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這些歷史文化在人類發展中有著深遠影響,有的一直延用至今,尤其是在偏遠農村。在農村生活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一些老話俗語,有的老話說的是自然現象,有的說的是人情世故,有的教育啟示人。這些老話說起來不但好聽,而且還有深刻的含義。比如農村的老俗話:「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這些俗語都是指輩分關係和一種尊敬關係,而並非指俗語本身簡單的表面意思。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喝酒比較講究,一般來說父子是不會同桌喝酒的,侄子和叔叔也不能去對飲,或者說划拳之類的,像父輩這一代人我們做晚輩的只能敬酒,這是小輩對長輩的一種尊重和敬畏之意。雖然這俗話講究的上下尊卑關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這些俗話在年輕人眼裡顯得有點老套。畢竟年輕人在城市見過世面,不會受到約束,更何況年輕人一年到頭在外打拼,本就夠累,回到家中,如果還講究等級森嚴、上下尊卑關係,那肯定很拘束。話說是這麼說,但在農村還是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跟長輩們坐在一起吃飯喝酒,為啥呢?下面就來詳談一番。
父子不同桌~在中國古代君臣關係等級森嚴,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君臣之間不能同坐,就算是父子之間也是如此。因為父親是一家地位最高的,其他的家庭成員對他都有敬畏之心。平時的家庭聚會和過年過節的時候,父子之間是可以同桌吃飯的,但在重大的宴席上,父子一般不會同桌吃飯,除了因為禮儀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子之間有代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溝通問題。父子之間的思想和話題以及見的世面都不一樣,如果父子坐在一起吃飯,雙方說話都會有所顧忌。所以父親不願意和兒子同桌,兒子也不願意和父親同桌,避免聽到一些不該聽到的話,引起尷尬。
叔侄不對飲~為什麼說叔侄不對飲呢?因為在農村的宴席上,講究的是熱鬧氣氛,而酒就是助興劑。大家都是開懷吃著盡心地喝著,在推杯勸酒之後,大家都會有點暈暈乎乎,男人之間難免會說著不雅的話語,甚至還會開一些有失禮節的玩笑話,如果叔侄在一起飲酒,不但要把握說話的分寸,還要不能亂語。在喝的醉醺醺的酒席上、在酒精麻醉面前,還會有叔侄關係嗎?那樣只會讓人家笑話。所以說叔侄不能對飲。
當然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老的風俗文化都在不斷的發生改變,有的老規矩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父子喝酒可以加深父子感情,讓家庭變得更加的和睦,叔侄對飲可以讓叔侄關係變得更加好,讓家族關係更加融洽。但不管到什麼時候,一些基本的禮儀文化還是要講究的,千萬不要亂了輩分,那樣很容易讓別人恥笑喲!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