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經過一段沉寂與蕭條以後,在近三十年裡,又迎來了一個新的蓬勃發展的高峰,可謂人才輩出、精品紛呈。無論理論與實踐,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但因為教育與普及的不足,也因為文化市場的刺激,所以也出現了諸多尷尬的問題。如今,無論雅士與布衣,關於「醜書」的說道,見仁見智,不絕於耳。於是也想談點個人看法。
到底什麼才是醜書?
竊以為:凡是沒有對傳統有所繼承的一切個人發揮均可以稱之為醜書。
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一是真醜。當代社會有那麼一些人,完全不懂書法之為何物,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臨過一天帖。受商品經濟的刺激或受文化市場的誘惑,無知則膽大,厚顏則無恥。憑著他們天生的商業頭腦、天生的交際能力、天生的炒作手段,將其不堪入目、奇醜無比的「書法」粉飾成「藝術」,將其不學無術、狂妄自負的軀殼包裝成「大師」。到處招搖撞騙,譁眾取寵,實在是褻瀆了藝術,愚弄了大眾,汙染了文化。其唯一目的便是謀財。作品之醜陋與靈魂之醜惡相狼狽,謂之「真醜」。
二是作醜。還有不少的人,其實可能他是會寫幾個字的,也可能有一定的基礎,甚至還可能絕頂聰明而身懷雕蟲之技,但因為學習不到位、功夫不到家,有愛好而不想付出,有追求而不思耕耘,於是不惜獵奇,尋求捷徑。各種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書法絕招」層出不窮——有用嘴寫字的,有用掃把、拖把、木棍、竹片、筷子寫字的,有用女人長發寫字的,有用手指、拳頭寫字的,有用注射器寫字的,有用噴水壺寫字的,有寫反字、倒字的,有寫連筆空心字的,有寫圖畫字的,有寫組合字的,有寫自造生字的,有裝神弄鬼寫字的,甚至還有以女人人體「印」字的……其花樣之奇、形式之怪,充斥於廣庭與媒體,一時鬧得一塌糊塗,讓百姓莫衷一是!這種「作」,完全違背了傳統,違背了中國書法的精神與實質,是為「作醜」。
三是小丑。這裡說的「小丑」沒有貶義,也與戲劇裡的角色無關。是指一部分書法愛好者或者發燒友,他們一般都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或者具備一定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地位,或者在青少年時期也寫過毛筆字,也許平時鋼筆字還寫得不錯。因為個人愛好,因為個人盲目自信或自負,或許為了附庸風雅,或許被身邊的人阿諛奉承至找不著北,於是常以或被以「書法家」自居,便將作品送人,或參評、參展、出版,甚至拍賣。這類作者,一般沒有人品問題,也沒有很大的功利性,主要是書法理論修養不夠,基本功訓練有限。這類作品,大都沒有美學元素存在,一般都是信手塗鴉。或者矯揉造作、故弄玄虛;或者隨心所欲,無法無度。寫得略微「好看」一點的,也一定僵化刻板、匠氣十足。這類作品大都既無筆法也無結體法,既無墨法更無章法,看起來毫無美感,趣味寡然。平時我們說到的「領導書法」、「將軍書法」、「老闆書法」等,基本屬於這個層次。雖然不見得就是真正的「醜書」,也不至於汙染視聽,但從書法專業或者書法美學角度來看,至少是「俗」的,故謂之「小丑」。
大醜為美
說醜,就不能不說美,美與醜從來都是辨證統一的一對矛盾。至於什麼是書法之美?這是個大命題,非大論文、大著作難以詮釋。總體而言,只有遵循基本法度、在深入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才堪稱書法美。
當前關於「醜書」的輿論,似乎關注「真醜」與「作醜」的並不太多,倒是對一些當代真正的書法名家的批評十分熱鬧!胡抗美、曾翔就被不少人列為「醜書」的代表人物,王鏞、陳振濂、王冬臨、鮑賢倫等一批中年資深書法家也受到了眾多的質疑,湖南的陳羲明也為一些「道中人」所非議……我只能說:他們不懂!
中國書法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藝術學科,是一汪浩瀚的學海。書法評價不是隨便可以憑個人好惡而輕易下定義的,藝術評論需要有足夠的學識作底蘊,需要有豐富的實踐作支撐。評價書法的美與醜,至少牽涉到書家對傳統的繼承程度,即臨帖基本功的紮實程度,牽涉到書家對筆墨線條的駕馭能力,牽涉到書家對漢字結體的把握,牽涉到書家於平面美學構成的章法創作水平,還牽涉到書家的學識、修養與情懷……當代一批有作為的中青年書法家,秉著繼承與發展的精神,不斷地創作出了大量具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大美作品,豐富了中國書法的文化與藝術內涵,引領了潮流,開創了新的局面。但是,高處不勝寒。這些新時代的新人新作很可能難以讓大多數民眾甚至同道所認識與接受,因為按照常人的審美標準,這些作品確實有點醜,甚至很醜。醜到結構移位、醜到線條瘋狂,醜到水墨飛舞,醜到衣冠不整……但是我們不懂得,有許多的美是通過醜的形式來表現的,真正的書家一定是在遵循法度的基礎上來表現美與醜的哲學關係,一定是在遵循美學原理基礎上來抒發文人情懷。其形式也許是醜的,但其內涵、其精神是美的。所謂「大醜為美」是也!
關於醜書背後的思考
在我們身邊不難發現:很多「真醜」、「作醜」者大有市場,有政府要員青睞,有商賈大亨贊助,有官方媒體炒作,有商業平臺服務,有大量粉絲膜拜,讓這些作醜者名利雙收。即使在收藏界,也有很多人並不是收藏作品,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作品,大都是在收藏書家的地位與名氣。真正的藝術,只在一個較小的範圍裡才有她的舞臺。這一狀況,應該是土壤問題,也就是藝術教育的普及與提高的問題。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是我們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園中的瑰寶。弘揚傳統文化,普及書法美學教育,提高全民文化藝術素養,已經成為我們國民、特別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劉志鵬 ,先後從事過演員、記者、編輯、國家公務員等工作;曾任中南財經大學書畫協會主席,為該校校徽及40周年校慶紀念章設計者;後於清華美院高研班進修,師從陳羲明。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劉志鵬書法》,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有《劉志鵬書法小品選》。2014年、2016年先後在湖南圖書館、長沙有緣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2015年參加「湖湘四子」書畫作品展;《湖南日報》《人民美術》等多家報刊做過專版報導;入選湖南省委「文藝人才扶植三百工程藝術家」。
現為湖南省湖湘名人書畫館副館長兼《名人書畫》主編,湖南師範大學美育發展中心特聘教授,湖南省陶瓷藝術家協會黨支部書記、副主席,湖南嘉木陶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辦:湖南省湖湘名人書畫館
編輯:嘉木書法美術工作室
運營:湖南嘉木陶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投稿:562111428@qq.com
呂記國:13755050429
-
掃一掃關注嘉木藝術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