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這首曲子寫的是一幅早春時令圖。開篇即著筆交代了時令背景,為我們清晰描繪了一幅遠山綠林,明媚暖陽,春風和煦,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面。
作曲人重點採用了白描的修辭手法,惹人從「春山」「暖日」「和風」三個畫面展開想像。畫面由遠寫近,從遠處的「春山」寫到近處的「樓閣」,再寫到「院中」,院中有傲然的白楊樹、婀娜多姿的垂柳,特別是樹下的鞦韆,仿佛有妙齡少女們歡聲笑語傳出,充滿著詩情畫意。
結尾兩句「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作曲人的目光又從院中轉移到晴空上和曠野上,渲染出一個令人陶醉的氣氛,使得意境更加和諧,更加得意盎然。
這首小令描繪的就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畫,清麗雋永,「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天淨沙·夏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此曲運用寫生手法,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曲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日裡特有燥熱、喧鬧,只有靜謐和清爽,「樓高水冷瓜甜」中高、冷、甜三個形容詞的運用,形象地表達出了作曲人在這種夏日裡的真實感受。
透過薄如蟬翼的窗紗,隱約見到一個身著羅紗、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紗帳中的藤蓆上,扇子緩緩扇動,女子閉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內的陰涼,那模樣美得令人心動。畫面唯美,這樣的側寫使人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感覺到一種神清氣爽。
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看到白樸的這首《天淨沙·秋》,不禁讓人聯想到馬致遠的那篇《天淨沙·秋思》,兩首曲子都是寫秋,在寫法和景象構置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情感表達上有所不同。在這首曲子中,白樸寫秋之蕭瑟寒涼,寫秋之明媚絢爛。
一二句中的運用列錦手法,「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均為靜態描寫,寫出秋天的蕭瑟、冷清。接著第三句「一點飛鴻影下」,作曲人加入動態描寫,這種情景構置,使得蕭瑟的秋天突顯出一點活力。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活力,反倒更顯秋之蕭瑟、孤寂。
曲尾「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連續運用,將秋天的多彩景色細緻地描繪出來。景物由遠處寫到近處,由高處寫到地處,從廣闊的視角寫到細微之處的白草、紅葉、黃花,渲染出整個秋天的絢爛多彩,迷人景象。
天淨沙·冬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
開篇便寫吹著的號角,建有望樓的城門,將讀者置身一個氣氛蒼涼的環境當中。冷月,黃昏,雪山,水濱都給人一種寒冷凜冽之感,且茅舍、淡煙、衰草、孤村引人仿佛身臨寂寥冷落空間當中。雖然譙門的畫角聲打破了這冬季黃昏的寂靜,卻又於悽清中平添了一種肅殺森嚴的氣氛,空氣中瀰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
從而讀者可以從曲中感受到,作曲人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悲涼和無望的孤寂心境。
白樸一寫《天淨沙》就是四首,每一首便是一個季節。他不僅是在描繪季節的更替,而且借用每個季節各自的特點,寫出他自己對情感的理解和人生體驗,從歡快而明淨到寥落、孤寂之間的發展。這四支曲子所構成的景、情和境,把作曲人內部情感聯繫為一個整體。
讀完白樸的《天淨沙》四部曲,作為讀者的你有何感想,不知哪一部曲更能夠貼近於你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