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最經典的《天淨沙》,自然與真誠的交鋒,你認為誰更勝一籌?

2020-11-30 騰訊網

《天淨沙》,是曲牌名,又名《塞上秋》,源於宋金詞調,每一曲5句28字,屬小令。元朝時,曲這一藝術形式發展至巔峰,《天淨沙》則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據統計元代《天淨沙》曲共107首,但要說影響力最大的,託中小學課本的福,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可謂老少皆知,除此之外,就數白樸的《天淨沙·秋》了。

馬致遠和白樸這兩首《天淨沙》放在一起對比,確實非常有趣,相同的詞牌,相同的季節,題目都只差一個字,都非常短小精緻,該如何去欣賞它們?其實也不用自己動腦子,王國維老師早就替我們賞析過了,這一篇文章,我就偷個懶,直接以王國維先生的評價,跟大家一起分享。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這首《天淨沙·秋思》,妙處在於景,他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前3句就擺出9種景物,每一句都是多種景物組成,又把所有景物匯聚成一副秋天傍晚的郊遊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

「此元人馬東籬《天淨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可是,你眼看都是景,他卻又用一個「斷腸人」的形象,把純粹的景融入了思鄉之愁,漂泊之苦,不用刻意雕琢,自然就給人一種愁苦之感,無論情與景,都是自然感發,王國維最推崇元曲中的「自然」,他曾說:

「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宋元戲曲史》

《天淨沙·秋思》就把「自然」表現到完美境界,因景入情,又因情入理,可謂是處處寫景,卻不見雕琢,又境界悠遠,讓人回味,因此後人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和馬致遠一樣,白樸這曲《天淨沙》也是一個勁兒地描寫景物: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共12種景物,比馬致遠還多3種,但少了斷腸人,這也是兩首曲子最大的不同之處。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重點借用斷腸人,最後落在「思」字上,表現出鄉愁和悽苦,而白樸這首《天淨沙·秋》,雖然也描繪了一幅秋日黃昏圖,但氣氛卻又改變,前3句是蕭瑟,後2句突然變得明朗了。

古人作文,多以蒼涼寂寥來豐富秋天的內涵,所謂悲秋之情,把秋天寫的明麗清朗的實在不多,白樸算是一個,唐朝還有個劉禹錫,把秋天寫出了豪邁,這都稱得上是大家手筆了。白樸的《天淨沙·秋》,沒有斷腸人,也沒有「思」,純以景物,描繪出秋天給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從蕭瑟寂寞,到清麗明朗,不落入俗套,可謂神來之筆。

王國維沒有直接評價《天淨沙·秋》,但他評價評價白樸非常有趣,他說白樸這個人啊,作曲非常牛,《秋夜梧桐雨》為元曲第一,他又喜歡填詞,但他填的詞真是臭狗屎,連給辛棄疾提鞋都不配: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之冠。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

王國維對白樸作的曲評價卻非常高,雖然對《天淨沙·秋》沒有直接評價,但白樸另一首《雙調得勝樂·秋》,同樣是寫秋天,王國維的評價是:

「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我用」。

把這段評價總結一下,無非一個字:真。作詩作詞作曲,如果作者沒有真情真情,沒有真情實感,就沒有自己的境界,即使古人有境界,他也學不來的。

所以啊,馬致遠的自然,白樸的真,就是這兩首曲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也是他們得以流傳千古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兩首最經典的《天淨沙》,自然與真誠的交鋒,你認為誰更勝一籌?
    《天淨沙》,是曲牌名,又名《塞上秋》,源於宋金詞調,每一曲5句28字,屬小令。元朝時,曲這一藝術形式發展至巔峰,《天淨沙》則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據統計元代《天淨沙》曲共107首,但要說影響力最大的,託中小學課本的福,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可謂老少皆知,除此之外,就數白樸的《天淨沙·秋》了。
  • 悲秋之作:當《楓橋夜泊》遇上《天淨沙·秋思》:誰更勝一籌?
    而其中的佼佼者,在唐詩當中,非《楓橋夜泊》莫屬;而在元曲當中,則是《天淨沙·秋思》獨步天下。今天我們就把這兩首古典詩詞當中最經典的悲秋作品放在一起比較,當《楓橋夜泊》遇上《天淨沙·秋思》:誰更勝一籌?這一首《天淨沙·秋思》全文只有28個字,沒有一個「秋」字,但是卻超越了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二、兩首詩詞的悲秋底色(一)底色之一:對秋天景色的描繪通讀這兩首詩詞,我們能夠得出非常明顯的結論。
  • 「元曲四大家」白樸和馬致遠,都用《天淨沙》牌寫秋天,都很經典
    估計當年馬致遠也不一定服氣吧,居然和白樸有過一次正面交鋒。當然這次所謂交鋒未必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商量好的。但事實是,他們確實各自用《天淨沙》這個曲牌去寫了秋天,都寫得極好。今天如果要去對他們進行比較的話,這兩首詞或許是最好的切入點吧。當然,一般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更勝一籌。
  • 除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還有幾首《天淨沙》,首首都是精品
    提到曲牌「天淨沙」,很多人會很自然的想到兩個字「秋思」。因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是這一曲牌的代表作品之一,再加上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可謂是耳熟能詳。其實,除這首膾炙人口的《秋思》之外,還有幾首《天淨沙》,首首都是精品,值得品賞和收藏。
  • 兩首《天淨沙》:輕煙老樹帶紅葉,落日荻花映殘霞
    天淨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同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和馬致遠都曾以此為題寫過散曲。一起來看一下。先來看看白樸的《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兩部作品,歷來被認為是愛情劇中的成功之作也是白樸的代表作品。白樸終生未仕,晚年寓居金陵,《天淨沙·》即為那時所作。白樸《天淨沙》共四首,分別詠春夏秋冬四季,這是第三首。與以往的詠秋詩詞不一樣的是,這首散曲寫的婉約清麗,意境開闊,頗有詞的意境。曲中則多次用典,別具一格。
  • 都知道「小橋流水人家」,卻不知另一首《天淨沙》,才是神來之筆
    元朝時,曲這一藝術形式發展至巔峰,《天淨沙》則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據統計元代《天淨沙》曲共107首,但要說影響力最大的,託中小學課本的福,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可謂老少皆知,除此之外,就數白樸的《天淨沙·秋》了。馬致遠和白樸這兩首《天淨沙》放在一起對比,確實非常有趣,相同的詞牌,相同的季節,題目都只差一個字,都非常短小精緻,該如何去欣賞它們?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太經典了,白樸《天淨沙·冬》還是差了點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可謂悲秋的名作,被譽為「秋思之祖」。由於這首小令的影響力太大,以至於一看到「天淨沙」的詞牌名就只會想起《天淨沙·秋思》,任何其他的作品都得排在後面。包括白樸的這首《天淨沙·冬》。
  • 史上最經典的兩首送別詩,一個比一個感人
    今天,小花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兩首最經典的送別詩。說到最經典的送別詩,不得不提李白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陽春三月,花開得正好,李白卻要與好友孟浩然分別。李白選擇在黃鶴樓為好友餞行,只見孤零零的船帆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藍天盡頭。在一起的時光依然歷歷在目,而現在就只剩下滾滾的長江水在天際流動。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自古文人都是敏感多情的,面對從盛夏的草木豐茂,百花競豔,到秋日的樹木凋零,自然會觸動那顆易感玲瓏的心,迸發出濃鬱的情感,那蓬勃的情感最後又通過筆墨宣洩而出,從而成就無數千古絕唱。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天淨沙,是曲牌名,屬于越調之一,又名《塞上秋》。
  • 納蘭和李商隱兩個悲情的詩人,把他們作品放一起,誰更勝一籌
    如果將納蘭和李商隱兩個悲情的詩人,把他們作品放一起,誰更勝一籌。下面我們來分析以下。《畫堂春》(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 白樸一首《天淨沙》用10字寫盡秋色,有人認為可與馬致遠秋思媲美
    蘇軾寫秋有著一年中最美好的風景,是「橙黃橘綠」時,劉禹錫寫秋色是「數樹深紅出淺黃」,王維筆下,秋天的色彩是「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杜牧筆下,最美秋色在楓林,「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到人間,就如同打倒了一個調色盤,紅、黃、綠、白,秋天裡最常見、最亮麗的色彩大概也就是這些了。
  • 白樸最經典一首元曲,10字5種色彩,可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但你所不知的是,和馬致遠同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同樣有一首經典的天淨沙,題目比秋思少了一個思字,讀作《天淨沙·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白樸肯定是看馬致遠寫的《天淨沙·秋思》火了,所以就「抄襲」了一篇《天淨沙·秋》。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只能說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 李煜與納蘭性德,兩大頂級詞人同寫《長相思》,誰更勝一籌?
    我們熟知的大多數李煜代表作,都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以及那首驚豔世人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形之下,李煜的前期作品由於受題材和境界所限,知名度稍遜。
  • 方尚春‖天淨沙二首~秋江
    天淨沙二首~秋江村夫秋江萬點歸帆,倒流雲水千山,晚岸凝眸望眼。夕陽斜雁,不覺清淚流幹。註:《天淨沙》,曲牌名,《太平樂府》注「越調」,用於劇曲、散曲套數和小令根據隋樹森《全元散曲》以及鄭因百《北曲新譜》、任訥《散曲概論》,統計得《天淨沙》曲共一百零七首,名列一百五十八個曲牌(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曲)的第十三位。可見,天淨沙是元曲慣用的曲牌。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襯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為四字句,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調主要有兩種格式,均要求句句押韻。
  • 《天淨沙•秋》,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神作,好在哪裡?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譽為元曲「秋思之祖」。然而,在元曲史上,還有一位比馬致遠出生時間更早的「前輩」大才子,同樣以「秋」為題作過一曲《天淨沙》。這兩首散曲的創作風格與意境,高度相似。創作這首散曲的才子,正是與馬致遠、王實甫、關漢卿同列「元曲四才子」中的白樸。
  • 《天淨沙·秋》,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神作,好在哪裡?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譽為元曲「秋思之祖」。然而,在元曲史上,還有一位比馬致遠出生時間更早的「前輩」大才子,同樣以「秋」為題作過一曲《天淨沙》。這兩首散曲的創作風格與意境,高度相似。創作這首散曲的才子,正是與馬致遠、王實甫、關漢卿同列「元曲四才子」中的白樸。白樸創作的《天淨沙·秋》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一樣,畫面感極強。完全拋棄了普通曲子「俚俗」用詞,呈現出了宋詞的含蓄婉麗的風格。
  • 梅花和雪花佔盡了春色,誰更勝一籌呢?此人寫下這首詩給出了答案
    梅花和雪花像是兩對冤家,它們彼此佔盡了春色,有了梅花,也就意味著還有雪花,這原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可是對於文人們來說,從中卻又是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畢竟梅花熬人獨立,顯得與眾不同。可是雪花也不示弱,同樣是從天而降,使得大地到處都是白皚皚的一片,充滿了詩情畫意。
  • 梅雪爭春誰更勝一籌?此人一首詩評判高下,成為千古經典!
    自古以來,詩人就把梅、雪認為是冬去春來的象徵,紛紛寫下關於梅、雪的傳世名篇。如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就分別描寫了梅與雪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梅雪爭春誰更勝一籌呢?
  • 優美的現代歌詞,經典的宋詞名作,誰能更勝一籌?答案毋庸置疑
    琅琅上口的節奏,字斟句酌的推敲,或幽怨悠遠或豪邁婉轉,現代的歌詞沒有幾首能夠與其媲美。01.雖然現代歌詞也有佳作,但是宋詞卻更勝一籌當然現代的歌詞之中也有很多佳作,讀起來琅琅上口,白話文的表述更讓人感同身受,優美的旋律更是多姿多彩,也可能會流傳很久,但是流傳千年卻未必。
  • 謝眺和李白這兩首《玉階怨》,究竟誰的水平更高?
    我國文學史上最牛的詩人是誰?我想大多數人會說出李白的名字。李白的天才詩思冠絕古今罕見其匹,「詩仙」的稱號那是再合適不過了。然而大詩人也有偶像,他們在偶像的大作面前也會化身為兩眼放光的小迷弟。比如咱們憂國憂民的詩聖老杜,他就是李白的小迷弟,曾經寫下好多懷念李白讚美李白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