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從林黛玉到曹雪芹,是否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
對於唐代的著名詩人李商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對於在《紅樓夢》中喜歡引用的詩詞中可以看得出來。
曹雪芹先生用李白、杜甫、杜牧、王維、蘇軾的偏愛更甚。而對於李商隱,反倒並不太多。
而對於林黛玉,卻是有直截了當的一句:「我最不喜歡李義山」。而林黛玉又何出此言?她是不是真的不喜歡李商隱呢?
從一個作者的作品中,讀者們往往也是能夠抓住作者的偏好的,而如此表述的曹公,是不是也是同樣不喜歡李商隱的作品的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李商隱的詩是這樣一個印象:李商隱寫詩時非常擅長運用大量的典故,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晦澀難懂的。
所以可能對於李商隱,後世對於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加熟知。小編覺得,正是因為李商隱流傳更廣的是這些運用典故多、晦澀難懂的詩句。
所以造成了相比其他人,更加「不受歡迎」。
但是對於林黛玉是不是真的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小編覺得,林黛玉應該是喜歡的。而同樣的,曹雪芹應該也是喜歡李商隱的詩的。
林黛玉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說出了不喜歡李商隱的這句話的呢?是在賈母帶著劉姥姥遊賞大觀園時,寶玉看到池中殘荷,就說叫人拔了。
這時候薛寶釵表示,因為最近進進出出的人多,壓根沒人有時間來幫忙把這惹了賈寶玉的破荷葉拔掉。
看見兩人這麼和諧,林黛玉站出來了,說自己不喜歡李商隱,卻又獨獨喜歡李商隱的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但是這些人又要拔了林黛玉喜歡的這破荷葉。所以賈寶玉當機立斷,開始哄林黛玉,說這句詩好,所以留著這些荷葉,還是不要拔了。
而李商隱的原句是什麼?「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可以見得,林黛玉是改了李商隱原詩中的一個字的。
林黛玉作為賈府中才華橫溢的象徵,必然不會記不得原句。那麼林黛玉改這個字肯定是有她的深意在裡面的。
李商隱的原詩是在告別了有人以後的旅途上所作的,是在遺憾無法和好友一起觀賞美好景色,同樣的,也是在思念自己的好朋友。
所以在李商隱筆下,是枯荷,而非殘荷。而林黛玉為什麼要改為枯荷呢?
在李煜的筆下,也曾經寫過殘荷。荷花是一瓣一瓣地凋零,而非一朵花直接枯萎,直接結束了它身為花的一生。
荷葉就更加簡單了,連落的機會都沒有,幹了以後直接破了。所以對於林黛玉來說這樣一個通透的女孩子來說,可能看到池中破荷葉,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美好都會逐漸枯萎、凋零、殘破不堪。寶、黛、釵三人中,性格是有各自的特點的、林黛玉喜散,賈寶玉喜聚,薛寶釵向來無所謂。
單單是從對這麼一副荷葉殘破不堪的圖,就可以看得出來,三人之間的性格、林黛玉雖然有反抗精神,但是她卻並不抗拒命運的到來。
所以對於這樣一副枯荷景,林黛玉並不會因為此情此景令人傷懷,就否認這美景的存在。並且仔細看李商隱和林黛玉的命運,可以說幾乎是重合的。
同樣的年少飄零無依靠,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一腔抱負無處可施展。而兩人同樣的同樣的才華橫溢,就算林黛玉不喜李商隱,大概也是不喜那份與自己極其相似的命運。
可以說,林黛玉說出那番話,最終還是為了留住一池子的殘荷。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林黛玉不能大大方方、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呢?
小編猜測,林黛玉大概是在跟賈寶玉鬧脾氣。按說這兩人在這個時候已經確定關係了,林黛玉對於許多事情都看開了,不應在意這些的。
但是對於林黛玉來說,最令她傷懷的,不過是賈寶玉不能夠理解她。
所以對於賈寶玉說出的話,林黛玉是非常不開心的。更讓林黛玉生氣的,大概是薛寶釵的隱約附和賈寶玉。
但是雖然沒有長輩在場,小姐妹們可是還健在的。林黛玉當然不能大庭廣眾之下說,你怎麼一點都不理解我,你怎麼能跟別人聯合起來欺負我?
所以林黛玉只能隱晦地向賈寶玉表達自己的不滿,也藉此機會提醒賈寶玉,發出生氣了想被哄的信號。
對於賈寶玉來說,這麼一個傲嬌又直白的女朋友,他是甘之如飴的。並且兩人青梅竹馬多年,必然是能夠接收到女朋友生氣的信號的,所以立刻改口。
而「你們」更是指出了自己生氣的點,所以賈寶玉當即回了個「咱們」。
由此可見,能夠擁有一個心意相通的愛人,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情趣的事。不用多費口舌,就能被理解,並且予以恰到好處的安慰。
所以說,兩個情商高的人談戀愛,果真是自有妙處的。不用把話說得太明白,拋出的梗能接上,真的是人間幸事。
如果林黛玉直截了當地表示,喜歡李商隱,喜歡那句詩,而賈寶玉出言拔荷葉,薛寶釵又附和賈寶玉拔荷葉,總是有些奇怪的。
因為林黛玉本身就是彆扭的性格,有些話她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的。
林黛玉喜歡王維、陶淵明,寫出來的詩句卻也並不是這二人的風格。可以說,整部《紅樓夢》中的詩都是妃閨閣的。
但是在整部作品中對於詩的品評,應該是有著曹公個人的喜好的。
但是這也並不能意味著,他們是否偏愛某人,其中被拿來品評的,也單單只有一種或幾種風格。有的時候,太過於喜歡,反倒是更加難以說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