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企業點亮一帶一路創新地圖

2020-12-06 創新創業中關村

前天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在北京圓滿結束

創新創業中關村特別為大家準備了

「一帶一路」上的中關村企業

這些中關村企業

在一帶一路上不僅送去了光明、健康

還有安全以及具有無限可能的創新機會

同方威視的安檢措施

升哲的物聯網技術

愛博諾德的人工晶體

京東的智能物流

……

這些生動展現了北京充分發揮

科技創新、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優勢

貫徹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

積極行動、真情付出和豐碩成果

同方威視:「火眼金睛」出海「護航」

邊境線上,長長的一列火車轟隆隆地駛過,不用停車就悄然間接受了安全查驗;海關人員不拆箱,對於走私物品的種類甚至具體品牌都能明察秋毫;機場安檢不用開包搜查,最新的CT設備提供無死角高清圖像,就連液體也能精準識別……這些場景並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在北京企業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眼」助力下,早已成為現實。

鋪開世界地圖,「一帶一路」的紅色箭頭清晰標註,上面密密麻麻的白點串成了一片,遍布世界各大洲。同方威視負責海外業務的高級副總裁王衛東如數家珍,每個點他都能講上一段業務拓展的背後故事。

同方威視安檢設備安裝在裡約奧運場館

來自同方威視的先進安檢設備,目前應用在了6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覆蓋率超過了九成,銷售設備達到了4000多臺(套)。在全球安檢市場,同方威視位居第三位,成為中國品牌的一枝獨秀,在貨車檢查系統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

中國的「火眼金睛」為什麼能獨步世界?

「十多年前,國外客戶一提到『中國製造』,想到的都是服裝、玩具這樣的產品。」王衛東清晰地記得,同方威視最早一次出海是在2001年,當時的安檢市場仍然被歐美企業壟斷。澳大利亞海關幾次派人前來考察檢測產品,終於籤下了第一張海外訂單。

「選擇中國設備,是因為它在目前市場上有最強的穿透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傑出技術手段!」澳大利亞海關人員最開始還有所顧慮,後來不吝讚美。

不過讓同方威視在業內真正一炮打響的,還屬杜拜的一場「擂臺賽」。

德美中三家公司要競爭杜拜海關的查驗項目,三家的設備一字碼開、同臺競技。美國設備最先被淘汰,同方威視和德國企業進行最終的「決戰」。一輛車在德國設備接受查驗時被安全放行,到了同方威視的設備前卻被檢測出了夾層可疑物,當時德國人甚至懷疑是不是同方威視查錯了。杜拜海關人員開箱檢查,謎底揭曉——果然箱內有夾層,而且還夾藏了毒品。同方威視憑此役「一戰成名」。

名聲打響了,海外市場遇到的阻礙也多了,在歐洲還經歷了反傾銷摩擦。同方威視主動選擇在波蘭成立公司並設立生產基地,實現了「中國設計、歐洲製造」。高科技的「綠色工廠」受到了當地政府歡迎,還帶動了幾十名當地工人家門口就業。

「中國眼」屢建奇功:塞爾維亞靠著它在打擊毒品、黃金和香菸走私與非法偷渡等方面成績顯赫;泰國海關貨櫃物流監控系統不僅加強了海關查驗能力,還杜絕了腐敗現象發生;柬埔寨海關查獲了大批野生動物違禁品……目前,同方威視正和多個國家開拓農業、物流等更多領域的合作。

利亞德 :「中國屏」驚豔全球

從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會場到國慶60周年閱兵的天安門廣場,從大屏電視機到巨幅戶外廣告屏,來自北京中關村的一家企業——利亞德集團的LED顯示產品,竟悄然佔據了14%的全球市場份額,近年來一躍成為世界顯示行業的龍頭企業。

「利亞德國際化布局初步形成,境外收入佔比連續多年超過了三成。」每當談及海外布局,利亞德集團副總裁、營運長姜毅的底氣十足,因為近幾年公司「一帶一路」新項目正飛速推進。如今,利亞德的屏幕走進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就佔了一半,去年利亞德還在歐洲斯洛伐克開設了新工廠,近十個東南亞國家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利亞德應用在聯合國歐洲總部

時光軸撥回八年前。2011年,利亞德剛開始推廣海外業務時沒少碰壁。「我們為什麼要用中國屏,不用歐美先進產品?」當時一個歐洲國家的議會大廳準備安裝利亞德的屏幕,這讓當地人炸開了鍋,質疑聲不斷。

「我們找遍了全世界的LED顯示企業,只有中國產品最符合要求。」負責項目的當地工程師直言,可議會工作人員還是不放心。屏幕最後終於安裝進了議會,苛刻的工程師反覆測算顯示效果、電磁輻射、安全性等各個參數,事實證明,利亞德的屏幕趕超了歐美國家同類產品,「中國屏」的名聲一炮打響。

歐洲多個國家的車企研發中心對屏幕顯示要求極高,近些年他們逐漸有了一個共識——用「中國屏」最放心,紛紛向利亞德拋來橄欖枝。

2018年年初,在中歐國家斯洛伐克東部城市普雷紹夫,一座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這是利亞德在歐洲最新投資建設的生產基地,當年5月正式投產。

「之前屏幕從中國運輸到歐洲最多需要兩個月,現如今20多天就能交貨!」姜毅說,有了歐洲新基地,產品交付時間不僅大大壓縮,「中國屏」背後的「中國服務」也成了一張亮眼名片,能及時響應客戶提出的各類個性化需求。來自歐洲發達國家的很多客戶哪怕再挑剔,面對「中國屏」的出色性能和高效服務最後總會豎起大拇指。

地球另一端的東南亞,「中國屏」的身姿同樣驚豔。在印度最大的國家電視臺DDI(全印電視臺),多數演播室在今年年初換了新顏,新安裝的「中國屏」格外亮眼。之前這家電視臺的屏幕全都來自歐美國家,不過顯示效果逐漸無法滿足節目製作的新要求。

在印度,不只是電視臺,展覽中心、交通樞紐等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利亞德生產的屏幕越來越常見。

2018年,利亞德在印度投資了當地唯一的LED上市公司,還開始在東南亞如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全面開展投資和開展業務。

「一帶一路」產業布局的落地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姜毅透露,利亞德近期還成立了文旅產業創新基金,通過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證券市場融資等方式,初期募集100億元資金,讓國內日漸成熟的VR、影視製作、動漫、顯示照明等文創產業走向海外。

在世界各地,利亞德的「中國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閃耀,還帶動了半導體晶片等多家上遊供應商,紛紛把眼光投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希望中國的民族企業一起『走出去』,共同做大『一帶一路』市場,讓『中國屏』造福更多國家和地區。」姜毅滿是期待。

升哲:中國物聯網技術布下「金鐘罩」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物聯網技術在柬埔寨安全預警方面應用的可能性,很高興中國的科技創新企業能夠來到這裡,與我們一同保護柬埔寨城市與人民的安全。」不用布設線路、不用改造建築,在建築物裡裝上一塊巴掌大小的白色傳感器盒,一旦監測到煙霧等危險信息,後方會在幾秒鐘內收到電話、簡訊等多重信息。在柬埔寨,看到來自中國的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SENSORO)展示的物聯網技術,柬埔寨國防部發言人春速傑感嘆。

城市化進程提速的柬埔寨,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是政府管理部門的一大任務。同時,在這個宗教信仰濃厚的國家,文物古建築眾多,如何在不破壞古建築的情況下滿足安防需求,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來到柬埔寨之前,升哲的相關技術就已在中國多地成功落地。

幾千公裡外的中國北京,凌晨1點多。「您的煙霧傳感器『費家村101號』發生預警,請及時查看。」正在北京一個名為費家村的城中村值守的消防人員收到了這樣一個語音電話。

物聯網傳感器感應到火災隱患時,信號就能無線傳送給最遠十公裡外的物聯網基站;雲端接收到相關信號確定是隱患後,預警電話會立刻打給相關負責人,提醒儘快排除隱患。半年時間內,費家村物聯網消防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6828起火災隱患,保障了該村萬餘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要想為全球提供物聯網科技「金鐘罩」,除了自主創新技術,過硬的工業設計也必不可少。在遙遠的西伯利亞,氣溫常年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徘徊,熱水瞬間成冰,手機鋰電池1分鐘凍結失效;在阿拉伯國家的沙漠之中,風沙高熱對電子設備的損害更甚。面對這些環境,升哲自主研發的α物聯網基站都可以運轉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基站設備零件收納在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黑色器材箱中,15分鐘就能組裝完畢,30分鐘架設完成,45分鐘內可投入運轉,開箱即用。整個組裝過程只需1名工程師即可完成,省時省力,幫助用戶節約大量時間和運輸成本。

升哲設備應用在曼徹斯特

澳大利亞礦山的遠距離數據監測、新加坡的冷庫冷鏈檢測、英國曼徹斯特的城市安全監測……升哲科技的低功耗傳感器及物聯網技術服務已經售往65個國家和地區。

「藉助『一帶一路』的東風,希望能夠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科技創新成果。」升哲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趙東煒說。

愛博諾德:為非洲患者「送光明」

揭開眼罩的那一刻,納米比亞的一間病房裡響起歡呼聲,白內障患者術後拉著親人載歌載舞,用獨特的方式表達重見光明的喜悅。他們眼中新植入的晶體來自中關村企業愛博諾德公司,一片代表「北京製造」的人工晶體重量只有0.2克,卻可以徹底改變白內障患者的「視界」。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副主任張順華的微信朋友圈裡,記錄著很多在異國他鄉的難忘時刻。去年5月,她跟隨「光明行」援外活動來到納米比亞,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

在納米比亞邊境城市倫杜,很多白內障患者病情嚴重。一位老奶奶患白內障多年,已經完全失明,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樹蔭下坐一整天。在全盲的時間裡,三個外孫女、外孫子接連出生,但老奶奶卻從未親眼看到他們的模樣。張順華記得,在治療過程中,老奶奶始終面無表情,心情低落。但第二天揭開眼罩的那一刻,一切變得不一樣,老奶奶突然眼前放光,拉著女兒和從未謀面的外孫女一起在病房跳起舞來,嘴裡也哼起小曲。

愛博諾德人工晶體

在這次「光明行」活動中,全部使用了愛博諾德公司生產的人工晶體。用中國企業自主研發、民族品牌的人工晶體為國外患者做手術,張順華感到十分自豪。「其實在2014年的時候,不同醫院對於援外手術使用的耗材有分歧,有人認為應該使用國產晶體,但也有人認為應該使用技術更成熟的進口晶體。」張順華說,這種爭論很快平息下來,因為北京的愛博諾德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工晶體終於實現技術突破,並打入高端市場,在質量上絲毫不遜於國外品牌。

2014年7月,愛博諾德第一款摺疊人工晶體面世。在此之前,中國人工晶體市場幾乎被進口品牌壟斷。自主品牌的研發道路漫長而坎坷,為了迴避國際品牌的專利保護,研發團隊只能另闢蹊徑尋找解決方案。愛博諾德創始人解江冰帶領團隊一步步突破重圍,用四年時間打造出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人工晶體,並陸續推出迭代產品。短短幾年時間,愛博諾德申請了100多項專利,在中國國家專利局的同類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已經超過國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

隨著產品推向市場,愛博諾德的人工晶體漸漸得到醫生認可,逐漸取代進口產品成為「光明行」等援外醫療項目的主力。

2017年,協和醫院和雲南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專家組成的醫療隊,在寮國萬象的瑪霍索醫院為300名寮國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並全部使用了愛博諾德生產的「普諾明」非球面人工晶體。重見光明的寮國患者在揭開眼罩後,向醫生連連豎起大拇指。「作為中國醫生,我們在援外的同時,也希望推動中國產品走出去,這不僅代表著中國的醫療技術水平,也為中國醫生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陳有信教授說。

目前,愛博諾德已走進蘇丹、喀麥隆、葛摩、茅利塔尼亞、蒲隆地、納米比亞、幾內亞比索等20多個國家,數千名國外白內障患者的眼中植入了來自中國的人工晶體。「中國援外醫療隊離開後,許多接受援助國家的眼科同行還會通過我們聯繫製造人工晶體和手術耗材的中國企業,期望將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中國人工晶體大批量應用到本國的白內障手術治療中。」陳有信感受到,「一帶一路」對外醫療援助項目為當地居民造福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中國醫療技術的口碑。

京東物流:智能物流科技「飛」入東南亞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抹京東紅跨越縱橫交錯的田野河流,無人機從帕拉戈班讓縣雅格碑達村飛向了當地的努魯爾法拉赫萊爾斯小學,將背包、兒童書籍和足球成功運送到目的地。今年1月,在「千島之國」印尼,中國物流無人機在海外首次成功飛行。來自中國的智能物流科技,給這個擁有17000多座島嶼、飽受基礎設施匱乏制約的國度,帶來了顛覆想像的物流體驗。

已經數不清這是自己在異國他鄉度過的第多少個日夜。一年前,1992年出生的何葉杏加入京東物流國際事業部。大學報考志願時,他為了母親希望他「離家近一點」的願望報考了老家廣西的大學,如今,卻每隔兩周就要遠赴印尼、泰國,一年有一半以上時間奮戰在國外。

不過,這一切讓他充滿幹勁。2018年,京東物流開始在泰國、印尼深入布局,將最先進的智能倉儲系統和智能履約系統「搬到」國外,並進行本地化開發。

早上犯饞在電商網站買了箱零食,下午快遞小哥就送貨上門——國內消費者對快遞「當日達」早已習慣,但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消費者此前卻從未享受過。

剛到泰國時,以為用英語就能走遍天下的何葉杏發現,很多當地人只會用方言交流,何葉杏只好硬著頭皮,邊學習當地語言,邊比劃肢體語言,竟也慢慢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為了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他們一邊與當地物流公司合作,借用合作夥伴的「觸角」觸達消費者,同時也自己蹚路,租賃房屋,建立起京東物流的配送站點。半夜一兩點才休息,對何葉杏和同事們來說已成了家常便飯。

新科技唯有融入當地日常文化與習慣,才能真正發揮價值。在印尼,為了不影響當地人按時禮拜的習慣,何葉杏和同事們決定,京東物流將其國內配送服務的標杆服務「211限時達」調整為「210」——也就是當天上午10點前提交的現貨訂單,當天抵達;前一天晚上10點前提交的訂單,次日15點送達。

「簡直不可思議,早上下單下午就收貨,我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購物體驗!」去年下半年,京東的「210」服務在泰國上線後,何葉杏在泰國本土生活的同事作為消費者親自體驗了一把京東的物流服務,忍不住發出驚嘆。

此後,京東物流在國內重磅推出的分鐘級配送服務也在印尼上線,消費者下單後在一個小時甚至十分鐘就能收到自己購買的食品、飲料等包裹。物流無人機在印尼首飛成功後,除了幫助解決當地眾多島嶼之間的配送難題,還將圍繞海島運輸、救災勘測等發揮更多作用。

來自中國的智能物流也在當地大大小小的商家中大受歡迎。過去,在當地傳統物流體系下,商家接到訂單後,需要手動完成列印訂單、將訂單發給庫房、打包、電話約物流公司來提貨等一連串繁瑣的工作。而京東的智能物流體系引入當地後,聽到「叮咚」的新訂單通知,商家或店主就可以高枕無憂,由系統自動完成這一系列物流過程。如今,京東已在泰國落成東南亞地區最先進、最完整的智能倉儲物流中心,集成了包括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在內的一整套供應鏈服務體系。

「看到我們先進的物流科技讓越來越多的海外用戶享受到,辛苦也值了。」何葉杏感嘆。

目前,京東代表的中國智能物流科技已經在曼谷、雅加達、東京、阿姆斯特丹、聖彼得堡、漢堡、聖保羅等眾多城市落地,初步形成了30個物流樞紐聯動的全球布局。

啟迪控股: 「歐洲矽谷」迎北京夥伴

寓意吉祥的紅豆杉樹枝隨著頂梁緩緩升起,兩雙手共同擰緊最後一顆螺絲。2018年夏天,隨著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格雷格·溫特爵士和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攜手完成這一動作,英國劍橋啟迪科技園生命科技創新中心封頂,也意味著由中英合作共建、總投資達2億英鎊的劍橋啟迪科技園正式啟航。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是劍橋大學中規模最大、名聲最響亮的學院之一,33名諾貝爾獎得主在此誕生,依託其發展起來的劍橋科技園更是世界聞名,被譽為「歐洲矽谷」。與啟迪控股合建科技園,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成立四百多年以來,首次與其他機構合作建設科技園。

幾百年歷史的頂級名校與世界科技園先驅,為何牽手來自中國的後起之秀?

「劍橋大學是科技創新的發源地,但創新需要產業來賦予其商業價值,這就需要在產業和學術界之間搭建『橋梁』。」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格雷格·溫特爵士道出了這一合作的背後原因。

從曾經的科技園區行業「後輩」,成長為今天中國科技服務業的領頭羊,啟迪控股這個中國夥伴給英倫老牌科技園帶來了清新空氣。

「以鋰電池技術為例,三元鋰電池是目前新興的研發方向,但上一代電池企業出於技術或利益因素很可能不願接受新技術。啟迪控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左手投資新興科技,右手投資傳統產業,用資本將這兩者連接起來。」王濟武說。打造了世界上單體最大的大學科技園——清華科技園,啟迪控股已在多年探索中收穫技術成果產業化、創業孵化、投資併購、產業管理與海外創新園區建設等全鏈條科技服務經驗,在國內累計孵化5000多家公司,其中35家已經成功上市。

啟迪控股在全球搭建創新網絡的歷程,也曾頻頻遭遇坎坷。「二十年前去矽谷尋求合作時,別人總是抱著不屑和提防的目光。如今,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主動上門,邀請我們去幫他們建科技園。」王濟武回憶。

在中國煙臺,英國的海上可再生能源推進器項目已落地,從數千公裡外「海上來」的新能源技術轉化平臺將在山東建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對下一代顛覆性技術進行探索、測試和驗證,推動英方相關技術成果儘快實現產業化。

在北京,數千平方米的中英創新中心裡,數字信息、生命醫療、節能環保等「硬科技」領域創業的外國企業家將獲得「一站式」加速服務。

在義大利米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掛牌成立,眾多「中國科技+設計」作品登上全球設計舞臺,這裡還將打造中國駐歐洲的設計總部基地,讓更多更好的中國文化、藝術、原創設計「走出去」。

共建「一帶一路」的步步探索,讓啟迪控股所代表的中國力量在國際科技創新體系中逐漸被認可。2018年9月,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第35屆世界大會上,啟迪控股常務副總裁陳鴻波全票當選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副主席。「該組織30多年歷史上,中國人擔任副主席,還是第一次。」王濟武不無自豪地說。

今年夏天,由中英合作建設、劍橋科技園歷史上第一個生命科技綜合創新載體——生命創新科技中心很快就將投入使用,成為啟迪控股深度參與、推動英國科技成果轉化、創業企業孵化的重要載體。如今,啟迪控股所打造的全球創新網絡、科技產業集群、垂直孵化體系三大業務板塊,已覆蓋美、英、意、俄、澳等國約70個城市。其背後中國科技服務「軍團」的國際化探索,將向更寬廣的海岸駛去。

「洋創客」在北京

「中關村素有『中國矽谷』之稱,對外國人極為支持和開放。在這裡,我們能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不會感到被拋棄被放棄,這是我們選擇來中關村的重要原因。」春光明媚的4月初,演講臺上愛玲(Alina)的一番話,引得臺下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際夥伴們不約而同鼓起掌來。

這一天,是他們集體入駐「中關村國際青年創業平臺」的日子。

愛玲是個金髮碧眼的俄羅斯女孩,幾年前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她決定繼續留在北京,加入了壹萬(Ivan)創立的加速器TealDance,為來自俄羅斯的創新項目落地中國提供加速服務。給來自家鄉俄羅斯的項目做服務,愛玲和壹萬可不是孤身奮戰。

在愛玲和壹萬的名片上,公司地址一欄,赫然寫著「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創業大街6號樓全球創新社區」。

背靠創業大街全球創新社區和中關村國際青年創業平臺,愛玲可以專注於為他們引進的俄羅斯項目對接業務資源、提供更深入的加速服務。為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辦籤證、學中文、租房子……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創業者們都能找創業大街的「落地服務小組」幫忙解決,小組成員們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各種語種精通,溝通完全「零障礙」。

與愛玲團隊提供孵化的俄羅斯人工智慧項目同一天入駐創業大街的,還有西班牙人夢龍(Jorge Montoya)的項目。

在中國生活了7年,夢龍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夢龍團隊的5名創始成員分別來自中國、西班牙、芬蘭、美國、烏幹達5個國家。

幾年前,因為不想在跨國企業做「螺絲釘」,懷著創業夢的夢龍選擇離開微軟中國的工程師崗位,進入清華大學全球MBA項目就讀充電。在這裡,夢龍發現了創業商機。「在一次MBA課上,老師用中文講課,大部分留學生都聽不懂。當時我就想,現在有那麼多語音識別技術和翻譯技術,我能不能設計出一個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夢龍由此開發出了一個人工智慧翻譯軟體,突破了包含辨識詞彙、口音、習慣用法等關鍵點。

白手起家的夢龍團隊,在初期面臨尋找辦公場地的難題。啟迪之星孵化器慷慨地提供了一年的免費註冊地址,清華大學x-lab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也為其提供了一年的免費工位。

斯洛伐克的託馬斯·布切克,也在為祖國的創業團隊對接中關村創業資源。「中關村創業資源豐富,前沿科技在這裡有機會快速投入市場。」託馬斯說。

來自俄羅斯的愛滋病創新藥項目Viriom,也把落地中國的第一站選在了中關村。

愛冒險的巴基斯坦工程師納伊姆,在美國、巴基斯坦尋覓數月後,進入了創業大街的一家瑞士智能製造公司。「三五年後,等我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希望能在推動中巴科技人才、創業項目的交流上多做點事!」

據統計,中關村已擁有1萬多名外籍人才和4萬多名海歸人才,聚集了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約300家。在一系列出入境與居住政策和創業投融資政策鼓勵下,中關村成為了「洋創客」們來華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

相關焦點

  • 張曉東:中關村要做「一帶一路」合作的排頭兵
    在高端對話環節,《「一帶一路」上的中關村》編委會副主任,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理事長張曉東就「傳承與創新——從歷史看未來」這一主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中關村」這三個字可以理解為中國的創新科技,所以我們要把中國創新科技企業在海外的一些案例、一些不為人知的經歷,收集起來,然後把它展示給國內外的大眾。所以這本書最終成稿有6種語言,中、俄、英、阿、西、法6種語言面向世界發行的。這是中國第一本中國創新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上的案例故事。所以新華社也把它列為了當年的重點項目。我想「一帶一路」很多人還不是特別了解。
  • 特稿:中關村「一帶一路」「播綠」記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特稿:中關村「一帶一路」「播綠」記  新華社記者閆潔  「高科技企業雲集的中關村很快要辦一場全球葡萄酒博覽會,想不到吧?」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奮鬥了20多年的原海澱園管委會對外合作處處長張秀英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分享了這個讓大家略為吃驚的消息。  「其實,全球老百姓都追求綠色健康有品質的生活,高科技放在這裡並不跑題,」她自問自答地解惑道,「科技改變生活。我想,這是中關村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可以去做的事。」  老張一席話,說到了不少中關村綠色科技企業的心坎裡。
  • 一帶一路創新發展集團成立 企業攜手"走出去"
    18日,2017年中國平潭 企業家科學家創新論壇(以下簡稱「平潭創新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論壇上,一帶一路創新(福建)發展集團(以下簡稱「『一帶一路』集團」)的揭幕成為亮點之一。
  • 「一帶一路」與全球法律地圖繪製
    「一帶一路」與全球法律地圖繪製 2016年09月30日 09: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魯楠 字號 關鍵詞:法律地圖;法律體系;民族國家;世界法律
  • ...視野助推中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訪神州高鐵董事長王志全
    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 專訪:創新與全球視野助推中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訪神州高鐵董事長王志全  新華社記者劉軼芳 李潔  「中關村的企業,從創立那天開始就有創新意識,創新已經融入中關村人的血液裡!」在位於北京西直門的總部大樓辦公室裡,神州高鐵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全十分肯定。
  • 新日電動車「一帶一路」走好科技創新路
    今年9月,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於印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的通知。作為國家級頂層戰略,一帶一路沿用古代絲綢之路的名稱,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
  • 2019"創響中國"北京海澱站啟動 中關村科學城雙創"大地圖"發布
    &nbsp&nbsp&nbsp&nbsp中關村科學城雙創大數據地圖發布&nbsp&nbsp&nbsp&nbsp值得關注的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正式推出「中關村科學城雙創大數據地圖」。
  • 百度地圖全面升級,發布「一帶一路」智慧旅遊地圖
    百度地圖全面升級,發布「一帶一路」智慧旅遊地圖 回顧了百度地圖12年的成長曆程,並規劃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也宣布了百度地圖與西安市旅遊局達成戰略合作。
  • 中國製造人工晶體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送去光明
    我國的慈善項目「健康快車」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開始走出國門,向沿線國家當地百姓提供慈善醫療,斯裡蘭卡成為該項目的首個海外試點。張順華介紹說,這次光明援助行動中最特別的是,全部使用了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高端人工晶體。而在此之前,我國在援外手術中多使用歐美等國生產的人工晶體。「在國外做手術和在國內不一樣。
  • 中關村自主創新路線圖——中關村自主創新之一(下)
    「行業應用」、「新興市場需求」拉動集成創新   中關村企業集成創新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國內高速發展的行業應用需求和大量的新興市場需求。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的所有主要領域,園區企業擁有自主的、完整的技術體系和整體解決方案,在國家系列金字工程、電子政務、金融、電信、大型企業以及農村信息化建設中佔有核心地位。在先進位造、自動控制、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中關村也擁有大量優勢企業。
  • 廣東東莞企業力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為拓展東歐及中亞市場,拓寬東莞外經貿特別是農副產品國際貿易渠道,推動本地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近日,東莞市供應鏈創新暨「一帶一路」商貿推介會在東莞舉行。   為有效合作創造條件   作為中國製造名城、開放型經濟大市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
  • 鑄就「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的閃亮名片
    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科技部主辦的各類培訓班重點更加聚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培訓班在開展科技人文交流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每期招收發展中國家科技政策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約20人,實實在在地見證和促進了「民心相通」。
  • 中國「透視眼」——中國科技閃亮「一帶一路」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理事長張曉東說,中國造的「透視眼」早已成為世界重大活動及重要場所必備「神器」,從杭州G20峰會到裡約奧運會,從米蘭世博會到索契冬奧會,都可以看到中國「透視眼」的身影。
  • 中關村創新三部曲
    中關村作為新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搖籃,因國家使命而生,隨國家發展而變,始終以無私奉獻、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引領著中國科技發展的軌跡。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關村與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息息相關,與民族精神、國家命運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70年披荊斬棘,中關村譜寫了舉世矚目的科技創新三部曲。
  • 「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出去論壇在廈門舉行
    「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出去論壇在廈門舉行  「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出去論壇於9月9日在廈門舉行。本次論壇是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國際投資論壇的專題分論壇,該論壇包括「一帶一路」投資新版圖和「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防控兩個分論壇。政府領導、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齊聚一堂,就「『一帶一路』與中國企業走出去」話題作交流,共同為中國企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智慧。
  • 中國科學院成立「一帶一路」產業聯盟[圖]_一帶一路·共建繁榮...
    他強調,聯盟的成立不僅是落實中科院科技「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質性措施,也是實現中科院科技走出去戰略、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生重大需求、提升中科院在該地區科技影響力的重要組織保障。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經管委主任鄧麥村期望東方科儀控股加速創新轉型,推進各業務板塊協調發展,形成合力,做強、做優、做大,實現可持續發展,帶頭完成院經管委對企業的「雙十」增長要求。同時,期望東方科儀控股要自覺在企業中加強黨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切實發揮「四會一層」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股東創造更好的回報。
  • 中國(泉州)創新工匠暨「一帶一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晉江召開
    產教融合、產學研項目合作籤約  本次高峰論壇以「新時代、新工業、新發展」為主題,會上表彰了中國創新工匠「全國優秀企業」、「全國示範企業」、「海絲一帶一路優秀企業」、創新工匠「中國建陽建盞榜樣人物、榜樣品牌」以及中國工業影響力70企業、70品牌、70人物,並舉行了「海絲一帶一路產業發展促進聯盟」啟動儀式,進行了產教融合、產學研項目合作籤約。
  • ...開拓「一帶一路」新前景——解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4年前,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人們這段「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繁榮記憶重新開始復興。  從歷史邁向未來。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傳承歷史精神,總結四載經驗,展望未來發展,創造性地繪製了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畫卷,意義重大,催人奮進。
  • 地方丨「四路協同」「五區聯動」,河南發文共建「一帶一路」
    《意見》指出,抓住「開放通道」這個支撐點,加快建設多式聯運集疏中心,開展多式聯運創新監管試點,建設全省統一的多式聯運運營服務平臺;推動通關與物流「並聯」作業,推行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實施無紙化審批、聯網核放等便利通關措施,大幅壓縮通關流程和辦理時限;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機構與河南深度合作、結果互認。
  • 企業如何推動「一帶一路」跨文化交流
    文/戴有山2015年是「一帶一路」戰略從倡議轉變為實際行動的元年。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真正產生實效離不開沿線國家通過共商、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各自戰略的相互對接。在此背景下,企業與組織的活動將最為頻繁和活躍,企業應適應文化交流格局的轉變趨勢,在國際合作和交往中積極承擔其必要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