有錢就買房」這個思想雖然異常扭曲,但根深蒂固,難以扳正。

現實點說,在中國房子不僅僅是用來居住的容身之所,它更是財富、地位、名譽、資源、關係等的象徵。

但我也不止一次強調過,過去二十年房地產之所以能叱吒風雲,一路高歌猛進,很多人得益於房價上漲,能夠賺得盆滿缽盈,完全是乘大勢,乘國運所致。並非我們的購房人有多麼偉大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訣竅,而是大家搭上一部快速上行的電梯。改革開放對市場的鬆綁,人口紅利和城鎮化,金融扶持,龐大的需求,使得房地產成為最為賺錢的行業。

讓我更詫異的是,很多人老是喜歡拿「經驗主義」來談房價,談樓市走勢。很多專家更喜歡提周期論,什麼5年大周期,3年小周期。言外之意,房地產是一個周而復始無限上漲、無限獲利的行業。房價上漲沒有頭,投資房地產更沒有止境。

更無語的是,最近又聽到某位專家在大放厥詞:「5年前那些買了房的人,現在房子已經市值千萬,再也不用為錢發愁了;5年前那些沒買房的人,現在還在苦哈哈掙首付,也許他這輩子都買不起房子了。結論就是,買房要趁早,現在買不買房,取決於5年後你想當什麼樣的人,是想當身價千萬的富翁,還是當身無一物的屌絲,選擇權在你手裡。」

5年前,房地產正處在高速發展的起始階段,彼時伴隨著國家鼓勵買房和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催化,各地造城運動轟轟烈烈,房價也是一路飛奔,很多一二線城市承接了大量住房需求和資金,房子可以說「一套難求」。

但在經歷了3年半的房住不炒政策打壓糾偏之後,5年後樓市還會再上演5年前的一幕嗎?5年後,房子「一套難求」還是「無人問津」?5年後,「買房」和「不買房」真的會像上述專家說的,天上地下之別嗎?三點分析告訴你真實答案:

想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確實有一定難度,畢竟中國有672個大大小小的城市,每個城市人口、經濟、政策、資源等基本面都不盡相同,5年後房地產的情況更不能一句話概括。但我們通過對政策、人口、住房總量等幾大國家基本面的分析,還是可以對上述問題有個大致的結論的,尤其是對很多「對投資炒房依舊寄予厚望」的人的思想的糾正有重大作用:

首先,政策方面,調控5年內難言放鬆。基本可以宣告房地產的高速井噴發展階段徹底過去了,未來5年內,樓市都不可能再出現過去那種年漲幅30%的瘋狂景象了。

這一點經濟學博士孫樹強21個字就說透了——靠刺激房地產來拉動經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言外之意,過去地產拉動經濟的發展模式被推翻了,可以理解為屬於房地產的高光時刻已經過去了,未來經濟不再單純依靠房地產,意味著房地產的地位要發生巨變,這或是房地產萎靡的開始,對於很多城市而言,或意味著房價就此開啟下行模式。

即使是現在最艱難時期,孫博士也不主張啟動房地產,原因有三:其一,大規模刺激房地產市場,只會使前期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去槓桿努力前功盡棄,也不利於通過消費來拉動經濟。錢真用來買房,消費談何而來,無數小微、實體企業靠誰來撐;其二,我國房地產本身就存在結構性不平衡,如果大規模刺激,勢必會使房地產市場更加畸形化,這明顯不是國家想要的結果;其三,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經濟、金融危機,不勝枚舉。我們若再不懸崖勒馬,大有步美、日後塵的趨勢。

孫博士的說法其實是有現實依據的,拿今年初的這場風波來說,對房地產打擊深重,很多城市稅收、賣地等財政來源都頗受影響,因此很多城市都想放鬆調控來緩解壓力,甚至有駐馬店、海寧、廣州這類壓力巨大的城市,有「放鬆限購」、「下調首付比例」的舉動,但是後來的事實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帶有「刺激性」含義的政策都無疾而終了,恰恰說明國家調控樓市的意志和態度是非常堅決的。

事實上,過去這四個多月,國家層面也是一而再再而三透過媒體、重要部門領導發文或發聲重申定調過,要始終堅持房住不炒,不會再拿起房地產這個「夜壺」。

其次,人口方面,對房價的支撐更是難言樂觀。中國人口紅利大、城鎮化率低一直被很多專家拿出來說事,被當作是支撐房地產、支撐房價的最強說辭。但我想說的是,過去這幾年,很多專家的「城鎮化有空間,房地產有紅利」說辭是完全錯誤的,是壓根站不住腳的。

一方面,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從36%到60%。很多人覺得對比歐美發達國家80%以上的城鎮化率,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房地產也有很大的空間。我想說的是,這些數據本身就是錯誤的,和現實有很大偏差。我們中國的真實城鎮化率其實已經接近70%了,因為中國有大量常年居住在一二線城市但戶籍在農村的人口,這些人雖然不是城裡人,但是他們確確實實是可以算作是城鎮化率的。因此,其實我們國家的人口流動,沒有多大空間了。

另一方面,讓農民進城接盤高房價已經越來越不現實,其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城鄉一體化推進,越來越多人喜歡留在農村。尤其是在工作、就醫、就學等關鍵環節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很多人會自我權衡,與其盲目進城,還不如留在農村;其二,中國有很強的農業屬性和族群基因,還有很多人的定居情節很重。未來5-10年,其實是城市化進程推進最慢的階段。

更不能忽略的是,我們的人口紅利也開始遞減消失了,生育率下降疊加老齡化社會到來,一句話,未來新增人口遠遠沒有過去二十年多。對於很多大城市而言,新增流入人口確實有。但沒大家想像的那麼大的空間。更託不起房價年漲幅超過30%的大任。

再者說了,並非簡單的人口增加就能支撐起房地產的繁榮,準確點說是新增人口收入的增加,才對房地產的發展構成利好,只是單純地把人從農村轉移到農村,不切實解決其工作收入問題,不最終提高其工資性收入,就寄希望他們能支撐起房地產的新一輪輝煌,不過是黃粱一夢。

再者,宏觀層面來說,中國早已不缺房,未來絕大多數城市房子供大於求,房價有下跌趨勢。

中國目前到底有多少套房屋,一直沒有統一準確的答案。但不代表這一直是謎:聚富財經曾經報導過,有專家認為,中國目前的房屋總量足夠至少34億人居住,中國5年前就已經告別房屋短缺行情了;地產大佬潘石屹也當眾說過,中國房地產不再是剛需,我們現在人均居住面積40平,和發達國家持平,房地產總市值400萬億,多數城市房屋空置率在20%以上,我們現在要解決的不是房屋少的問題,而是如何形成切實有效的政策來逼出空置房源,進而達到真正有效的降房價、降租金。

此外西南財經大學聯合多家銀行此前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房屋也足夠多了。單就過去二十年而論,我們的開發商就銷售了177億平米的商品房,按一套房子100平米計算,這就是1.77億套房。而我們擁有各種產權的房屋理論上應該是商品房的4倍,即7億套左右。合計高達8.77億套。按房戶比計算也超過了1.2:1,按照經濟學供需原理計算,房價早就該降了。

易居研究院今年初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0年我們的新房將進入供大於求局面。單純從供求關係來看,未來幾年大多數城市房價都不具備繼續上漲的可能,尤其是人口外流嚴重、產業發展低下的欠發達地區,房價更是獨木難撐。

透過上述三個關鍵基本面的分析,我們能初步得出房價上漲空間狹窄的結論,但是不是可以一概而論所有城市未來房子都會「無人問津」,「買房」和「不買房」區別都不大呢?當然不行!

雖然我們不能細化到對全國672個城市每城都出一篇房價走勢分析,但是大體上可以把全國城市分為三大類來看:第一類,人口有顯著增量、匯聚頂級資源等優勢的一線城市,這類城市剛需不僅要早買,投資也要早行動。重點要提的是,這類城市「不買房」真的可能會永遠都買不起。至於原因不再多贅述;

第二類,二線城市和超級都市圈三線城市,這類城市雖然目前受制於調控壓制,難有顯眼表現,但是不得不說這類城市大有潛力,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成渝都市圈等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增量良好的區域,5年房價雖然不能翻一番,但是每年的漲幅在5%以上,還是可以實現的。現在不買房,5年後可以預見的是購房成本和難度會加大不少,這類城市,個人也是建議儘早行動;

第三類,欠發達地區的三四線及其更低級別城市,這類城市投資無價值,自住也要選對地方,否則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雖然有些城市房價還在微微上漲,但是結局已經註定了,未來隨著棚改徹底結束、人口外流、產業發展乏力,這類城市會率先摔回原形。尤其是國家定義的「80個收縮型」城市,房地產更是沒有未來。

這類城市而言,房子早已嚴重過剩,且沒有價值。現在即便不買房,5年後也不會有大變化,更不可能出現「一套難求」的火爆景象,或許還會有驚喜,二三十萬買一套房子的情況,或會比比皆是。

相關焦點

  • 未來5年,買房與不買房的差距有多大?央行原副行長說出實情
    買房還是不買房,一直是困擾在普通人心中的「糾結之處」。普通人不比富人,富人不差錢,想買就買了。對於普通人來說,動輒上百萬的房子,買套房就如同「脫層皮」,掏空「六個錢包」不說,還得背上「高額貸款」,未來20年左右都得給「銀行」打工。不買房吧,又擔心房價越來越高,越來越買不起。
  • 「租房住」和「買房住」的差別有多大?20年後才知道其中差別!
    但是有些租房的人卻羨慕那些有房子的人,雖然有壓力大,但是好歹還是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不用再為房子奔波。買房就像「圍城」一樣,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也是一樣的心理。買房和租房的差別其實還是很大的,對於剛需來說,是租房生活好,還是「咬牙」買房好?
  • 2020年買房,5年後「後悔」還是「偷樂」?曹德旺用「3點」說透了
    不過,房子終究是居住用途的生活必需品,為了使樓市更為健康的發展,國家對之進行了多項調控,「房住不炒」與「三穩」等相關政策持續推進與落實,未來樓市發展的大方向也將趨向平穩。那麼,2020年若是買房,5年後會「後悔」還是「偷著樂」呢?
  • 今明兩年買不買房,5年後區別大嗎?專家坦言:差別真的很大
    不過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分化並不絕對,有些弱二線城市房價同樣沒有上漲空間,而一些強三線城市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樓市整體穩定,局部分化的大環境下,購房者不必擔心房價會大漲大跌,但是也不要認為房價會不漲不跌。對於購房者來說,在樓市新環境下,今明兩年不買房,5年後差別會很大嗎?有專家坦言:差別真的很大。不過這也並不是絕對的,也要分情況來討論。
  • 今年不買房,5年後會有什麼不同?王健林、李嘉誠看法一致
    文:團長如今已經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很多人依然在糾結買房問題。事實上,由於國人把房產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每年都會有大批人關注樓市的走向。眼看著已經是新的一年,那些沒買房的人勢必會冷靜下來,重新分析樓市。
  • 二三十年後,買房的人和租房的人,會有什麼差別?
    在中國買房和租房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對於一部分人來講,即使掏空家裡的六個錢包也想買房當房奴,但是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講,寧願把錢存銀行貶值當一個租房者也不願意便宜了開發商。而這些人選擇買房和選擇當租房者都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實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分歧,還是因為錢的問題,如果我們都達到了馬雲他們那樣的高度或者房價便宜「如蔥」,我們根據就不需要在考慮這個問題,直接買,想買幾套買幾套,但現實中很多人都是因為實力不允許才都那麼糾結。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人到底是當房奴好還是當一個租房者更好呢,這兩者之間會有什麼不同嗎?
  • 直降50萬仍賣不掉,「接盤」剛需跑哪了?大佬9字說透買房新邏輯
    這個數據對於有購房打算的人,是絕對不能輕易忽視的。因為這個數據很好地證明了,當下投資炒房客、多套房者對於後市是極其「不看好的」。為什麼這麼說?很多在燕郊投資炒房的人,到現在也沒搞懂,前幾年轟轟烈烈擠爆售樓處的購房者(「接盤」剛需),都跑哪去了?為何一個政策砸下來,連真正的剛需也不見蹤影了?地產大佬9字說透買房新邏輯:起鬨買房時代已結束!
  • 今明兩年不買房,5年後差別大到會後悔嗎?行家講得明明白白
    今明兩年不買房,5年後區別多大?有人後悔?這句話一直貫穿房地產發展始終,因為誰都不想做後悔的事情,但是經常都在這麼做。在房地產行業裡,經常有人說「如果時間能回到5年前,我一定會全力買房。」
  • 今明兩年不買房,5年後會有什麼區別?馬雲和李嘉誠觀點一致
    數據顯示,我國有96%的城市居民擁有1.5套房產,目前的住房數量是足以滿足34億人的需求,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買到房呢?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房屋過剩現象嚴重,一二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已經遠遠高出正常水平,此外小產權房和農村宅基地房的空置更為嚴重。
  • 2020年不買房,5年後是「金價」還是「蔥價」?李嘉誠一席話說透
    過去的十幾年裡,很多人都認為房子會越來越值錢,但隨著調控的加碼,人們對於房價的預期也發生了變化。 貝殼研究院的調查數據表明,40%以上的人認為房價將會「小幅下跌」,而接近30%的人認為房價會保持穩定。所以現在一部分人也在猶豫要不要買房,擔心買了之後房價還會走低,自己「高位接盤」。
  • 我最關注的2點,今明兩年不買房,3年後會後悔嗎?答案就6個字
    買不買房,歸根結底源於個人的收入能力和經濟水平(也就是腰包鼓不鼓的問題),曹德旺一直不鼓勵個人買房,認為買房會讓個人支出加劇進而影響生活水平;央行貨幣委員樊綱提出了6個錢包買房論,建議如果有能力湊夠6個錢包的話,還是應該買房。
  • 2018年買房,5年後會後悔麼?看清這2點就明白了
    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剛需的房子是居住屬性大於投資,有房子住比什麼都強,而且也不是住三天兩天的,時間長度一般應該達到5年以上才會考慮換房,那麼這個長度的時間,更無須在乎目前短期的波動了。那麼,2018年買房,5年後會後悔麼?
  • 今明兩年不買房,未來10年後有什麼差別?馬雲給出了答案!
    現在已經到了9月底,三個多月後,2020年也將過去。這不禁讓人覺得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麼快。就房地產市場而言,如果您提前三到五年計算,那麼人們經常會聽到人們說「年底不買房,浪費了一年」。但是,經過三年的嚴格監管,房價已逐漸進入下降趨勢。渠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最安全,最安全的觀望方式,他們不再那麼急於購房。
  • 5年後,近幾年買房的人會怎樣?曹德旺3個大膽預測,在一一實現
    近些年來,我國房價一直都是在上漲的,尤其是在2016年之後,房價甚至都開始翻倍上漲了。本著「買漲不買跌」的道理,這幾年只要是有能力買房的人差不多都已經買房了。其背後的道理每個人都懂,只要在房價上漲的周期內買房,未來的房子就會有增值空間。就像是2016花100萬買的一套房子,等到了2018年賣出去的時候,基本上都可以賺幾十萬甚至是一百多萬的差價。
  • 2020年不買房,5年後誰會後悔?專家一語點破,曹德旺一針見血
    馬雲在前段時間,曾對年輕人說:年輕人不要怕壓力,大家都有壓力,年輕人有壓力不可怕,年老人如果有壓力怎麼辦,如果年老人因為壓力倒下,或許就再也起不來了,所以年輕人不要怕壓力。由於2020年的公共事件,不少人的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對於那些還沒買房的人,可能更加憂愁,不知道何時才能買得起房子。
  • 30平方有多大 買房怎麼算平方
    想要知道30平方的房子有多大,我們就必須要清楚其中的計算方法計算一下,這樣的話才能知道自己買30平方的房子是否合適會不會太小,如果正合適的話那麼就能直接選擇,另外,我們要知道買房怎麼算平方,這個問題一定要清楚,因為,一般的話在設計裝修的時候也會算平方。下面看詳情。
  • 如果今年不買房,5年後會「後悔」?23歲畢業生給出了答案
    房子年年都是熱門,那如果今年不買房,5年後會「後悔」?23歲畢業生給出了答案,一起來看看!   房地產專家表示,今年和明年可能是買房的好時機。他的意思是,這兩年後,房價將以更快的速度飆升。如果你現在不買房子,將來也許會捶胸頓足。
  • 女孩婚前買房,優勢到底有多大?
    女孩婚前買房,優勢到底有多大?如果你之前不知道,那麼希望你看完之後能夠好好考慮一下。篩選掉一批條件過差的人,有更多的機會選擇門當戶對的人。當結婚之前,女人提出想要房子這個條件的時候,有些男人就會認為,這是女人嫌貧愛富、拜金的表現,雖然結婚和買房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但是房子有時候代表的是一種安全感,所以當一個男人連你想要住一套房子,都能夠找出一大堆理由時,就只能夠說明,他對你沒有那麼在乎,或者說,是因為他的條件太差,不能給你想要的幸福。
  • 2021年,在天津買房的16字箴言,看看不虧
    甚至,有房企高管總結認為,經歷了炒股、開餐廳等投資之後,才發現,只有買房才是最靠譜的。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有四套房子:第一套,自住;第二套,改善;第三套,收租;第四套,情懷。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可是,在天津,動輒成百上千萬的總房款,讓一個普通人的買房之路並不那麼容易。
  • 2020年了,還能買房子嗎?馬光遠給出了「21字」忠告,非常中肯!
    2020年,疫情爆發的第一周,很多城市房地產市場遇冷,平均跌幅達到了93%。之後,不少地方出臺政策「救樓市」,例如允許用公積金買第二套房,上調公積金貸款額度,把首付比例降低到20%等等。但2月21日,央行在電話會議上重申:要保持金融政策的連續性。隨後,央媒《經濟日報》發布旨為「房住不炒」的文章。那問題來了,以後房價走勢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