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酒桌上的講究你知道嗎

2020-12-19 三藏專注歷史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酒桌上的講究你知道嗎

在如今的中國,雖然城市地區比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科技各個方面都更加的發達。但是在農村地區,他們甚至比城市的人有更多的風俗和禮法要遵守。雖然現在是21世紀,都是講究平等自由,但是不得不承認,農村一些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風俗和禮法,其中是蘊含著大道理大智慧的。因為這些流傳下來的文化,都是我們中國農民所積累的千年的智慧結晶。我們經常所聽到的關於農村的俗語,很多的出處都是因為農民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或者風俗,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句農村的俗語。

今天說的俗語跟我們的酒文化相關。父子不同席(父子不同席而坐),叔侄不對飲(叔侄不同席敬酒)。這句俗語如果是生活在農村的人,應該是都聽說過的。這句俗語也非常的直白化,非常的好理解,從字面上就能夠讀懂它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兩個人是父子的關係,是不可以坐在同一個桌子上的,是禁止這樣的情況的。如果這兩個人是叔侄關係的話,在做席的時候是不能夠進行互相之間敬酒的行為。這個俗語是怎麼產生的呢?是因為什麼事情才會形成這樣一句俗語呢?這就要說起農村的一種風俗習慣和禮儀了。如果放在平常,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話,肯定不會有這樣嚴格的禁止情況。但如果是有人舉辦婚禮的喜事,或者是去世的喪事的時候,這個禮節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遵守的,不可廢。這是他們農村人,從古至今都有的風俗習慣。

在農村如果舉行比較重要的酒宴的話,在座位方面都是有嚴格的講究的。一般去參加酒宴的人,在自己選擇座位的時候,他們大多都會主動跟自己平輩的人坐在一起。意思就是說,每一個桌子上所坐的人,他們的年齡都是差不多的。那這就跟父子有關係了。說到這裡,為什麼父親和兒子不能夠同在一個桌子上吃酒席,我們不就已經知道答案了嗎?因為父親和自己的兒子,差了一個輩分,所以說他們一般是不能夠在同一個席位上吃飯的。

不過除了父親和自己的兒子,不在同一個輩分上這個說法,還有另外一種原因說法。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舉行酒宴的時候,去參加的客人的最終目的也並不是就為了吃這一頓飯。再說像父親這一輩分的人,他們在桌子上吃飯,可以沒有菜,但是卻不能沒有酒,酒席,酒席怎麼能少了酒呢?我們也都知道我們中國的酒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我們中國人喜歡在酒桌上談事情,因為人們喝酒的時候容易吐露自己的心聲。所以說在吃酒席的時候,他們那些長輩們都會聊的非常的開心,有的時候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個個都是喝的伶仃大醉。這個情況也是父親和兒子不能同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父親這樣一個在兒子心中具有威嚴形象的人,怎麼能在酒後就破損了呢?那至於叔侄不能對飲,其實跟父子之間的原因是相同的。

總之我們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禮儀,雖然表面看起來跟城市比起來是有一點的落後,但是卻有著它獨特的道理和的智慧。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什麼意思,有何道理?有些人就會說,做這些事情就是窮講究,但不能否認這些講究,它是從老一輩傳下來的,這樣的規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酒席上就有這樣一句老話「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 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是什麼意思,還真長見識!
    酒桌文化,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形式,主要是應用在禮儀和社交方面,裡面所涉及到的學問有很多。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尤其在古代,對飲宴方面就制定了很多規矩,有很多的講究。比如主人要坐什麼位置,吃飯的時候如何與人交談得體等等。
  • 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什麼說法?酒場的講究真不少
    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什麼說法?酒場的講究真不少馬上就要過年了,想必大家少不了各種家庭聚會,參加各種酒場,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俗語: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到底是什麼說法?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什麼含義?酒桌上的學問還真是頗深
    「父子不同席, 叔侄不對飲」是什麼含義?酒桌上的學問還真是頗深從古代開始,我們就有很多的習俗和禮節需要遵守。尤其是在農村,雖然農村的經濟沒有城市發達,教育水平也和城市不能比,但是農村的習俗和禮節要比城市多得多。
  • 農村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
    中國自古就有著燦爛的飲食和酒桌文化,而這樣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至今仍然得到傳揚,特別是在農村,依然對於餐桌山的禮儀十分講究,小編就通過一則農村俗語向各位讀者解釋其中一條飲食、酒桌文化和習俗,不知道來自大江南北的讀者們是否還延續著這樣的傳統呢?
  • 農村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什麼意思?就像今天小編要說的一句俗話,叫做「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就是在餐桌上的忌諱,大家也來了解一下意思,看看究竟有沒有道理。前半句俗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一切比較重要的酒席上,父親還有兒子是不能夠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的。
  • 俗話說: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講的是什麼禮數,有什麼禁忌?
    但是古代的傳統中,有很多還是可以繼承發展的,特別是有一些俗語,簡短幾個字卻大有深意,俗話說,「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那這句話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禁忌呢?有很多人不知道,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看完就秒懂了!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忌諱,多數人不知!
    但是古代的傳統中,有很多還是可以繼承發展的,特別是有一些俗語,簡短幾個字卻大有深意,俗話說,「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那這句話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禁忌呢?有很多人不知道,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看完就秒懂了!
  • 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何意思?酒場規矩,不妨看看
    在生活中,你會偶爾陪自己的父親喝酒嗎?你有多久沒陪自己的父母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了呢?如今為了生活,為了工作,在農村裡很多的年輕人出門在外,一年中也沒幾天待在家,而陪伴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吃飯的日子更是少之又少。說到陪伴長輩吃飯、喝酒,我們也知道在餐桌上的規矩是挺多的。如果做不好,或者是做得不對 ,那就會惹人笑話的。
  •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究竟是什麼意思,越早知道越好!
    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句俗語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俗語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裡面的學問可大著呢!父子不同桌我們看到這句話,不免會產生很大的疑惑,為什麼父子不能在一桌。這還要從我國的喝酒文化說起,說起喝酒,想必是很多人的最愛,閒暇之餘小酌幾杯酒水,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忘掉憂愁,自然是十分的愜意,於是經過歲月的變遷之後,慢慢發展成了一種文化,即酒桌文化。而在酒桌文化當中,對於賓主之位的座次是十分講究的,另外就是喝酒的時候不能反手給人倒酒,因為這是大不敬,還有就是小孩子不能上酒桌。
  • 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什麼意思,有啥講究?網友:還是避諱...
    農村有一句俗語,叫「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裡的「席」指的是酒席,而並非是我們乘涼用的蓆子。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別人家或者自家準備的酒席中,父親和兒子是不能同時坐在一張桌子上的,叔侄倆同樣也是不能夠相互敬酒對飲的。意思是說: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出門在外做事情,遇到困難輕易不要給家中女人訴苦,家中婦女打理家中大小事務時遇到麻煩,也不要說出口去煩擾男人。
  • 俗語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究竟有啥講究呢?很少人知道
    文/當年一木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究竟為何?如今年輕人不懂規矩。我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文化百花齊放。今天就要講一句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那麼這句俗語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理解透徹之後才發現,裡面真是有大學問。-01- 父子不同桌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會好奇,為什麼父子不能同桌?其實這裡面要談到我國的酒桌文化。
  • 古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
    古語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何講究?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關於「不同席」是這樣記載的:「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意思是姑姑、姐妹及女兒出嫁後,回家省親,不能同她們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也不能共用吃飯,也不能共用吃飯的器具。父與子不能在一張桌上吃飯。《禮記》記載了先秦時代的禮儀要求,這種禮儀是建立「三綱五常」的封建禮制基礎上的,進而體現了古代「父為子綱」的尊卑關係。
  • 古語中的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什麼意思?
    古語中的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什麼意思?這句話,說的是自古以來沿襲的風俗習慣。源自《禮記》一書,書中的「曲禮上第一」篇中有載,「父子不同席」。席與桌同義,而題目中的後半句「叔侄不對飲」,則是前半句含義的一個引申,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
  • 農村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農村的老俗話:「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其實這些俗語都是指輩分關係和一種尊敬關係,而並非指俗語本身簡單的表面意思。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喝酒比較講究,一般來說父子是不會同桌喝酒的,侄子和叔叔也不能去對飲,或者說划拳之類的,像父輩這一代人我們做晚輩的只能敬酒,這是小輩對長輩的一種尊重和敬畏之意。
  • 俗話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有啥說法嗎?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怎麼回事?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什麼場合下都有禮儀,哪怕是夫妻之間,也提倡舉案齊眉。曾幾何時的中國,更是個等級森嚴的國度,尊卑貴賤處處存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一套執行得有條不紊、中規中矩,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不說是大逆不道,也會貽笑大方。
  • 古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蘊含著哪些道理?
    在我國古代,一直有「父子不同卓,叔侄不對飲」的俗語。對於現代家庭來說,吃飯之時安排座位比較靈活,遵從尊重老人,愛護兒童,敬重賓客的原則,長輩晚輩不可一桌吃飯飲酒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封建陋習。「父子不同卓」的說法,有人覺得是來自於《禮記》曲禮之中的「父子不同席」。鄭玄註:異尊卑也。其實古語之中的席並非是指酒宴的桌子,而是指座位。其實父子不同席的意思就是「父子不能並排坐在一個位置上」,鄭玄覺得這是有悖尊卑常理的做法,也得到了當時人們的認可。
  • 為什麼老人都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這句「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也是如此,其在今天基本很少見到了,但是其在過去卻是祖祖輩輩一直這樣遵循的。根據禮法,同輩人必須坐在一起在今天很多農村,哪怕一桌坐不滿,也不會讓長輩和小輩一起做。一來,吃飯要說話,也有可能喝酒。說話,有些話不方便在晚輩面前說,喝酒有可能會失態,在晚輩面前失去尊嚴。二來,很多農村對輩分看得很重。
  • 古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古語出自《禮記·曲禮》。其字面意思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做父親的不能和子女坐在同一桌上吃飯,當叔叔的不能與侄兒坐在一起喝酒。這體現了我國古代封建禮教,尤其是儒家思想對人們社會生活的禁錮和束縛。
  • 老話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你聽說過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嗎?其實古代的農村比較封建,而且有一定遵循的習俗,而父子不同桌,講的就是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要知道父親是一家之主,而且有著非常高的威嚴和威望。所以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子女是不能和父親同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的場合上,比如說農村的嫁娶喪場合上就更不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