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江門:已向港澳臺及海外華僑鄉親發出減少返鄉祭祖提示

2020-12-11 央廣網

許曉雄(央廣記者鄭澍 攝)

央廣網廣州3月16日消息(記者鄭澍 何偉奇)記者從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門市按照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和做好清明期間疫情防控的要求,已向港澳臺及海外華僑鄉親發出減少返鄉祭祖的提示。

江門是著名僑鄉,與境外交流密切。江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曉雄介紹,作為全國著名僑鄉,有400多萬海外華人華僑分布在世界各地107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港澳、北美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和大洋洲,每年有數萬境外鄉親回鄉祭祖,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防控任務艱巨。為做好防控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江門市按照省的部署,及早布防、多措並舉,積極有效地打好防控疫情輸入主動仗。

截止3月15日,江門市通過各種渠道向世界各地300多個鄉親社團發送溫馨提示和告知書,逾千名鄉親取消回鄉祭祖安排,上萬名鄉親取消近期回國計劃。據介紹,主要有如下做法:

一是第一時間發出溫馨提示和發布指引。利用微信公眾號、市政府門戶網站等多渠道發布了《致港澳臺及海外鄉親告知書》,同時以密集發送「溫馨提示」和「境外五邑鄉親回鄉問卷調查」等方式,通過境內外華僑社團、親人朋友等途徑,向境外僑胞和相關人士傳遞信息,及時告知現階段各類祭祀場所防控規定,呼籲廣大市民、華僑鄉親和外籍朋友共同配合做好「外防境外輸入」的有關工作。特別是針對往年清明節回鄉祭祖僑胞較多的情況,倡議旅居地祭祀、居家祭祀、文明祭祀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在眾多媒體上發布相關提醒,並更新多種語種疫情相關信息,明確境外來江返江人員必須履行的防疫義務。

二是堅決按照「依法依規、屬地管理、人文關懷、有效防治」的原則和省的工作要求,嚴格落實「三個全覆蓋」。對從國外(含經香港、澳門機場中轉)經廣東口岸入境、從內地其他城市口岸入境來粵且來粵前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的中國籍旅客實施全流程健康監測和管理服務,重點實現口岸篩查、專車接送、社區健康管理「三個全覆蓋」。外籍人士入境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旅客經廣東口岸入境後,江門市採取專車接送至旅客目的地,並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的措施。

三是加強市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力量。除了市和縣市(區)兩級落實專班以外,市委外辦、市僑務辦、市港澳臺辦等單位組建防疫外事服務「突擊隊」。以「政企校合作」「志願服務」等方式增加多語種人才儲備,火速組建防疫外事服務工作隊伍。還制定了英、日、韓三種語言版本的《防疫外事志願者培訓手冊》,疫情防控期間,開通了24小時江門外事服務專線,受理外籍人員的諮詢,及時解決外籍人員的合理關切。編制了英、日、韓等多語種的工作指引。對服務外籍人員的常用問答、常用詞彙、疫情防控的政策和知識、集中及居家健康觀察溫馨提示都詳盡列明。目前,全市76個鎮(街)已全部配備外事翻譯志願隊伍,實現了外事工作服務力量在社區一線全覆蓋。如果來江返江人員需要居家醫學觀察,社區將統籌安排,為隔離人員提供代購送菜、上門收垃圾等必須的生活服務。如有境外鄉親近期從國外返回,又不清楚是否應該做相關的檢測,該市安排12345政府服務熱線提供諮詢,專業人員會給予指導和幫助。

相關焦點

  •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牽情僑鄉海內外鄉親
    中新網廣州8月14日消息:江門訊,作為中國三大僑鄉之一的江門市,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五邑華僑及港澳臺同胞為祖國建設和發展,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為記載華僑歷史,展現僑都形象的「五邑華僑華人歷史博物館」籌建工作目前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 海關提醒:返鄉祭祖 水果乳豬等祭品切勿攜帶入境
    海關提醒:返鄉祭祖 水果乳豬等祭品切勿攜帶入境 2019年04月01日 09:26   來源:江門日報
  • 廣東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江門大力推進華僑文化資源發掘、保護和開發,打造灣區旅遊品牌項目和精品路線,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發揮僑鄉優勢,凝聚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提升江門對外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水平,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出臺以來,灣區建設一片紅火。
  • 品僑鄉韻味,觸摸江門海洋歷史文化脈絡
    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更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海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在這裡,你能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近年來,江門市深挖僑鄉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洋歷史故事為世人熟知,僑鄉文化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
    推動江門與港澳合作 開展僑鄉文化研究據了解,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突出,開發腹地廣闊。江門擁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人口眾多、分布全球五大洲,華僑華人與港澳臺同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
  • 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港澳臺簡訊(小標題)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日前在廣東江門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也於同日揭牌。據悉,江門未來還將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小標題)廣東江門「少年中國說」品牌活動舉行澳門專場活動廣東江門日前舉行「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江門、澳門兩地的文化學者、青少年通過書信朗誦、話劇等形式開展交流。
  •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華僑精神寄託所在
    中新網江門9月25日電 題: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華僑的精神寄託所在  作者:陳浩光 李健群  24日是周末,記者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看到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回鄉多會到這博物館走走,看看先輩們的經歷。同時,感受五邑華僑華人的崢嶸歲月和愛國情懷。」
  • 新時代華僑華人歷史、僑鄉文化研討會在江門市召開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誌主編張秀明,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原館長黃紀凱,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張應龍,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劉進、石堅平,南方日報珠三角新聞部主任何又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江門記者站站長沈文金
  • 千名華僑華人聚江門談文化話發展 傳承江門人愛國愛鄉的情懷
    塑造江門獨特的「僑文化城市記憶」為積極推動華僑華人文化交流重要平臺建設,繁榮和發展僑鄉文化,由江門市委宣傳部主辦「2019中國僑都(江門)華僑華人嘉年華」活動,將在「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發展大會」期間舉行。據介紹,嘉年華活動自2004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七屆,是江門市一項重要的「僑文化」品牌項目。
  •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華僑後人的尋根之所
    7月2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和廣東省江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金山伯的榮耀——中國僑都·江門近代僑匯展」在北京「水立方」展出。前來參觀展覽的,大多是海外華裔青少年。  駐足遊覽間,筆者在展會上邂逅了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副館長林軍女士。她告訴筆者,這次專題展共展出300多幅歷史圖片、30多件文物展品,只是五邑華僑文化的「滄海一粟」。
  • 首個「雲上世青會」15日在廣東江門舉行
    據了解,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江門市共收到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捐贈的款項折合人民幣1339.5萬元,捐贈物資價值折合人民幣1392.8萬元,共計2732.3萬元。江門市向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的127個僑團以及3個關係密切城市,共捐贈1000盒連花清瘟膠囊和1000盒抗病毒顆粒,158.02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5000個N95口罩。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明天揭幕
    將推動江港澳三地合作開展僑鄉文化研究 據了解,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突出,開發腹地廣闊。江門擁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人口眾多、分布全球五大洲,華僑華人與港澳臺同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
  • 觸摸江門海洋歷史脈絡,品鑑僑鄉悠長文化韻味
    江門,還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400多萬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分布在全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歷來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近年來,江門市深挖僑鄉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洋歷史故事為世人熟知,僑鄉文化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 江門百歲旅美鄉親譚廣生捐建開僑中學大樓
    江門百歲旅美鄉親譚廣生捐建開僑中學大樓 2017年03月10日 09:19   來源:江門日報
  • 訪尋僑鄉記憶,激發濱海活力!海內外主流媒體聚焦僑鄉江門
    央廣網江門10月23日消息(記者周羽)10月23日,在我國著名僑鄉——廣東江門舉行的海內外主流媒體交流活動完美收官。本年度交流活動的主題是「訪尋僑鄉記憶,激發濱海活力」,共有超過40家海內外主流媒體代表參與。四天時間裡,媒體團深入江門市蓬江、新會、臺山等地,感受僑鄉「藍色經濟」的發展脈搏,用鏡頭和筆墨全景展現濱海僑鄉「向海而生」的澎湃動力和豐碩成果。江門海洋歷史文化悠久。
  • 僑鄉江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不停步
    僑鄉江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不停步  人文灣區僑鄉江門  11月30日,2019中國僑都(江門)華僑華人嘉年華活動閉幕式——第四屆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暨金杜鵑獎第七屆全國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在江門舉行。
  • 彰顯僑鄉大愛 集美區4萬個口罩發往18個海外僑團
    (吳耀傑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應潔 通訊員 林小芬)「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上周,集美首批援贈海外社團的防疫物資正式發貨,18個包裹、共計4萬個一次性防護口罩從集美出發,送往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紐西蘭、日本、美國、英國等國,每個包裹上都印有王昌齡的這句詩,表達僑鄉集美與海外鄉親風雨同擔、守望相助的深切感情。
  • 讓華僑精神為江門發展增添動力!專家學者們紛紛建言獻策…
    讓華僑精神為江門發展增添動力!」活動對進一步提升全市幹部群眾「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和團結廣大海外華僑、凝聚僑鄉僑力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意義重大。