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烈日,我自清涼,你理想中的夏天,都在白樸這首《天淨沙》裡

2020-12-07 不忘詩心

曾經,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元雜劇作家,白樸一曲《天淨沙 · 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驚豔了時光,陶醉了眾人。

這首小令短短28字,濃縮了12個秋天的意象,5種秋天的色彩。有煙、鴉的動,有日、霞的靜;有遠處的山、水,有近處的草花;有孤、殘、寒的蕭索,有白、紅、黃的濃烈。各種色彩景象交織在一起,構畫出了一幅古樸、靜謐、寂寥的秋日黃昏圖。

比之「秋思之祖」馬致遠的《天淨沙 ·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多了一些活潑,少了一些悲涼,毫不遜色,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秋天的意象。

今日給大家分享的是,白樸的《天淨沙 · 夏》,不知你是否好奇,把秋天寫得如此傳神的他,是如何描述夏天的呢?

《天淨沙 · 夏》白樸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夏日,一場爽利痛快的雨後,雲銷雨霽,彩徹區明,水波新添。高閣上,納涼賞雨的人兒,品嘗著涼水浸透的甜甜的西瓜,夏木的濃陰遮蓋了雕花的屋簷,讓人感到無比愜意。

再看身邊紗帳裡的藤蓆上,美人身著細絹紗衣,手執羅扇,靜靜地躺著,與心上人一起享受著這怡人的夏日時光。

天淨沙這個曲牌,向來以凝練的語言,白描的文字,寫景訴情。這首《天淨沙 · 夏》雖然不比《天淨沙 · 秋》的韻調和意境,但是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水冷瓜甜、羅扇輕縑,綠陰垂簷,這些熟悉的夏日的事物,映襯了天氣的炎熱。但是作者這首小令寫得卻讓我們感受不到燥熱、喧鬧。

這28字描繪的是一個清爽、和諧的夏日雨後。樓外,快雨淋漓,雲匆收起,水波添漲,讓人神清氣爽。樓內,有消暑的瓜果、搖扇的美人,更加增添了畫面的甜蜜與清涼。

周杰倫有一首《七裡香》,裡面有一句「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多嘴,你說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覺」。

白樸的這首《天淨沙 · 夏》,縱有烈日,我自清涼——有雨、有雲、有水、有綠陰、有甜瓜、有紗帳、有藤蓆、有羅扇、有美人伴。是我們理想中的夏天沒錯了!很有夏天的感覺!

有緣千裡來相助,新手跪謝您關注!

點讚分享和評論,舉手之勞受鼓舞!

如果可以,你也寫一首心中的《天淨沙》吧!

相關焦點

  • 詩詞|白樸的四首「天淨沙」,春夏秋冬皆是畫
    白樸,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他有四首非常著名的《天淨沙》分別寫春、夏、秋、冬雖然不如馬致遠的那首《天淨沙·秋思》著名但也各有特色紗帳中的藤蓆上,芳齡女孩身著輕絹夏衣,手執羅扇,靜靜地享受著宜人的夏日時光。此曲運用寫生手法,勾畫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燥熱、喧鬧的特徵,卻描繪了一個靜謐、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生神清氣爽的感覺。
  • 白樸四首天淨沙,邀君賞春賞夏賞秋香
    白樸這首《春》,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一下子就讓我們融入那多情的春天裡。高高捲起樓閣上的簾櫳,敞開心扉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來,迎面吹來和煦的春風,遠處的春山格外清秀。楊柳依依,霓裳佳人在後院裡,開心地輕輕蕩著鞦韆,唱著嬌美的春曲。黃鶯清新的歌唱,燕子盡情地飛舞,靜靜的小橋,潺潺的流水,鋪滿了紛飛而下美麗的春花。
  • 元·白樸 【天淨沙】賞析
    冬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的【賞析】這四首《天淨沙》,寫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致。第一首大意是說春日的山水、風雨、花草、樓閣、亭臺,無不是文人最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大地回春時,院內暖風拂過,柳枝搖曳,鞦韆微蕩,小橋流水,落紅旋舞,鶯啼燕叫,引人相思。所謂思春,大概就是這些景物惹得人心發癢,無法按捺於室。白樸的幼年飽經戰亂,回歸家園後,與父親重逢,又新婚不久,心中滿是溫情,所以春曲充滿了溫馨暢快的意味,而沒有惆悵且充滿滄桑之感。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太經典了,白樸《天淨沙·冬》還是差了點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可謂悲秋的名作,被譽為「秋思之祖」。由於這首小令的影響力太大,以至於一看到「天淨沙」的詞牌名就只會想起《天淨沙·秋思》,任何其他的作品都得排在後面。包括白樸的這首《天淨沙·冬》。
  • 「元曲四大家」白樸和馬致遠,都用《天淨沙》牌寫秋天,都很經典
    後世的曲家、理論家各抒己見,不過很多意見都夾雜著個人的喜好,並不一定公允。今天比較約定俗成的提法是「關、白、馬、鄭」,即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可見白樸的排位很靠前,簡直是力壓「秋思之祖」馬致遠!估計當年馬致遠也不一定服氣吧,居然和白樸有過一次正面交鋒。當然這次所謂交鋒未必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商量好的。但事實是,他們確實各自用《天淨沙》這個曲牌去寫了秋天,都寫得極好。
  • 同為元曲四大家,白樸這首《天淨沙》,不輸「小橋流水人家」
    同樣的四季,在不同的文人眼中,便有不同的色彩。自宋玉《九辨》以來,秋季帶給文人都是草木搖落的蕭瑟之氣,這個時節,像極了人生晚年的時期:青春已去,鬢髮稀疏,垂垂老矣!看到這般景象,聯想坎坷的人生,自然難免悲傷。
  • 同樣是寫秋,但我更喜歡白樸的《天淨沙·秋》
    在中國的古代詩詞中,描繪秋景秋思的作品不少,多數描繪出一種極為蕭瑟的氣氛。有一首小令卻一反常態,即使在蕭瑟氛圍中,也給讀者以美麗而和諧的感受。這首小令就是白樸的《天淨沙·秋》。白樸卻能根據自己對秋的解讀,在作品中,層次分明的描寫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雖然,在開始時,有些許的蕭瑟之意,然而後來以繽紛的色彩作結,終究是賞心悅目、韻味無窮。這首小令不僅不俗,還很是典雅。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卻有詞的意境。
  • 白樸最著名的4首《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可媲美馬致遠的秋思
    其實除了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之外,白樸也有四首非常著名的《天淨沙》,分別寫春、夏、秋、冬,也寫得非常好,或許不如馬致遠的這首著名,但也是各有特色,值得一閱。因為正值春季,所以我便來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重點賞析一下這首《天淨沙·春》的藝術特色,另外三首,附於文末,簡單賞析,供大家賞閱。
  • 賞讀白樸的兩首《天淨沙·冬》:門前六處飛花,小梅江上先知
    有人說,這首趕不上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但是白樸比馬致遠早二十年,而且老樹昏鴉,落日這樣的密集景色是先出現在白樸的文字裡的。而且白樸的特點在這首小詩裡也看得到,全在畫外,沒有出現人。
  • 「元曲四大家」之白樸描寫春、夏、秋、冬四時景色的《天淨沙》
    白樸是著名的雜劇作家,他的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裴少俊牆頭馬上》是元雜劇中的精品。他的詩詞文章都寫得很好,有《天籟集》傳世。同時,他又是著名的散曲家。他的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在元散曲家中,算是多的了。白樸一生優遊林泉,對山水自然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大自然的美景也被他融入筆端。
  • 杜甫、白居易的夏天烈日灼心,這幾位著名詩人的夏天卻是無盡風韻
    安得萬裡風,飄颻吹我裳。」千年之前,唐代詩人杜甫在《夏夜嘆》中這麼描繪夏天的炎熱:白晝漫長似乎沒有日暮,炎炎酷暑燻蒸得我心如湯煮。如何才能給我萬裡長風,吹動我的衣裳呢?這是一片很美的夏夜光景:明月掠過叢林枝間,驚飛了棲於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拂過,夜晚的蟬鳴清脆;稻花的香氣仿佛訴說著今年又是一個豐年,稻田裡蛙鳴聲片片。類似的景色遍布在鄉野之間,但從古至今總不缺人惜愛。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元曲《天淨沙·冬》白樸
    冷月、黃昏、雪山、水濱,已是清寒凜冽;淡煙、衰草、茅舍、孤村,又顯寂寥冷落,更有譙門一聲寒角,平添一分悲涼,雖然畫角聲打破了這冬季黃昏的寂靜,卻又於悽清中平添了一種肅殺森嚴的氣氛,空氣中瀰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它與《天淨沙·秋》的寫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寫景,全未直接抒發、陳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現的情緒意蘊,是在對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來的。
  • 白樸的詩有哪些?白樸的詩詞全集26首
    天淨沙·春 - 元代·白樸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天淨沙·秋 - 元代·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擾擾人生,紛紛世事,就裡原無此二字,茲從丁本補何常不強顏。重回首、怕浮雲蔽日,不見長安。水龍吟 麼前三字用仄者,見田不伐*嘔集, - 元代·白樸蓋仄無疑,或用平字,恐不堪協。雲和署樂工宋奴伯婦王氏,以洞簫合曲,宛然有承平之意,乞詞於予,故作以贈。
  • 描寫夏天的詩句:天淨沙·夏
    《天淨沙·夏》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天淨沙·夏》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天淨沙·夏》原文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天淨沙·夏》注釋  ⑴越調:宮調名。天淨沙:曲牌名,入越調。
  • 白樸的《天淨沙·秋》寫得很悽美,意境可以媲美馬致遠的名作!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元曲名家馬致遠的一首《天淨沙.秋沙》,寫得很是悽美,把一位落魄之人在夕陽西下時的情形描繪的淋漓盡致,使得我在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作者骨子裡的悲痛之苦,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那麼除了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沙》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經典的作品,譬如白樸的《天淨沙.秋》同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一樣很悽美。
  • 白樸最經典一首元曲,10字5種色彩,可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但你所不知的是,和馬致遠同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同樣有一首經典的天淨沙,題目比秋思少了一個思字,讀作《天淨沙·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白樸肯定是看馬致遠寫的《天淨沙·秋思》火了,所以就「抄襲」了一篇《天淨沙·秋》。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只能說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 白樸一首《天淨沙》,短短28字寫盡秋意,卻不見一個「秋」字
    與他同時代的白樸,也有一首寫秋天的《天淨沙》,二者在寫法和構境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情感上卻有所差異。在這首小令裡,白樸將秋之景、秋之意寫到極致,卻不見一個秋字。秋之蕭瑟寒涼,秋之明媚絢爛,都在這短短28字間呈現。讀一讀,跟《天淨沙·秋思》比如何?
  • 元代白樸《天淨沙·冬》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白樸生於動亂之年,長於亡國之邦,於齠齔之齡就經歷了家國破亡之變,在兵亂中逃難,於流離中失母。父親白華先仕於金,後降於宋,終歸順於元,心情經歷非常複雜。這就是作者創作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白樸簡介: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
  • 白樸《天淨沙·冬》,短短28字,卻寫出8種景物,具有獨特的美
    文學意義上的元曲開始於金詞,寫」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算是變金詞為散曲的第一人,而元曲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讚譽這首散曲為「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現在正是初冬,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首《天淨沙·冬》,體會其中冬天的美景。
  • 都知道「小橋流水人家」,卻不知另一首《天淨沙》,才是神來之筆
    元朝時,曲這一藝術形式發展至巔峰,《天淨沙》則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據統計元代《天淨沙》曲共107首,但要說影響力最大的,託中小學課本的福,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可謂老少皆知,除此之外,就數白樸的《天淨沙·秋》了。馬致遠和白樸這兩首《天淨沙》放在一起對比,確實非常有趣,相同的詞牌,相同的季節,題目都只差一個字,都非常短小精緻,該如何去欣賞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