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博士攜最新力作《絲路江心鏡》與上海年鑑學會相聚星露閣

2020-12-21 人民論壇網

金風送爽、秋色宜人,9月13日上午,以「穿越與展望」為主題的《絲路江心鏡》作品研討暨2020上海年鑑論壇」在上海南園風景如畫、美輪美奐的星露閣舉行。

本次論壇由新加坡寶路集團攜手上海年鑑學會聯合舉辦,新加坡商會上海會長以及新加坡在滬企業家代表、上海市年鑑學會會員、特邀嘉賓等4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唐代沉船「黑石號」出水文物的珍貴記憶,回顧中新交往歷史,以小說《絲路江心鏡》為主題探討文化創新的途徑、中新文化交流以及拓展年鑑開發的路徑。

新加坡寶路集團董事長、新加坡著名華文女作家張露博士攜最新力作《絲路江心鏡》與大家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小說《絲路江心鏡》以歷史真實事件為背景描述了一副壯麗絢爛的海絲奇幻浪漫畫卷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燦爛輝煌的歷史脈絡。張露博士歷經八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在今年完成這部20餘萬字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從萌芽到孕育創作,張露博士探尋了世界上很多地方,精心調研,思考歷史與現實的交融聯通,萌生出通過探尋這條海路的前世今生,以文學的形式來展現那燦爛輝煌的歷史。書中展現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異國文化,也是一場奇幻的史詩冒險,有宮廷權謀的殘酷鬥爭,也有異國之戀的愛恨糾葛,展示出一幅壯麗的海上絲綢之路畫面。

張露博士演講主題是「從《絲路江心鏡》看海上絲綢之路的緣起與嬗變」,她分享到:「不論海絲歷史如何嬗變、時代如何變遷,這條海絲之路已牢牢凝固在我們心中,我們也已經看到,海絲從歷史嬗變到精彩蝶變。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中西貿易通道,人流與物流也沿著這條大道東奔西走,這更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之河、友誼之河。」如果說,陸上絲綢之路讓人想到的是大漠孤煙直與駱駝鈴鐺的粗獷雄渾,張露博士的《絲路江心鏡》則是大海的磅礴浩瀚情懷與多彩絲綢的唯美浪漫意境。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經過千年洗禮,這段歷史神秘莫測,歷史淵源和文化遺存有待進一步梳理、挖掘與提升。隨著「黑石號」這艘滿載六萬餘件中國唐代文物的商船在印度尼西亞爪哇海域打撈出水,在有力證實海上絲綢之路存在的同時,也讓這段神秘歷史更加真實鮮活。2005年,這艘唐代沉船落戶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展出,並於今年9月15日首次在上海博物館巡展,這是今年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項目。

夏立平教授以「中新友誼的過去與展望」為主題,深入淺出的回顧了中新友好交往歷史,歷數中新關係亮點,展望中新友好合作事業前景。

黃顯功主任圍繞「年鑑:歷史的年輪」主題,在展現年鑑文化悠久歷史的同時,指出年鑑作為「集百業於一冊,縮一年為一瞬」的高密度、大容量的地情資料書,在記錄當代、保存歷史、傳承文明、發展文化等方面具有其他記載形式難以企及的特殊價值,黃顯功說:「新加坡與上海在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歷史中,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沉船中的一件件文物和年鑑中的一頁頁記錄,讓我們更加堅信文明互鑑,有利於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年鑑其實是大航海時代的舶來品。上海是開埠後中國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年鑑》作為北華捷報的出版物,以當時上海僑民為主要讀者。報紙與年鑑上的航運消息,正是上海作為港口城市的寫照。

吳文貴先生表示,當下,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籠罩的時刻,中國和新加坡正以保持兩國之間的友誼和經貿往來共同對抗不利因素。中國和新加坡兩國都對維持全球供應鏈和商業貿易的順利恢復做出重要努力。長三角區域是中國人口最密集,商務最集中的區域,是中新兩國發展經貿合作和兩國友誼的優質「橋梁」。新加坡在上海,江蘇和浙江都有運行中的項目。期盼能通過本次論壇加深兩國文化、教育界的相互學習與借鑑,並建立有效的學術磋商機制,為未來中新企業在長三角開發過程中的深度共贏發展構築文化平臺。

王繼傑先生深入分析了中外年鑑的歷史和現狀,認為以年度性為基本特徵的年鑑文化,具有使用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三方面維度,明天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上海市年鑑學會聯手新加坡相關企業,希望拓展年鑑國際化路徑,開發利用好文化遺產,在記錄過去中,傳承並發揚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共創美好未來。

論壇現場,張露博士表示:「值此中國新加坡建交30年之際,預祝唐代沉船展覽這個重大文化交流項目成功舉辦,祝福友誼長存,亞洲文明之花在各國絢麗盛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連接你我他。」最後,張露博士將最新作品《絲路江心鏡》贈與上海市年鑑學會收藏,上海年鑑為張露博士頒發捐贈證書。上海市年鑑學會也與新加坡企業互贈綜合性年鑑。與會者皆期盼中新兩國學界代表、企業家代表通過本次中新文化交流論壇,為未來的合作搭建平臺、提供智力支撐,讓中新兩國友誼之樹茁壯成長。

本次《絲路江心鏡》文化交流論壇圓滿成功,讓我們穿越時空,探究歷史細節,從盛唐到今天,從上海到海絲沿線國家,從中國到新加坡,從本土到國際,與諸多文化元素交匯融合,讓我們感恩歷史,對未來充滿期許。

相關焦點

  • 「黑石號」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記憶,帶來《絲路江心鏡》與《上海年鑑》文化交流
    上海市年鑑學會與新加坡知名企業互贈綜合性年鑑,張露將個人作品《絲路江心鏡》贈與上海通志館收藏。新加坡寶路集團董事長、新加坡籍作家張露分享了文學新作《絲路江心鏡》,如果說敦煌的讓人想到是九色鹿和飛天,那張露在沉船的諸多文物中選取了「江心境」作為線索,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燦爛輝煌歷史,凸顯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中西貿易通道,更是人流與物流沿著這條大道東奔西走、豐富多彩的文化流、友誼之河。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在沉船出水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自帶神秘光環,在史書中留下「呼風喚雨」傳奇記載的唐代貢鏡「江心鏡」,神秘的「江心鏡」正是在「黑石號」上首次被發現。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以文學創作的形式探求海絲之路燦爛歷史。作為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張露歷經八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完成歷史傳奇小說《絲路江心鏡》。12月19日,《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辦。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在沉船出水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自帶神秘光環,在史書中留下「呼風喚雨」傳奇記載的唐代貢鏡「江心鏡」,神秘的「江心鏡」正是在「黑石號」上首次被發現。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以文學創作的形式探求海絲之路燦爛歷史。作為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張露歷經八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完成歷史傳奇小說《絲路江心鏡》。12月19日,《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辦。
  • 多彩海絲、文明互鑑——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博士新書《絲路江心...
    央廣網上海12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新加坡著名華文女作家張露博士最新文學作品《絲路江心鏡》今天(19日)在上海首發。張露博士歷經八年,創作出傳奇歷史故事,作為史詩級玄幻冒險題材,講述人類堅守、探索、奮鬥、追逐夢想的傳奇故事。
  • 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張露期待回望古老而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感人至深的歷史玄幻故事,為亞洲文明的繁榮與互鑑做出獨特的解讀和貢獻。 崔瑜 攝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展開海上絲綢之路壯美畫卷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1200年前,從中國南海出發的「黑石號」,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貨物,沉沒於印尼海域。當下,「黑石號」寶藏從新加坡來到上海,正在巡展。
  • 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CFIC導讀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作為重大文化交流項目,"黑石號"寶藏從新加坡遠航至上海,在上海博物館巡展。《絲路江心鏡》作為獻禮之作,關注著亞洲文明與世界文化交融。
  • 新加坡華文女作家新作《絲路江心鏡》滬上首發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唐朝著名畫師及長沙窯主江天白、海盜女首領莫蒂娜、坦尼沙王國悉達·吉赫魯王子與唐代皇帝之十八女紫蝶公主……一部「重現」唐代鼎盛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人類堅守、探索、奮鬥、追逐夢想傳奇經歷的長篇歷史小說《絲路江心鏡》,12月19日,在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星露閣首發。
  • 新加坡著名華文女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首發
    12月19日,新加坡著名華文女作家張露最新文學作品《絲路江心鏡》舉行首發儀式。作為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友好使者,新加坡著名華文女作家張露潛心研究,歷經八年,創作出傳奇歷史故事《絲路江心鏡》,作為史詩級玄幻冒險題材,講述人類堅守、探索、奮鬥、追逐夢想的傳奇故事。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絲路江心鏡》重述歷史
    作為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張露歷經八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完成歷史傳奇小說《絲路江心鏡》。12月19日,《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辦。 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便以江心鏡為題材創作了一部傳奇歷史故事。 據悉《絲路江心鏡》歷經八年創作,玄幻冒險題材,以文學形式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和燦爛歷史。
  • 「一帶一路」主題文藝作品《絲路江心鏡》上海首發,再現海上絲路輝煌
    《絲路江心鏡》作者、新加坡華人作家張露,在新書首發會上發言。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鮑筱蘭報導 近日,以中國與新加坡民間友好往來為背景的「一帶一路」主題文藝小說《絲路江心鏡》在上海首發。上海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文學創作展開研討。《絲路江心鏡》作者、新加坡華人作家張露說:「亞洲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2020上海年鑑論壇舉行 展望「海上絲綢之路」
    新華網上海9月21日電(記者 孫麗萍)以「『黑石號』:穿越與展望」為主題的「2020上海年鑑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黑石號沉船的出水文物,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展出,近日已移師上海博物館展出。「如果說敦煌讓人想到是九色鹿和飛天,那黑石號沉船上最具神秘色彩的可能就是產於唐代的揚州『江心鏡』。」在論壇上,新加坡籍作家張露分享了其小說新作《絲路江心鏡》。
  • 2020上海年鑑論壇舉行,「黑石號」文物將首次來華
    9月13日,由上海市年鑑學會主辦的「『黑石號』:穿越與展望」 2020上海年鑑論壇舉行。記者從現場獲悉,「黑石號」文物將於9月15日起首次來華,在上海展出。這也是今年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項目之一。
  • 2020上海年鑑論壇舉行,暢談「黑石號」遺留下的珍貴記憶
    今天上午,以「『黑石號』:穿越與展望」為主題的「2020上海年鑑論壇」在上海舉行,圍繞「黑石號」遺存留下的珍貴記憶,與會嘉賓結合各自研究領域,暢談亞洲文明。新加坡寶路集團董事長、新加坡籍作家張露分享了文學新作《絲路江心鏡》,如果說敦煌的讓人想到是九色鹿和飛天,那張露在沉船的諸多文物中選取了「江心境」作為線索,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燦爛輝煌歷史,凸顯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中西貿易通道,更是人流與物流沿著這條大道東奔西走、豐富多彩的文化流、友誼之河。
  • 從「黑石號」穿越,2020上海年鑑論壇回顧展望中新交往
    如今,這艘唐代沉船的文物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展出,並將於今年9月15日首次在上海博物館巡展,這是今年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項目。9月13日上午,以「『黑石號』:穿越與展望」為主題的「2020上海年鑑論壇」在黃浦區南園星露閣舉行。
  • 見證海上絲綢之路,唐代「黑石號」與《上海年鑑》在滬千年重逢
    今天,以「『黑石號』:穿越與展望」為主題的2020上海年鑑論壇在滬舉行,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黃顯功說。論壇期間,上海市年鑑學會與新加坡知名企業互贈綜合性年鑑。黃顯功談到,中國的年鑑其實是大航海時代的舶來品。「《上海年鑑》作為北華捷報的出版物,以當時上海僑民為主要讀者。報紙與年鑑上的航運消息,正是上海作為港口城市的寫照。」
  • 進博會上被「秒空」的英文版上海年鑑,藏著怎樣的城市密碼
    今天下午,《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發布暨走進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媒體中心首發式上,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三級調研員、上海市年鑑學會副秘書長沈思睿談到,如同「窗口」與「橋梁」的《上海年鑑》,反映了上海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方方面面,能幫助海內外各界深入了解上海、研究上海,盡情領略上海的城市溫度與發展熱度。
  • 烏拉圭駐上海總領事一行到訪上海市年鑑學會
    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5日電  14日,
  • 顧爺攜最新力作《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亮相上海書城
    顧爺攜最新力作《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亮相上海書城 來源:新民網      編輯:沈佳靈
  • 《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首發 將向美國和波赫發送
    中新網上海10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14日首發,以文、表、圖、照的形式系統扼要地反映2019年上海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軌跡。記者了解到,今年起,應中國駐波赫特命全權大使季平和美國《僑報》新澤西州主任張立春的要求,《上海年鑑》英文版將向美國和波赫兩國發送。
  • 北京出版集團攜《中關村筆記》等精品力作登臺上海書展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記者 高凱) 16日,2017上海書展將如期於上海展覽中心進行,作為這一圖書盛事的固定參展單位,北京市最大的綜合性出版機構北京出版集團攜包括《中關村筆記》、《野蠻人來臨——漢學何去何從》、《藝術的真相》等六大類共二千餘種精品出版物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