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同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和馬致遠都曾以此為題寫過散曲。一起來看一下。
先來看看白樸的《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白樸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梧桐雨》)、《牆頭馬上》。前者是悲劇,寫得悲哀怛側,雄渾悲壯;後者是喜劇,寫得起伏跌宕,熱情奔放。這兩部作品,歷來被認為是愛情劇中的成功之作也是白樸的代表作品。
白樸終生未仕,晚年寓居金陵,《天淨沙·》即為那時所作。白樸《天淨沙》共四首,分別詠春夏秋冬四季,這是第三首。與以往的詠秋詩詞不一樣的是,這首散曲寫的婉約清麗,意境開闊,頗有詞的意境。曲中則多次用典,別具一格。
例如殘霞出自北宋詩人沈與求的《石壁寺山房即事》:望斷南岡遠水通,客檣來往酒旗風。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霞一抹紅。舉目遠眺,河水悠悠。酒旗和風,楊柳依依。多情的夕陽,又給小橋塗上了一抹橘紅。
輕煙則化用北宋秦觀的《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飛鴻影下則出自南朝宋鮑照《數名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黃昏時,殘霞映照夕陽下炊煙嫋嫋,幾隻歸巢的寒鴉,站立在枝頭。忽然,一隻鳴叫的大雁,在天邊的晚霞照影裡飛翔。而遠處則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紅葉片片,黃花朵朵,在這暮色中,顯得格外明麗動人。好一幅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
再來看看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和白樸一樣,都是那個時代最偉大著名的戲曲家,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
相比起白樸的作品來,馬致遠的這首《秋思》寫的要額外的悽苦愁楚,哀怨惆悵,語言凝練卻意蘊深遠。正因為如此,所以這首小令歷來評價頗高,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時序深秋,西風瑟瑟,斷雁寒天。蒼茫的古道上,一匹老馬正在緩緩行走。古道兩旁儘是百年老樹,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古樹深處,間或有一兩隻烏鴉從樹叢裡飛出,偶爾發出了幾聲嘶啞的啼鳴。眼看著天色已晚,夕陽向西緩緩落下,只有孤獨寂寞的遊子還漂泊在天涯。
馬致遠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可惜一直都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天涯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莊子云: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孤獨是我們生命最本真的狀態,也是生命中最高貴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