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關於房產市場價格的漲跌,始終是買房者們重點關注和熱議的內容,尤其是在近兩年中伴隨著房地產事業逐步進入平穩階段,其議論聲也變得越來越大。
有些人表示,現在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40平方米,戶均住房也都達1.5套,住房市場已經呈現飽和甚至是過剩的狀態,可是仍有一些年輕人買不起房,所以這時房價確實應該下跌了。但也有人認為土地價格、人工費、建築材料等都在持續上漲,在未來房價上漲也是必然趨勢。
怎樣才能選到好房子
事實上,對於所有百姓而言,房子都是剛需產品,因為它不僅可以用來居住,同時也與醫療教育和婚姻捆綁在一起,所以無論未來房價水平是漲是跌,大家總會想盡辦法來買房。因此,除了關注房價以外,還有一些人也在糾結怎樣才能選上一套上乘的房子?
與其他小件商品不同,房子是動輒幾百萬的大宗商品,一旦試錯則沒有後悔的機會,那麼怎樣才能選到好房子呢?或者說什麼樣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呢?實際上衡量房子好壞的標準很明了,就是看自己住得舒不舒服,畢竟無論房子添加了多少附庸價值,最基本的就是用來居住,若住得不舒服,那麼這套房子也就沒什麼價值了。
此外,還要注重的一點就是可以被市場廣泛接受,若是不能得到買房者的認可,房子的流通性也會極大地降低,以後想要出手變現也將更困難。所以出於對這兩項因素的考慮,無論1棟樓究竟有多少層,業內人士一致打算買房者注意了!買時儘量不選這4層,不僅住得不舒服還難轉賣。
這4層住房不要選
一、無閣樓的頂樓。一般來說,買房者們都儘可能避免頂樓,原因之一就是頂樓夏天太熱,尤其是那些住過頂樓的百姓們更有深切體會。原本樓層就是最高的,再加之頂樓上面有鋼筋混凝土致使隔熱效果不好,反而還特別吸熱。在夏天室內溫度相當高,幾乎要從早到晚地開空調,僅是電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此外,頂樓還容易出現漏水問題,因為受施工水平、開發商成本和建築材料的限制,有關頂樓漏水問題始終是難以解決的焦點問題。
雖然說在最近幾年有關頂樓漏水,以及吸熱問題已經得到緩解,但實際上卻沒有徹底解決,在住了幾年後,這些問題還會再次出現。
因此,這也奉勸廣大購房者,若真的喜歡頂樓,最佳購買方式就是買那些帶閣樓的頂樓,因為有閣樓則會避免吸熱問題。此外,有閣樓的頂樓也不會出現大面積積水現象,同時還能給業主更多活動空間,但若沒有閣樓,頂樓則最好不要選。
二、沒有架空層的一樓。和頂樓一樣,底層一般也不是人們的首選,其主要原因就是1樓存在太多的硬傷性問題,比如人流和車流帶來的噪音、光照不足、高空墜物、安全防盜等等。其實在這眾多隱患中,最讓住戶苦惱的莫過於兩個問題,首先就是採光不足,導致一樓採光較弱,即使白天也需要開著燈。
其二就是容易返潮發黴,因為1樓最接近地面,碰上雨水天氣較多的季節,容易導致牆皮發黴,有時候家具都出現返潮,這不利於住房者的身體健康。不過後來有些開發商也考慮到底層不容易出售的情況,所以也改進了建築技術,有一些開發商選擇在1樓設置架空層,這也讓一層存在的硬性問題得到緩解。
三、設備層。很多人對設備層的概念並不了解,實際設備上就是指那些高層建築中,有效面積大部分用來布置電梯、空調電器等設備,以此來維護1棟樓運轉的樓層。
然而在平時,這些設備層一般不容易現身,所以大家了解得比較少,通常設備層大多位於樓房的頂層地下室或者是中間部分,拿一座30層的住宅樓舉例,設備層極有可能在15層或16層。至於為什麼不選擇這種設備層?眾所周知當各種設備在運行之時必然會產生較大的噪音,而且也會產生較大的熱量和輻射,若居住在設備層附近,容易給身心健康帶來負擔。
四、腰線層。這也是買房者很少關注到的問題,因為本質上腰線層並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主要就是起到裝飾效果,讓整座樓看起來更有層次。想要達到外表的美觀作用,住宅樓會涉及多條腰線,但是腰線層雖然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對於買房者而言,在入住後會發現實際上這種住宅存在較多的缺點。
首先就是,腰線層高度一般在40~60米左右,而那些腰線部位無法正常採光,這也減少了房屋的採光面。其二就是腰線突出的部分在特殊天氣情況下容易積雪積雨,因而會導致屋內滲水。其三是若腰線分布在低樓層,比如3、4樓,那麼就會存在被盜風險。其四是腰線突出的地方打掃不方便。由此來看,腰線層應該是買房者尤為注意的。
結語
歐綜上所述,買房的說法有很多,為了有舒適的居住環境,未來有買房打算的人,應該儘可能要避免以上4種樓層,以免花了大價錢卻打了水漂。
免責聲明:本文由網際網路資訊整理而來,不代表任何機構或個人的觀點,所含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不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不對任何機構/個人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