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的桎梏,是愛也是砥礪

2020-12-12 燕子簫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寫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細究起來,不幸的家庭也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從原生家庭傳承的不僅僅是基因,還有愛和被愛的能力。

《熱鍋上的家庭》作為一本寫作於20世紀70年代的心理治療書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及卡爾.惠特克以生動活潑的故事為案例,給我們講述了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困擾,清晰介紹了家庭治療理念和技術,解析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開拓了一條改變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家庭治療的存在。

大衛布萊斯原本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美麗賢惠的妻子,青春靚麗的女兒和兩個可愛的小寶貝。他每天在公司忙碌,疲於應酬,回到家就鑽進書房,不是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就是面對股票的曲線圖。

不知什麼時候,家裡的氛圍變了,妻子卡羅琳和女兒克勞迪亞不斷地爭吵,僵持,整個家的氣氛凝固到了極點。妻子憔悴不堪,認為女兒桀驁不馴,穿衣、功課、化妝、交友……什麼事都要和大人對著幹;

女兒克羅迪亞則覺得母親簡直無法溝通,不可理喻,控制欲壓得她喘不過氣,她用尖銳刺耳的聲音說:「親愛的媽媽,我覺得你自己才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好比我得在太陽下山時就上床睡覺,還要乖得像6歲小孩子一樣!」

母女們說不到兩句話就開始提高嗓音,互相指責對方,結局通常是女兒摔門而去,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母親哭泣,謾罵,歇斯底裡,把自己搞的狼狽不堪,夫妻兩人為女兒再次激烈爭吵。

這種情形嚇壞了兩個小寶貝,他們每天提心弔膽,既擔心姐姐自殺,有要擔心父母會離婚,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面對情況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面,家庭治療師是如何診斷家庭的病症並能夠使它痊癒呢?我們從中又能夠學習到什麼呢?

親子關係是夫妻關係的轉移

其實細究,卡羅琳和女兒克勞迪婭尖銳的親子矛盾背後,折射的是卡洛琳和大衛日漸冷淡疏離的夫妻關係。

卡羅琳是全職主婦,她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這個家裡。大衛在家庭中的付出較少,每天忙於工作,很少和妻子溝通,妻子卡羅琳經常對此生悶氣,她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婚姻能使我們得到呵護、照顧、關愛和理解,甚至得到一些在原生家庭裡都沒有獲得的甜蜜和希望。以為婚姻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自尊,使生活更容易、更安全。」

但好景不長,夫妻雙方在這種依賴的關係中,會為逐漸失去自我而恐懼,婚姻就開始成為原生家庭的複製品,夫妻雙方互相疏遠,不再信任。

而這時,妻子得不到關心心中堆積的委屈,失落、難過等情緒,會把發洩在孩子身上,尤其是不按自己的意志做事,會讓怒火燒得更旺,甚至失去理智。

面對妻子和女兒截然不同的感情訴求,大衛一方面幫著妻子去管教女兒,和女兒聊過之後,又覺得女兒可憐,背著妻子給予女兒很多便利。

這樣做,妻子認為丈夫和自己不是一條心,進而對婚姻失望,孩子的問題無疑於火上澆油,成為夫妻關係的替罪羊。

這種三角關係,幾乎在所有的症狀中,哈利教授都發現了這個簡單、悲傷而平常的故事:父母在感情上互相梳理,在極端的孤獨之下,連累孩子也過度介入於他們的挫敗的情緒中。當這些孩子在困擾中長大成人後,他們也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傾聽是走進別人內心的最佳通道

家庭治療師街道這家的案例之後,首先將他們家全體成員約在一起,通過無數次良好的溝通,打開大家的心結,讓家庭成員互相知道,家裡的其他人裡都是怎麼想的,有什麼樣的顧慮和思考。

聽到母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克勞迪婭明白,母親不是看自己不順眼,處處針對自己,而是真的擔心,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卡羅琳也漸漸明白,孩子長大了,會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要做的是保駕護航,而不是用母親的身份強制要求她怎麼樣做,學會適當的放手很重要也很關鍵。

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不需要太過細心地呵護,只要給予充足的陽光、空氣與養分,就可以蓬勃生長。

一個童年時期受到父母強烈攻擊的人,終其一生都將陷入沮喪和不斷掙扎中。

兩個人不再針鋒相對,能安靜地聽對方把話講完,再進行良好的溝通,』家庭關係得到很大的改善。

原生家庭是兒女的傷害也是砥礪

記得有段話說的特別好:「當你意識到父母在你還是個孩子時傷害過你,你現在的生活一團糟,你的父母難辭其咎。你會憤怒,會痛苦,這是正常的,只是意識到這些之後,你需要做的是釋放憤怒,而不是壓抑。」

對大衛來說,他從小看到的、接受過、經歷過的家庭生活,就是他現在生活的樣子:父親永遠在書房工作,母親神經質,愛嘮叨,兩個人互相向他抱怨對方的不好,家裡的氣氛永遠是冷冰冰的,他有能力離開家以後,便遠走他相,離開了父母。他沒有見過正常溫馨的家庭生活,所以在組建了自己的小家之後,自然而然地把父母相處的情形完完全全複製,並且意識不到那樣有什麼不對。

但,妻子卡羅琳期待的婚姻關係是親密無間的,兩個人可以互相依賴,互相溫暖,因為他的父母非常恩愛,家庭氛圍和諧美滿,很顯然,她在婚姻裡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東西。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性格是一種內在的關係模式,它在原生家庭形成,是童年時你與重要親人關係模式的內化,之後展現在其他各種關係中。」

許多人因為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這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以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他們在婚姻中尋找足以替代原生家庭安全感的東西,即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就像大衛的父親和母親,他們在治療中談到,他們之所以這樣相處,因為他的父母當年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看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試著去理解,然後運用自己的力量,突破原生家庭的桎梏,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真正獨立於原生家庭之外。

當自己的格局被生活撐的越大,走出陰影的路徑就會被壓縮的越短。真正走出之後,們就會意識到,這種陰影的存在,也在砥礪這我們的成長之路。

相關焦點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成於斯,毀於斯
    「熱鍋上的家庭」這個書名實在有趣,當看到這個書名時我們基本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我們知道「熱鍋上的螞蟻」是用於形容人心裡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我想這也是將本書命名為「熱鍋上的家庭」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生病」了的家庭,又何嘗不會讓人著急呢?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成於斯,毀於斯
    「熱鍋上的家庭」這個書名實在有趣,當看到這個書名時我們基本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我們知道「熱鍋上的螞蟻」是用於形容人心裡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我想這也是將本書命名為「熱鍋上的家庭」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生病」了的家庭,又何嘗不會讓人著急呢?
  • 《熱鍋上的家庭》:你的婚姻,你的家庭,你的一切,都是原生的?
    一段婚姻的維持不僅有關於一個家庭的成員的努力,還是幾代人之間緊密聯繫的紐帶。在《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裡,以一個家庭的治療案例為主,鋪開通往原生家庭傷痛的治癒之路。女作家三毛有一句話,「有時婚姻也會使一個女性迷失自己——不然,世界上傑出的女性原應多得多。」很多時候,在感情中太過依賴對方,會讓自己迷失自我,失去自己本有的特性,帶來的更多是抱怨對方的不理解。一個好的自我,在感情裡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 《熱鍋上的家庭》:我好像一直被原生家庭絆住了腳
    我深愛她,只稍稍設想了一下她即將離我而去的樣子,就難過的不行。但我也常常恨她,怒從心起的時候,想跑的遠遠地再也不見。後來,我陸陸續續了解過不少家庭,發現我的同齡人們或多或少地遭遇過家庭中的溝通問題。要麼,一直被「以愛之名」施壓;要麼,一直被視為「小孩」不被認可。《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恰好從一個案例入手,講述了兩位心理治療師如何幫助家庭從「硝煙」走向「和解」的。
  • 《熱鍋上的家庭》:每個原生家庭裡,都有一個「復刻」的孩子
    這樣的親子關係,可以說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父母不分場合的強制教育,孩子理解不了父母的用意。在《熱鍋上的家庭》一書就提到:「大人的力量不是靠厲聲嚴斥來表現的,是可以一種人性化和靈活的方式表達。」一、不快樂的人來自充滿壓力的家庭。《熱鍋上的家庭》裡就有一個讓人頭痛欲裂的孩子。主人公布萊斯的大女兒克勞迪婭16歲正值青春期,與母親卡羅琳之間嚴重的矛盾衝突,導致克勞迪婭有了想要輕生的念頭。於是找到了惠特克醫生和納皮爾醫生作為自己的家庭治療師,開啟了家庭治療的一段旅程。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的核心是每個成員,而不是個人
    一個家庭中,肯定也有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主動也好,被動也罷,家庭的經營,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過度的放大自己的付出,忽略他人的付出,是問題和矛盾的沿襲。火了一陣子的名詞——原生家庭。好像所有的問題癥結都可以歸類原生家庭。不可排除原生家庭的影響,更多的是改變。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每個家庭有差異,每個家庭都處在水深火熱中,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 暢銷40年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衝突的背後是愛的牽絆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一本暢銷40餘年的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經典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家庭治療領域的著名諮詢師: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不想再為原生家庭而痛苦,那你就得明白這個道理
    文/七洲天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但孝道讓我們只看到前者,而否認後者但存在。——福沃德原生家庭,大概是我們出生以來就無法拒絕的存在。遇到一個好的家庭,是幸福的,但若是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裡成長,我們健康的心靈也會受到傷害。
  • 原生家庭是桎梏,又何嘗不是警醒?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這個詞語很流行,原生家庭對人們的影響也被放大了很多。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很重要,對一個人有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子女一輩子。
  • 《熱鍋上的家庭》:「有怎樣的家庭」就有怎樣的孩子,我很孤獨
    人類生活中對個人成長最有力的影響,不是個體,也不是他所屬的工作團體或社會團體,而是家庭。——《熱鍋上的家庭》這句話是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合著的《熱鍋上的家庭》,提到的一個觀點。最近讀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才知道問題並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的情緒。換句話說,家長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是為孩子好,所以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比如說讓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用頤令的態度去命令孩子,不給孩子一丁點反駁的空間。
  • 熱鍋上的家庭:讓愛歸位,尋找家庭裡「迷失」之愛的真相
    從書裡可知,一些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突出、屢教不改,大多與孩子的本質並無關係,而與孩子所在的家庭結構、關係以及父母的個性、行為模式關係更密切。《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是說心理不健康者,他們往往來自不健康的家庭心理環境。這本書告訴你,不要做熱鍋上的螞蟻,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 《熱鍋上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從來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文/吳呱呱《原生家庭》一書有這樣一句話:「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想起最近收到的一本關於原生家庭的書《熱鍋上的家庭》,一開始以為是那種厚重的枯燥無味的讓人無法一口氣讀完的心理學書籍。結果認真一看才發現作者用輕鬆的筆觸,向我們講述了布萊斯一家人的家庭治療過程,讓我們從中悟到一些關於原生家庭的道理。
  • 《熱鍋上的家庭》衝破婚姻圍城,尋回家庭迷失之愛
    在豆瓣擁有8.7評分的《熱窩上的家庭》一書,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納皮爾和卡爾所著,是一部長銷40年不衰的原生家庭經典之作,書中讓我們看到婚姻真實的樣子。婚姻是一場修行,真正的幸福需要向內去求。放棄共生,邁向獨立,找回真正的自己。結合本書分析,我將從原生家庭對婚姻影響,如何衝破婚姻圍城,尋回家庭迷失的愛用三個角度去分析。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的關鍵是有難同當,而不再孤軍奮戰
    家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近年來屢屢搬上螢屏,愛情、親情,家庭、婚姻,都是千古不變的永恆話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於家庭問題的討論和探究也在逐步深入。而有幸讀到一本叫做《熱鍋上的家庭》的書,這本書說來是亦舊亦新,舊在已經出版40周年,我讀到的是2020年北京聯合出版社的第二版。
  • 《熱鍋上的家庭》:唯有解開心鎖,方可奔赴明天
    關於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和治療方式,我覺得美國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的《熱鍋上的家庭》這一本書,可以找到很棒的答案。這本書經由臺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李瑞玲翻譯。據了解這本書從1978年成書以來,在全美掀起了廣泛討論的熱潮,是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作品。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出了問題到底是誰的錯?
    01你對家庭有什麼樣的期待和憧憬呢?一所房子,兒女成雙,再養一條大狗或者一隻懶懶的貓?然而真相是,很多時候或者說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我們把自己活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從而變成了「熱鍋上的家庭」。我在百度上搜了熱鍋上的螞蟻的解釋:心裡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網上還給出了2個典故:《隋唐演義》第十九回:這壁廂太子與楊素,是熱鍋上螻蟻,盼不到一個消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這一天,趙溫就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茶飯無心,坐立不定。
  • 40年經典心理學書籍《熱鍋上的家庭》:所有問題家庭都是相通的
    1熱鍋上的家庭,問題都是相通的新學期又開學了,說實話很多父母又開始了跟孩子的鬥爭。只要想一想都會知道,為了作業,沒有一個家庭裡不是雞飛狗跳的,輔導作業導致的父母生氣上火,夫妻之間發生爭吵真的太多了。所以,每個家庭幾乎都是熱鍋上的家庭。不僅僅是父母與孩子,還有夫妻之間,父母的原生家庭等等,以及很多潛在的問題都會在日常中反應出來,而且是體現是父母與孩子身上。可以說,每個家庭的問題都是多樣化的,也是複雜與矛盾重重的。
  • 家庭矛盾愈演愈烈?《熱鍋上的家庭》拯救你的水火之家
    如今的你在家庭關係中是否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卻又於事無補。在家庭關係中,不論你的身份是是丈夫、妻子、父親、母親或是兒子女兒、或是哥哥妹妹……讀完《熱鍋上的家庭》,必定會讓你受益終生。《熱鍋上的家庭》豆瓣評分8.7,樊登讀書會收聽收看量破1300萬,是一部長銷40年不衰的原生家庭經典著作。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Whitaker)通過一個完整的家庭治療案例,為讀者展現了不幸的家庭背後那些相似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