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九九重陽節,正在消失的3種民間習俗,你還記得哪一種?

2020-12-06 餘一鬥

九九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清楚,早在上古時期,就有先民崇拜自然天象。重陽節就是從祭祀開始的,等到了唐宋時期,重陽節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除了祭祖以外還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的習俗。到了現代以後,重陽節又增加了敬老愛老的內容,讓整個傳統節日的內涵再一次得到升華。因為自2012年以後,國家就已經明確規定,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老年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在廣大農村裡面,現在並不常見的幾種重陽節習俗,或許你都沒有見過

第一種,佩戴茱萸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相信這首詩很多人都會背,這是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思念親人的詩作,而在這個詩作中提到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民間習俗。那就是在9月9日重陽節這一天佩戴茱萸,以此寄託思念。茱萸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有一定的殺蟲消毒的作用,可以說算得上是一味中藥材。但是古人更是把它作為祭祀佩戴闢邪之物,所以形成了一種茱萸風俗。最早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每逢九月初九,頭插茱萸,飲菊花酒,出遊歡宴,後來就演變成了古代重陽節最重要的一種習俗和行為方式。但是到了今天,現在雖然還有不少人有登高出遊的習慣,但是很少有人在佩戴茱萸了,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第二種,農村曬秋

每年重陽節都在霜降節氣前後,此時天高氣爽,萬裡無雲陣勢,秋天農作物收穫之後,擺在自家窗臺屋頂陽臺晾曬的好時間。所以過去農村經常會在重陽節時曬秋。這種民俗現象並不是在中國所有地方都有,因為每個地方的特色不一樣,一般是在地形比較複雜,山地較多,平地較少的山地農村裡面才會出現,尤其是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山村生活的村民。現在由於大量的山區農民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在家裡種地,所以農村成規模的曬秋活動,其實已經很少見了。而且由於這種比較典型的曬球現象比較特殊,所以目前已經成為一種旅遊體驗的生活方式,大多數人可能只在網絡上的圖片中看見過曬秋的場景,想要去親身體驗變得非常困難。也許以後農村人越來越少,可能這種曬秋現象就會消失了。

第三種,重陽祭祖

雖然我們知道,在九九重陽節中,最古老的習俗就是祭祀祖先。而且重陽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其他三種分別是清明節、春節和七月半鬼節。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祭祖主要是春節和清明節乃至七月半鬼節,在重陽節祭祀祖先的習俗已經非常少見。過去農民在重陽節的時候,既是天地祭祀祖先,一方面是因為秋收已經完成,要向上天報告今年的收成情況,感恩老天爺的恩賜,同時要告慰先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但是現代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祭祀先祖的一種文化習俗,雖然沒有消失,但是已經從現實中走向了記憶裡。畢竟重陽節如果不趕上周末的話,因為不放假,所以也沒有辦法去祭祀先祖。

當然了,除了上面三種習俗之外,還有一些習俗也逐漸的消失,比如說登高望遠或者是秋季賞菊飲菊花酒,這些習俗在某些地方還很流傳,但在有一些地方也逐漸的淡泊。這也體現了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當然現在的九九重陽節又賦予了新的內涵,因為已經加入了久久敬老的含義,提醒我們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對老人的尊重敬重,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是最重要的事情。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以上九九重陽節中三個非常傳統的民間習俗,你現在還有參與還有精力嗎?或者說你還記得嗎?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想法,感謝。

相關焦點

  • 當今九九重陽節,正在消失的3種民間習俗,你還記得哪一種?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在廣大農村裡面,現在並不常見的幾種重陽節習俗,或許你都沒有見過。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思念親人的詩作,而在這個詩作中提到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民間習俗。那就是在9月9日重陽節這一天佩戴茱萸,以此寄託思念。茱萸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有一定的殺蟲消毒的作用,可以說算得上是一味中藥材。但是古人更是把它作為祭祀佩戴闢邪之物,所以形成了一種茱萸風俗。最早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每逢九月初九,頭插茱萸,飲菊花酒,出遊歡宴,後來就演變成了古代重陽節最重要的一種習俗和行為方式。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不說現今孝敬老人會有敬老愛老活動,我們就說從古至今傳下來的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想知道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就別錯過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哦。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 4種即將消失的零食,你還記得幾種?最後一種才2毛錢一根!
    4種即將消失的零食,你還記得幾種?最後一種才2毛錢一根!猴王丹,這個有多少小夥伴吃過呢。4種即將消失的零食,你還記得幾種?無花果,細細長長的無花果絲,酸酸甜甜的,小時候超喜歡吃,吃完嘴邊都變白白的。4種即將消失的零食,你還記得幾種?
  • 祭祖、插柳、鬥雞蛋、蕩鞦韆……這些清明節習俗你還記得嗎?
    在濰坊,清明習俗有哪些?讓小編帶你一起漲姿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寫了清明節人們悼念逝去親人哀傷的氛圍。不過,在古人眼中,清明節並不完全被哀思佔據,這從傳承下來的諸多清明習俗中就能看出來。在濰坊地區,有哪些清明習俗,其背後又有什麼含義?這些習俗是否依舊被人們傳承?4月3日,記者就濰坊的清明習俗進行盤點,並傾聽市民和專家的聲音。
  • 5種即將消失的農村傳統文化,已有數千年歷史,你還記得嗎?
    華夏5000年的文明歷史中,古代先民們創造了豐富和珍貴的民間傳統文化遺產,它們曾經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些文化遺產僅有少數仍在農村傳承,大多數已經瀕臨失傳。今天跟大家分享這5種民間傳統風俗和文化遺產。
  • 正月初一,正在消失的民俗,可是有一樣民俗卻以更新的形式存在
    不過環顧歷史,大家卻發現很多不同的民俗正在這一天慢慢消失。你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這是因為「洗頭」、「洗衣」都涉及到「水」,而水在民間被認為和「財氣」相關,若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洗頭,洗衣服的話,就會把這一年的財運給洗走了。所以人們通常都會在大年三十的當天去洗澡,把一年的汙穢祛除,乾乾淨淨的迎接新年的來臨。這種對於新年的美好願望是非常真誠的,但是放在當今的社會當中,若是大家在大年初一的當天,真的有洗衣服或者是洗頭的需求的話,也會打破以往的習俗傳統,也沒人會過多的說什麼。
  • 2017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17年九九重陽節是哪天
    看名字就知道,九九重陽節的農曆日期是在九月初九這天,但是陽曆每年都有所不同,那麼,17年九九重陽節是哪天?由小編來告訴你今年重陽節的具體日期。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逐漸消失」的3種小吃,你吃過其中一種,就會被羨慕糖人丁丁糖
    「逐漸消失」的3種小吃,你吃過其中一種,就會被羨慕糖人丁丁糖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小吃文化也博大精深,中國的小吃數不勝數,隨著歷史的發展,一些小吃的手藝沒有被傳承下來,它們正在逐漸的消失,對於這三種小吃,你吃過其中的一種,都會被好多人羨慕。
  • 九九重陽節是不是老人節?重陽節為什麼忌婚嫁?
    日曆上顯示馬上就是九九重陽節了,九九重陽節是不是老人節呢?重陽節為什麼忌婚嫁?重陽節是給死人過的嗎?九九重陽節是不是老人節重陽節是老人節。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九」是數字的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因此,重陽節寄託了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在1989年時被確立為「敬老節」,意在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有敬老感恩、飲宴祈壽的習俗。重陽節為什麼忌婚嫁傳統觀念。
  • 這些正在消失的南京記憶 你還記得多少?
    關於老南京的一切,正在慢慢消失消失,你是否也和我一樣,經常路過街邊攤,突然就很想念那些我們兒時每天吃的那些零食? 無論是買書、唱K、溜冰、淘玩意兒甚至配眼鏡,你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你的一席之地。
  • 端午最有意思的習俗已消失多年,你還記得嗎
    小夥伴們,你還記得端午有哪些習俗嗎。吃粽子眾所周知,端午節是一定要吃粽子的。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點雄黃酒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的來歷和傳統風俗你了解嗎?
    我們都在說九九重陽節,也知道重陽節在九月初九,不過除此之外,重陽節的來歷和傳統風俗你了解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呂氏春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等等活動。第二種說法是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到唐代則正式定為節日,後來慢慢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的重陽節。
  • 九九重陽節的習俗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
  • 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重陽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在唐朝時期,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在這一天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共同慶祝重陽節。下面這六種重陽節的習俗,看看你知道多少?一,插茱萸。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
  • 中秋丨拜月光、吃芋頭、玩燈籠...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幾個?番禺...
    隨著時代變遷,不少民間習俗逐漸變化甚至消失,但在廣州一些地方,市民仍堅守著燒番塔等獨特民俗,而專家則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番禺僅剩3個村中秋節燒番塔番禺區南村鎮樟邊村至今保留著一種中秋習俗——燒番塔。堆番塔、燒番塔是珠三角地區的一種民間風俗,一年中只在中秋節燒,番塔的火苗燒得越高越亮越壯觀,寓意豐收興旺。
  • 小滿節氣的民間習俗
    文/古往今來今年5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8個節氣小滿,當今信息化時代,好多經營商利用5、20這個「好聽」的數字,開展促銷活動,搞得像雙11、雙12一樣,無可非厚,這是當今商業生意需要。其實小滿節氣在農業領域十分重要,所以延續的民間習俗也不少,今天我們來收集匯總一下。1、吃「捻捻轉兒」。是小滿節氣人們製作的一種食物,與「年年賺」諧音,表示吉祥,這種食物是在小滿前後,將籽粒飽滿的略帶柔軟的大麥穗選割回來,經過處理加工形成的一種食物,根據各人喜好再加些相應輔料,這種習俗就不能排除「等不及」原因,以解「青黃不接」燃眉之急。
  • 快要消失的農村3個習俗,第二個是單身男女的福音
    鄉村民俗包括幾個方面:年俗、節令風俗、食俗、居家、服飾、出行、農事(春種秋收冬藏)、人情、婚喪嫁娶、禁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快要消失的農村3個習俗。1長命鎖長命鎖也稱「寄名鎖」。中國育兒習俗。流行全國各地區。
  • 雨水節氣:四大傳統民間習俗,你還記得啥?
    雨水節氣雖然不像冬至、清明那般隆重盛大,但是民間仍舊有雨水節氣習俗之說,那麼雨水節氣都有哪些習俗呢?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
  • 有種人,正在從你的朋友圈消失
    有種人,正在從你的朋友圈消失。01越成熟的人,越少曬生活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在生活中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生活重心。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都有自己的圈子,而在朋友圈中是完全不會展示自己的動態的。真正有實力的人,是在心裡進行自我認可,無論你朋友圈曬的再火熱,對於真正有實力的人來說,也是不屑於比較的。記得有一次,和老總去出差的時候,我在旁邊無聊地刷朋友圈,老總卻在一旁靜靜的拿了一本書在看。我問他,為什麼不喜歡發朋友圈?
  • 還記得嗎?膠東過年傳統習俗,接年與送年!
    記得家母在世時為了督促兒孫們嚴格遵循古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哪有接年不送年的,難道一年都要讓祖宗在家中過?!」老家嶗山農村的送年最初期應該是在年初二的子夜時分的,當日依舊是要包餃子,但是不是除夕夜吃的肉餡的,而是素餡的餃子。據姥姥和母親的說法,這天吃了素餡的餃子,表示接下來一年會「素素淨淨,平平安安」的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