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結局,宋江在水滸傳中被毒死,在蕩寇志中被凌遲

2020-12-13 宇宇看水滸

文/主任

水滸故事其實不僅僅只有水滸傳一個版本。

日常我們看到的就是施耐庵先生所著的《水滸傳》,除了這個版本之外,其實還有幾部名著,一部叫《蕩寇志》,作者是俞萬春,這個作者十分仇視宋江所領導的梁山起義軍,所以其內容故事就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尤其是針對宋江,更是如此。

除了這兩部著作之外,還有一部作品叫《殘水滸》,另一部叫《後水滸傳》,其實都是以梁山108將展開的故事。

在這些作品中,看起來主角角色都差不多,有些僅僅是變了個名字,或者情節略有不同,但是這些作品中的梁山108將的結局卻完全不一樣,今天我們梳理一下主要幾個梁山好漢的結局,到底在這些作品中,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

首先看宋江。作為梁山老大,宋江在水滸傳中是絕對主角,也是核心主線人物,他帶領梁山軍招安之後,幫助朝廷打敗了方臘,然後宋江進京接受了封賞,宋江被加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實現了他的夢想和抱負,而事實上宋江也確實是一個好官,施政得到了老百姓肯定,但是朝廷高俅、童貫和蔡京等人卻不想放過他,御賜一杯毒酒,直接毒殺了宋江。

蕩寇志中,宋江死得就沒有水滸傳那麼輕鬆了,由於這部作品的作者本身就十分痛恨宋江,所以對於宋江的結局,他也寫得十分狠心。宋江在逃走的路上,被人抓住,後來被押赴京城,結果被凌遲處死。

而在殘水滸中,宋江是被張叔夜抓住,後來打入大牢後被殺。

再看吳用,在水滸傳中,吳用是在得知宋江被毒死後,然後悲切地趕到宋江墓地,恰好遇到花榮,然後兩人組團上吊,自殺在宋江墓地。

而在蕩寇志中,吳用結局也很糟糕,和宋江一樣,他是和戴宗在逃跑過程中,被康捷擒獲後,結果被押赴京城,也是被凌遲處死。但是在殘水滸中,吳用最後歸順朝廷,被授予了經略判官之職。

和宋江吳用的結局不同,武松在水滸傳、水滸後傳以及殘水滸中的結局都很好,在水滸中,他出家六和寺,還被封為清忠祖師,活到八十歲。而在水滸後傳中,武松還出任了南宋國師,在殘水滸中,武松和魯智深投奔了种師道。

但是,在蕩寇志中,武松的結局雖然比宋江和吳用要好,但是也好不到哪去,堂堂打虎英雄武松,竟然是因為和對手過招力盡,最後自殺身亡。

相關焦點

  • 在《蕩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遲處死,蔡京童貫高衙內下場如何?
    《水滸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張士誠謀士施耐庵或羅貫中,《蕩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黃牛道人俞萬春。所處時代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說《蕩寇志》就是清廷鷹犬對梁山好漢的抹黑。但是我們細看《蕩寇志》,卻發現這本書並非一無是處,而且也不完全是為了抹黑梁山好漢而寫。俞萬春還是有一些正義感的:宋江李逵蔡京童貫高衙內等五人的下場和結局,實在是大快人心令人極度舒適。
  • 蕩寇志中武松累死魯智深發瘋宋江李逵凌遲,高俅父子的結局怎樣?
    俞萬春歷時二十二年、三易其稿寫成的《蕩寇志》並沒有贏得一片喝彩之聲——他把所有的梁山好漢都寫死了:宋江李逵被凌遲處死固然大快人心,讓魯智深瘋掉、武松累死,這就犯了眾怒。至少《蕩寇志》有一點比《水滸傳》強:在《水滸傳》中,高衙內逍遙法外,眾好漢對高俅卑躬屈膝,而《蕩寇志》有兩段寫得真是很不錯:林教頭慘烹高衙內,朱仝雷橫怒斬太尉高俅,最後連高俅的首級也被林衝摔碎了。
  • 黑旋風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結局為何差距那麼大?
    然而,若是精讀過《水滸傳》的朋友想必會發現,李逵的所作所為根本擔不起「好漢」之名,因而在一些也是描寫宋江起義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對李逵進行了「懲罰」,《蕩寇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那麼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下場有何不同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李逵到底有多「惡」!
  • 《蕩寇志》,用水滸故事的另類結局顛覆了《水滸傳》
    《蕩寇志》的內容,對於喜愛梁山故事的讀者來說,足以稱得上「喪心病狂」……《蕩寇志》是一本以「水滸」為題材的作品,但是它的內容和主流裡的「水滸故事」可以說是完全相反。說它最為「喪心病狂」,其實是因為這本書裡對「梁山好漢」們有著切齒的痛恨,將他們的結局寫得「慘烈無比」。
  • 《蕩寇志》詆毀了所有梁山好漢,而武松的壯烈是何緣故?
    由此可見,這部作品就是針對《水滸傳》唱反調的,施耐庵為梁山好漢立了36天罡,72地煞的排位;俞萬春就為朝廷立了雷部36將,以及18位散仙。施耐庵標榜梁山都是忠義好漢,俞萬春就將一百單八將全部貶成亂臣賊子;施耐庵以朝廷招安正名為結局,俞萬春就以各種罪名將梁山賊寇一一正法。
  • 你可曾讀過《蕩寇志》?高衙內被割鼻削耳,李逵遭凌遲處死
    作為四大名著其中之一的《水滸傳》,其憑藉水滸108位好漢的英雄事跡,深受人們喜歡。《水滸傳》主要講述了梁山好漢從反抗欺壓、壯大到受宋朝招安,最終消亡的故事。這部小說深刻的揭示了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歌頌了起義英雄反抗鬥爭的精神,也從側面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爾虞我詐的官場的不滿之情。
  • 此人是梁山好漢,殺兄奸嫂,第一個被押往東京凌遲處死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讀者估計很納悶,我熟讀水滸四五遍,就沒聽過有哪個梁山好漢被押往東京凌遲處死的。事實上在 《水滸傳》 這本書裡也確實沒有這麼個人,我這篇標題裡提到的梁山好漢出自喪心病狂的水滸續作——《蕩寇志》。
  • 《蕩寇志》中天罡三十六將死得最慘的三位大將,宋江僅排第三位
    《水滸傳》續本《蕩寇志》中天罡三十六將死得最慘的三位,當然其他也沒有好結局,有人說《蕩寇志》是一本垃圾書,不過個人認為官軍殺賊實屬為正義,我感覺書情節寫得很不錯,作者文筆很好。本書中只有兩個好漢那就是武松與魯智深。
  • 水滸傳中,這兩個人的名字和稱號,就已經預示了梁山好漢的結局
    四大名著在我國的歷朝歷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相比三國來說,梁山好漢的結局們可能更為悲慘一些,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歸順朝廷之後,與方臘那一戰,讓梁山好漢減員了很多,所以水滸傳算得上是一部悲劇,對於我們廣大的讀者來說,我們更喜歡的是美滿的結局,像水滸傳這樣的劇情,我們並不是特別喜歡,但是作者既然寫出了這樣的著作,那就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事實上從一開始出場的人物,
  • 《水滸傳》的另一個版本,宋江、吳用、盧俊義被凌遲,太慘了
    》,梁山好漢排完座次,盧俊義做了一個噩夢,夢到嵇康抓獲梁山好漢,一個個都處決掉,然後就匆匆結尾。他寫了一本書,叫《蕩寇志》,也叫《結水滸傳》。該書從金聖歎的七十一回開始,另外演繹了一部《水滸傳》。大部分續作,往往難以超越原作,但是如果筆力出色,差距不會太大。比如高鶚續寫《紅樓夢》,一般人還真看不出來。但是俞萬春續寫的《水滸傳》,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其中,情節差是一方面,更讓人接受不了的,在於思想狹隘、描寫殘忍、寓意惡毒!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舉幾個例子。
  • 清朝人寫蕩寇志也不敢黑的兩個梁山好漢:比水滸傳更神勇無敵
    清朝人俞萬春寫了本《蕩寇志》,在那本書裡,他把梁山一百單八將全寫死了,而且死的都挺慘,不是陣亡就是斬首,宋江吳用都被凌遲處死。在那本書裡,梁山好漢幾乎個個窮兇極惡,而朝廷軍官卻個個神勇無比,根本就沒用方臘動手,就把梁山剿滅了。
  • 將梁山好漢斬盡殺絕的反動小說《蕩寇志》,為什麼連魯迅都稱讚?
    俞萬春在此書中,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全部斬盡殺絕,一個不留,猶不解恨,還要將宋江吳用等三十六人凌遲處死,石秀等三人千刀萬剮,蕭讓等三人拷打喪命。花榮長於弓箭,就被箭射死;凌振工於火炮,就被炸身亡;你張清不是號稱沒羽箭,善發飛煌石麼?那就請出進口的新式武器,一扣扳機,用洋槍幹了你!
  • 《水滸傳》的續書《蕩寇志》為何不受歡迎
    結局設置 作為一部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的小說,《蕩寇志》中諸位梁山好漢的結局真的是場場悲劇,前期梁山好漢們的死亡數量相對較少,且比較分散,在童貫死後則開始了大量而集中的陣亡。
  • 水滸傳給出了一個答案,蕩寇志也給出了一個答案
    我們看梁山一百單八將,就會發現馬上林衝步下武松也未必準確,因為豹子頭林衝未必能拿下大刀關勝,花和尚魯智深也不一定輸給行者武松。整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和官軍將領、江湖遊俠中的第一高手,那就是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二仙山羅真人和五臺山智真長老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兩個辦法能擒斬公孫勝:蕩寇志的辦法很玄幻,水滸傳的辦法很科學
    俞萬春寫的「結水滸傳」,但他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反水滸傳」,那本書中的梁山一百單八將,除了不敢抹黑魯智深武松之外,所有的梁山好漢都被寫得很是不堪,而且絕大多數都被官軍抓去凌遲處死了。被凌遲處死的梁山好漢中,就包括入雲龍公孫勝:三法司及大將軍匯奏,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元兇渠魁,罪大惡極,均屬罪無可逆,合擬凌遲。
  • 兩個辦法能擒斬公孫勝:蕩寇志的辦法很玄幻,水滸傳的辦法很科學
    我們看梁山一百單八將,就會發現馬上林衝步下武松也未必準確,因為豹子頭林衝未必能拿下大刀關勝,花和尚魯智深也不一定輸給行者武松。 整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和官軍將領、江湖遊俠中的第一高手,那就是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二仙山羅真人和五臺山智真長老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蕩寇志》情節似乎水滸翻版,為何地位遠遠不及
    《蕩寇志》是水滸相關小說中最有名的一部,有人也稱它是反水滸,因為書中對梁山好漢極盡打壓謾罵,最後一個個死於非命。不過看書中人物最後下場,大部分跟水滸其實是一致的,水滸裡面有許多好漢死於非命,跟《蕩寇志》沒有區別,只不過這裡面好漢的死法過於慘烈。而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對梁山好漢之死意義的闡述,水滸裡梁山好漢是為了忠義而死,或者被奸人迫害而死,讓人敬重而憐憫。《蕩寇志》裡好漢是因為反叛作亂而死,是罪有應得。
  • 梁山一百單八將結局(天罡篇)
    梁山一百單八將,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群體,108位好漢上應天星,出身不同,共同聚義梁山,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故事中,呼延灼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名為呼延鈺,亦使雙鞭,武藝不凡,拜聞煥章為老師,學習文史;長得相貌魁梧,身軀雄壯,英氣逼人,與花逢春(花榮之子)、徐晟(徐寧之子)及宋安平(宋江之侄)並為梁山第二代的英雄。女兒名為呼延玉英,後與徐寧遺孤徐晟結姻。
  • 《水滸傳》中這兩個名字,已經預示了梁山好漢的結局
    《水滸傳》中這兩個名字,已經預示了梁山好漢的結局我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因為「水滸」打打殺殺的場面太多,或者說太過「熱血」,而孩子在小的時候並不能完全理解裡面深刻的含義,大人怕跟著「學壞」,而三國裡面雖也有打鬥場面,更突出的卻是其中的詭詐謀略
  • 俞萬春《蕩寇志》:金聖歎的狂熱粉,還是對梁山好漢明貶實褒?
    可以說,俞萬春在《蕩寇志》中,仇恨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思想與金聖歎非常一致,他沿襲金聖歎的思路,並加以發揚。他稱《水滸傳》70回之後的部分是羅貫中偽作,認為只有前70回是施耐庵的親筆,而金聖歎實有去偽存真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