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建設的「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已於近期完成升級改版,並於11月25日在「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研討會」上全新亮相。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作為我國科技期刊集中開放獲取平臺,以「公益普惠、開放共享、權威精品」為定位,以開放整合國內科技期刊為途徑,匯聚國內千餘種學術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佔比超70%,學科分布遍及理、工、農、醫四大科技領域,收錄期刊論文超500萬篇,面向科技人員免費開放,提供全文和期刊評價指標,實現即時下載。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平臺服務了數以萬計的學者公眾,全力推進我國科技論文的傳播利用與科技期刊的開放共享。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助力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切實促進我國科技論文的應用與傳播,新版的「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充分依託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海量資源,實現了論文引文數據融合,可即時展示期刊收錄和引用情況,動態查詢期刊的歷年影響因子、引用頻次等期刊評價指標,更好地服務全國學者公眾。據介紹,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將加快國內科技期刊覆蓋步伐,早日構建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期刊開放服務平臺。
為推動科技期刊開放共享,使廣大創新主體更多受益於學術研究成果,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聯合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於11月25日在京共同舉辦「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出版界、科技界的專家就開放期刊、預印本等主題,聚焦當下熱點,洞悉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探索科技期刊開放中國發展路徑。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魏均民等專家;冷泉港實驗出版社執行董事Dr. John Inglis等出版社、編輯部代表等應邀出席並做報告。
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分別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OA的前景與問題」為題結合國內外科技期刊發展進程,解讀政策布局,指明發展路徑。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資源中心主任曾建勳以「開放期刊的開放獲取」為主題做大會報告,解讀「開放獲取」的前世今生,闡述了我國作為世界開放獲取論文產出大國需要建立科技期刊開放平臺的迫切性。
新冠疫情的突發給科技文獻的出版利用方式都帶來巨大變革,大量期刊論文以網絡預出版方式進行發表,發表傳播速度顯著加快。預印本方面,冷泉港實驗出版社執行董事Dr.John Inglis指出,預印本論文在不斷擴大,而今年超四分之一的新冠研究產出通過預印本發表,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在加速對於預印本平臺的構建工作。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在論壇中表示:「OA是學術期刊的重要趨勢但不是終極趨勢」,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要充分發揮好科技期刊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中的關鍵作用。
論壇既梳理總結了當下業內的前沿動態,又明確了今後的發展規劃及著力方向,受到了我國期刊界、出版界的廣泛關注。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