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細膩真實,頸聯更加含蓄巧妙

2020-12-15 品詩賞詞

每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閱讀,都感覺自己仿佛正與古人直接對話,毫無時空阻隔之感。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淡淡的墨香,一卷唐詩聚集著聖賢們的思想,一沓宋詞溢滿了悲傷的情感。有時李白飄逸而至,有時杜甫沉吟賦詩,既有開元盛世的歡歌笑語,也有安史之亂的慷慨悲歌。下面就一起欣賞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細膩真實,頸聯更加含蓄巧妙。

恨別

唐代:杜甫

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杜甫寫此詩時,距安史之亂爆發已有五六個年頭。在這幾年中,叛軍鐵蹄蹂躪中原各地,生靈塗炭,這是杜甫深為憂慮的事。當時杜甫在成都,聽到前線傳來勝利的消息,寫下這首《恨別》,表示了對戰局發展的看法。

杜甫的家在洛城,洛城就是當時的東都洛陽,洛陽離成都相隔約四幹裡。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洛城一別四千裡,胡騎長驅五六年。」離開洛陽,來到這四千裡地之外的成都,五六年來,胡騎長驅直入。「胡騎」,指安史叛軍。這一聯點出了自己離家鄉的地點遙遠,戰亂延續的時間漫長,對當時的形勢作了高度的概括,從而說明他的生活遭遇和國家的安危密切相連,也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具體描寫。

頷聯是倒裝句,「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從句子的結構看,應該是「草木變衰,兵戈阻絕,行劍外,老江邊」。由於連年戰亂,兵戈不息,回不了家鄉,只能漂泊劍外,在草木零落的錦江邊上老去。宋玉的《九辯》中有這樣的句子,「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蕭瑟的秋風啊,吹落了枯葉,使樹木變得衰老,含有盛衰變易的意思。

杜甫此時正孤獨地遠在異鄉,看到樹木枯萎,聯想到自己的衰老多病,感傷不已。「兵戈」,這裡代指戰爭;「劍外」,是劍門關以外,即四川一帶,指他漂泊的範圍。「江邊」,是錦江邊,指他當時居住的地方。

「思家步月清宵立,億弟看雲白日眠。」頸聯順序也應是「思家憶弟,步月清宵立,看雲白日眠。」杜甫想起了老家和兄弟,常常深夜不能入睡,在月下漫步、或默立出神。而白天看雲時,卻又昏昏欲睡。

「思家、憶弟」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晝臥看行雲,倦極而眠。這裡看似反常,細想卻合情合理,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何況是一個體衰多病的老人。夜裡睡不好,在白天必然睏倦思睡。由於作者有切身感受,所以才能表現得這樣細緻真實。

末聯和首聯遙相呼應,「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河陽,是現在的河南孟縣,那年的四月,李光弼打了勝仗;司徒,就是李光弼,他曾作過檢校司徒的官。幽燕,即現在的河北北部一帶,當時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杜甫聽說李光弼的軍隊最近在河陽擊敗史思明的叛軍,打了勝仗,他主張應乘勝追擊,趕快把叛軍的老巢幽燕攻下來。

再細品頸聯「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杜甫坐臥不寧的舉動,委婉地表現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也突出了題意的「恨別」。作者描寫具體生動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形象中蘊含的憂傷之情,手法巧妙,詩味雋永。詩入把對親人的懷念,與國家的安危緊密相連,可見其愛國思想及同情百姓的精神。杜甫一生遭際坎坷,卻始終憂國憂民,難怪後人說,「杜甫一生憂」。

相關焦點

  • 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詩味雋永,頸聯更是備受稱讚
    下面介紹的是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詩味雋永,頸聯更是備受稱讚。 成都杜甫草堂旁邊的浣花溪終日奔流,從遠古奔向近古,從盛唐奔向現代,似乎還在敘述著杜甫那些憂傷的往事。
  • 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詩歌創作首先要注意通篇的構思,力求整體為佳構,同時還要用心鍊字造句,讓片言也成佳句,就像杜甫所言,語不驚人死不休。那麼如何錘鍊佳句,從而讓全篇也因此而顯得熠熠生輝?一首詩有一兩句驚人之句,當屬不易。七律的創作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修辭手法,還有對仗方式等都很有講究。蘇軾就曾有名句,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其中青州指美酒,烏有是虛擬的人物,而青州六從事、烏有一先生,卻巧妙地用人名進行對仗。其實蘇軾並非首創,早在晚唐時就有一位詩人進行了積極嘗試。下面介紹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 王禹偁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辭清句麗,更在平淡中見神奇
    唐代詩歌作品極其高超,傑出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可是由晚唐涉五代,詩風氣格柔弱,逐漸淪於鄙俚。北宋初期屢有作者希望變革萎靡的文風,可是長時間形成的習尚實在難以轉移。直到後來有一位才子力振斯文,學聖人之言,並繼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逐漸斥浮偽、去陳言,改變了當時的文風。這位才子擅長各種文體,還開創了宋初的一代文風,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表現出不俗的成就。
  • 羅隱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結構工巧,堪稱精雕細琢的精品
    下面介紹羅隱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結構工巧,堪稱精雕細琢的精品。綿谷回寄蔡氏昆仲唐代:羅隱一年兩度錦城遊,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頸聯從山水含情著筆,「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詩人對錦城一帶山水戀戀不捨,山牽別恨、斷人肝腸,水含離情、繞人夢魂。這兩句化用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此聯因物見人,借山水對人尚懷離情別緒,暗暗襯託詩人對蔡氏兄弟的懷想之深。
  • 杜甫在藍田參加重陽節宴會,寫了一首七律,頷聯巧妙用典
    (全文共3300字,讀完大約需要10分鐘,這是一首好詩,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有朋友留言:杜甫的《九日藍田會飲》頷聯很低沉,為何頸聯卻突然壯闊起來,詩人的感情是不是起伏太大了?可能很多人沒有讀過這首詩。不過不要緊。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安定城樓唐代: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頸聯好像前後矛盾,其實正反映出詩人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中尋找出路。義山不僅詩學杜甫,而且也很有詩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兩句更被北宋的王安石盛讚。最後義山化用莊子的寓言,抒寫平生抱負,闡述了堅定的立場,自己將不會患得患失,也希望他人不要妄加猜測。縱覽李商隱的這首七律,含蓄裡顯深沉,典雅中富激情。
  •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在唐詩的海洋中,七律詩,五言詩一直是詞碑。甚至有人說:「這些構成了唐朝文化的興盛和發展,說起詩詞立足於初唐,盛唐,晚唐,相信每個時期都有形形色色的詩人,不過每類詩派代表的人物卻大有不同。
  •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文|小航的紅樓詩歌夢在唐詩的海洋中,七律詩,五言詩一直是詞碑。今天我們來說下七律詩詞的代表意義,第一次講到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的印象是杜甫,杜甫的詩代表著一種濃重的歲月感,他的七律詩是空前絕後的,讀起來慷慨,特別解心事。七律向來是唐詩長河中最有韻味的,但並不是杜甫的才算是好作品。其實七律之前也有個非常著名的,他幾乎是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的。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杜甫的這首七律,感時自嘆,感事抒情,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格調
    註: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嚴武,後嚴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後欲返少城時遇到叛亂,滯留梓州,作此詩。②袁紹大宴賓客,宴會上鄭玄受到袁紹禮遇。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A.C.頸聯中「雪嶺獨看西日落」一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在雪嶺看西天日落,與首句中「東行且未回」照應,使詩歌內容更加緊密。D.用語委婉含蓄是此詩的一大特點,全詩沒有直接抒懷,而是通過敘寫經歷和描寫景物來抒發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尋味。
  • 《慶餘年》範閒鬥詩,一首《登高》拔頭籌,杜甫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一個鬥詩的劇情,主角範閒以一首《登高》豔壓群芳,獲得滿堂喝彩,過後悄悄說,杜甫的這首七律可謂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無人能及,那麼這首獲得後世極高讚譽的七律究竟說了什麼呢?
  • 皇帝詩人的一首七律,描寫細膩,值得細讀
    自古及今,有才華的皇帝並不算多,唐代的李世民、南唐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北宋的徽宗皇帝,應該都算水平很高的皇帝詩人。而漢武帝、明太祖雖然偶爾為之,也寫過很不錯的作品。清代的愛新覺羅 · 弘曆則是一個另類,下面介紹皇帝詩人的一首七律,描寫細膩,值得細讀。
  •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幾乎可以和杜甫比肩,境界高遠
    論及唐詩中的七律,代表其最高水平的當屬杜甫;杜甫的七律,氣象深廣,境界開闊,乃七律中最上乘作品。杜甫七律的名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等等,都是驚世駭俗、空前絕後的絕句。
  • 杜甫晚年登上白帝城,信手拈來寫一首詩,還被後世稱為七律第一
    少年時代杜甫相對來說家境還算可以,但是到了中年之後,完全需要別人接濟,這也使得他對於現實的感知比別的詩人要更加深刻,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更具有感染力;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腑,例如在湖南岳陽創作的《登嶽陽樓》,那就寫盡了內心的無奈,還有現實的悲痛之苦,裡面有兩句詩也是膾炙人口,「親朋無一定,老病有孤舟。」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一首好詩,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也正因為其水平高超,才會顯得洛陽紙貴、經久不衰。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詩歌,才算優秀作品?首先必須情感真摯,沒有誰會喜歡無病呻吟的作品,讀者更願意看見抒情言志的詩歌。其次要含蓄、經得起咀嚼。
  • 司空曙水平高超的一首詩,鍊字講究,細膩傳神,頷聯更是千古名句
    下面介紹司空曙水平高超的一首詩,鍊字講究,細膩傳神,頷聯更是千古名句。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唐代:司空曙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司空曙的作品情感真摯,文筆細膩,一些精微處的描繪更令人讚不絕口。這首詩描寫詩人與朋友多年後重逢,短暫相聚卻又要分別。首聯先回顧前次的分離,一別多年,山川阻隔,音信不通。司空曙生活的時代戰亂不息、諸侯割據,朋友間分別很久,一開始可能還有些記掛,但多年之後也就淡忘了。
  • 劉禹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不輸詩仙李白,比肩詩聖杜甫!
    劉禹錫的詩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些優秀詩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稱「詩豪」。劉禹錫的文章也寫得十分好,著名的《陋室銘》即出自其手。劉禹錫擅長寫七律、七絕詩,曾寫過一首《西塞山懷古》的七律詩。此詩以其深沉的歷史感、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歷來受到詩家的高度好評。《西塞山懷古》全詩如下: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 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
    雨是古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它可以表達一種希望和寄託,比如杜甫的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還有韓愈的經典,「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都抒發了詩人對美好的一種憧憬。下面介紹唐代才子的一首七律,一個憂字貫穿全篇,頸聯更是千古名句。長安雨夜唐代:薛逢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溼無聲。
  • 雖然有人認為崔顥《黃鶴樓》水平最高,但是被譽為「七律之冠」的乃...
    在唐詩當中,關於哪一首詩是最好的,一直引起爭議。就七律而言,有很多人認為是崔顥的《黃鶴樓》水平最高,但是在學術界,真正被譽為「七律之冠」的卻另有其詩。詩人杜甫這首詩乃是杜甫最有名的七律作品——《登高》。全詩如下: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