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首《天淨沙》出自一人,一首一境,看看哪種意境為你心中感慨

2020-11-08 妝周

天淨沙·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這首曲子寫的是一幅早春時令圖。開篇即著筆交代了時令背景,為我們清晰描繪了一幅遠山綠林,明媚暖陽,春風和煦,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面。

作曲人重點採用了白描的修辭手法,惹人從「春山」「暖日」「和風」三個畫面展開想像。畫面由遠寫近,從遠處的「春山」寫到近處的「樓閣」,再寫到「院中」,院中有傲然的白楊樹、婀娜多姿的垂柳,特別是樹下的鞦韆,仿佛有妙齡少女們歡聲笑語傳出,充滿著詩情畫意。

結尾兩句「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作曲人的目光又從院中轉移到晴空上和曠野上,渲染出一個令人陶醉的氣氛,使得意境更加和諧,更加得意盎然。

這首小令描繪的就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畫,清麗雋永,「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天淨沙·夏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此曲運用寫生手法,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曲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日裡特有燥熱、喧鬧,只有靜謐和清爽,「樓高水冷瓜甜」中高、冷、甜三個形容詞的運用,形象地表達出了作曲人在這種夏日裡的真實感受。

透過薄如蟬翼的窗紗,隱約見到一個身著羅紗、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紗帳中的藤蓆上,扇子緩緩扇動,女子閉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內的陰涼,那模樣美得令人心動。畫面唯美,這樣的側寫使人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感覺到一種神清氣爽。

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看到白樸的這首《天淨沙·秋》,不禁讓人聯想到馬致遠的那篇《天淨沙·秋思》,兩首曲子都是寫秋,在寫法和景象構置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情感表達上有所不同。在這首曲子中,白樸寫秋之蕭瑟寒涼,寫秋之明媚絢爛。

一二句中的運用列錦手法,「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均為靜態描寫,寫出秋天的蕭瑟、冷清。接著第三句「一點飛鴻影下」,作曲人加入動態描寫,這種情景構置,使得蕭瑟的秋天突顯出一點活力。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活力,反倒更顯秋之蕭瑟、孤寂。

曲尾「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連續運用,將秋天的多彩景色細緻地描繪出來。景物由遠處寫到近處,由高處寫到地處,從廣闊的視角寫到細微之處的白草、紅葉、黃花,渲染出整個秋天的絢爛多彩,迷人景象。

天淨沙·冬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

開篇便寫吹著的號角,建有望樓的城門,將讀者置身一個氣氛蒼涼的環境當中。冷月,黃昏,雪山,水濱都給人一種寒冷凜冽之感,且茅舍、淡煙、衰草、孤村引人仿佛身臨寂寥冷落空間當中。雖然譙門的畫角聲打破了這冬季黃昏的寂靜,卻又於悽清中平添了一種肅殺森嚴的氣氛,空氣中瀰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

從而讀者可以從曲中感受到,作曲人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悲涼和無望的孤寂心境。

白樸一寫《天淨沙》就是四首,每一首便是一個季節。他不僅是在描繪季節的更替,而且借用每個季節各自的特點,寫出他自己對情感的理解和人生體驗,從歡快而明淨到寥落、孤寂之間的發展。這四支曲子所構成的景、情和境,把作曲人內部情感聯繫為一個整體。

讀完白樸的《天淨沙》四部曲,作為讀者的你有何感想,不知哪一部曲更能夠貼近於你的心境呢?

相關焦點

  • 白樸最著名的4首《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可媲美馬致遠的秋思
    其實除了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之外,白樸也有四首非常著名的《天淨沙》,分別寫春、夏、秋、冬,也寫得非常好,或許不如馬致遠的這首著名,但也是各有特色,值得一閱。因為正值春季,所以我便來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重點賞析一下這首《天淨沙·春》的藝術特色,另外三首,附於文末,簡單賞析,供大家賞閱。
  • 縱有烈日,我自清涼,你理想中的夏天,都在白樸這首《天淨沙》裡
    比之「秋思之祖」馬致遠的《天淨沙 ·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多了一些活潑,少了一些悲涼,毫不遜色,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秋天的意象。再看身邊紗帳裡的藤蓆上,美人身著細絹紗衣,手執羅扇,靜靜地躺著,與心上人一起享受著這怡人的夏日時光。天淨沙這個曲牌,向來以凝練的語言,白描的文字,寫景訴情。這首《天淨沙 · 夏》雖然不比《天淨沙 · 秋》的韻調和意境,但是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 張養浩最著名的一首小令,堪比天淨沙秋思,最後8個字流傳了千古
    原題:張養浩最著名的一首小令,堪比天淨沙秋思,最後8個字流傳了千古文/詩詞歌賦匯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在中國文化藝術的海洋中湧現出的一塊嶄新的藝術瑰寶這四大家中我們熟知的那首巔峰下令《天淨沙·秋思》便是出自馬致遠之手,這首小令也素有「秋思之祖」的美稱,將秋思寫到了極致,後人無人能及。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首元曲小令堪比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元代詩人張養浩最著名的一首元曲小令,悲涼意境全出,最後的8個字更是千古名句,耐人回味。
  • 意境取勝:最精彩羈旅唐詩,20字意境完全媲美《天淨沙·秋思》
    而在這一段漫遊時期,他寫下了一首唯一入選唐詩300首的五絕古詩,讀來非常的精美,堪稱最精彩的羈旅唐詩,20個字的意境完全可以媲美《天淨沙秋思》。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首唐詩就是孟浩然《宿建德江》,這一首唐詩雖然很短,但是描繪了太多的東西。
  • 兩首《天淨沙》:輕煙老樹帶紅葉,落日荻花映殘霞
    天淨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同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和馬致遠都曾以此為題寫過散曲。一起來看一下。先來看看白樸的《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兩部作品,歷來被認為是愛情劇中的成功之作也是白樸的代表作品。白樸終生未仕,晚年寓居金陵,《天淨沙·》即為那時所作。白樸《天淨沙》共四首,分別詠春夏秋冬四季,這是第三首。與以往的詠秋詩詞不一樣的是,這首散曲寫的婉約清麗,意境開闊,頗有詞的意境。曲中則多次用典,別具一格。
  • 天淨沙秋思賞析 天淨沙秋思的意境賞析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一首悲秋之作,全詩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悽涼悲苦的意境。「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鬱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悽涼悲苦的情調,表明了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 一首隻有29字的元曲,意境直追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說到元曲,大家頭腦當中就會想到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這是最精彩的元曲作品。雖然全文的字數很少,但是卻超越了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因為在這園區當中勾勒了一種無法言述的意境,這種意境之美,包括作者所羅列的那些意象,都契合了天涯遊子悲傷的心境。今天的我們讀來都感覺到其中的蒼涼,更不必說對此有親身體驗的古代詩人們了。相比唐詩宋詞的發展,元朝的文學作品代表更多的是元雜劇。
  • 念一首《天淨沙·秋思》| 你點我念
    念一首《天淨沙·秋思》| 你點我念 2020-06-20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詩人雖不如馬致遠有名,但其這首思鄉詩可媲美《天淨沙·秋思》
    尤其是在多愁善感的詩人心中,那種想家是最為深入骨髓的。而古往今來的羈旅思鄉詩,最為打動人心的當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天淨沙·秋思》。這首元曲小令被譽為「秋思之祖」,但是對於詩人羈旅思鄉之苦表現得非常貼切。清代有一個詩人,遠不如寫出《天淨沙·秋思》的馬致遠有名氣,他的詩作也遠不如《天淨沙·秋思》。
  • 《天淨沙·秋思》純屬名詞羅列?為啥給人感覺意境悠遠?
    這是出自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也是他最為出名的一首小令。很多人看到這首小令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悲秋傷感,給人一種意境悠遠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有很大關係。在這首小令當中,枯藤、老樹、昏鴉都是一種古樸的事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那還見過什麼是枯藤、什麼是老樹、什麼是昏鴉。這三種物都代表著一種蒼老,一種歲月的痕跡。作者把這三種合成一句話,便從一種片面的場景,描繪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小橋流水人家」則是給我們展現了一種安然的生活場景。
  • 古代一首天淨沙,當今一首天淨沙,一古一今,究竟相差多少
    今天下午翻翻QQ群,發現群裡一首天淨沙,群中的好友紛紛點讚,還真有點意思。說道天淨沙,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馬致遠的《秋思》,這首天淨沙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背誦,的確是一首優秀的小令,雖然只有28個字,但卻給人悲涼悽清的空曠場面。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天淨沙,是曲牌名,屬于越調之一,又名《塞上秋》。在這悽涼的秋景中,更是讓遊子黯然斷腸。馬致遠年輕時心懷大志,一直想法設法在功名路上求索,但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民族高壓政策,他一直鬱郁不得志,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不定、困窘潦倒的生活。這是他在羈旅途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 意境很美的冷門詩詞五首,你最愛哪一首?
    古詩詞,意境是非常優美的,每每讀來都是令人口齒生香,神思飄搖,也令人久久沉醉其中。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五首意境優美但是很冷門的古詩詞,下面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是一首極富情韻的抒情詩。
  • 除了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另一首元曲也很精彩,直逼柳宗元唐詩境界
    雖然他的散曲流傳下來的不多,但是一首《天淨沙·秋思》全文28個字卻俘獲了千百年來數以千萬計讀者的心。這首元曲列出了幾個常見意象的組合,結尾更是以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讓多少羈旅遊子內心感慨,灑下一路淚水。除了這首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元曲之外,馬致遠還有一首元曲也同樣精彩。
  • 白樸《天淨沙·冬》,短短28字,卻寫出8種景物,具有獨特的美
    文學意義上的元曲開始於金詞,寫」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算是變金詞為散曲的第一人,而元曲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讚譽這首散曲為「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現在正是初冬,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首《天淨沙·冬》,體會其中冬天的美景。
  • 除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還有幾首《天淨沙》,首首都是精品
    提到曲牌「天淨沙」,很多人會很自然的想到兩個字「秋思」。因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是這一曲牌的代表作品之一,再加上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可謂是耳熟能詳。其實,除這首膾炙人口的《秋思》之外,還有幾首《天淨沙》,首首都是精品,值得品賞和收藏。
  • 臨摹一首好玩的元曲:《天淨沙》
    比如杜牧與妓女張好好的戀愛故事《揚州夢》,取自於杜牧《遣懷》中的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和《張好好詩》中的細節描述,如「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再比如妓女(小說中為婢女)玉簫與韋皋的愛情故事《兩世姻緣》,放在現在就是妥妥的「兩生兩世十裡桃花」。
  • 紅塵歲月如流,天涯過客多情;十首天淨沙,休問斷腸有何人
    紅塵這世間所有的繁華,有一天都會被歲月的風沙沉埋。沒有一種美好經得起時間的衝刷,沒有一片葉子可以永久的依賴。更沒有一種情懷,會將你的感動永遠承載。這不是誰的悲哀,這只是人性的無奈。《天淨沙·春光》(詞林正韻第一部 馬致遠體)桃枝欲舞東風,醉人詩意融融。卻道春光暗送。齋心惶恐,但愁辜負花紅。
  • 白樸的《天淨沙·秋》寫得很悽美,意境可以媲美馬致遠的名作!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元曲名家馬致遠的一首《天淨沙.秋沙》,寫得很是悽美,把一位落魄之人在夕陽西下時的情形描繪的淋漓盡致,使得我在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作者骨子裡的悲痛之苦,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那麼除了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沙》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經典的作品,譬如白樸的《天淨沙.秋》同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一樣很悽美。
  • 馬致遠與白樸同吟《天淨沙》,都是詠秋佳品,你更喜歡哪一首?
    馬致遠與白樸同吟《天淨沙》,都是詠秋佳品,你更喜歡哪一首?一樣秋景兩樣情:馬致遠與白樸的《天淨沙》,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引語中國古典文學歷來有「悲秋」的傳統,比如,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宋玉在其長篇抒情詩《九辯》的開篇:「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九辯》的主題就是悲秋,算是發古人文人悲秋之先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