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春,是一場開到荼蘼的花事

2021-01-10 水月嵐曦880125

一股朗潤之氣在亂山間氤氳開來,水孕育著自然的韻味,草木開始蔥蘢,山氣漸次由淺入深,這是故鄉的春。

回憶的春天,如一幅點彩的油畫般奼紫嫣紅。

古老的村莊點綴在如畫的山水間,炊煙嫋嫋,枝頭春意熱鬧登場。

驚蟄一過,萬物轉醒,村裡的人也都走出房門,脫去棉襖。男人們去田裡耕田犁地,婦人們則在春水裡洗衣洗菜,或採桑養蠶。孩子們又背上書包,走過田埂,村裡的小學裡充滿讀書聲和喧鬧聲。白日裡院門輕掩,大黃狗在門口悠閒地曬著太陽。村子裡忙碌的歲月閒靜明媚,人心也是平和而簡潔的,各自在安穩現實裡相守,忘卻遠方的繁華。

在南方,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會種水稻。穀雨前後,父親便開始打理稻田,將田埂夯實,再犁一遍田地,除去周圍雜草,直到水田平整無垠,在水光下,可以照見影子。母親會去漫山遍野割回漚肥和殺菌的青草,我也會拎著小小的竹籃,採五顏六色的花瓣,回家後和母親的青草一起灑進稻田,天光雲影間,仿佛整個春天都盛開在水面上。

田埂邊的野花一簇簇地開放,白色、鵝黃色、淺紫色、紅色……稻田裡塑料薄膜下的秧苗也長成了,農人挽起褲腳,準備下田插秧。

插秧是需要技巧的,初學者往往前腳走,後面的秧苗便浮在了水面上。熟練的莊稼人一手握著秧苗,一手插秧,動作敏捷有序,一排排秧苗脈絡分明,這些嚴謹的工序,好像是農人與生俱來的天分。他們付出勞動和汗水,在天公的配合下,換來年年的好收成。

鄉村的日子,清淡如水,在稻子生長的過程裡,水面悄然長滿了浮萍,微風過處,瀰瀰淺浪。稻田邊的一樹梨花迎風而開,白色的花瓣落在青翠的水面,仿一件綴滿珍珠的綠紗。母親買回十隻小鴨子,那長著鵝黃色絨毛的小小生物軟萌可愛,略帶驚慌「嘰嘰喳喳」地叫著,我每天樂此不疲地去打撈浮萍回家給他們做食物。

一場春雨無聲而至,蒼翠的竹林深處溼潤芬芳的泥土裡,僅一夜之間,竹筍小小的尖尖小角便破土而出。春筍大概是大自然對人類最好的饋贈,挖筍,既是對美食的探尋,亦是一種風尚。大人小孩荷鋤提籃,踏過綠水,蜂蝶相伴,在竹葉的簌簌聲裡,走進那片翠綠。

春風至,老饕們亦是聞風而動,清炒、紅燜,亦或是燉湯,無論哪種做法,都能鮮得讓人掉了舌頭。一家人圍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旁,桌上的砂鍋裡是母親用自家的鹹肉做的醃篤鮮。屋後幾樹桃花開得嫵媚而動人,近處的稻田聚散無序,遠處的青山盡染新綠,一場過春風十裡的浩蕩春事如期上演,小小的村莊也有其繁華。

母親這一生,最為鍾愛的便是她的菜園,從春到冬,從晨起到日暮,似乎總能在那裡看到她的身影。齊整的竹籬笆圍在菜地周圍,不遠處有小小的池塘,栽種了荷花,也生了浮萍。

剛過初春,母親就在菜地忙開了,將地裡經冬的大葉青菜和蘿蔔收回家,做成榨菜和蘿蔔乾。再將得仔細翻過一遍,種下應季的蔬菜,長豆角、四季豆、黃瓜青、絲瓜等。尋常的蔬菜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生根發芽,很快便有各色的花裝點菜園。小小的菜園裡,有百十種蔬菜。有些是自家培育的秧苗,有些則是從集市上買回的種子。

故鄉的春,是一場場開到荼蘼的花事。無論是庭院中精心侍弄的海棠,還是田埂邊的野花,都從不扭捏,如期開放。

而春季裡的野菜和鮮花,也會給農人的餐桌增添新鮮。

村口的小溪旁有兩排高高的洋槐樹,每年三月,一簇簇白色的花朵便開在綠葉間。若不是淡淡的香氣,幾乎很少有人能注意到那些白色的小花。每當此時,母親便會背上小背簍去採槐花,回家後烹製各色的美食:加上麵粉做槐花麥飯,和餡做餃子、做餡餅,做槐花烘雞蛋,口感清新中又添了幾分風雅。

後來讀到《離騷》中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便總能想起那些日子。

故鄉坐落在嘉陵江畔,江水的作用下,這裡形成了一片上千畝的衝積平原。每年春天,這裡都會變成一片油菜花海。陽光下,江水碧藍如玉帶環繞,金燦燦的油菜花開得無遮無掩,野蜂蝴蝶結伴而至。再走得近一些,你會聽到孩子的歡笑。於我的童年來說,這裡是最好的樂園。在油菜地裡歡快地追逐、嘻鬧、捉迷藏,任黃色的花粉落在發間、臉上、衣服上。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走那片水鄉,步入城市。留在故鄉的人越來越少,曾經辛苦開墾的莊稼地漸漸荒蕪,倒是給了繽紛野花更大的舞臺。而家家都修起了樓房,帶了漂亮的庭院,亦開始在自家小院裡打造小花園,種上玫瑰、海棠、梅花等各色需要仔細照顧的花草。

母親仍然精心照顧著她的菜地,也在屋前弄了小小的花園,每次在電話裡,她總是絮絮叨叨地跟我說什麼花又開了,或是讓我給她買什麼花苗,好像通過這種方式,我也親歷了故鄉的春。

《詩經.小雅》有云:「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採蘩祁祁。」

回憶是一種美,在特定的場景裡,一束追光緩緩照進舊日的時江,在過往的風景中看到曾經的自己。春色撩人,萬物爭奇,在故鄉的花又開好時,我卻沒再去赴那場春風的約。

故鄉的人事有變遷,草木亦幾經輪迴,而故鄉的春天卻從未改變,一場場開到荼蘼的花事每年如約而至

相關焦點

  • 「開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身份卻未了
    現在,再來探索一下荼蘼花之謎。   很多人第一次與荼蘼相遇,是在《紅樓夢》。《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寫寶玉與群芳開夜宴,搖骰子抽花名籤喝酒玩耍。結果麝月掣出一根上面畫著荼蘼花的籤子,題著「韶華勝極」四字,下面又寫著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不解其意,問怎麼講,「寶玉愁眉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
  • 春天裡最令人悲傷的一種花:開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花開它是開在暮春時節的荼蘼。「開到荼蘼花事了」,是麝月抽到的荼蘼花籤的題語,本意為荼蘼花開後,春便走到終點。但在《紅樓夢》中,麝月抽到的此籤,其實是對人物以及大觀園命運的一種暗示。原詩裡,詩人將春天不同花時的花期挨著寫了一遍,寫出自然事物的更替,表達對年華的留戀。《春暮遊小園》宋·王淇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 穀雨:開到荼蘼花事了
    南方漸漸進入雨季,落花、流水時節,有人為春之將逝而感傷,但落絮依酒、飛花入衣,似乎是很具有俠士風格的一種意境。「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所以人們對於此時的雨水格外珍視。「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 在人們眼裡,穀雨的雨固然珍貴,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它是一種預兆:有雨,之後的雨水也豐沛;無雨,之後的雨水也匱乏。穀雨物語是: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 「詩詞鑑賞」開到荼靡花事了,古詩詞裡的荼蘼花!
    開到荼靡花事了!荼蘼,又名酴醾、懸鉤子薔薇,背面被柔毛,託葉與葉柄貼生,全緣。傘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荼蘼是春季最後盛放的花,當它開放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天的開始 《紅樓夢》中有語: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過後,春天便不再了。
  • 有夢花居——開到荼蘼花事了
    初識它,是宋朝一位叫王琪的詩人,他在《春暮遊小園》中寫道,「開到荼蘼花事了」,當時心裡只覺得這句詩美到不行,口中念念有詞,自有一種韻律感。後來,發現《紅樓夢》裡曹雪芹也有用到,原句是:開到荼靡花事了。在《紅樓夢》中是女僕麝月抽到的花籤。
  •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荼蘼究竟是啥?宋代後面目成謎
    荼蘼,令人有傷春之感名花榜上,有兩種花最為神秘,一種是瓊花,另一種是荼蘼。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宋代突然聲名鵲起,其風頭之盛甚至蓋過牡丹和蘭花。但在元明以後,又突然從名花的行列中淡出,且漸行漸遠,以至於其真面目也變得模糊不清,至今人們對它們的真實身份仍爭論不休。此前,本專欄已梳理過瓊花撲朔迷離的歷史。
  • 王淇名句「開到荼靡花事了」,你知道「荼蘼」什麼意思嗎?
    比如,近幾年,有一個舊詞就成為了熱詞,這個詞叫「荼蘼」。比如有一部電視劇就叫《荼蘼》,還有王菲的一首歌,叫《開到荼蘼》。「荼蘼」一詞在宋代就是一個熱詞,它本是一種花的名稱。名花榜上,有兩種花最為神秘,一種是瓊花,另一種是荼蘼。荼蘼在宋代輝煌一時,位居花中「一品」。其風頭之盛甚至蓋過牡丹和蘭花。宋以後,又突然沉寂下來。
  • 你說「開到荼蘼花事了」,我說「獨自綻放的美麗無人能及」
    )05:18來自嗚莎花園靜靜的物種日誌第10篇 原創荼蘼(tú mí)薔薇科植物花大朵千瓣 色白且香春末夏初時開 世人賦予末路之美初聞荼蘼王菲的一首《開到荼蘼》,讓荼蘼這種潔白柔軟又略顯神秘花朵乍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 開到荼蘼花了事,塵煙過,知多少?荼蘼花開思君不止
    「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卻心有餘悸。」這是王菲演唱的《開到荼蘼》裡的歌詞,也是王菲第一次用破音技巧,唱出了一種對愛情的恐懼心態。圖片來源網絡荼蘼花開,末路之美。塵煙過,知多少?荼蘼花是春天開的最後一種花,它開了,也意味著春天結束了,所以才有「荼蘼花開,三春過後諸芳盡」的說法。
  • 《紅樓夢》中「開到荼蘼花事了」竟脫胎於此詩!
    01一「開到荼蘼花事了」這句,我想很多人都是通過《紅樓夢》知道的,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曹雪芹的原創。其實不然,這句話實是出自南宋詩人王淇之手。開到荼蘼花事了。王詩如下: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 當花遇上古詩詞|願荼蘼不再悲傷,我與你相約下一場繁華
    待到整個春天轟轟烈烈的花事結束,荼蘼也應約綻放。最早聽說荼蘼,是在香港作家亦舒的一本書《開到荼蘼》裡,書的結尾,亦舒說:「開到荼蘼花事了,可恨文思似荼蘼」當時只覺"荼蘼"二字極美,音律也美,卻又是那麼悲傷。
  • 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唯美宋詩堪為絕唱:開到荼蘼花事了,令人心醉
    這首詩堪稱《千家詩》中最唯美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開到荼蘼花事了」是很多人熟知的一首名句,真是美得令人心醉,也讓人心中百味雜陳。全詩如下: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該詩最出色之處,最點睛之處是第三句「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青春便逝去了,女子也不能繼續美麗了。這一句初看平平淡淡,似乎沒有什麼新奇精巧之處。但細品之下,你就會感到一種無可奈何的莫名悲傷,綿綿不絕,難以訴說。
  • 紅樓夢:「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到荼蘼花籤有什麼寓意?
    「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在第62回抽到了最不吉利的「荼蘼花籤」,至此《紅樓夢》風格急轉直下,大觀園也迎來了致命轉折。隨著賈母查賭,王夫人抄檢大觀園,薛寶釵搬走,迎春出嫁……最終一敗塗地。麝月成了大觀園群芳的「關門人」。這就是麝月的最大意義。
  • 陸小曼:開到荼蘼花事了
    我想應該去讀一讀這本《開到荼蘼花事了》。這本書的出現,可能更多的是對陸小曼的好奇,為什麼這樣一個有才情的女子,做事風格會這麼的令人不討喜?就是因為在與王庚婚姻存續期間而和徐志摩糾纏不清嗎?或許,這本書就能讓我們找到想要的答案。
  • 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有何韻味,為何寶玉不幫麝月解說這支籤呢?
    荼蘼花又稱酴醿,現常寫作荼縻、荼蘼,古人也叫做佛見笑、百宜枝、獨步春、瓊綬帶、白蔓君、雪梅墩等。一般在春季結束時開放,無比奢華豔麗。屬薔薇科,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攀緣莖,,莖綠色,莖上有鉤狀的刺,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上面有多數側脈,致成皺紋。
  • 世界上最美的花語,荼蘼、虞美人、合歡、彼岸花……美到令人窒息
    【荼蘼】誰還記得紅樓中的麝月,誰還記得那一場群芳夜宴,誰還記得那一張花籤?荼蘼,荼蘼,韶華勝極。然後群芳就註定了,從此刻開始一一零落。春多好,無限嬌。可荼蘼偏偏選在最寂寞的時候開放。極盡熱情、極盡豔麗,用最後一絲溫度作結一場明春。春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窮途開到陌路,從此塵埃落定。
  • 《紅樓夢》群芳譜——清靜自守的麝月——開到荼蘼花事了
    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眾人搶紅掣籤,麝月掣了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和一句詩:開到荼蘼花事了。意為春光將逝。賈寶玉以為這意思不好,還故意不肯給麝月解釋。他又怎麼想得到,這籤的意義卻不是他猜的意思。麝月卻是怡紅院裡所有女孩兒中,最終陪伴賈寶玉的唯一一人。
  • 開到荼蘼 | 水墨中的野獸 - 彭康隆
    迷幻|Trance「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據說荼蘼是花季最後盛放之花,凋謝以後人間便再無芬芳。餘下的,或許只有血蕈、器官、爬蟲、地獄、天地玄黃、墜落聖杯、外星胚胎、娑婆苦難。又或許是塵煙過後的末路之美?
  • 華語音樂的巔峰,王菲用擴音喇叭唱的《開到荼蘼》賞析by陳麗娜
    他原來的名字已經湮沒不聞,他以「林夕」行世,便是一場夢的開始。在香港,他是一代詞宗,亦是無數人的伯樂。他作詞三十年,從張國榮到陳奕迅,從王菲到楊千嬅,從黃耀明到古巨基,林夕把他最好的作品都給了這些人。那些被認為是最具王菲特色的歌曲,幾乎都出自於林夕之手。在王菲最優秀的幾張專輯裡,皆被打上了林夕鮮明的烙印。林夕曾講,王菲是他賦予的魂魄。
  • 「荼蘼」本為「末日之花」卻是眾多詩人描摹的對象,今天成為熱詞
    比如,近幾年,有一個舊詞就成為了熱詞,這個詞叫「荼蘼」。如果你關心娛樂的話,應該知道有一部電視劇就叫《荼蘼》,還有王菲的一首歌,叫《開到荼蘼》。荼蘼在宋代輝煌一時,位居花中「一品」。其風頭之盛甚至蓋過牡丹和蘭花。宋以後,又突然沉寂下來。它最早在王淇的《春暮遊小園》一詩中出現。春暮遊小園王淇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